江州(古代行政区划)
江州,东晋始置,辖境为江西大部,后南朝多次分割,使江州辖境变小。江州是唐朝、宋朝的行政区划之一,一直沿置到宋代、元代。 南梁湘东王萧绎即后来的梁元帝就担任过江州刺史。 江州,亦指今江西省九江市。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江州就是指这里,《水浒传》中“江州”也指此。江西九江还保存有完整的“浔阳楼”,为宋江题反诗之地,及诗作宋江反诗全文。
江州
唐朝、{宋朝[中国历史朝代]}地级行政区
南朝隋唐时期省级行政区
江西大部
历史沿革
两晋隋唐西晋元康元年(291年),割扬州之豫章郡、鄱阳郡、庐陵郡、临川郡、南康郡、建安郡、晋安郡和荆州之武昌郡、桂阳郡、安成郡合十郡,因江水之名而置江州。东晋永兴元年(304年),分庐江郡之寻阳县、武昌郡之柴桑县合立寻阳郡,属江州。
南朝宋、齐依前制。
南梁太平二年(557年),立西江州,领寻阳及四侨郡。
陈朝天嘉六年(565年),置西江州,寻阳郡还隶江州。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及柴桑、汝南县,复立寻阳县,十八年改为彭蠡县,直隶江州。大业三年(607年),废州改置九江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废郡复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江州为寻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郡为州。
五代十国杨吴仍前制。南唐升元三年(939年),江州设奉化军。
宋元宋开宝八年(975年)降为军事,大观三年(1109年)升为望郡;初隶江南路。天禧四年(1020年)改隶江南东路,建炎元年(1127年)升定江军节度。二年,置江州路,以州属焉。绍兴二年(1132年),江州路省,江州改隶江南西路。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于江州置江东西宣抚司,十三年改为江西大都督府,十四年升江州路。江州路先隶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十六年改隶黄蕲州宣慰司,二十二年复隶江西行省。
1359年,陈友谅登基称帝,定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国号汉,改元大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攻下江州,改江州路为九江府。
相关记载
江州,浔阳。上。开元户二万一千八百六十五。乡四十一。元和户一万七千九百四十五。乡四十九。
江州
禹贡扬、荆二州之境,扬州云“彭蠡既潴”,今州南五十二里彭蠡湖是也。荆州云“九江孔殷”,今州西北二十五里九江是也。然彭蠡以东为扬州界,九江以西属荆州界。春秋时为吴之西境,吴为赵灭,后复为楚地。秦属庐江郡,汉属淮南国。晋太康十年,以荆、扬二州疆域旷远,难为统理,分豫章、鄱阳、庐江等郡之地置江州,因江水以为名,理豫章。至惠帝,分庐江之浔阳,武昌之柴桑置浔阳郡,自东晋元帝至萧齐,或理半洲,至陈武帝于浔阳置西江州,复理豫章。
文帝天嘉元年省西江州,江州自豫章复理浔阳。隋文帝平陈,置江州总管,移理湓城。大业三年,罢江州为九江郡。武德四年,讨平林士弘,复置江州,五年又置总管,七年改为都督,贞观二年罢都督府。州理城,古之湓口城也,汉高帝六年灌婴所筑。汉建安中,孙权经此城,权自标地,令人掘之,正得古井,铭云:“汉六年颍阴侯开,三百年当塞。后不满百年,当为应运者所开。权以为己瑞。
井极深大,江中风浪,井水辄动。晋咸和四年,后将军郭默杀平南将军刘胤,叛于此城,陶侃讨默筑垒以攻之,默仍以布囊盛米为垒以应陶,今称云陶公垒。
州境:东西五百九十九里。南北一百七十七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二千七百六十里。西北至东都一千九百五十里。东至宣州一千八百里。西至鄂州五百九十三里。南至洪州三百二十五里。西北至蕲州二百八十九里。
贡、赋:开元贡:葛,生石斛。元和贡:绿。
管县三:浔阳,彭泽,都昌。
浔阳县,紧。郭下。本汉旧县,属庐江郡,以在浔水之阳,故曰浔阳。隋平陈,改浔阳为彭蠡县,大业二年改为湓城县,武德五年复改为浔阳县。
庐山,在县东三十二里。本名鄣山,昔匡俗字子孝,隐沦潜景,庐于此山,汉武帝拜为大明公,俗号庐君,故山取号。周环五百余里。
江州[古代行政区划]
巢湖故城,在县东四十二里。按楚有二巢,一在庐江六县,其南巢,桀所奔处,盖此。柴桑故城,在县西南二十里。
半洲故城,在县西九十里。按吴将孙庐,黄武六年,出镇于此,筑此城。
官亭湖神庙,在县东南九十里。
彭泽县,上。西南至州二百里。本汉旧县,属豫章郡,置彭城湖南,因以为名。隋开皇九年废彭泽,别置龙城县,至十八年又改为彭泽县。
马当山,在县东北一百里。横入大江,甚为险绝,往来多覆溺之惧。
江水,西自都昌县界流入,经县北二十五里,东北流入秋浦县界。
都昌县,上。西北至州一百五十里。本汉彭泽县地,武德五年分置都昌县,以县北有都村,配以“昌”字,取嘉名也。
彭蠡湖,在县西六十里。与浔阳县分湖为界。
钓矶山,在县南一百一十二里。昔陶侃尝钓于此,得一梭,化为龙而去。
彭泽故城,在县北四十五里。晋陶潜为令,理此城。
左里故城,在县西南九十五里。卢循为宋祖所败,自蔡州南走,还屯浔阳,闻大军将至,欲走豫章,乃悉力栅断左里。及大军至,将战,高祖所执麾竿折幡沈水,众惧,公笑曰:“往年覆舟之战,幡竿京有折者;今复然,贼必破矣。即进攻栅,贼投水死者万余人,遂大破之。(《元和郡县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