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坞登陆舰(两栖作战舰艇)
船坞登陆舰是可承载两栖登陆船、两栖坦克和气垫船的战舰。其船舱是半吃水状态以方便两栖登陆船、两栖坦克和气垫船的进出,就像船坞一样。
组成
设有坞舱的登陆舰。除以坞舱装载登陆艇外,还可载运两栖坦克、装甲车等,用于由舰到岸的两栖作战。船坞登陆舰的排水量通常为几千吨到1万多吨,最大航速为20~25节,续航力为5000~15000海里。上层建筑通常布置在舰的前部,一般横跨两舷。在舰艉部设有大型坞舱,坞舱约为舰长的70%,设有活动舱口盖,其长度一般不超过坞舱长的2/3,坞舱内可装载登陆艇。舰艉部上甲板设1~2个直升机起降平台。舰内通常设有车辆舱,既可装载装甲车辆,也可装载作战物资。坞舱两侧边舱设有作战人员住舱,坞舱甲板以下设有主辅机舱、油水舱和压载水舱。当坞舱进水时,舱内登陆艇可自由进出。舰上通常还设有起重机,登陆艇加油、修理设施等,装有小口径近程武器系统。
产品
美国“惠德贝岛”级船坞登陆舰,排水量15726吨,舰长185米,宽25.6米,吃水6.3米;最大航速22节,续航力达8000海里/18节,采用4台柴油机作为主动力;可装载450名陆战队员,4艘LCAC型气垫登陆艇或21艘机械化登陆艇或64辆履带式登陆车,2艘通用登陆艇,2架CH-53“海上种马”直升机;配备1~2座“拉姆”舰空导弹发射装置、2座“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和2座25毫米火炮。
法国“闪电”级船坞登陆舰,排水量12400吨,舰长168米,宽23.5米,吃水5.2米;最大航速21节,续航力达11000海里/15节,采用2台柴油机作为主动力;可装载467名海军陆战队员,2艘CDIC登陆艇或10艘机械化登陆艇,1880吨货物;艉部上甲板可停放2架“超黄蜂”直升机或4架“超美洲豹”直升机;配备2座“辛伯达”舰空导弹发射装置,1座“博福斯”40毫米舰炮,2座20毫米“吉亚”舰炮。
研制背景
船坞登陆舰
登陆作战的迫切需要。随着两栖作战方式的发展,现代化两栖舰必须具有立体两栖突击作战能力。英国海军在马岛登陆作战时,虽已意识到了采用“平面登陆”和“空中垂直登陆”相 结合的“立体登陆”方式会更加合理和有效,但苦于没有满足需求的立体两栖突击作战能力,因此,只能采用较为传统的突出抢滩登陆方式。当前,中国登陆舰队面临的问题和当年英国碰到的一样,也是缺乏立体登陆能力,无法有效地发挥出登陆部队的整体作战力量,而071级船坞登陆舰的服役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作战规律
船坞登陆舰
根据作战规律来看,该级舰队的主要使命是支持中国海军其他登 陆编队以及海军陆战队进行两栖作战,通过运输、部署两柄部队以及装备、实施平面和垂直登陆,为中国海军两栖作战提供规划、指挥、控制和通信平台,并作为两栖特混编队的海上流动指挥所使用:在登陆作战行动中,该舰主要是从海上进行“平面登陆”,同时该舰还具有直升机运送和攻击能力,主要作用就是搭载、支援和使用直升机中队,外运送海军陆战队队员及车辆、装备和弹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施“垂直登陆”。此外,中国正在设计另一种全通甲板的直升机两栖攻击舰,它将和071级船坞登陆舰一起构成中国海军完整的“立体登陆”作战能力。
两栖打击
实际情况出发而从现实紧迫的情况出发,首先制造两栖船坞登陆舰,再建造两栖攻击舰的做法更加合理,原因主要是中国海军在南中国海、东海海域能够得到中国空军远端战术打击机群的有利支援,可以取得离岸1000千米的战场制空权,所以,一旦有战事爆发。能够运输人员和物资的两栖船坞登陆舰显得更为重要。
空军支援船坞登陆舰
而一旦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两栖打击群,在不需要空军支援的情况下,作战半径可以通过垂直起飞的战机控制到500千米,防空和反潜作战距离达到300千米,同时两栖打击群还可以搭载1个 2000余名士兵强营级兵力、近30架作战直升飞机、近10艘大型气垫船和数十辆登陆作战车辆。而这些作战能力对于还没有组建航母编队的海军来说无疑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收复台湾只是燃眉之急,解决南沙和南中国海等敏感问题同样需要强大的海军保驾护航:因此,从现实的需求来说,中国海军确实急需组建两个以上的两栖打击群来保护中国300万平方千米的海上领土安全。二战情况
两栖作战在战争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二战的诺曼底登陆将两栖登陆作战推向了第一个高潮。两栖作战舰艇的发展受到空前重视。20世纪80年代开始是两栖战舰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现代两栖战舰中,两栖攻击舰和两栖船坞登陆舰是主要的发展对象,排水量趋于大型化,吨位多在万吨以上,并向多用途方向发展,同时攻防能力明显增强。
发展
1942年,美国建成第一艘“阿什兰”号船坞登陆舰,至90年代共发展了5代,分别为“阿什兰”级(8艘)、“卡萨・格兰法”级(19艘)、“托马斯顿”级(7艘)、“安克雷奇”级(5艘)和“惠德贝岛”级(12艘)。法国、意大利、英国、苏联(俄罗斯)和荷兰也相继发展了多级船坞登陆舰。船坞登陆舰发展趋势是在满足“均衡装载”前提下,加大坞舱装载能力;进一步加强防空能力,配备舰空导弹发射装置。
冷战后
船坞登陆舰
随着海军“由海向陆”趋势的日渐明显,加上美国在“前沿存在”理论指导下大力发展两栖攻击舰,带动了世界各国研制和建造新一代两栖战舰的热潮——美国准备以最新的圣安东尼奥 级船坞登陆舰整合其庞大的两栖舰队;英国建造了海洋级两栖攻击舰和不列颠级船坞登陆舰,法国开工建造了西北风级船坞登陆舰,荷兰也设计建造了鹿特丹级船坞登陆舰。日本也以新型输送舰的名义建成大隅级两栖攻击舰。而在新一代两栖战舰建造的热潮中,排水量在15000—20000吨之间的船坞登陆舰成为重要角色。舰载机
美国高级计划研究局近日宣布新启动“战术利用侦察节点项目”,或称之为“燕欧”项目,设想利用较小型的舰艇作为中空长航时固定翼无人机的机动发射与回收平台。按照计划,下一代无人机将能够在小型水面战舰上起降,从而拓展美军无人机的作战范围,使之能够触及更加遥远的战场。
“燕欧”项目难度大
这种平台将用来运载非武装间谍无人机和用于执行“打击”任务的无人机。
“燕鸥”是对美国海军对其一个重要无人机开发项目的补充。美国海军希望配备有导弹与先进间谍设备的无人机,能够在全尺寸航母上起降,这是航空史上难度最大的动作之一。美国海军目前正利用一架宽62.1英尺的蝠翼形X-47B无人机进行试验,预计在今年5月首次在航母甲板上起飞X-47B无人机。
“燕鸥”项目的一个具体要求是:尚未完成设计的“燕欧”无人机必须能够携带重达600磅的传感器和武器系统,从起飞舰艇开始飞行600至900英里。这使“燕欧”无人机处于美国空军的“捕食者”与“收割者”无人机处于同一级别——美国空军的这两种无人机都能够持续携带摄像机、导弹以及卫星通讯设备,飞行12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
在美国高级计划研究局的概念设想中,描绘了一架类似“捕食者”的无人机,从伯克级驱逐舰上起飞——这款舰艇是美国海军的主力战舰,较濒海战斗舰重三倍,但飞行甲板相对较小。这无疑给“燕欧”无人机项目带来诸多挑战,其中包括开发可靠的发射与回收技术,使大型飞机得以从体积较小的舰艇上起飞;设计一款航程、续航能力、有效荷载均可比拟陆基无人机的舰载无人机;确保整个系统能够以最小程度的舰艇改造,并确保无人机行动与维护人员需求最低;确保新型无人机可适应舰上有限的空间。美国高级计划研究局计划分三个阶段推出“燕欧”无人机,耗时近40个月时间,推出全尺寸发射与回收验证机。
全部军舰变成无人机平台
“燕欧”将成为美国海军无人机的重大飞跃。目前美国海军能够从驱逐舰和其他舰艇上起飞10英尺宽的“扫描鹰”无人机,能够从濒海战斗舰上起飞“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除研发X-47B原型机以及其航母舰载衍生型无人机之外,美国还在研发陆基非武装巡逻“广域海上监视(BAMS)”无人机,该款无人机以美国空军的“全球鹰”无人机为研发基础,而“全球鹰”无人机的体积与波音737相近。从理论上讲,“广域海上监视”无人机能够借助美国多数水面战舰起飞——美国海军列装有122艘水面战舰——但这种无人机在航程、速度和载荷方面欠佳。因此,美国缺少一种中等重量无人机:一款占用甲板空间小,并可在多种水面舰艇上起降的速度快、航程远的武装无人机。
据美国高级计划研究局称,研发可靠发射与回收技术,是“燕欧”无人机项目面临的一个重要技术障碍。濒海战斗舰和驱逐舰没有可供无人机从长跑道上起飞所需的甲板空间,因此它们依靠借助飞机弹射器起飞的“扫描鹰”无人机和垂直起飞的无人直升机。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美国海军4艘二战时期的战列舰配备有“先锋”无人机——体积约为“扫描鹰”无人机的两倍——这些无人机借助捆绑式助推器发射升空。
“先锋者”无人机借助一道悬网着舰,“扫描鹰”无人机则借助悬空线着舰,而“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则垂直着舰。与旧式无人机相比,高性能、固定翼无人机需要更强大的推动力,着舰难度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直升机制造商贝尔公司设计了一款小型“鹰眼”倾转旋翼无人机——这款无人机类似同为该公司的V-22“鱼鹰”式倾转旋翼机——可像直升机一样起飞和降落,但受益于其发动机短舱,这款无人机能够像飞机一样巡航飞行。不过,“鹰眼”无人机从未找到买家,最终被废弃。“燕欧”无人机项目很可能会令“鹰眼”无人机项目复苏。
如果“燕欧”无人机获得成功,美国高级计划研究局将做好扩大美国海军无人机的规模,很可能会把几乎所有军舰转变成移动无人机基地。
世界代表
法国“闪电”(Foudre)级船坞登陆舰
法国海军拥有二艘大型“闪电”(Foudre)级船坞登陆舰(LSD),第一艘“闪电”(Foudre)号,舷号L9011,在1990年正式服役;第二艘“热风”(Siroco)号,舷号L9012,在1998年正式服役。两艘“闪电”级全部在位于布雷思特(Brest)法国舰艇建造局(DCN)海军造船厂建造,分配到法国战斗海军土伦(Toulon)基地地中海司令部。
“闪电”级用于装甲部队登陆和支援使法国海军能够迅速部署一支军事力量。“闪电”级的主要任务是在无准备的海岸上用于步兵和装甲车辆登陆、用于海军军事力量和人道主义任务的机动后勤支援。
设计
“闪电”级拥有容积达到13,000立方米的船坞,能被当作一个浮动船坞使用或携带登陆车辆。船坞也能容纳十艘中型登陆艇(LCM),或者也能容纳一艘机械化登陆艇(LSM)和四艘中型登陆艇(LCM)。可移动甲板用于提供车辆停车位或舰载直升飞机着舰操作。安装一个船货升降机,升力高达52吨;另外一台12米起重机额定吊运能力37吨。
“闪电”级编制人数是210名船员连同13名军官,持久力30天。能够搭载容纳467位乘客或军人,或者用于搭载700名乘客,在危机时期能够容纳人数可以达到1,600名。
为了符合军事行动和人道主义行动需求,“闪电”级提供面积500平方米的医院舱室,包括二个完全装备的手术室和47个床位,用于大规模的医疗和撤退任务。
据有关资料,“闪电”级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模块化建造方法,全舰由96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重约80吨。满载排水量为12400吨;舰体总长 168米,水线宽23.5米,吃水5.2米。
直升飞机
“闪电”级有一个1,450平方米的飞行甲板,能容纳达到七架超级“美洲狮”直升飞机。有三个直升飞机着舰点,二个在飞行甲板和一个在400平方米的可伸缩船坞盖甲板上。飞行甲板安装Samahe拉降系统。直升飞机机库用于容纳二架超级Frelon直升飞机或四架超级“美洲狮”直升飞机。“闪电”级飞行甲板提供完全的支援能力给同时的配置的四架9吨直升飞机,包括昼夜补给燃料。
指挥系统
“闪电”级安装法国舰艇建造局(DCN)的“西尼特”(SENIT)-8战斗数据系统和一套OPSMER命令支援系统。装备的通信套件与锡拉库斯(Syracuse)卫星通信系统整合。
西北风(Mistral)防空导弹
“闪电”级安装二套Simbad双联导弹发射装置,由欧洲导弹设计局提供,用于发射“西北风”近程防空导弹。“西北风”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