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佐拉姆邦(印度米佐拉姆邦)
米佐拉姆邦(拉丁字母转写:Mizoram)是位于印度东北部的一个邦。它北部毗连阿萨姆邦和曼尼普尔邦,东边接壤缅甸,南边是特里普拉邦,西边是孟加拉国。
米佐拉姆邦
邦
北部毗连阿萨姆邦和曼尼普尔邦,东边接壤缅甸,南边是特里普拉邦,西边是孟加拉国
21,081平方公里
890,000(2001年)
官方语言: 米佐语和英语
夏季:20到30° 冬季:11到21 °
艾藻尔
艾藻尔等
Mizoram
印度
1972年
产稻、玉米、薯类和油料、棉花、花生
五月到九月
基督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
米佐族
每年254厘米
鲍尔库特(Powl Kut)丰收节
挈劳舞;萨兰凯舞;挈伊兰舞
历史沿革
米佐拉姆邦原为印度中央直辖区,1972年从阿萨姆邦分出,1986年8月升格为邦。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68.6万(1991)。于2001年人口普查中邦人口约为890,000。米佐拉姆邦的识字率高达89%,于印度各邦中仅次于喀拉拉邦。
地理环境
米佐拉姆邦地处米佐丘陵,东部河谷狭窄,由于北回归线从米佐拉姆邦中部穿过,因此这个邦的气候在冬季的时候不是很冷而夏季也不炎热。冬季平均气温在11到21摄氏度之间。夏季在20和30摄氏度之间。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最高达3,000毫米。农业以粗放的轮作为主,西部有集约农业。产稻、玉米、薯类和油料、棉花、花生等。渔,猎和林业也重要。首府艾贾尔,有公路北通阿萨姆邦。
自然资源
在这片土地上到处是茂密的竹林,许多河流和小溪交叉纵横。迄今为止在这个邦发现有吠鹿、blyths、黄腹角雉、短尾猴、沼鹿、老虎、豹、大象、白眉长臂猿、水鹿、野猪、野猫、犀鸟、雉鸡等动物。此外,在这里还可以看到300多种不同颜色的蝴蝶。“Mizo”在本地方言中意指高地人(Mi=人,Zo=高地或高海拔)。
人口民族
米佐拉姆邦的主流民族是米佐族(Mizo),使用米佐语(Mizolanguage)。米佐族分为很多的亚族,其中最大的是Lushai,几乎占了全邦三分之二的人口。其他亚族包括有Ralte、Hmar、Paihte、Poi、Mara及Pawi,此外还由不属米佐族,源自Arakanese的Chakma族。该邦的官方语言为米佐语和英语。
经济
1、在印度,竹子曾经被称为“穷人用的木材”,但在印度东北部的米佐拉姆邦(介于孟加拉国和缅甸之间),曾经低贱的竹子已经成为近年来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新亮点。
米佐拉姆邦竹子种植面积达到9000多平方公里,是印度东北部最大的产竹区。到当地的集市上逛逛,就不难发现竹子在当地的重要性。不仅有新鲜美味的竹笋,在家具店里,桌子、椅子、篮子甚至连床都是竹子做的。实际上,米佐拉姆的竹产业一直都处在沉寂状态,直到几年前政府大力支持发展竹产业,人们才真正开始发现竹子的巨大经济潜能。
当地竹产业发展商说:“我们已经在发展另一个竹产业中心,销售(竹产品)到印度西部,我们也积极从国家竹子应用组织争取资金支持。”
新华网新德里2007年7月30日电(记者张保平)印度东北部的米佐拉姆邦将建立一家用竹子发电的发电厂,这将是印度境内第一家用竹子发电的发电厂。
2、《印度教徒报》29日报道说,发电厂定址于米佐拉姆邦的赛朗村,拟投资2850万卢比(约合63万美元),由总部设在班加罗尔的印度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设计。在这一地区,米佐拉姆邦还将建立以竹子为原料的一系列产业。
米佐拉姆邦能源委员会工程协调员本杰明·图卢姆迪说,用竹子和竹子边角料发电,不仅成本低,也有利于环境,其原理类似于用稻壳发电,即将竹子干燥后再热解气化,然后用产生的可燃气体来发电。
文化
这里的基督徒占全邦人口总数的84%,印度教占7%,穆斯林占1%。米佐人非常热爱音乐、歌曲和舞蹈。在这里许多节日当中,在三月举行持续三天的春节查普查尔库特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一个节日。节日期间,不论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戴上美丽的头饰,人们在鼓、铜锣和铙钹的伴奏下跳起民间舞蹈。而在八、九月期间举行的米姆库特(MimKut)和十二月期间举行的鲍尔库特(PowlKut)丰收节时,也有歌舞表演。
宗教全邦约85%人口(包括几乎所有米佐人)信奉基督教,差不多都属长老宗或浸信宗,是印度唯一以基督教为主的邦,也是其中两个没有显著印度教人口的邦。(另一个是查谟-克什米尔邦)
米佐拉姆邦
Chakma族信奉混合了印度教和万物有灵教成份的小乘佛教。于1980年代中,一位本地研究者宣布米佐人是“以色列失落的支派”,其后大约有5,000名米佐人和Kuki人(与米佐人相关的一个民族)在近年归信了犹太教。然而邦内最具影响力、差不多包括了750,000米佐人口的基督教会,直斥这种说法为无稽之谈。
然而于2005年4月1日,以色列的瑟法底犹太人(SephardicJews)首席拉比ShlomoAmar宣布确认此犹太教社群为可信的以色列失落支派,并同时派遣一小队拉比到印度为该社群举行正统犹太教(OrthodoxJudaism)的正式归信仪式。根据以色列的回归法,此批自称属玛拿西支派的米佐犹太人将可移居以色列。虽然该社群的男性基因(见Y染色体)找不到与犹太人的任何联系,但在女性的基因中却找到明显的中东人特征,二者间的差异说明该社群曾有来自中东的女性嫁入其中。
民族舞蹈1、挈劳舞(Cheraw):挈劳(竹子舞)舞是米佐人最流行的舞蹈。挈劳舞通常在布赫扎埃赫(BuhzaAih)(一个家庭的丰收)之际表演。它不是一种团体舞蹈。这种舞蹈在婚礼仪式和其它欢庆成功的仪式上表演。跳舞时,由六个男孩蹲在地上托住竹竿,同时其它六个女孩在竹竿有节奏地移动和碰触间舞蹈。这个舞蹈也在月夜表演,跳舞时有锣鼓伴奏。
2、萨兰凯舞(Sarlamkai):这个舞蹈发源于米佐拉姆邦南部的帕维(Pawi)(莱-Lai)和玛拉(Mara)部落,其舞蹈形式场面非常动人。它也被帕维人(莱)称为“萨兰凯舞”,而玛拉人称之为“索拉奇阿(Solakia)”。这是一种表现庆祝战争胜利的战士舞蹈。舞蹈中,男孩和女孩交错围成一个圆圈。跳舞时,没有歌声,只击打铜锣或铙钹用来伴奏。舞蹈者穿着艳丽的服装而领舞者则妆扮成战士的模样。
3、挈伊兰舞(Cheilam):挈伊兰舞表达出快乐和欢庆的情感。舞蹈伴着“奇黑赫拉(Chheihhla)”歌声进行。舞蹈中,人们蹲在地板上围成一个圆,边击鼓或竹管边唱歌,站在圆心的一对舞蹈者就伴着音乐边唱边跳。
4、克胡尔兰舞(Khuallam):该舞蹈通常在“克皇查维(Khuangchawi)”仪式上表演,而舞蹈名称的字面意思指“客人之舞”。人们用称为“普安杜姆(Puandum)”的黑、红、黄色间绿条纹的米佐传统手织布包住肩部,在舞蹈中摆动织布。和米佐人大多数其它的民间舞蹈相似,这种舞蹈也是伴着一组被称为“达布(Darbu)”的铜锣声进行,没有歌唱。
5、查翁莱扎文舞(Chawnglaizawn):这是米佐拉姆邦帕维(莱)地区的民间舞。舞蹈在节日期间表演,也对满载而归的猎人表达庆祝之情。跳舞时,男孩和女孩站成一排,伴着鼓声翩翩起舞。而舞蹈中用于帮助肩部运动的披肩,给舞蹈增添了绚丽的色彩。这个舞蹈中只有鼓声的伴奏。
6、藏塔兰舞(Zangtalam):这个舞蹈在帕特(Paite)地区非常流行。舞蹈时,舞蹈者会相互对歌。鼓手是领唱和指挥。舞蹈的时间也取决于鼓手。舞蹈也非常简单朴实,每个人都可以加入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7、柴舞(Chai):这个舞蹈非常流行,它在“查普查尔库特”之际表演。舞蹈时,男子和女子交替围成一个圈,女子搂住男子的腰部,而男子则扶着女子的肩部。在圆中央的乐师则负责击鼓和吹野牛(水牛)角。到第四次击鼓时,伴随鼓声唱起“酒库”歌,人们随节奏左右摇摆。
社会
包括阿萨姆在内的印度东北地区,毗邻孟加拉国、缅甸与和不丹,种族、语言和宗教派系复杂,是印度境内动乱最多的地区。但古戈尹向媒体表示,这是阿萨姆历来遭遇到最严重的攻击攻击,伤亡惨重。
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各地2008年10月30日发生10余起爆炸事件,导致至少76人死亡,300人受伤。至今尚无组织对此事负责。但安全当局不排除是地方分离武装组织“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所为,或是藏匿在邻国孟加拉国的“回教圣战运动”所为,或两者合作。
印度东北地区,包括阿萨姆邦、“阿鲁那恰尔邦”(即印占中国领土藏南)、那加兰邦、梅加拉雅邦、曼尼坡邦、米佐拉姆邦和特里普拉邦七省,都是林木茂盛、风景宜人的地区,但也是地方少数民族分离主义运动最活跃的地区,动乱频仍。
据印度内政部估计,自印度1947年独立以来,东北动乱就未曾停止,至今因动乱丧生人数多达五万人,其中仅阿萨姆一省,自“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1979年发动武装抗争以来,丧生人数已超过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