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萨克·阿西莫夫(俄裔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6
艾萨克·阿西莫夫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俄罗斯犹太裔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生物学家、文学评论家、演说家、门萨学会会员、美国人文主义协会主席,是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艾萨克·阿西莫夫
外文名
Isaac Asimov
原文名
Исаáк Ю́дович Ази́мов
国籍
美国
性别
男
出生地
俄罗斯莫斯科彼得罗维奇
出生日期
1920年1月2日
去世日期
1992年4月6日
职业
科幻小说作家、文学评论家、科普作家、演说家
毕业院校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代表作品
《机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
笔名
保罗·弗兰克西
配偶
葛特鲁德·布鲁洁曼(第一任)
珍妮特·欧泊·杰普森(第二任)
子女
大卫·阿西莫夫(儿子)
罗宾·琼·阿西莫夫(女儿)
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生于前苏联(现俄罗斯)的彼得罗维奇。1923年,他跟随父母一同移民到美国。1939年他在科幻杂志《惊奇的故事》上刊登他的第一篇作品《逃离灶神星》,同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学士学位。1948年取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55年担任波士顿大学医学院担任生物化学专业副教授。晚年时,阿西莫夫成为美国人文主义协会的主席,他一直担任此职务直到去世。
艾萨克·阿西莫夫是20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得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他的作品中《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他运用科幻小说这一文学形式,让人们考虑宇宙的构成,人类与社会的发展,人类与科技、时代、历史等多方面的关系。给读者带来了快乐和灵感,受他的影响,他的妻子和女儿也都成了科幻作家。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阿西莫夫于1920年出生在前苏联的彼得罗维奇,由于村里没有关于出生、死亡或婚约状况的正式记录,所以阿西莫夫并不清楚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之后他将1920年1月2日定为自己的生日。阿西莫夫3岁的时候跟随父母移民到美国,定居纽约布鲁克林区,5年后取得美国国籍。他的父亲在纽约开了家糖果店,阿西莫夫从小就在店里帮忙。阿西莫夫6岁那年,他的父亲在市立图书馆为他领了一张借书证,阿西莫夫初次接触到了流行杂志,并在9岁那年开始痴迷于科幻小说。
第一次的失败
1930年阿西莫夫升入初中,不久后开始了最初的文学创作。他决定模仿《一群来自达拉维尔的大学生》写一本类似的书,书名定为《一群来自格林维尔的大学生》。但写出八章后就写不下去了。他作为一个住在布鲁克林的初中男孩,要想写关于住在乡镇上的大学生的故事并不容易。这次失败给了他一个深刻的教训,那就是阅历并不丰富的他无法恰如其分地写自己一无所知的事情。
创作短篇小说
阿西莫夫16岁高中毕业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18岁他将自己的处女作《宇宙瓶塞钻》投给了著名科幻作家兼编辑坎贝尔主编。虽然坎贝尔对这篇作品并不满意,但他还是给予了阿西莫夫莫大的鼓励。阿西莫夫于1939年毕业,同年在科幻杂志《惊奇的故事》上刊登他的第一篇作品《逃离灶神星》。1941年,阿西莫夫获得硕士学位,同年9月,他的成名作《黄昏》在《惊奇的故事》上面世,被视为短篇科幻故事中的空前佳作。在这之后他陆续发表了最早的机器人故事、经典短篇小说《夜幕》以及后来被收入《基地三部曲》的一些早期作品。20世纪40年代早期是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说创作最具成果的时期。
从军经历
由于他有近视眼,所以不在征兵的优先之列,但阿西莫夫还是感到忐忑不安。从1944年到1945年11月,阿西莫夫都在为逃避兵役奋斗着,并在那段时期创作出了他的力作之一——《骡子》,这部作品后来成为《基地三部曲》的基石。阿西莫夫最终在距到龄仅剩2个月时,收到了自己最害怕得到的通知书,并在服兵役期间差点参加了轰炸广岛与长崎后的首次原子弹试验。入伍后,阿西莫夫就因对一名下士无礼而被通报批评。在接受“AGCT”军事情报测试时,阿西莫夫获得了驻地心理学家给过的最高分160分,并被视为“天才”,直到几个月后才得知他的成绩让上司意识到他只会答卷,除此之外一无是处。之后,阿西莫夫与其他一些新兵一起被送到了另一处兵营,接受为期4个月的体能训练。阿西莫夫痛恨并排斥军队的体能训练,同时对于集体淋浴和公用厕所感到厌恶。当他得知有“允许从事研究的化学家退役”这条命令后,便试图让他的上司允许身为化学家的他重返大学,对此他的上司置若罔闻。直到1946年的6月5日,他才结束了7个月的军旅生涯,回到纽约。
“黄金十年”
阿西莫夫于1948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第二年担任波士顿大学医学院教师。在1950-1954年间,阿西莫夫参与发表了几篇关于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酸性磷酸酶活动的文章,并在主持研讨会的期间产生了创作非小说类作品的念头。
1950年,阿西莫夫出版了他的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苍穹一栗》,同年他还创作出了另一部脍炙人口的科学幻想小说《我,机器人》。之后连续三年,阿西莫夫《基地三部曲》中的《基地》、《基地与帝国》和《第二基地》接踵问世。除此之外,阿西莫夫还创作发表了其他的一些科幻小说,如《繁星若尘》(1951年)、《空间之流》(1952年)和《钢穴》(1954年),以及《生命的化合物》《原子内幕》《我们赖以生存的时钟》等8本科普作品。1957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美国上下轰动,舆论哗然,阿西莫夫深感美国社会公众的一般科学水准已普遍落后于卫星上天所标志的当代科技水平,认为自己有责任使这种差距尽快地缩小,于是他停止了教学工作,全身心投入写作,专心致力于传扬科学知识。同年他加入了一家专为东海岸各处会议提供演说家的机构。1958年波士顿大学医学院解除了对阿西莫夫的聘任,但始终保留着他的副教授头衔。在之后的15年间,阿西莫夫撰写了关于科普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阿西莫夫氏最新科学指南》《阿西莫夫氏科技传记百科全书》和《阿西莫夫氏科学和发现年表》。
演讲经历
阿西莫夫是波士顿大学医学院最受欢迎的演讲者之一,他偶尔会去教室里进行演讲,并收获长时间的掌声和欢呼声。1957年,阿西莫夫加入一家专门为东海岸各处会议提供演说家的机构,他的第一次演讲是在距波士顿几英里的某个地方,报酬为70美元。1959年,阿西莫夫已在波士顿地区颇有名气,有时会到纽约或宾夕法尼亚去发表演讲。他喜欢在集会上发表演说,讲授科普知识。他每演讲一次就能获得500美元的酬金,并且不用给任何机构交纳佣金。1963年11月22日,阿西莫夫前往纽约进行演讲。当天传来肯尼迪遇刺身亡的噩耗,阿西莫夫便以半开玩笑式的演讲化解听众心中的悲痛,他的演讲厅里挤满了人。到那时为止,阿西莫夫每月平均做二至三个演讲,每次固定收费1000美元。
成为专业作家
1963年阿西莫夫因在《幻想与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为科幻小说增加了科学色彩,而荣获世界科幻小说最高奖之一的特别雨果奖。1969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100本书《作品第100号》。1972年出版的《神们自己》受到了广泛读者的好评,为阿西莫夫赢得了星云奖和雨果奖。1977年《阿西莫夫科幻杂志》创立,并在两年后成为月刊。
1979年,鉴于阿西莫夫在普及科学知识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将他提升到正教授的行列。同年阿西莫夫出版了第200本书《作品第200号》和他的第一卷自传《记忆犹新》,一年后出版了第二卷自传《欢乐依旧》。
人生最后阶段
晚年时,阿西莫夫成为美国人文协会主席。1984年,出版了他的第300本书《作品第300号》。1990年,在心脏搭桥手术中输血感染艾滋病毒的阿西莫夫健康状况迅速下降,在妻子珍妮特的建议下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自传,1992年4月6日因心肾衰竭在纽约去世,享年72岁。1994年,他的最后一部自传《人生舞台》正式出版。全书560余页,前有阿西莫夫本人的“序言”,末有珍妮特写的“后记”,还有阿西莫夫亲自编定的“阿西莫夫书目”。
创作风格
语言平白
阿西莫夫创作的作品涉及科幻、科普、文学、历史、化学等等,在这样繁多的商业气氛下形成了“没有文风”这种独特的文风。他推崇非常平实甚至是口语式的文风,并在他的第三卷自传中提出了“平板玻璃”理论。他认为“至于平板玻璃,它本身并不美丽。理想的平板玻璃,根本看不见它,却可以透过它看见外面发生的事。这相当于直白朴素、不加修饰的作品。理想的状况是,阅读这种作品甚至不觉得是在阅读,理念和事件似乎只是从作者的心头流淌到读者的心田,中间全无遮拦。”
理性至上
为展现黄金时代科幻小说科技理性至上的乐观观念和20世纪早期美国式帝国主义思维方式,阿西莫夫在进行科幻文学创作的时候,会将自身掌握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科学实际内容运用到写作中,对事物发展进行合理的推论、总结和概况。如《银河三部曲》中,阿西莫夫对帝国地理范围、地质特征、等级分布和统治形式进行了详尽的表述,根据历史发展的科学规律,描绘出银河帝国的兴起、巅峰和崩溃。在《苍穹微石》中表明核能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但却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人物思想
哲理思考
阿西莫夫的作品并不是对科学技术的乐观支持和盲目崇拜,在他通俗的风格中还蕴藏着哲理之思。阿西莫夫恢宏构想的背后是形而上的哲学问题:是在充满未知的道路上前行,还是固守一方被设计的安逸现状。
在《基地三部曲》中,阿西莫夫将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归纳为数学方程式,以银河系中的百亿亿人类作为研究对象,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效应中找出规律来预测人类的发展,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相符合。小说中分别代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两个基地联手创造出了一个发展程度更高的人类文明。反映了阿西莫夫对于社会与自然这两种科学的结合,能够起到促进文明发展的作用。而故事中拥有先进社会科学的基地战胜了高度发展自然科学的基地,表明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哲学思想。
反乌托邦
阿西莫夫在20世纪中叶就已经思考了人类文明的演变可能,这一点让他的文学价值超越了许多同期作家的作品。乌托邦思想在规避人类潜在的陷阱和痛苦之时,也扼杀了人类自我发展的未来。通过阿西莫夫对乌托邦社会的整体检阅,发现当科技和权力走向极端,人类主体就会表现出逃避、自我中心的局限性。阿西莫夫以洞察者和阐释者的姿态,通过寓言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盼和担心,实现了对乌托邦社会的批判。
人文主义
创造机器人的出发点是为了减轻人类负担,所以奉献和服务是机器人伦理的核心要求。在这一要求之下普遍认知是警惕机器人拥有选择权和种族意识。但阿西莫夫仍旧将他们作为主要的描写对象正式搬上文学舞台。他将人文主义的过去和未来联系在一起,通过赋予机器人自己的语言、力量和智慧,质疑人类的身份,打破和推翻人类的优先权。在他创造的机器人社会中,机器人和人类是平等的主体。其作品《基地三部曲》提供了一种对人类未来发展的看法和思路,阿西莫夫乐观地指明了一条自己认为可行的人类未来“思想实验”道路。这一“实验”包含着阿西莫夫的逻辑思考、对未来的预测,充满诗意妙语和强烈人文关怀。这一为科学与文学有效沟通开辟道路的构思体现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另一作品《正电子人》中作为机器人的安德鲁在法庭上为了自由而据理力争,“任何生灵只要具有足够的心智就无权将其自由剥夺”,而最终他成为了一个有血肉的人类。表明阿西莫夫对于人类和机器人的身份追求是多面但又矛盾的。
人物成就
艾萨克·阿西莫夫是近代科幻小说中的巨匠,曾被美国政府称为“国家的资源和人类的奇迹”,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三巨头。凭借举世闻名的“基地”系列和“机器人”系列,开创了科幻小说的新纪元,为后世同类题材科幻小说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阿西莫夫的创作力丰沛且产量惊人,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著作类别除去哲学类以外,他的作品几乎涵盖整个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阿西莫夫的作品共470部,可分为小说类和非小说类,其中非小说类的作品就包含了24种科学总论,7种数学,68种天文学,11种地球科学,22种物理学,16种化学与生物化学,17种生物学,40种科学随笔集,3卷自传等。
小说成就
基地系列
《基地三部曲》不只是一部启迪智慧的科幻小说,更是一部寓意深刻的社会历史小说,被称为“阿西莫夫的世界著名三部曲”。
在《基地三部曲》中,阿西莫夫提出了人类未来发展的新看法和新思路,并为人类未来的“思想实验指明了一条路。他对未来社会的思考,体现了他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而他对人类未来保持的乐观精神以及对探索与创新的积极性,开通了文学和科学有沟通的道路。
机器人学三大定律
阿西莫夫所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大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并为以后的科幻作者所遵从。
阿西莫夫文中的丹尼尔帮助了人类文明的崛起,这一机器人形象为自弗兰肯斯坦以来的人造物所带来的恐惧提供了全新的纾解视角,创造了机器人在科幻角色中的导师式模型,同时回避了对这类角色的个体主义英雄化倾向。这标志着对人类文明能够达到自我救赎程度的信念,是对人类力量的最高推崇。
科普成就
阿西莫夫参与发表的关于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酸性磷酸酶活动的文章是癌症与核酸关系方面的先驱之作,抗癌药物的设计常以此为目标。在生物学领域,他写作的内容可以说大到恐龙、小到细菌;简单到元素、复杂到人脑;远到生命起源之初或海洋深处、近到餐桌上的维生素,他都有涉及。20世纪70-80年代,阿西莫夫撰写了一套给青少年的读物——“我们是如何发现的”系列科学丛书,这37本书覆盖了数理化天地生等各个领域的内容。在他的著作清单中,还有18部关于历史,7部关于圣经的作品。阿西莫夫因此被视为科学界的全能者。
人物作品
主要文学作品
资料参考
机器人系列
作品名称 | 出版时间 | |
01 | 《我,机器人》 | 1950年 |
02 | 《钢穴》 | 1954年 |
03 | 《裸阳》 | 1957年 |
04 | 《曙光中的机器人》 | 1983年 |
05 | 《机器人与帝国》 | 1985年 |
06 | 《正子人》 | 1993年 |
基地系列
作品名称 | 出版时间 | |
01 | 《基地》 | 1951年 |
02 | 《基地与帝国》 | 1952年 |
03 | 《第二基地》 | 1953年 |
04 | 《基地边缘》 | 1982年 |
05 | 《基地与地球》 | 1986年 |
06 | 《基地前奏》 | 1988年 |
07 | 《迈向基地》 | 1992年 |
银河帝国三部曲
作品名称 | 出版时间 | |
01 | 《苍穹一粟》 | 1950年 |
02 | 《繁星若尘》 | 1951年 |
03 | 《星空暗流》 | 1952年 |
其他小说
作品名称 | 出版时间 | |
01 | 《永恒的终结》 | 1955年 |
02 | 《最后的问题》 | 1956年 |
03 | 《九个明天》 | 1959年 |
04 | 《奇妙的航程》 | 1966年 |
05 | 《神们自己》 | 1972年 |
06 | 《复仇女神》 | 1989年 |
07 | 《日暮》 | 1990年 |
08 | 《丑小孩》 | 1992年 |
主要科普作品
作品名称 | 出版时间 | |
01 |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 | 1976年 |
02 | 《你知道吗?—现代科学中的100个问题》 | 1980年4月 |
03 | 《数的趣谈》 | 1980年12月 |
04 | 《地球以外的文明世界》 | 1983年1月 |
资料参考
相关作品
片名 | 导演 | 制作国家/地区 | 上映时间 | |
01 | 生人之旅 | 汉克·勃兰特 | 瑞士 | 1970年2月12日 |
02 | 永恒国度的终焉 | Andrei Yermash | 苏联 | 1987年 |
03 | 日暮 | 保罗·梅尔斯贝格 | 美国 | 1988年 |
04 | Robots | 戴布拉·乔·拉普 | 美国 | 1988年 |
05 | 机器人管家 | 克里斯·哥伦布 | 美国 | 1999年12月13日 |
06 | 日暮 | 大卫·卡拉丁 | 美国 | 2000年 |
07 | 我,机器人 | 亚历克斯·普罗亚斯 | 美国 | 2004年7月16日 |
08 | 基地第一季 | 鲁伯特·桑德斯 | 美国 | 2021年9月24日 |
09 | 基地第二季 | 杰瑞德·哈里斯 | 美国 | 2022年 |
资料参考
所获荣誉
荣誉奖项
获奖时间 | 荣誉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
01 | 1946年 | 最佳小说奖 | 《骡子》 |
02 | 1957年 |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基金会奖 | 《构建宇宙的积木》 |
03 | 1960年 | 美国心脏协会霍华德W布雷克利斯奖 | 《生命之河》 |
04 | 1962年 | 波士顿大学出版价值奖 | 艾萨克·阿西莫夫 |
05 | 1963年 | 雨果特别奖 | 《为科幻小说增添了科学》 |
06 | 1965年 | 美国化学公会詹姆斯·T·格雷迪奖 | 艾萨克·阿西莫夫 |
07 | 1966年 | 雨果奖,历年最佳系列小说 | 《基地系列》 |
08 | 1967年 | 西屋科学著作奖 | 艾萨克·阿西莫夫 |
09 | 1973年 | 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 | 《诸神自身》 |
10 | 1973年 | 星云奖 | 《诸神自身》 |
11 | 1977年 | 雨果奖,最佳中篇小说 | 《双百人》 |
12 | 1977年 | 星云奖,最佳中篇小说 | 《双百人》 |
13 | 1983年 | 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 | 《基地边缘》 |
14 | 1987年 | 星云大师奖 | 艾萨克·阿西莫夫 |
15 | 1992年 | 雨果奖,最佳中篇小说 | 《Gold》 |
16 | 1995年 | 雨果奖,最佳非小说类 | 《阿西莫夫回忆录》 |
资料参考
其他荣誉
被各大学授予14个荣誉博士学位
1977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说》创刊
1981年,小行星5020被命名为阿西莫夫星
人物轶事
艾萨克·阿西莫夫害怕坐飞机。他的一生只坐过两次飞机,一次是在海军大气实验室工作的时候,一次是从陆军基地退伍回家的时候。他很少进行长途旅行,部分原因是因为讨厌长途旅行需要坐飞机。而他的小说里都有惧飞症的阴影,如“机器人系列”的主要角色以利亚•贝莱。
据阿西莫夫家族记载,阿西莫夫是彼得罗维奇唯一在肺炎流行时期幸存的孩子。当时村里17名婴儿染上了疾病,16名在几周内相继夭折,被请来治病的医生也放弃了对阿西莫夫的治疗,病情不断恶化。据说,阿西莫夫的外祖母曾劝女儿接受阿西莫夫将会死的事实,说他不过是个婴儿。她还可以再生一个。外祖母的这番话令阿西莫夫的母亲极为愤怒。她扔掉了医生开的毫无疗效的药,一直把孩子抱在怀里,直到他病情好转。阿西莫夫一直记得,母亲直到老了,提起外祖母仍是满脸的不屑,因为她不能原谅外祖母的无情无义。
人物影响
阿西莫夫成功将一代人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态度从怀疑变为欣然接受。
阿西莫夫创造一种名为“科学侦探小说”的文学形式,以科学题材为背景,通过逻辑推理侦破某种案情。这类作品科学性强、笔触简练且充满悬念。自开创以来,许多英美科幻小说家纷纷试笔,作品大量涌现,很快便风靡一时。
《基地三部曲》为科幻小说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它在这方面所做的贡献可能要比其他任何一部科幻小说都大,60年代中期创作的《星际艰旅》无疑也得益于它的启迪。同时,它还激起了70年代的科幻影片浪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乔治·鲁卡斯的杰作《星球大战》。
阿西莫夫在中国拥有大量粉丝,常有中国人改写或选编他的作品,如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的《C字滑行道》,科学普及出版社的《外国名科学家小传》,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赤裸的太阳》等等。阿西莫夫在中国是中译本数量最多的外国作家,他的《碳的世界——有机化学漫谈》开阔了中国读者的眼界,感受到了自身的文化闭塞,了解到科普作品居然可以写得如此精彩。
人物评价
英国作家、发明家亚瑟•克拉克对艾萨克·阿西莫夫的评价:他象征着与迷信对立的知识、与偏执对立的宽容、与残忍对立的仁慈一一最重要的,就是与战争对立的和平。”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说:阿西莫夫的心理史学概念激励我成为一名经济学家。
书评家小约瑟夫·帕侨奇称:“对许多人来说,艾萨克·阿西莫夫这个名字就是科幻小说的代名词。”
科幻作家金·斯坦利·罗宾森:“他转而创作非小说类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展现他作为解说家的影响力。他就像一本百科全书,他可以阅读任何一类书籍,然后取其精华,写成一本新书。内容表述得比原书更加清楚,并且要点更为突出。这全都是因为他有着出色的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