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板书(古代西亚地区的文字记录形式)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7
泥板书
古代西亚地区的文字记录形式
泥板书(tablet writing)是指古代西亚地区一种文字记录。因书写在粘土板上,故名。初为两河流域苏美尔人采用,后扩展到伊朗高原以西广大区域。为古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赫梯和波斯等地文字遗产。书写方法是先将楔形文字刻在湿粘土 板上,再晒干或烘干,呈坚硬之书版。所书内容广泛,包括法典、条文、外交文书、经济文件、债务契约、历史记录、文学作品、天文资料及宗教典籍,还包括教学教育用的原始型字典及训练物品等。19世纪后,在巴比伦、拉格尔、乌尔、马里等古城废墟中大量发现,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和西亚历史、文化的重要原始资料。其中,发现于尼普尔的《洪水篇》所记载的某些史实对圣经文学影响较大,为珍贵的宗教文学遗产。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泥板书 |
外文名 | tablet writing |
起源 | 两河流域 |
拼音 | ní bǎn shū |
时间 | 公元前 3000年 |
作用 | 写文书、契约、纪事和文学作品 |
收起
历史背景
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文字,是人们用制成的三角尖头的芦苇杆、木棒或骨棒当“笔”,在软泥板上写成“楔形”的文字。这种文字起源于象形文字。
公元前3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发明了象形文字。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象形文字很难表达复杂而抽象的概念,于是象形文字发展为表意文字,即用各种字形的组合作为语言意义的记号。随后又出现了谐声文字,即同声的词往往用同一个符号表示。这样苏美尔人的图形符号就从早期的两千个左右减少到后来的五百多个。苏美尔的文字最初刻在石头上,但因美索不达米亚的石头很少,同时又不生长纸草,于是他们把文字写在软泥板上,然后把它烘干。泥板在晒干或烘干之后可以长期保存。那时的官府和寺庙里都藏有很多这种泥板书,现在我们还能看到的约有三万多块。这种文字后来为巴比伦人,亚述人和波斯人所广泛采用,对科学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起了重大的作用。用泥板书写和保留文字,经济、简便而长久,这一发明中包含了精彩的实用智慧。
基本简介
泥板书
泥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