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6-19
小编整理:
波斯帝国是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的帝国,统治东起印度河与帕米尔高原,西至巴尔干半岛与地中海,南抵亚丁湾和红海,北达高加索山脉跟咸海。波斯帝国形成于公元前550年,这一年通常被视为波斯帝国的诞生日。波斯帝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对古代世界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波斯帝国在其全盛时期,成为了一个繁荣、富裕、具有影响力的国家,其文化和艺术也成为了许多国家所追求的典范。波斯帝国在其历史上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广阔的领土和强大的国力,更在于其对世界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波斯帝国在其统治期间,对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波斯帝国对古代世界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它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波斯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6个义项
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历史
阿契美尼德王朝
主词条:阿契美尼德王朝
公元前的波斯士兵
公元前539年,居鲁士大帝武力入侵征服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迦勒底帝国的首都巴比伦,但是不幸在前529年的出征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中亚河中地区的锡尔河谷地的马萨革泰人的战斗中身亡。居鲁士死时,波斯帝国的东部和东北部疆域已经包括阿姆河两岸的巴克特里亚(Bactria,中国史书先后称为“大夏”、“吐火罗”)和花剌子模,由居鲁士之弟巴尔迪亚统治。居鲁士之子登位后,继承父志继续扩张。以后的波斯帝王一再发动对东方塞种人的征伐,把疆界推过阿姆河,到达锡尔河两岸。波斯帝国将其国土划分为20个郡,各郡每年向中央缴纳一定的贡赋,其中有7个郡在中亚:例如第7省辖兴都库什山脉以南之犍陀罗地区,第12省辖大夏,第16省辖帕提亚、花剌子模及粟特(索格迪亚纳)。波斯帝国最东方的据点在与中国新疆相邻的、中亚地区费尔干纳盆地。波斯人在该盆地西端建立了居鲁士城。
希腊化时期
主词条:马其顿帝国、塞琉古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版图
马其顿帝国很快在前322—前301年的一共八场继业者战争之后就分崩离析。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大帝部属将军们之一——塞琉西一世经过继业者战争最终在前312年自立塞琉古帝国,以塞琉西亚和安条克为中心,统治波斯地区。这一时期伊朗成为东西方交流的一个枢纽:丝绸之路由此连接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索格狄亚那)和印度,佛教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孔雀王朝传来,琐罗亚斯德教则西去影响了犹太教。
马其顿帝国瓜分图
帕提亚帝国
主词条:安息帝国
萨珊波斯
主词条:萨珊波斯
公元224年安息帝国的一个地方总督的儿子阿尔达希尔一世由于扩张地方势力而和帝国开始战争。经过两年的战争,推翻安息帝国并杀死国王,于226年正式建立萨珊王朝,首都泰西封。萨珊波斯因阿尔达希尔一世的祖父而命名。波斯地区自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这个古代君主制国家之后再次建国并统一,被认为是 波斯第二帝国。依兰沙赫尔这个古代君主制国家多次与罗马帝国开战,曾在260年俘虏过一个罗马皇帝—瓦勒良。但是依兰沙赫尔所属的美索不达米亚及其底格里斯河畔右岸的都城泰西封也在283年、297年、361年三次被罗马军队攻占。
依兰沙赫尔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全体人民分为教士、军人、文人、和平民四个等级。基督教中的天主教一度被迫害,景教则得以发展。
萨珊极盛版图
伊斯兰化时期
750年后,阿拔斯王朝统治阿拉伯帝国,而波斯人则在地方首府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在这期间波斯人的文化得到巨大发展。马蒙之后,阿拔斯王朝因军事实力衰落而国势日衰,割据局面形成;期间波斯土地上先后出现塔希尔王朝、萨法尔王朝、萨曼王朝、齐亚尔王朝、阿拉菲德王朝、白益王朝、伽色尼王朝、古尔王朝、塞尔柱帝国、花剌子模;塞尔柱帝国的建筑师于1042年在伊斯法汗城兴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礼拜五清真寺。著名的波斯数学家及诗人奥马尔·海亚姆(Omar Khayyám)在塞尔柱帝国时期写下了他的诗集《鲁拜集》(Rubaiyat)。
阿拉伯帝国版图
蒙古汗国时期
大蒙古国版图
1219年底—1220年间,蒙古帝国大汗铁木真亲率十万大军武力入侵征服花剌子模,并镇压了花剌子模的三十个城市,后大伊朗地区均被大蒙古国(1206年—1259年)及后继的伊利汗国(1256年–1335年)统治。之后在历任蒙古帝国最高统治者:拖雷、窝阔台、乃马真脱列哥那、贵由汗、斡兀立海迷失和蒙哥时代的地方总督绰儿马罕、拜住、野里知吉带,畏兀儿人阔里吉思与卫拉特人阿儿浑阿加的继续对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罗姆苏丹国的镇压,尤其是铁木真的孙子旭烈兀在1256年—1259年间先后镇压木剌夷、阿拔斯王朝、叙利亚阿尤布王朝,正式建立大旭烈兀国。1295年大旭烈兀国的君主都最终皈依伊斯兰教。直到1357年大旭烈兀国灭亡后,波斯依然被从大旭烈兀国分裂出的五个王朝所统治。
民族
波斯人
波斯人是西亚伊朗的主体民族,亦称伊朗人。人口2041万(1985),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1%。主要居住在伊朗中部和东部诸省。另有60多万人散居在阿富汗斯坦和伊拉克等国境内。属欧罗巴人种南支地中海类型。使用波斯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信仰伊斯兰教,多属什叶派,极少数人信仰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祅教)。
伊朗主体民族,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标准波斯语起源于巴列维地区。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常称之为法尔西语,有时也称为中古波斯语。波斯人有记载的历史和文化始于公元前2700年。公元前2000年时,古波斯人游牧部落自中亚进入今伊朗地区,排挤了当地土著居民而定居下来。古伊朗人包括许多民族,有梅德人、波斯人、帕提亚人、萨西亚人和西徐亚人等。公元前6~5世纪时,梅德人建立了厄克巴坦城邦,公元前8世纪,波斯人占领了今法尔斯地区后从这个地名获得了本族的名称,并建立了强大的波斯帝国。现代波斯人都是定居民,其中一半为农民,他们多从事灌溉农业,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大麦和豆类;经济作物为烟草、甜菜、芝麻等。现已有部分农民转向石油和建筑业。工艺手工业历史悠久,地毯、陶瓷、建筑等闻名于世。波斯人在归信伊斯兰教前,多信仰拜火教。642年阿拉伯帝国灭波斯萨珊王朝后,波斯人逐渐改信伊斯兰教。11世纪,伊斯兰教在波斯人中占据了统治地位,16世纪初前逊尼派居优势地位,1502年波斯人建立萨法维帝国,立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教派为国教,并采取一切行政措施推行什叶派,排斥逊尼派。现代波斯人中98%信仰什叶派。伊朗宪法规定,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派为国教,并规定立法会议颁布的一切法律必须符合伊斯兰教教义。伊斯兰法还规定有关穆斯林的婚丧礼俗、财产继承、子女抚养、宗教课程、教派争端等事宜都一律由教法裁决。政府不承认国内存在穆斯林少数派,但却承认有非穆斯林民族。什叶派宗教教职人员分有公职和无公职两类,一般著名毛拉都具有半官方地位。伊朗穆斯林的初级教育,一般在大清真寺内进行,主要学习《古兰经》和波斯文经训常识,经学院属中等宗教学校,此外还有高级宗教学院,由著名毛拉任教,系统讲授伊斯兰教义学、哲学和法学。大毛拉和阿亚图拉均出自库姆神学院。波斯人信教虔诚,极重视一年一度的朝觐、斋戒和哀悼日(阿舒拉日)的宗教仪式,妇女外出必须饰面纱,日常生活亦受教法的严格制约。
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被并入波斯帝国之后,腓尼基商人获得了一个巨大的内陆贸易区,同时,在地中海上,在与其商业竞争对手希腊人的斗争中,他们也争取到了波斯的支援。与腓尼基人一样,亚洲希腊人也成了波斯的子民,不过,是不驯顺的子民;而叙利亚的腓尼基人却帮了波斯人的大忙,并得到其青睐。3个叙利亚腓尼基城邦国家阿腊杜斯、提尔和西顿,被授予小型地方自治王国的地位。腓尼基人并不打算背叛波斯人,因而,波斯人不必担心殖民地中的腓尼基城邦会介入叙利亚事务。波斯人并不想把利比亚的腓尼基人和叙利亚的腓尼基人并入他们的帝国,相反在公元前6世纪末叶,他们与迦太基人订立了反希腊协定,当时殖民地中的腓尼基人城邦在迦太基的领导之下组成了一个统一阵线。
犹太人
巴比伦尼亚的犹太人社区是波斯人的天然盟友,因为这些离乡背井的犹太人从未饶恕过曾放逐他们的巴比伦人。他们组成了亲波斯人的少数派,在多数居民均采取不合作态度的巴比伦尼亚,这个少数派对波斯人尤为可贵。尽管居鲁士二世出于策略的考虑,通过“与巴尔携起手来”,表示他愿意尊重巴比伦人的民族自尊心,但仍然无济于事。居鲁士二也允许所有希望离开的犹太人返回在犹太的故园,并重建他们在耶路撒冷的神庙。在埃克巴塔纳(今称哈马丹)的档案中,可以查到居鲁士二世的敕令,这一敕令继而又受到大流士一世的进一步确认。要么是阿尔塔薛西斯一世在公元前445年,要么是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在公元前384年,曾允许其巴比伦犹太管家尼希米暂时离开首都苏萨,他负有前往犹太重新为耶路撒冷城设防的使命。大流士一世和阿尔塔薛西斯都曾为在他们授权下犹太人重建耶路撒冷公共工程而批准过预算和建材。
阿拉米人
波斯
米底人
叙利亚的几个主要民族因此而满足于做波斯人的臣民,而与波斯人有血缘关系的米底人却感到不那么幸福。正如他们在公元前522年起义中表现出来的那样,他们记得自己也曾是不可一世的民族,而波斯人则曾是他们的臣民。不过,尽管米底人桀骛不驯,波斯人还是再次允许他们做了米底-波斯帝国的伙伴,这个帝国比过去的米底帝国辽阔得多,也强盛得多。埃兰人也许有些受宠若惊,因为他们的国都苏萨升格为帝国首都。东北部讲伊朗语的民族在帝国亡国之后,坚持了长达3年的抵抗运动,反对马其顿统治者,以此显示他们对波斯帝国的深情厚谊。东部的游牧民族西徐亚人曾与居鲁士二世为敌,但在被大流士一世征服之后,似乎也很忠实于帝国。当公元前480年薛西斯在欧洲的希腊作战时,由他们据守战略要地。公元前330-前328年,他们还支援过农居的邻邦反抗亚历山大大帝。
西亚人
不过,在被征服的民族中,有3个民族表现出与波斯统治势不两立,即巴比伦人、埃及人和亚洲希腊人。在公元前522年这个关键时期,巴比伦人不只进行了一次起义,而是两次。公元前484年,他们再度起义。不过,这一次,波斯人毫不手软地将起义镇压下去,从此以后,直到他们最终被亚历山大解放时为止,巴比伦人一蹶不振。波斯人不能放手让巴比伦人脱离他们的控制,巴比伦是波斯帝国的粮仓和工厂,也是帝国内陆交通网上的枢纽。而在另一方面,占领埃及不啻是波斯帝国的一大负担,正如它曾成为亚述人的负担一样。埃及距离法尔斯比离亚述更远。在反抗其大陆上的亚洲主人时,它可以接受来自海上的希腊人的增援。虽然埃及在公元前522年一败涂地,但是,它在大流士一世统治末期再度揭竿而起,公元前464-前455年,公元前404或395-前343年,他们曾两度取得独立。当它再度被波斯人征服时,距波斯帝国自身的倾覆已仅仅只有十几年时间。
波斯帝国是短命的帝国,但是它的宗教宽容政策产生了历久不衰的效果。这一政策顺应了宗教上不同信仰相互调合这一趋势,亚述人和巴比伦人的放逐政策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形成。一个征服者可以流放被征服国统治集团的成员,却放逐不了它的神祗。留在当地的农民仍会继续供奉它们,外来移民也不可能忽视它们。在前以色列王国主要宗教圣地伯特利崇拜耶和华的礼仪被向东带入巴比伦尼亚,向南带到埃利藩蒂尼,此地是尼罗河第一瀑布下面的边防要塞。公元前5世纪,在这个地方,一支为波斯人服务的犹太驻军同时供奉着爱希慕恩、安娜特和耶和华,这支军队的士兵都是为逃避被尼布甲尼撒放逐到巴比伦的厄运而躲入埃及的犹太人后裔。
在埃利藩蒂尼的犹太社区与撒马利亚区酋长珊巴拉特保持着友好的通信往来。在波斯人统治时期,在尼希米行使使命之前,耶路撒冷属于撒马利亚区。从珊巴拉特的姓氏(西努巴利特)上判断,他是巴比伦流放者的后裔,如果从他儿子的名字(达拉亚和谢勒迈亚)上看,他们都是耶和华的信徒,而不是月亮神的崇拜者。此时,撒马利亚的居民已严格地专一信奉耶和华,除《摩西五经》外,他们不承认任何手写文书为经典,也不承认有非手写经典存在。但是,当巴比伦尼亚犹太人社区的代表尼希米奉圣旨到达耶路撒冷时,珊巴拉特与他发生了冲突。为使尼希米和以斯拉进行其决定性的工作,波斯帝国政府不明智地彻底改变了它的普遍宽容的政策。这个不寻常的讨好态度破坏了波斯政府本身最重要的一条行为规范。这是一次被动的国家行为,可是,比起波斯政府的任何主动行为来,这个被动行为却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后果。这不能不说是一次历史的嘲弄。
总述
波斯帝王们的宗教自由化、政治自由化政策使波斯政权与叙利亚各民族的关系融洽起来。叙利亚各民族曾顽强不屈地先后反对过亚述和巴比伦的征服者。在腓尼基人、撒马利亚人和犹太人眼中,波斯人简直就是大救星。
大事年表
前9世纪
波斯人是印欧语族的一支,源于高加索以北的山区
前7世纪后
定居波斯高原南部,曾被高原主人米提人(Media)统治
前550年
前539年
前529年
居鲁士在征战中受重伤去世,子冈比西斯(Cambyses)继位
前525年
冈比西斯征服埃及,建立横跨亚,非的帝国
前512年
大流士(Darius)率军经小亚细亚渡海入侵欧洲,成为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领土包括今伊朗,两河流域,小亚细亚,东南欧一隅,埃及,巴勒斯坦)
前499年
希腊城邦脱离波斯统治的暴动
前494年
大流士平定希腊城邦乱事,随后决定出兵攻打雅典
前476年
波希战争结束,希腊虽获胜,但两败俱伤
前330年
波斯王于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
背景:大流士(Darius)向欧洲扩展,压迫小亚细亚的希腊人,双方爆发三次战争
意义:希腊人的胜利与波斯人的失败,象征近东文明的没落与地中海文明的代兴起!
文化
语言
将迦南人使用的22个符号,转变成便利书写学习的表音字母,西传后成为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欧洲各国字母的共同基础,为其文化上最突出的贡献。
世界文学史上的波斯文学,是指以波斯语(即达里语)创作的文学。9世纪初,波斯东北部霍拉桑地区最早出现波斯语文学作品。此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波斯为中心,在高加索和中亚地区,阿富汗、印度北部以及地中海东岸都有著名的波斯语诗人和作家。
波斯文字:楔形文字
7世纪,阿拉伯人灭萨珊王朝,把波斯置于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国的版图之内,阿拉伯语成为官方语言。但是在此后的300年内,巴列维语仍在波斯通用,并有新的著述出现。8世纪末,巴列维语与波斯中西部一支方言融合,逐渐产生了一种新的语言,即达里波斯语。到10世纪达里波斯语已经取代了巴列维语,成为波斯人通用的语言。
在阿拉伯哈里发统治时期,波斯在政治上丧失了独立地位,伊斯兰教取代了波斯的拜火教,成为波斯人主要的宗教信仰。波斯人通过阿拉伯文的翻译,较前更为广泛地接触到希腊的哲学和科学著作。波斯诗歌采用了阿拉伯诗的韵律(阿鲁兹),波斯散文吸收了阿拉伯散文中韵文(萨治)的表达方法,这是这两大民族密切接触的结果。
处于异族统治下的波斯强烈要求民族独立,这一愿望反映到政治领域就产生了“舒毕运动”。推动和赞助
艺术
古波斯帝国宫城遗址
文学
鲁达基
由于波斯人不断举行起义和上层统治集团日益扩大其政治势力,9世纪末,波斯人实际上已经摆脱了阿拉伯人的统治,建立了许多地方政权。东北部霍拉桑地区的萨曼王朝(875~999)的统治者较其他地方政权的君主更注意保护文人和提倡文学创作。波斯文学史上第一个著名诗人鲁达基(850~941)就曾任萨曼王朝的宫廷诗人。
鲁达基生于撒马尔罕,与他同时代的波斯诗人约有数十人。当时有两个诗歌中心:一个是中亚的撒马尔罕和布哈拉;一个是巴尔赫和木鹿。鲁达基精于音律,熟悉民间创作,他的诗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波斯诗歌形式如颂诗、抒情诗、叙事诗和四行诗等通过鲁达基及其同时代诗人的创作逐渐定型。因此,后世称鲁达基为“波斯诗歌之父”。
菲尔多西
鲁达基逝世时,波斯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菲尔多西(940~1020)于霍拉桑图斯诞生。菲尔多西是史诗《王书》的作者。《王书》的语言是优美流畅的波斯语。当时,阿拉伯语在波斯甚为流行,但作者有意识地避免使用阿拉伯词语。在菲尔多西创作《王书》之前,萨曼王朝宫廷诗人塔吉基(卒于978年)曾奉命创作诗体《王书》,但他只完成一千行即去世。菲尔多西把他这一千行诗照录在他的《王书》中,以资纪念。菲尔多西的《王书》反映了波斯人的民族独立思想,在激励波斯人的爱国主义精神,鼓励他们反抗异族侵略,继承和发扬波斯古代的文学传统和创造波斯文学语言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诗人之王
霍拉桑地区诗人的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叙事简明,用语朴实,描写环境和人物不过于铺排,科学名词和阿拉伯词语很少入诗。这种风格在文学史上称为“霍拉桑体”。
哲理诗人
著名的波斯哲理诗人奥马尔·海亚姆(1048~1122)生活于波斯塞尔柱帝国时期(1055~1194)。是当时知名的学者。他的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宗教色彩,统治阶级称他的诗是“吞噬教义的蛇”。
叙事诗人
内扎米是菲尔多西以后最优秀的叙事诗人。他是阿塞拜疆人,生于甘贾(今阿塞拜疆境内)。主要作品有《五卷诗》,即《秘密宝库》(1173~1180)、《霍斯陆和西琳》(1181)、《莱伊丽和马季农》(1188)、《七美人》(又名《七宝宫》,1196)和《亚历山大故事》(1200)。《五卷诗》在中亚和印度等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各族诗人都竞相学习和模仿内扎米的作品。
萨迪的主要作品是《果园》和《蔷薇园》。他的作品充满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反映了下层人民对封建压迫的不满。《蔷薇园》获得广泛的世界声誉,历来是学习波斯语言的教科书,同时在波斯散文发展上也是一部承先启后的作品。
贾米
波斯文学繁荣时期的最后一位诗人是贾米(1414~1492)。他是苏菲派学者,曾编写过616人的苏菲派人物传记。他与定都赫拉特的帖木儿王朝关系密切。贾米的主要作品是《七卷诗》(又名《七宝座》),4卷论述神学,3卷叙事诗,其中以采自《古兰经》故事的《尤素福和佐列哈》最为著名。他的叙事诗模仿内扎米,散文著作《春园》则模仿萨迪的《蔷薇园》。
自此以后,伊拉克体诗发生了很大变化,语言精练、感情充沛的抒情诗已不多见。诗人们在内容与形式上专事模仿,企图以奇特的比喻和晦涩的语句掩盖思想上的贫乏。立意平庸,用语俚俗,雕饰堆砌,故作风雅,是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共同特点,文学史上称这种风格为“印度体”。
18世纪中,以伊斯法罕和设拉子为中心的南方诗人掀起一个反对“印度体”的“复古运动”,要求诗歌创作恢复“伊拉克体”或“霍拉桑体”,但是没有结果。因为当时文学所面临的迫切任务已不限于改革诗歌表现方法,而是要及时而准确地反映新的社会矛盾。
神话
在考古文化史上,古波斯属于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地域,也就是今天的西亚文化地域。考古学者的研究证明,远古时期,古老的波斯人和雅利安人原来同属印欧语系中的一个分支,他们的居住地在今天的南俄罗斯草原以及伏尔加河东部地区,因为草原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他们依靠游牧来维持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渐渐分化成波斯——雅利安人和印度——雅利安人,这种分化直接影响到民族宗教和神话传统的形成。
公元前2000年,古波斯人逐渐摆脱游牧部落的生活方式,并产生了早期的宗教活动。在当时的宗教活动中,最为古波斯人所敬重的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祭祀仪式,这种祭祀仪式实质上是一种原始的自然崇拜。在大自然的灾害面前,古波斯人感到无所适从,不仅没有办法应对,而且产生了深深的恐惧。这使古波斯人非常迫切地需要一种信仰来消灭他们的内心恐惧,于是波斯神话中最古老的保护神产生了。因为古波斯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灾难和恩赐都由天上的神明来掌管,如果他们找到了合适的保护神,并且不断地向他供奉祭品以及虔诚地祷告卞可以免除一切灾害,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保护神产生后,一些关于保护神的传说也开始出现了,古波斯人把关于保护神的各种传说的以口头形式渐渐传播到各地。当神的传说以口头形式在各地传播开后,这种原始的传播形式很快就由于文字的出现而被打破。文字的出现让古波斯人找到了另外一种记载神明传说的方法。同时随着原始文明的发展,他们将一些神明形象刻在了各种器物上面,或者以原始的绘画形式将神的故事绘在岩壁上,甚至用简单的方法将神的形象塑出来,供奉在殿堂中。古波斯人不论遇到自然灾害不是丰收之年,都归结于保护神的作用,他们认为在凡人不可抵达的神界,自有神明将人类世界主宰,也自有神明造化着世间的万事万物。正是在这种观念的驱动下,更多被崇拜的神明降临在古波斯人的生活中,波斯神话的体系逐渐地完整起来。
文明
波斯人是众多古代文明中发展程度较高的民族,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帝国时代2所跨越的年代中,波斯文明只是到了公元三世纪才开始兴盛起来的,这并非是曲解了波斯的历史,事实上帝国时代中的波斯还包括了波斯帝国(公元三世纪开始)的前身。从三世纪开始,这一文明才以波斯帝国的名号出现于历史舞台,直至公元十七世纪。在此之前的几个世纪,这片土地曾经被许多发源于地中海区域的势力所统治,但最终还是成为了一个独立王国,恢复了属于本民族的自由与荣耀,并发展成为一个横跨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的帝国。伊朗、伊拉克和阿富汗斯坦都曾经属于当年古波斯帝国的版图。
萨法维帝国的波斯人
公元651年,阿拉伯穆斯林势力在短短十年内征服了波斯帝国并完全占有了波斯帝国的领土。这个新的伊斯兰王国被称作-伊朗(Iran)。然而这一片热土仿佛永远无法实现和平,在此后的数百年中,不断有新的侵略者出现。首先是塞尔柱土克曼人(Seljuk turkmens ),征服了波斯全境。接踵而来的,是恐怖的蒙古(Mongol)军团,再后来则是土克曼人(Turkmens )。
萨法维帝国的波斯人
虽然成功的与埃及讲和并镇压了巴比伦的起义,希腊的城邦却最后保持了一致行动并击败了薛西斯,标志者波斯帝国衰落的开始。由于他的自尊在失败后刺激了他,薛西斯决定引退。薛西斯的死是波斯影响力的最终转折点,他的一些继承者偶然才显现的活力和能力实在太罕见,无力阻止最终的崩溃,波斯波利斯最后在公元前330年四月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在亚历山大死后的权利争斗中,色流斯一世成功的夺到了亚历山大帝国下的波斯领土。
建筑
公元前6~前4世纪,波斯帝国国势强盛。波斯建筑继承了两河流域的传统,汲取了希腊、埃及等地区的建筑成就,又有所发展。新都波斯波利斯建于公元前518~前460年。宫殿建在依山筑起的平台上,台高约15米,长460米,宽275米。北部为两座仪典大殿,东南是财库,西南为王宫和后宫,周围有花园和凉亭。布局规整,但整体无轴线关系。宫殿主要用伊朗高原的硬质彩色石灰石建造。正面入口前有大平台和大台阶。台阶两侧墙面刻有浮雕群像,象征八方来朝的行列,适应大台阶的外形,逐级向上,与建筑形式协调统一。(见彩图波斯帝国波斯波利斯宫殿台阶浮雕带,公元前6~前5世纪)两座仪典大殿平面都为正方形,石柱木梁枋结构。前面一座为薛西斯一世接待殿,76.2米见方。殿内有石柱36根,柱高19.4米,柱径与柱高之比为1□12,柱中心纵横间距均为8.74米。大殿四角有塔楼。塔楼之间是两进柱廊,高约为大殿之半。大殿开高侧窗。西面柱廊为检阅台,可以俯瞰朝贡的外国使节支搭的帐篷。另一大殿为大流士百柱殿,68.6米见方,有石柱100根,柱高11.3米。两座大殿结构轻盈、空间宽畅,在古代建筑中是罕见的。宫殿外墙面贴黑白两色大理石或琉璃面砖,上作彩色浮雕。木枋和檐部贴金箔。大厅内墙满饰壁画。石柱上的雕刻精致。覆钟形柱础刻花瓣纹,覆钟之上为半圆线脚。柱身有40~48条凹槽。柱头由覆钟、仰钵、几对竖立的涡卷和一对相背而跪的雄牛像组成。
风俗
古波斯人不供养神像,不修建神殿,不设立祭坛,习惯到最高山峰向神、日、月、大地、火、水、风祭拜。奉献祭品的人把他即将屠宰的牲畜牵到一个洁净的场所,就在那里呼叫他要向之奉献祭品的那个神的名字。习惯上这个人要在头巾上戴一个大概是桃金娘的花环。奉献祭品的人不允许只给自己祈求福祉,他要为国王,为全体波斯人的幸福祷告,因为他自己必然就在全体波斯人当中了。随后他把屠宰的牲畜肉切成碎块,而在把它们煮熟之后便把它们全部放到他能够找到的最新鲜柔软的草上面,特别是车轴草。这一切办理停妥之后,便有一个祭司前来歌唱一首赞美诗,这首赞美诗据波斯人说,是详述诸神的源流的。除非有一个祭司在场,否则任何奏献祭品的行为都是不合法的。过了一会儿之后,奉献者就可以把当作祭品的肉带走,随他怎样处理都可以了。
在一年的各天当中,他们最着重庆祝的是每个人的生日。他们认为在这一天吃的饭应当比其他的日子更要丰盛些。比较有钱的波斯人要在炉灶里烧烤整个的牛、马、骆驼或驴作为食品,较穷的人们则用较小的牲畜来替代。他们的正菜不多,却在正菜之后有许多点心之类的东西,而且这类点心又不是一次上来的。他们非常喜欢酒并且有很大的酒量。此外,他们通常都是在饮酒正酣的时候才谈论最重大的事件的。而在第二天当他们酒醒的时候,他们聚议所在的那家的主人便把前夜所作的决定在他们面前提出来;如果这个决定仍得到同意,他们就采用这个决定;如果不同意,就把这个决定放到一旁。但他们在清醒的时候谈的事情,却总是在酒酣时才重新加以考虑的。
如果他们在街上相遇的话,从下面的标志人们可以知道相遇的两个人的身分是相等的。即如果是身分相等的人,刚开始他们并不讲话,而是互相吻对方的嘴唇。如果其中的一人比另一人身分稍低,则是吻面颊:如果二人的身分相差很大,则一方就要俯拜在另一方的面前。他们最尊重离他们最近的民族,认为这个民族仅次于他们自己,离得稍远的则尊重的程度也就差些,余此类推;离得越远,尊重的程度也就越差。这种看法的理由是,他们认为他们自己在一切方面比所有其他的人都要优越得多,认为其他的人住得离他们越近,也就越发优越。因此住得离他们最远的,也就一定是人类中最差的了。
子嗣繁多,在他们眼中看来乃是男性的仅次于勇武的一项最大美德。每年国王都把礼物送给子嗣最多的那个人。因为他们认为人多就是力量。他们的儿子在五岁到二十岁之间受到教育,他们教给他们的儿子的只有三件事情:骑马、射箭和说老实话。孩子在五岁之前不能见到自己的父亲,而是要和母亲生活在一起。这样做的原因是由于一旦这孩子不能养大,父亲不致受到亡子的痛苦。
在法制方面,国王不能由于某人只犯了一个错误而把他处死,而任何一个波斯人也不能用无法治愈的刑罚来惩罚自己仆人的仅有的罪过。但如果在计算一下之后而看到犯罪者的过错多于和大于他所做的好事情的时候,则主人是可以严厉惩罚他以泄愤的。
凡是他们认为不能做的事情,他们是绝对不许讲的。他们还认为说谎是世界上最不光彩的事情,其次就是负债了;他们对负债之所以抱着这种看法,有其他多种的理由,特别是因为负债的人不得不说些谎话。他们对河是非常尊重的。
宗教
伊斯兰教什叶派
注:
伊斯兰教什叶派是伊朗国教,也是伊斯兰教的第二大教派,在伊朗98.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91%为什叶派,7.8%为逊尼派。
什叶派(英文:Shi'ites)以拥护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及其后裔担任穆斯林领袖伊玛目为其主要特征,故又称作阿里派。与逊尼派对立。该派只承认哈希姆家族的阿里及其后裔为合法继承人,并尊奉阿里与其后代为“伊玛目”,认为他们是“受安拉保护,永不犯错误”的贤人,且认为末代伊玛目已隐遁,将以救世主(马赫迪)身份再现。后因内部主张分歧,又相继分化出凯萨尼派、十二伊玛目派、栽德派、伊斯玛仪派等支派和许多支系。
早期波斯人与其他印欧民族一样,都接受自然崇拜,相信各种灵魂鬼神,如琐罗亚斯德(Zoroaster B.C 628~B.C 551)创拜火教
制度
名称
自从公元前600年开始,希腊人把这一地区叫做“波斯”。而关于波斯人的第一个书面记录是来自亚述人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叙述,他们称为“帕尔苏阿舒”(Parsuash)及“帕尔苏阿”(Parsua)。这些近似的词语源自古伊朗语“Parsava”,大概是指“边界”、“边陲”的意思,用在地理上指称波斯人(他们在种族上自称为雅利安人,以示尊贵)。帕尔苏阿及帕尔苏阿舒其实是两个不同的地方,后者位于伊朗西南部,在古波斯语当中称为“伯尔萨”(Pârsa,今法尔斯)。
希腊人在公元前六世纪使用“帕尔塞斯”(Perses)、“帕尔斯卡”(Persica)及“波西斯”(Persis)等形容词用于居鲁士大帝的帝国,英词里的波斯人(Persian)因此而得。在圣经较后的部分常提及到波斯帝国(以斯帖、但以理、以斯拉及尼希米记),称为“派拉斯”(英语:Paras;希伯来语:פרס),如“Paras ve Madai”(פרס ומדי)即是“波斯及米底王国”。直到1935年,欧洲人一直使用波斯来称呼这个地区和位于这一地区的国家。而波斯人则从萨珊王朝开始称呼自己的国家为 埃兰沙赫尔,意为“中古雅利安人帝国”。
1935年,波斯国王礼萨·汗宣布国际上该国应被称作“伊朗”。但“波斯”一词在这之后还有人使用。在中文里,“波斯”被用于描述1935年之前的伊朗,或该民族从古就有的名称,如波斯语和波斯地毯。现代政治、经济等事物则用“伊朗”一词。
参考资料
[1]
马镫的发明与中国古代骑兵2022-04-02T04:02:45+08:00[引用日期2022-06-15 19:22:43]
[2]
丝绸之路见证下中国与波斯的友好关系2022-04-11T04:34:32+08:00[引用日期2022-06-15 19:23:50]
[3]
国礼中的文明交流互鉴2019-04-03T03:54:05+08:00[引用日期2022-06-15 19:24:27]
[4]
《列王纪》与风雅波斯2021-08-22T10:23:07+08:00[引用日期2022-06-17 18:52:55]
[5]
丝绸之路见证下中国与波斯的友好关系2022-04-11T04:34:32+08:00[引用日期2022-06-20 18:43:59]
相关合集
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中国通商的
国家
共5个词条736阅读
波斯
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天竺
对印度和其它次大陆国家的统称
斯里兰卡
南亚次大陆以南印度洋上的岛国
查看更多
使用过楔形文字的古代民族
共10个词条1206阅读
苏美尔人
公元前40世纪的白人种族
埃兰人
今伊朗南部省区的人种
赫梯人
公元前1900年的民族
查看更多
相关视频
全部
1.1万次播放04:32
5分钟极简波斯帝国兴亡史
简介
147万次播放07:37
曾经横跨亚欧非的波斯帝国,为啥现在沦为了二流国家
帕提亚帝国
3万次播放03:27
两千多年历史的波斯,为什么改名叫伊朗
萨珊波斯
649次播放01:16
世界公认的帝国之波斯帝国,古代帝国中的庞然大物!
合集
更多视频
2个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