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布(中国黔东南和黔南使用的棉布)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8
蜡染布
中国黔东南和黔南使用的棉布
蜡染布是一种采用古老防染工艺的布。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蜡染布 |
原材料 | 平纹棉布 |
特点 | 自纺自织 |
工艺介绍
制作过程
布料制作洗练
蜡染布是在布匹上涂蜡、绘图、染色、脱蜡、漂洗而成。因为在染制的过程中,蜡白布的表面会产生自然龟裂,从而往白色坯布渗入染料而着色,出现许多或粗或细无规则的色纹也叫龟纹,这些龟纹就是区别真、仿蜡染布的标准,因为任何仿蜡染布设计进去的“龟纹”都是有规律可寻的,而真正的蜡染布往往难以寻找,也找不出完全相同的龟纹来。
贵州各民族蜡染使用的布料不尽相同,但过去大都是自纺自织的。黔东南和黔南一带常使用棉布,一般是平纹棉布。丹寨和三都的苗族则喜爱用斗纹布,这是一种布面组织呈细小菱形层层套叠纹路的家织布,服饰品尤其是被面多以斗纹布制作。黔中贵定、龙里、开阳、福泉等地的苗族喜爱用麻布或棉麻交织的布。黔西、黔西北一带的苗族则喜爱用麻布和毛布。这些原料都是贵州少数民族妇女自己生产加工的,她们在女红方面样样精通,依靠勤劳的双手操持着一家老小的穿用,并努力美化着生活。
麻是贵州少数民族最常用的纺织纤维。过去,贵州中部和西部的民族地区几乎家家种麻,人人穿麻衣、盖麻被,被子为麻布筒套,内填麻皮。每当五月、七月和九月,都是收麻季节,一年可以收三次。麻长到三四尺高就用竹条打去麻叶,剥取麻皮,用刨子刮去粗皮,只留纤维部分,称为生麻,用水漂去浆汁则为熟麻。勤劳的妇女们把熟麻派成细丝集成束带在身边,只要稍有空闲,就捻麻纱,挽成麻团,再把麻团后经过牵纱、梳布、挽综,把经线在织机上理好,就可以织布了。有些地区有专门以编织麻布为业的麻布师傅。棉也是贵州蜡染常用的纺织面料。贵州东部和中部是在农历三月末四月初下棉种,八月收棉。把收获的籽棉在太阳下暴晒,用轧花机去处棉籽。用大弓将棉花弹松,再配以细竹棍和搓棉板,将松软的棉花搓成中空棉条。然后用纺车把棉条纺成棉纱卷绕在稻草筒上,再排成支纱,以高温煮纱,扭在竹竿上晾晒约一周时间,再用豆浆上浆。把浆好的纱线卷在竹筒上形成熟纱锭,然后进行布经、穿吊、上筘等上机工作,并用木梳将经线梳理整齐,再把一些纱线绕在小竹筒上装入梭子作为纬纱,就可以织布了,家织布幅面一般约为40厘米左右,熟练者一天能织四五米。
棉布、麻布等天然纤维织物含有杂质,经线有浆料,必须反复以浸泡、捶打、清洗和日晒的方式来清除,否则会影响染色质量。古代称这道工序为“湅”。贵州民族妇女织完布后一般都要经“湅”这一道工序。练的方法,各地也有差异。有的地区用开水煮烫,有的地区用草木灰水来煮,有的地区先用柴灰煮脱胶,再用蜂蜡煮,使之光滑柔软,也有些地区是用自然露水令杂质逐渐消失。因为经煮后的棉纱中的脂类会脱掉,所以点蜡时不够平整,易渗蜡。因此,在以煮的方式来练布的地区,点蜡之前先要用魔芋浆或白芨浆浆布。如三都县城关镇巫塘村的白领苗是用草木灰或牛粪煮两三个小时来练布匹,用魔芋浆均匀抹布的背面进行浆布。先将一块魔芋洗干净削去皮,再用小刀细细刮削成糊状,盛在盆里,添少许水,适当降低一点它的粘稠度,然后用一块毛巾包着魔芋糊,在布的表面用力蹭,从毛巾中过滤出来的汁液便渗进布里。等其自然风干,这块布就硬挺了。魔芋有黏性,可使布硬挺,但不会阻挡染料的渗入,而且日后会自行消失。为了让布平整光洁,还需要将其磨平。一般是用牛的肩胛骨作为打磨工具,因为牛骨被经常使用,所以变得极为光滑称手,用这块骨头用力来回摩擦布的表面,很快布就又光又平,这样就好点蜡了。
退色处理
防止暴晒
蜡染的染剂不够稳定,所以肯定会褪色。通常染完后要及时用流水冲洗,可能是因为制作的不够仔细才褪色太多的。
··
参考资料
[1]
蜡染布料的制作与洗练 · 民族工艺品--老苗人蜡染[引用日期201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