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獭(最小的海洋哺乳类动物)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8
海獭
最小的海洋哺乳类动物
食肉目鼬科动物
1606次播放01:20
00:08
形态特征
00:18
生活习性
00:40
行为特点
更多视频
海獭(学名:Enhydra lutris),属于哺乳纲食肉目鼬科的一种动物。虽形似水獭,但形态和生活习性两者区别很大。海獭体长约100厘米,尾长约30厘米,体重25~30千克。后肢长而扁平,趾间有蹼,成鳍状。毛皮颜色为红色或红褐色,由两层毛皮组成:深色底毛与浅色护毛。
2009年,海獭被列入中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属于濒危动物。
2020年,海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EN(濒危),评为濒危物种。
哺乳动物
濒危
肉食性
图集
全部
查看更多
形态特征
成年雄海獭体长1.2~1.5米,体重约45千克。雌海獭体形娇小,体长约1~1.4米,体重约33千克。海獭的尾巴不到体长的三分之一,约25~40厘米。
它的头很小,脸形、眼睛及耳朵呈圆形,鼻子很短,长胡须。身躯肥胖,前肢短而裸露,后肢长而扁平,趾间有蹼,成鳍状,适于游泳和潜水。海獭可伸缩的爪子帮助他们进行梳理皮毛和进食,前臂有几块松弛的皮肤可以帮助它们储存工具。另外,海獭是唯一只有四颗下门牙的食肉动物。雌性有两个乳房。
皮毛颜色呈棕色或红棕色,由两层皮毛组成:深色底毛和较长的浅色护毛,它们可以在皮肤旁边捕获一层空气以保持干燥。皮毛的密度是所有哺乳动物中最密集的,每平方米大约有10万根毛,具有保温的功效。
海獭的外貌
海獭的头部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亚种分化范围
海獭共有三个亚种分化 ,其分布范围如下表:
栖息环境
海獭生活在沿海海洋栖息地,仅休息和生育时上岸,甚至睡觉时也在海里漂浮。在海中,海藻林也为海獭提供了舒适的栖息环境和充足的食物供给。
雄性海獭栖息地大于雌性栖息地的范围,雄性海獭的栖息地可能会与多个雌性海獭的栖息地部分重叠,但是同性的栖息地不存在重叠的现象,每个栖息地都有它的主人。
海藻林中休息的海獭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海獭习惯白天活动,晚上休息。在黎明和黄昏的时间较为活跃。
觅食行为
海獭在水底搜寻海胆、贝类和蟹类为食。在水面进食时常采取仰泳姿态。有时以同样姿势携带幼仔出游。通常情况下,它们能够潜入至少45米的深度水域中进行生活和觅食,深度为30米的沿海区域是它们的最爱,因为水越浅,越方便进行捕食。海獭最高的潜水深度记录为97米,然而,根据植入海獭体内的时间深度记录器研究显示,雌性海獭平均最大觅食深度为54米,雄性海獭为82米。
觅食的过程:包括觅食、进食和餐后清理它们的皮毛,持续2至3小时。海獭通常一天吃3到4次。它们用敏感的胡须在密集的海带床和缝隙中寻找小生物,用小而灵活的前爪来捕捉猎物,并摩擦、滚动、扭曲和拉开猎物。海獭将无脊椎动物收集在腋下松散的皮肤褶皱中,然后在水面上进食。
吃海胆的海獭
带着幼崽一起游泳
领地意识
海獭的领地意识很弱,很少有战斗和攻击行为,只有成年雄性海獭才会建立领土。成年雄性海獭在领地边界巡逻,并试图将其他成年雄性驱赶到领地范围外。雌性海獭可以在雄性海獭领土上自由移动。
社群行为
海獭通常在海底进行狩猎,它们以组队的形式进行狩猎进攻猎物。
交流行为
海獭通过身体接触(闻气味)和发声来交流。幼崽用尖叫声与它们的母亲交流。其他叫声包括咕咕声、呜咽声、痛苦的尖叫声、咆哮声和哨声。气味在识别和测量生理状态中起着重要作用。每只海獭都有自己独特的气味来传达身份、年龄和性别。
生长繁殖
交配方式
海獭实行一夫多妻制,雄海獭会在雌性与幼兽附近的水域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在1次繁殖季中可能会与数只雌海獭交配。在交配的过程中,雄海獭经常会咬雌海獭的鼻子。
交配的海獭
繁殖培育
雄性海獭不为其后代提供任何照顾,全程由雌性海獭进行养育。雌性海獭会哺育幼崽5~6个月,然后进行断奶,在出生后不久就开始进食固体食物。哺乳时,雌性海獭会将幼崽放在肚皮上进行喂食,它们的乳汁中含有20%~25%的脂肪。另外雌性海獭会在4岁的时候达到性成熟,而雄性海獭则会在5~6岁时达到性成熟。
当雌海獭进行觅食时,它会将幼崽用海带包裹住,防止漂走。如果有捕食者出现,雌海獭会快速地用嘴咬住幼崽的脖子,然后下潜至水下隐藏起来,幼崽2个月的时候就开始练习潜水。雌海獭会在幼崽出生后3个月内对其皮毛进行频繁的梳理,因为幼崽的皮毛正在发育,这样做可以使得幼崽的皮毛吸附空气,从而达到漂浮的状态。
海獭和幼崽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17世纪初,全世界海獭的数量估计在15~30万之间。1741年,俄罗斯探险家到达阿拉斯加后,在接下来的150年里,海獭近乎灭绝。1911年,海獭被列入北太平洋海豹保护公约中,当时全世界幸存海獭不足2000只。
1969年至1972年期间,89只海獭从阿拉斯加转移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岛的西海岸。
20世纪80年代在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岛约有90000只海獭,到2000年,海獭种群数量减少了约90%。
2000-2018年间,全世界海獭数量约为128902只,这期间北千群岛和勘察加半岛海獭数量减少,从2000年开始,这两个区域的海獭数量从22000下降到12100只。
2019年,华盛顿州海獭数量约为2785只。
致危因素
序号 | 致危因素 | 具体原因 | |
1 | 非人为因素 | 海洋中海獭的捕食者捕食数量增加 | |
2 | 海洋中传染病的死亡率高 | ||
3 | 人为因素 | 石油泄漏破坏海獭生存环境,当海獭被石油污染时,会变得体温过低。用嘴梳理皮毛时可能会摄入油,导致疾病产生从而死亡 | |
4 | 掉入人类为捕鱼布置的捕捞陷阱 | ||
5 | 人类为了海獭的皮毛进行猎杀 |
展开表格
保护举措
在加拿大,海獭受到《濒危物种法》(SARA)的保护和管理。在美国,海獭受到1972年《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MMPA)的保护,在阿拉斯加西南部和加利福尼亚,受到1973年《濒危物种法》(ESA)的保护。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Service)是负责其保护和管理的联邦机构。ESA还规定,购买、出售或拥有濒危物种的任何部分或由其制成的物品是非法的。
保护级别
2009年4月20日,海獭被列入中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属于濒危动物。
2020年1月21日,海獭被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被评为濒危(EN)物种。
主要价值
参考资料
[1]
科学家揭开海獭耐寒之谜 或给人类燃脂带来启示 · 环球网[引用日期2021-08-02]
[2]
海獭 · 中国大百科全书[引用日期2022-04-21]
[3]
农业部关于转发《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 贸易公约》附录水生野生物种目录的通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引用日期2022-04-21]
[4]
鼠类杂谈 ·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引用日期2022-04-21]
[5]
Enhydra_lutris · animaldiversity[引用日期2022-04-21]
展开
相关合集
水獭亚科下属物种
共10个词条1216阅读
亚洲小爪水獭
食肉目鼬科小爪水獭属的动物
海獭
最小的海洋哺乳类动物
北美水獭
鼬科美洲獭属的动物
查看更多
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哺乳动物
共12个词条3640阅读
北极兔
大型兔科兔属哺乳动物
旅鼠
已知动物中繁殖力最强的物种
麝牛
栖息于严寒多岩地带的群居牛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