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士大学(国立大学)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8
英士大学
国立大学
国立英士大学创建于1928年,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设有工、农、医、法、文理等5个学院,20多个系科,1949年8月25日被金华军管会解散。
1928年,初名省立浙江战时大学。1929年5月,为纪念陈英士,改称浙江省立英士大学。1939年10月26日,英士大学开学。学校设有工、农、医三学院,校址在浙东的丽水和松阳两地。其中工学院在丽水三岩寺办学,设土木工程、机电工程、应用化学三个系;医学院在丽水通惠门办学,由原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改组而成,设医学、药学两个系;农学院在松阳白龙圳办学,设农艺、农业经济、畜牧兽医学三个系。此外还有农学、合作两专修科。1940年秋还办了特产专修科,内设茶业专修班。1942年5月,学校首迁云和。1942年6月2日,教育部指令地处福建建阳的东南联大法学院与艺术专修科并入英士大学,这样英士大学就增设了法学院。1942年12月29日,行政院第606次会议决定“东南联合大学归并英士大学,而将英士大学改为国立。英士大学工学院划出,独立为国立北洋工学院。”1943年3月,浙江省立英士大学再迁泰顺。1943年4月,改称国立英士大学。1950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步的大学院校调整计划内,英士大学遭裁撤废校,部分科系并入复旦大学,其余英士大学师生大部分转入浙江大学。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国立英士大学 |
知名校友 | 张嗣瀛、陈清如 |
创立时间 | 1938年 |
机构类别 | 国立大学 |
所属地区 | 中国浙江省金华市 |
展开
领导团队
历任校长
许绍棣(萼如),1900年出生,临海县(今临海市)张家渡人。复旦大学商科毕业。1928年任浙江省立高级商业学校校长,继任国民党浙江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九一八事变后,任蒋介石南昌行营秘书兼设计委员,旋奉派赴欧考察,回国后于1934年任浙江省教育厅长,主持浙江省教育厅10余年。鉴于战时浙江各大学均内迁,1939年5月主持筹办省立浙江战时大学,任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43年离职,后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立法委员、《东南日报》杭州分社社长。1949年去台湾,1980年病故。
吴南轩(吴冕),江苏仪征人。1919年复旦大学预科毕业,同年赴美国留学,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教育心理学,1923年获硕士学位,1929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中央党部、考试院等处任职。1931年4月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仅过月余,由于任用私人为教务长、秘书长,拒不承认由教授会选举院长的惯例等引发师生驱吴风潮。教授会通过决议致电教育部要求另简贤能。吴5月29日离校,在北平使馆区利通饭店设立“国立清华大学临时办事处”,后被迫于6月5日辞职南下。1940年5月-1943年2月吴南轩任国立复旦大学校长。1942年任国民党监察院监察委员、国民党监察委员。1943年2月新任国立英士大学校长即辞职。1949年去台,次年受聘为麻省国际学院教授。1966年任台湾政治大学文学院院长。著有《儿童心理卫生》等。
杜佐周(纪堂,1895-1974),浙江东阳人。武昌高等师范毕业,执教一年。1920年考取公费留学,入美国爱俄华州立大学,研读教育学,192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潜心教学,不涉政务。1938年起受聘厦门大学,任教8年。1937年任暨南大学秘书长。1943年任英士大学校长。1943年3月,带领英士大学师生,转迁至泰顺司前。杜佐周执校长期间,提倡学术研究,扩充院系,为抗战建设培养人才。认为办好大学最重要的一是教授,二是校风。提倡大(养成浩然之气)、刚(见义勇为)、中(允执其中)、正(不偏不颇)的精神,在全国大学中“辟一新境界,开一树美丽的花果”。勉励学生做学问要注重“自动”、“自己去研求”,立志勤学,砥砺品行,将来能服务社会。1946年1月发生学生“倒杜运动”,6月辞职。
何炳松(柏丞),1890年生,何炳棣的堂兄,浙江金华后溪河村人。1911年毕业于浙江省高等学堂,因成绩优异,于1912年由当时浙江省官费赴美国留学,先后就读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攻读攻读现代史学、经济学和国际学等,擅西洋史研究,分别获学士、硕士学位。1917年学成回国,历任浙江处视学,北京大学史学系教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主任,政法大学,浙江省第一师范、第一中学校长。1924年夏应聘任商务印书馆百科全书委员会历史部主任;1927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协理《教育杂志》;1934年被推选为中华学艺社社长。1935年受聘任国立暨南大学校长,后期曾兼任东南联合大学筹委会主任;1946年6月受命改任国立英士大学校长,却因病未能到任。同年7月25日逝世于上海中华学艺社。何炳松先生一生在史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著述甚丰。他著有:《通史新义》、《新史学》、《历史研究法》、《历史教育法》、《西洋史学史》、《中古欧洲史》、《秦始皇帝》、《近世欧洲史》、《近世欧洲史》、《浙东学派溯源》、《程朱辩异》等十多部专著,其它零篇散幅,为数更多。
杨公逹
杨公达,1907年生,四川长寿人。早岁毕业于北平高等师范学校,旋赴法国留学,入法国政治学院、巴黎大学,习国际公法与国际关系,毕业返国。1930年冬国立中央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31年被国立中央大学校长朱家骅聘为中央大学图书馆主任、教授及继任法学院院长,并创办《时代公论》,任社长。旋任上海暨南大学教授、教务长。1933年1月任立法院立法委员,立法院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国际联盟中国同志会理事、总干事,并主编《国际政治》,旋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国民党重庆特别市党部主任委员。1945年1月任贵州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1946年4月去职;6月继任国立英士大学校长,又发生学生“驱杨迁校运动”,要求迁校温州、重派新校长。11月任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7年3月聘为宪政实施促进委员会常务委员;4月23日辞英大校长,选任行宪立法院立法委员。
办学条件
教育
国立英士大学创设于1928年。1949年8月25日,由于校名是纪念陈英士,英士大学被金华军管会解散。
英士大学受教育部和浙江省教育厅领导。其内部学制组织可分两阶段:1939年至1943年为省立大学时期,设农、工、医三院,下设农艺、农业经济、畜牧兽医、土木工程、机电工程、应用化学、医学、药学等8个学系和农学、合作两专修科;1943年至1949年为国立大学时期,一度曾将工学院划出,增设法学院,后将医学院停办,工学院仍划归,又增设文理学院。这样至1948年共设法、农、工、文理等四学院,增设法律、政治、经济、中国文学、哲学、外国语文学、史学、数学、物理、化学、森林、机械工程和电机工程等学系。
追忆
1938年,抗日战争第二年,沿海不少城市沦陷,著名高校合并、西迁。为顾及战地青年求学,培养专门人才,1938年11月筹备“省立浙江战时大学”,筹备委员谷正纲,阮毅成,黄祖培,许绍棣,伍廷飏,赵曾珏,莫定森,王佶,黄祝民9人。
1939年2月,抗日的烽火燃烧了大半个中国,这时战时大学正式开办。5月为纪念辛亥革命先烈陈英士为国殉难,改名为浙江省立英士大学,当时英大校徽图案就取样英士铜像,许绍棣为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0月26日英大开学,有工、农、医三学院,校址在浙东。农学院在松阳白龙圳,设农艺、农业经济、畜牧兽医3学系;工学院在丽水三岩寺,设土木工程、机电工程、应用化学3学系;医学院在丽水通惠门,由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改组而成,设医学、药学2系;此外还有农学、合作两专修科。1940年秋还办了特产专修科,内设茶业专修班。
抗战期间,校址一再播迁。1942年5月,校址播迁云和。12月29日行政院第606次会议决定:“东南联合大学归并英士大学,而将英士大学改为国立。英士大学工学院划出,独立为国立北洋工学院。”正拟办理移交手续之际,1943年2月新任国立英士大学校长吴南轩辞职,移交之事被迫拖后,直至5月12日行政院会议决定,改任东南联大筹委会设计委员兼文学院院长杜佐周为英大校长,两校移接工作方得着手实施。6月2日,教育部指令东南联大文、理、商三学院并入暨南大学,法学院与艺术专修科并入英士大学,7月底所有移交工作全部结束。这样增设了法学院。1943年3月,英大师生在杜佐周的带领下,转迁至泰顺司前,师生多达800余人。由于司前容不下这么大的规模,将医学院搬迁到距司前五公里外的里光村;又将工学院划出,独立为北洋工学院,任陈荩民为代理院长,因工学院地处浙江泰顺百丈口镇,故史称“泰顺北洋工学院”,国立北洋工学院以此基础复校;1945年6月6日重长教育部的朱家骅又电令恢复英大工学院。7月医学院停办,浙江省立医专以此基础复校。
1945年11月英大再迁永嘉。1946年3月奉令移址金华,由工学院院长周尚代理校长。暑假迁毕,但校舍无着,借用天宁寺、民房,乃至原监狱的房子。6月调暨南大学校长何炳松任英大校长,何因病未能赴任,由杨公达继任校长。1947年4月23日又由总务长周尚代理校长,6月由汤吉禾继任英大校长。后又增设文理学院。这样1948年有文理、法、农、工四个学院,增设法律、政治、经济、中国文学、哲学、外国语文学、史学、数学、物理、化学、森林、机械工程和电机工程等学系,及行政、财政、会计三个专修科。附设公路管理、农业等专修科。行政组织计分教务、训导、总务三处。
1949年教育部长朱家骅任命教育部总务司长邓传楷为国立英士大学校长,邓校长本救国不忘育才之意,义不容辞,一肩抗大责。危难时期办学,可谓筚路蓝缕,艰苦备尝,学校经费匮乏,教职员工薪水不足部分,邓校长就把祖传布庄的卖布所得全部贴光,这样诸教授尽学相授,邓校长又择才施教,使莘莘学子,皆有奋勉之心,困而学之,学风为之丕变,校誉日隆,蜚声国内外。此时设有工、农、医、法、文理等5个学院,20多个系科,2800名师生。
1949年8月25日,由于校名是纪念陈英士,囿于极左时势,英士大学被金华军管会解散,少数校友受冤坎坷,则各心存戒备,同学间鲜有交往。对此举,政府某领导曾以地方失之轻率而表示惋惜。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初步的大学院校调整计划内,英士大学遭裁撤废校,部分科系并入复旦大学,其余英士大学师生大部分转入浙江大学。英士大学创校伊始,在日寇铁蹄下,校址一日三迁,但是始终弦歌不绝。校长择才施教,教师尽学相授,学生克难苦学。该校各系人才辈出,遍布于工农业中、医卫界、经济界、政法界、教育界、科技界、文化艺术界,皆卓有成就、颇多建树者。法律系学生为司法界重镇,会计系学生多为名会计师,建筑系学生亦为名建筑师,人才济济,不愧为名教名校。只可惜“陈英士‘反共’”,英大被砍掉,其实陈英士1916年被袁世凯暗杀,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反共”之说实属无稽。1978年后,拨乱反正,史学界统一认识,终于确认陈英士为辛亥革命先驱,讨袁烈士。英士学校及师生名位亦得以逐步纠正、恢复。
英大校友曾经在台集会,校长邓传楷以当时诸同学生活艰困,聚餐费用均由其支付,可说校长请学生之佳话。
1986年金华创立英大校友会,次年,编成全国性的《原英大校友通讯录》。
1988年3月12日英大(杭州)校友会假省府大楼五号楼正式成立,由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民进副主委、英大校友吴畏主持。各地如上海、北京、南京、成都、福州等均先后组成校友分会或小组。杭州成为校友联络中心。原老浙大、浙农大、浙医大等各位校长、书记都确认英大系前身之一部分。英大(杭州)校友会且得到浙江大学校友总会承认,成为分会级团体成员,又被“浙江省高校校友会联谊会”接纳为组成成员,推举孙怀仁、姜亮夫、周鸣铮、王季午、董太和等5位英大老师为名誉会长。自1988年至今,英大(杭州)校友会工作活动正常有序,从不间断。除平常探访、联络各地校友、互通信息,增进情谊外,坚持每年举行一次各地校友联谊年会,坚持编发内部刊物《英大校友通讯》,坚持每季召开校友理事会一次,不定期联络“台北英大旅台校友会”和“美、加英大校友联谊会”数次,送往迎来。还曾海内外互动,商议试图分步复校。
部分教师
毕季龙(1914-2007),上海市人。1936年毕业于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财政系。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资源委员会专员、杭州英士大学教授。1948年获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研究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历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员会秘书,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秘书长处处长,外交部研究室专员、新闻司副司长、国际条法司副司长,联合国副秘书长。
查猛济(1902-1966),字太爻、宽之,别号寂翁,海宁袁花人。1914年考入杭州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时,参与创办《浙江新潮》周刊,积极鼓吹新思想,遭校方开除。1923年前后,查人伟、宋云彬在杭州办《新浙江报》,猛济担任编辑。不久,报纸遭军阀孙传芳查封。之后,一度担任《之江日报》编辑,旋任教于杭州英文专修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以共产党员身份担任国民党杭州市党部宣传部长。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通缉,回乡隐居养病,与中共组织失去联系。其后,曾在上海建国中学教书。抗战期间,任浙江省民政厅秘书及省贫儿院院长。抗战胜利后任英士大学哲学系教授。1952年,因病回乡休养。1956年,受聘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海宁县政协特邀代表。编著有《唐宋散文选》、《中国诗史》、《猛济文存》等。
陈荩民(1895-1981),原名陈宏勋,浙江天台县人。1916年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数理部学习。曾举办平民学校,开展社会服务活动。1918年加入北京大学、北京高师等进步学生组织的国民杂志社,任评议员,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活动。1919年5月4日游行时,与匡互生、杨明轩、朱究庭等翻墙进入卖国贼曹汝霖住宅院内打开大门,使游行队伍入内,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被反动军警打伤、逮捕。经多方交涉、营救,由校长保释。改名荩民,任北京学生联合会副主席。1920年毕业后留校,任附中数学教师兼高师会计课主任。1921年,赴法国里昂狄戎大学数学系,1925年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被聘为浙江省立第六中学校长,为修校舍、添教具,筹借钱款3000元,在个人薪金中逐月扣还。此后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数学系主任、广西大学教授。1935年2月中国数学会成立,被选为评议员。1937年7月上海沦陷,把育青中学迁至家乡天台县,发动各界捐募办学,为家乡培育人才。1939年任英士大学教授兼教务长,后代理北洋工学院院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洋大学教授兼理学院院长,并兼北平部主任。
陈椽,又名陈愧三,1908年3月8日出身于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的一个小商人家庭。1934年7月北京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毕业。1940年,他拒绝了堂兄弟为他谋得群商组织的如达公司董事长的聘请,毅然赴浙江英士大学农学院任教,专心致志地开始研究茶学。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到处狂轰滥炸,英士大学数迁校址,教学与生活都十分艰难。但在教学中,他照旧认真备课、讲课,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鼓励学生为发展祖国的茶叶科学而努力学习。没有教材,他就深入茶场、茶厂搜集资料,编著了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高校茶学教材《茶作学讲义》。抗战胜利后,受聘到复旦大学任教,1952年由复旦大学调至安徽大学农学院任茶业系主任、副教授。1954年安徽农学院独立建院,任茶业系主任。是我国制茶学学科奠基人,中国茶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安徽省茶业学会的创始人。
陈长蘅(1888-1987),字伯修,号建公,四川荣昌人。1906年入四川游学预备学堂英文班。1911年赴美留学。1917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北京大学经济系讲师,盐务稽核所编译,南京中央大学法学院经济系副教授。1928年任中国经济学社常务理事。30年代参加中国统计学社,曾任重庆朝阳法学院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浙江英士大学财政学教授。1949年后任金华新成初级中学校长。1956年任上海文史馆馆员。1961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1980年任上海市人口学会顾问。1987年在上海去世。主要著作有:《中国人口论》(1918)、《进化之真相》(1919)、《三民主义与人口政策》(1930)。中国人口学家、经济学家。
程懋筠(1900-1957),中华民国国歌作者。早年留学日本。1926年学成回国,历任浙江省立湘湖师范音乐科主任、杭州英士大学音乐教师、国立中央大学音乐系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之初,曾任兰州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
戴家祥,1906年出生,字幼和,浙江瑞安人。1926年考取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先生,治经学和古文字学。1929年毕业,任广州中山大学副教授。1931年,任浙江省立杭高教员。1933年离开杭州,至北京进修,并于次年加入北京考古学社。1934年,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36年夏,受聘四川大学,为副教授。1937年回到浙江,任台州中学教员。1945年任英士大学副教授。1951年,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次年转入历史系。1955年,担任是海历史学会理事会理事。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5月30日病逝于上海。为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经学家。
董太和,浙江定海(今舟山)人。1936年毕业于上海雷氏德工党院机械系。1939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理科硕士学位。曾任广西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8年金华英士大学教授、机械系主任。194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9年后历任浙江大学教授、1954年参与创办浙大光学仪器专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二届理事。专长光学仪器、视觉及生理光学。研制成“激光干涉定中仪”。著有《工程与军用光学仪器》等。
范济洲,奉天安东(今辽宁丹东)人。1936年毕业于北平大学森林系。1947年获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生院林学硕士学位。曾任西北农学院、英士大学教授。主持杉木地位指数表编制技术与应用方法的研究,并取得成果。发表有《林木生长曲线回归型的研究》、《秦岭主要林木生长的观察》等论文,主编有《森林经理学》等。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冯奎义,宜兴扶风镇人,著名棉花高产专家。1927年毕业于镇江第九师范,1933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任余姚分场主任。1941年起任浙江英士大学副教授。1949年在华东农林水利局工作。上海市农业学会第二届理事长。
葛定华,教务长,1949.5.受尽侮辱。
何正礼,江苏赣榆人。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1949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细菌学硕士学位。曾任浙江省家畜保育所所长、中央畜牧实验所技正、英士大学农学院和中央大学农学院副教授。
黄本立(1902-1989),字季造,尚用镇人,1931年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农学部。先后任教于英士大学、浙江大学,52年调至南京工学院,后参加筹建无锡轻工业学院,为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曾担任轻工业部全国食品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黄大受,在台湾教授。
姜亮夫,1935年赴法国巴黎进修,1937年经莫斯科回国,先后任职东北大学教授、英士大学教授兼文理学院院长,云南大学教授兼文法学院院长,昆明师范学院教授。
郭虚中(1912-1971),字展怀,号砚池,福建福安人。1929年和1932年,毕业于上海东亚大学国文科、中国公学大学部文史系,1936年日本京帝国大学大学院文科研究生毕业回国,先执教上海持志大学,并当过商务印书馆编辑,参与《中山大辞典》编纂处工作,又供职国立暨南大学、国立英士大学教授。回闽后曾于早期福州大学、福建师院任中文、史地、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有文史等类编著、译著多种。在英大从教期间,与姜亮夫、查猛济、孙怀仁、许德瑗、葛绥成等先生关系颇密。
金天游(1898-1966),原名步瀛,字仙裁,号孤鸿子。芝堰乡桐山后金村人。1922年毕业于杭州蚕业学校,未几任杭州公立图书馆掌书、迁编纂、编目主任。抗日战起,转至先后在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图书馆、英士大学图书馆任职。1941年回浙江省立图书馆任采编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浙江省政协委员。
金宝祥,浙江萧山人。193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曾任四川大学讲师、英士大学副教授。1949年历任西北师范学院教授、历史系主任,甘肃省历史学会第3、4届会长。专于唐史研究。著有《唐史论文集》、《吐蕃的形成、发展及其和唐的关系》等。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阚家骆,1912年生,安徽合肥人。上海震旦大学毕业,高等考试及格后,复在国立中央政治大学高等科毕业。早年在浙江、湖北两省主办统计、经济期间,曾兼任英士大学及湖北农学院经济系教授。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赖祖涵,福建福州人。1940年毕业于协和大学物理系。曾任暨南大学、英士大学副教授。提出用单试样测定断裂韧性J和S的新方法。对钢、铝合金和钛合金的断裂机制亦有研究。撰有《GCr15轴承钢断裂韧性撕退的研究》等论文。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刘子藩,在台湾教授。
莫定森,号茂如。四川广汉县人,出生于1900年12月18日。1924年毕业于法国蒙伯里农业专门学校,1927年在里昂大学得理科硕士。1927年10月至1939年9月任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农艺系主任,1938年8月至1942年7月兼任抗战大学农学院院长(后改为英士大学农学院)。1949年10月调任首届农业部粮食生产司副司长。
潘天寿,(1897-1971)浙江省宁海人。先后在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杭州艺专、东南联大、英士大学、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担任教授及系主任、教务长、校长、院长等职。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从事教育50余年,1958年被苏联艺术科学院聘为名誉院士。
皮高品,1900年10月31日生于湖北嘉鱼。1921年入武昌文华大学文科学习(1922年开始兼学图书科),1925年获文学士学位和图书科毕业证书。此后历任齐鲁大学图书馆主任,燕京大学图书馆编目部主任,青岛大学和武汉大学图书馆主任,重庆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教授,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兼教授,英士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今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教授。1979年起被聘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名誉理事和《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顾问。中国图书馆学家。
瞿渭(1900.5-1972年),男,汉族,江苏南通人。教授,电力工程专家。192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曾在京绥铁路局任职。1928年至1948年先后在南通大学、杭州高级中学、南通中学、英士大学、北洋大学工学院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总务长、教务主任等职。1946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学习并进行研究工作,获硕士学位。1952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教研室主任、图书馆馆长。1955年任北京航空学院教授、教研室主任和基础课委员会主任。
任明道(1901-1983),桥下镇西岸村人,知名昆虫学家。1921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1926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农科,1936年秋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硕士,1938年秋回国。先后在美国农业部驻华昆虫研究所、汉口市卫生局、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福建省农业改进处、浙江省农业改进处从事病虫害防治研究工作。1943-1948年先后在江西中正大学、浙江英士大学任教,教授农业昆虫学等课。
唐福圃,1941年国立浙江大学毕业。历任中正大学,英士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农学院、江西中医学院等高等院校助教、讲师、教授、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教务处长等职。
王雪莹(1901-1985),女,学者,温岭县(今温岭市)箬横下墩村人。刻苦自学,考入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后入省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成绩优异。1935年,自费留学德国,就读于符兹堡大学药学院。1938年获药学博士学位。1940年学成回国,拒绝为汉奸买办服务,先后担任杭州民生制药厂上海分厂厂长、上海中华酸碱厂厂长、英士大学教授。解放战争期间,一度担任宋庆龄秘书,投入爱国民主运动。1948年6月5日,上海举行反帝示威大游行,著名教授郑太朴与进步学生被国民党军警围困达10小时之久,经雪莹机智接应脱险。
闻诗(1899.2-1976.10),浙江温岑长屿人。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曾任西北大学助教、讲师。1930年至1932年留学法国南锡大学理学院,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浙江大学、浙江英士大学、北洋大学工学院、北京工业学院教授、系主任等职务。1938年初英士大学教授闻诗,通过与迁址天台的上海育青中学的关系,获准在新河设立育青中学温岭分部。当时以登明寺为教室,在沿纳原战时补习学校师生的基础上扩大到三个班,70余名学生,15位教职工,于同年2月开办,由王英才任主任,闻诗任名誉主任。1952年任北京航空学院教授、教研室主任。教授,物理学专家。
徐石麟,(1896-1953),字裕如,号天遨,永嘉县汤岙村人。1919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先后在绍兴越才中学、宁波育才中学、英士大学任教。1931年全国在上海举办的美展上,其作品《菊花》被评为冠军。
徐东藩,1949.5.被杀害教授。
严济宽,字致平,江西波阳人。早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获英文和教育两个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英文。曾任国立英士大学行政专修科副教授,南昌国立中正大学教育系教授。解放后,先后任上海新中国法学院教授,大同大学兼课教员。
杨时展,1913年11月生于浙江宁波,祖籍衡州,1936年夏毕业于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财政系会计专业,1938年任浙江省财政厅会计主任。1945年春应国立英士大学之聘,任该校教授,兼任会计专修科主任。1946年改任英士大学经济系教授。1953年任中南财经学院教授。曾任湖北省会计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审计学会副会长,武汉市政协副主席、民革主委。
姚承三,浙江淳安人。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曾任英士大学讲师。九三学社社员。长期从事矿用机电的教学和研究。编有《矿山机械的自动控制系统》等。
叶元圭(1897-1985),字志成,又名善昌,丽水碧湖镇人。少时从父习书画,中学毕业后专攻美术。1918年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与画家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等组织一八艺社切磋画事。以西画见长,亦精于国画、雕塑、工艺美术,曾受托设计钞票。1937年8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举家迁回碧湖,受聘在省立高级商业学校、处州中学任教。后执教省立联合师范学校艺术科,兼任省训练团美术教官。1939年8月,英士大学在丽水开办,应聘执教美术系。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因家庭故未随校迁离,转省立处州师范任教务主任,创设艺术师范科。1949年杭州西湖艺专潘天寿曾邀请再度共事,因故仍执教处州师范。
叶常丰(1902-1988),衢县人。193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艺系,先后在中央大学,江西、福建、浙江等农业改进所,英士大学农学院,浙江大学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曾培养中国首批种子研究生,主编《种子学》、《种子工作问答》、《种子工作手册》、《种子》等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精通英语、俄语、拉丁文,懂日语、德语。撰写种子科学论文数十篇,编译大量国际先进种子科学理论和有关资料。50年代,培育成水稻良种南特号,为以后陆财号、南特16号、矮脚南特号等水稻良种培育奠定基础。热爱家乡,曾任衢县农业顾问,促进家乡农业发展。198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浙江省政协委员、全国种子协会副理事长。
叶作舟,1897出生,原名寿衡,笔名作舟、难宾、叶秋、一苇等,上虞南湖乡大有村人。1918年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在上虞、海宁等地小学任教。1924年3月进上海同文学院。1927年任上虞县教育局局长。不久辞职,回同文学院就读。1929年毕业任教于上海西章公学。1932年任《东方杂志》编辑。1936年任职于外交部亚洲司研究室,编写《日本人物志》。抗战爆发后,回上虞参加抗日工作,任春晖中学校长。因支持学生抗日进步活动,被诬为“赤化”春晖而遭撤职。1939年至嵊县清波中学任教。1941年任财政部贸易委员会浙江办事处调查课长。1942年任财政部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推广课长。曾主编《茶叶月刊》,参与校订《茶叶全书》。1944年任暨南大学教授、工商管理系主任。1946年任教于绍兴稽山中学。同年,任英士大学教授。1949年5月任英士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8月英士大学被砍,任教于杭州高级中学。1951年到浙江师范专科学校任教。次年,任浙江师范学校世界现代史教研室主任。浙江师范学校改为杭州大学后,任历史系副教授。1958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杭州大学支部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4年4月18日卒于杭州。著有《货币新论》、《非洲各国史钞》、《非洲史略》、《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等。
殷良弼,1894年出生,号梦赉,无锡县东绛糜巷桥人。民国6年8月毕业于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林学科。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林学科研究生。任浙江省农业专门学校教员,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林场主任。1947年8月,他到浙江金华任国立英士大学教授兼森林系主任。1949年8月英士大学被砍掉,殷良弼调到北大农学院任教。后就任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主任。
游修龄,1920年5月9日生,浙江省温州市人。1943年7月毕业于国立英士大学农学院。历任同校及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系副主任、教务处处长、图书馆馆长等职,兼任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农史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阮毅成(1904-1988),浙江省馀姚县临山人。1927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政治经济系。1931年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获国家法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国立中央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央政治大学教授兼法律系主任、《时代公论》主编。1937年任浙江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抗日战争初期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英士大学教授、行政专修科主任等职。抗战胜利后任国立浙江大学法律系主任、法学院院长,1946年任“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去台湾,曾任《中央日报》社长、《东方杂志》主编、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董事会董事兼总干事、台湾政治大学教授兼法律系主任、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教授。著有《政言》、《国际私法》、《中国亲属法概论》、《法语》等。
袁文伯,1912年出生,浙江天台人。1937年结业于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曾任英士大学、之江大学副教授,1949年后任中国矿业帝院教授。长期从事立井开凿井提升头新系列,为煤炭部采用并扩广,撰有论文《非均持弹性浆结壁应力分析》,主编《工程力学手册》。九三学社社员。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周鸣铮,1916年6月29日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1935-1939年考入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获农学士学位(1937年与1938年分别借读于浙江大学农艺系和中山大学农林化学系)。194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研究院土壤学部,获土壤化学硕士学位。历任英士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浙江医学院药学系副教授,浙江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浙江农业大学农业化学系主任和中心实验室主任。
张味真,名冶、号诧园老人,光绪七年(1882年)出生在嵊县,1967年卒于杭州。肄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曾任北大音乐会古琴导师。先后在天津南开大学、北京高等师范等校任教,民国十四年(192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主任,1932-1934年参与《嵊县志》重修的工作,抗战期间在英士大学执教。1953年聘为浙江文史馆员。张味真先生年青时曾随嵊县名医金宪俊学琵琶,学得《阳春白雪》、《普安咒》等曲。后随开霁和尚学琴,擅《平沙》、《秋鸿》、《渔歌》等曲。
张仲葛,字次篁,生于1913年12月,广东东莞市人。1936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农艺系,获学士学位。解放前后,历任国立英士大学畜牧兽医系教授,兼畜牧场场长;华北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副教授;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教授,代理系主任、养猪教研室主任;湖南九嶷山学院院长。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畜牧学家和畜牧史学家,养猪学科发展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张致祥,英士大学英文讲师,负责校务工作;英士大学被金华军管会解散后去台湾,被台湾省“教育厅”任命为省立员林中学校长,后为台北法商学院英文著名教授。
郑肇经,在漫长的水利生涯中,从未离开水利、水工教学与科研岗位,解放前,他长期兼任中央大学、中央工业学院、英士大学等校的水工教学或客座教授,晚年仍带研究生。1934年后被聘为行政院水利委员会委员、全国水利委员会委员、水利部顾问。曾应交通部之聘担任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委员,应资源委员会之聘担任长江三峡水电技术委员会委员。曾繁康,在台湾教授。
英士大学
周天初,1894年出生,浙江奉化人,居杭州。擅长油画、中国画。1916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3年毕业于日本东京美术专门学校西画科。曾任浙江杭州市一师、女师、杭师等师范学校美术教员,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讲师、国立英士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作品有《鹤山图》等。少留学日本东京美术学院,终身为图画教师。初擅西画,继学国画,能以自然为师而独创新风。老年犹作画不息,探索新的艺术境界。
参考资料
[1]
泰顺县国立英士大学纪念馆落成开放 - 温州宣传-温州宣传网-温州市委宣传部 · 泰顺县国立英士大学纪念馆落成开放 - 温州宣传-温州宣传网-温州市委宣传部2021-12-22[引用日期2021-12-23]
[2]
国立英士大学:民国时期浙江唯二的国立大学(全国共计29所) · 国立英士大学:民国时期浙江唯二的国立大学(全国共计29所)2021-12-24[引用日期2021-12-24]
[3]
浙江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在“浙”里,汲取奋进力量 · 浙江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在“浙”里,汲取奋进力量2021-12-24[引用日期2021-12-24]
[4]
备受留学生欢迎的10所英国大学了解一下 · 备受留学生欢迎的10所英国大学了解一下2021-12-24[引用日期2021-12-24]
[5]
国立英士大学:成也陈其美 败也陈其美 · 国立英士大学:成也陈其美 败也陈其美2021-12-24[引用日期2021-12-24]
展开
相关合集
民国时期的国立大学列表
共26个词条7804阅读
国立南京大学
1902年创立的公立大学
同济大学
中国上海市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985高校
暨南大学
中央统战部直属公办重点高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