鹈鹕(嘴下有皮囊的大体型鸟类)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8
鹈鹕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4个义项
嘴下有皮囊的大体型鸟类
鹈形目鹈鹕科的鸟类
1486次播放01:12
00:06
种类
00:13
物种特征
00:34
生活习性
00:58
现状
更多视频
鹈鹕(学名:Pelecanus):鹈鹕属8种水禽的统称。身长约150厘米,全身长有密而短的羽毛,羽毛为白色、桃红色或浅灰褐色。有些种类的鹈鹕体形较大,其翼展宽3米,能以超过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长距离飞行。嘴长30多厘米,具有下嘴壳与皮肤相连接形成的大皮囊;皮囊可以自由伸缩。尾羽根部有个黄色的油脂腺,能够分泌大量的油脂,油脂被用来涂抹羽毛,保持羽毛光滑柔软,便于避水。
鸟类
陆生动物
肉食性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鹈鹕 |
拉丁学名 | Pelecanus |
分布区域 | 分布于全世界的温暖水域 |
分类信息
界 | 动物界 |
门 | 脊索动物门 |
展开
图集
全部
查看更多
形态特征
鹈鹕
特征为大而具有弹性的喉囊。某些种体长可达180厘米(70吋),翅展可达3公尺(10呎),体重可达13千克(30磅),是现存鸟类中个体最大者之一。
鹈鹕是鸟类中体魄强壮的一族。成年的鹈鹕身体长约1.7米。展开的翅膀有2米多宽。它的翅膀强壮有力,能够把庞大的身躯轻易送上天空。
鹈鹕拥有一张又长又大的嘴巴。嘴巴下面还有一个大大的喉囊。成年鹈鹕的嘴巴都能长到40厘米。巨大的嘴巴和喉囊使鹈鹕显得头重脚轻。当鹈鹕在地上走路的时候总是摇摇摆摆步履蹒跚。这是因为鹈鹕的大嘴十分碍事。尤其是当它捕到猎物的时候,大嘴和喉囊里装满了海水,使它浮出水面的时候很困难。人们见到鹈鹕浮出水面的时候,总是尾巴先露出水面,然后才是身子和大嘴。而且,鹈鹕一定要把嘴中的海水吐出来,才能从水面起飞。.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湖泊,江河,沿海和沼泽地带,荒芜的岛屿,泻湖,偶尔也光顾池塘和红树林。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中国分布
中国的鹈鹕共有2种,分别为:斑嘴鹈鹕和白鹈鹕。斑嘴鹈鹕,鸟如其名,在它的嘴上布满了蓝色的斑点,头上被覆粉红色的羽冠,上身为灰褐色,下身为白色。而白鹈鹕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福建一带,它们通体为雪白色。二者均为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
生活习性
鹈鹕
鹈鹕,在野外常成群生活,每天除了游泳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岸上晒晒太阳或耐心的梳洗羽毛。鹈鹕的目光十分锐利,善于游水和飞翔。即使在高空飞翔时,漫游在水中的鱼儿也逃不过它们的眼睛。如果成群的鹈鹕发现鱼群,它们便会排成直线或半圆形进行包抄,把鱼群赶向河岸水浅的地方,这时张开大嘴,凫水前进,连鱼带水都成了它的囊中之物,再闭上嘴巴,收缩喉囊把水挤出来,鲜美的鱼儿便吞入腹中,美餐一顿。
它们的捕食方式非常奇特。从山崖上起飞后,鹈鹕在距海面不远的空中向海里侦察。一旦发现猎物,鹈鹕就收拢宽大的翅膀,从15米高的空中象炮弹一样直射进水里抓捕猎物。巨大的击水声在几百米以外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鹈鹕鹈鹕在它那短小的尾羽跟部有个黄色的油脂腺,能够分泌大量的油脂,闲暇时它们经常用嘴在全身的羽毛上涂抹,使羽毛变得光滑柔软,游泳时滴水不沾的鹈鹕,两性孵卵并喂雏。刚出蛋壳的小鹈鹕灰黑,不久就生出以半消化的鱼肉来喂,等雏鸟长大后,把头伸进亲鸟张开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带回的小鱼。肩羽、翅上的大覆羽、背羽和尾上覆羽的羽轴均黑色;初级飞羽黑色。成群栖息于大湖中。常在海滩上捕食鱼类,先把捕到的食物储存于嘴下的喉囊中,然后徐徐吞下。游泳时双翅紧闭于背上。叫声沙哑。飞行时头部向后紧缩,大嘴向前直伸,速度快。迁徙时多集群成列飞行。
鹈鹕从水面起飞的时候,它先在水面快速的扇动翅膀,双脚在水中不断划水。在巨大的推力作用下,鹈鹕逐渐加速,然后,慢慢达到起飞的速度,脱离水面缓缓地飞上天空。有的时候,吃得太多,显得非常笨重,就不能顺利的起飞,只能浮在海面了。
生长繁殖
鹈鹕
鹈鹕通常成群繁殖于岛屿,在一个岛上可能有许多小群鹈鹕。结群的北美白鹈鹕繁殖于北美中北部和西部湖泊中的岛上。任何时期任何种群中的成对鹈鹕都处于繁殖周期的同一阶段。就如某些其他种一样,北美的鹈鹕有迁徙习性。褐鹈鹕繁殖于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的热带和亚热带海滨。
每到了繁殖季节,鹈鹕便选择人迹罕至的树林,在一棵高大的树木下用树枝和杂草在上面筑成巢穴。小鹈鹕的孵化和育雏任务,由父母共同承。当小鹈鹕孵化出来后,鹈鹕父母将自己半消化的食物吐在巢穴里,供小鹈鹕食用。小鹈鹕再长大一点时,父母就将自己的大嘴张开,让小鹈鹕将脑袋伸它们的入喉囊中,取食食物。
物种分类
鹈鹕科(Phaethontidae)仅1属8种。中国有3种:白鹈鹕(Pelecanusonocrotalus)、斑嘴鹈鹕(Pelecanusphilippensis)和卷羽鹈鹕(Pelecanuscrispus)。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拉丁名称 | 命名人及时间 |
白鹈鹕 | Great White Pelican | Pelecanus onocrotalus | Linnaeus, 1758 |
粉红背鹈鹕 | Pink-backed Pelican | Pelecanus rufescens | J. F. Gmelin, 1789 |
斑嘴鹈鹕 | Spot-billed Pelican | Pelecanus philippensis | J. F. Gmelin, 1789 |
卷羽鹈鹕 | Dalmatian Pelican | Pelecanus crispus | Bruch, 1832 |
澳洲鹈鹕 | Australian Pelican | Pelecanus conspicillatus | Temminck, 1824 |
展开表格
常见种类
卷羽鹈鹕学名:Pelecanusonocrotalus
鹈鹕
大型水禽。体长160~180厘米。嘴铅灰色,长而粗,上下嘴缘的后半段均为黄色,前端有一个黄色爪状弯钩。下颌上有一个橘黄色或淡黄色大型皮囊。体羽主要为银白色,并有灰色。飞羽为黑色,有白色羽缘。头上的冠羽呈卷曲状。颊部和眼周裸露的皮肤均为乳黄色或肉色。颈部较长。翅膀宽大。尾羽短而宽。腿较短,脚为蓝灰色,四趾之间均有蹼。
体羽灰白,眼浅黄,喉囊橘黄或黄色。翼下白色,仅飞羽羽尖黑色(白鹈鹕翼部的黑色较多)。颈背具卷曲的冠羽。额上羽不似白鹈鹕前伸而是成月牙形线条。
叫声:繁殖期发出沙哑的嘶嘶声。
卷羽鹈鹕分布于欧洲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亚洲东部一带。栖息于内陆湖泊、江河与沼泽,以及沿海地带等。喜欢群居。鸣声低沉而沙哑。善于飞行和游泳,也善于在陆地上行走。颈部常弯曲成“S”形,缩在肩部。以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两栖动物等为食。
栖息于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喜群居和游泳,但不会潜水。以鱼为主食。成年鹈鹕一般配对生活,在地面营巢产卵。每窝产卵1~3枚。两性孵卵并喂雏。刚出蛋壳的小鹈鹕体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浅浅的白绒毛。亲鸟以半消化的鱼肉喂雏鸟,等雏鸟长大后,把头伸进亲鸟张开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带回的小鱼。
婚配为一雄一雌。繁殖期为每年4~6月。营巢于近水的树上。每窝产卵3~4枚,卵为淡蓝色或微绿色。由亲鸟轮流孵卵。
白鹈鹕中文正名:白鹈鹕
鹈鹕
拉丁学名:Pelecanusonocrotalus
白鹈鹕的体形比卷羽鹈鹕小,体长为140~175厘米,体形粗短肥胖,颈部细长。与卷羽鹈鹕不同的是嘴虽然也是长而粗直,但呈铅蓝色,嘴下有一个橙黄色的皮囊,黑色的眼睛在粉黄色的脸上极为醒目,脚为肉红色。另外它的尾羽为24枚,比卷羽鹈鹕多2枚。它全身的羽毛都是雪白的颜色,稍微缀有一些橙色,头的后部有一束长而狭的悬垂式冠羽,胸部有一束淡黄色的羽毛,翼下的飞羽为黑色,与白色的翼下覆羽形成明显的对照。
虹膜-红色;嘴-铅蓝;裸露喉囊-黄色;脸上裸露皮肤-粉红;脚-粉红。
叫声:通常无声,但能发出带喉音的咕哝声。
白鹈鹕主要栖息于湖泊、江河、沿海和沼泽地带。常成群生活,善于飞行,善于游泳,在地面上也能很好地行走。飞行时头部向后缩,颈部弯曲靠在背部,脚向后伸,两翅鼓动缓慢而有力,也能像鹰一样在空中利用上升的热气流来回翱翔和滑翔,但通常没有鹰飞得高。在水中游泳时,颈常曲成“S”形,并不时地发出粗哑的叫声。它主要以鱼类为食,觅食时从高空直扎人水中。
繁殖期为4~6月,结成大群一起在湖中小岛、湖边芦苇浅滩,以及河流岸边和沼泽地等处营巢。通常将巢筑于芦苇丛中的浅水处或者湖边的泥地上,也有的筑于树上。巢的结构较为庞大,主要由树枝、枯草和水生植物等构成。每窝产卵2~3枚,偶尔为4枚。卵刚产出时为白色,孵化后变为黄褐色,大小为95×60毫米。
白鹈鹕春季于3~4月,秋季于9~10月在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间迁徙,其种群数量较为稀少,在1990年和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中,我国境内连1只都未记录到,但1992年在亚洲其他地区共记录到5666只。
它曾经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常见鸟类,但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野外数量已经十分稀少。虽对渔业生产有一定影响,但在我国境内数量极为有限。系大形水禽,可在动物园饲养供观赏。
斑嘴鹈鹕拉丁学名为Pelecanusphilippensis
鹈鹕
在中国主要繁殖于西北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迁徙及越冬时见于新疆、河北、山西、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省区。
斑嘴鹈鹕体长140~160厘米,体重约10~12公斤。喙长而宽大,有蓝黑色斑点,上喙尖端呈钩状,下喙具有发达的暗紫色皮肤质喉囊。颈部较长,呈白色,枕部具有粉红色羽冠,后颈部有一条粉红色翎羽。体背羽为灰褐色,初级和次级飞羽及大覆羽为黑褐色,腹羽呈白色,胸部羽呈矛状。尾部比较短,呈银灰色。后肢短,生于腹部靠后,趾间有全蹼。
斑嘴鹈鹕栖息于沿海、湖泊及江河水域中。喜成群活动,善于游泳,常在岛屿地面上筑巢。其双翼巨大,飞翔能力强,速度快。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甲壳类、两栖类动物和鸟类。斑嘴鹈鹕常在浅滩捕捉猎物,有时也从空中直冲入水捕食鱼类。繁殖期间由雌鸟和雄鸟共同孵卵,孵化期在35天左右。
历史记载
鹈鹕文化
寓言
一天,仙鹤请鹈鹕吃茶点。
“您真是太好了!”鹈鹕对仙鹤说,“哪儿也不会有人请我吃饭。”
“我是非常高兴请您的。您的茶里要放糖吗?”仙鹤递上一缸糖给鹈鹕。
“谢谢,”鹈鹕边说边把半缸糖倒进了他的杯子,另一半都撒在地上了。
“我几乎没有朋友!”鹈鹕又说
“您茶里要放牛奶吗?”仙鹤问道。
“谢谢,”鹈鹕说着又倒了一半牛奶在杯子里,其余的全泼在桌子上了,把桌子搞得一塌胡涂。
“我等啊等啊,没有一个人来请我。”鹈鹕又接着说。
“您要小甜饼吗?”仙鹤又问道。
“谢谢。”鹈鹕说着拿起小甜饼就往嘴里填,饼的碎屑撒了一地。
“我希望下次您再请我来。”鹈鹕又说。
“或许我会再请您的,不过这几天我太忙了。”仙鹤说。
“那么下次见。”鹈鹕说着又吞了几个小甜饼,然后用餐巾擦了擦嘴走了。
鹈鹕走了以后,仙鹤又是摇头又是叹气。他无可奈何地叫女仆来打扫这狼藉的餐桌。
可见,当一个人失去一切朋友的时候,就该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了。
参考资料
[1]
以色列数千只鹈鹕迁徙季飞往非洲 场面壮观[引用日期2016-10-14]
[2]
吃了我的吐出来 鹈鹕鸟湖边上演“探喉取食” · 前瞻网[引用日期2016-01-02]
相关合集
世界鸟类之“最”
共34个词条4260阅读
非洲鸵鸟
世界上最大的鸟类
巴布亚企鹅
鸟纲企鹅目的动物
漂泊信天翁
鸟纲鹱形目的动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