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森蚺(世界上最大的蚺)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8
亚马逊森蚺
世界上最大的蚺
有鳞目蚺科动物
亚马逊森蚺(学名:Eunectes murinus),别名绿水蚺,属于蛇亚目蚺科水蚺属,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蛇类动物。亚马逊森蚺身形粗壮,雄性平均为3米,雌性为6米,最大者体长可达10米多,体重可达250多公斤。亚马逊森蚺的肌肉粗壮,但蛇头显得较为窄小,其身体呈深绿色,两侧有椭圆形的黑色和赭色斑纹,腹部颜色较轻,尾巴末端呈黄色和黑色图案。亚马逊森蚺的鼻子上覆盖着六个加厚的鳞片,每侧三个,它们整个身体唯一未被鳞片覆盖的部分是在尾侧泄殖腔的区域。
2014年,亚马逊森蚺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为无危(LC)物种;2019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亚马逊森蚺 |
拉丁学名 | Eunectes murinus |
别名 | 森蚺 |
拼音 | yà mǎ xùn sēn rán |
分布区域 | 南美洲 |
展开
形态特征
物种对比
身体尺寸
亚马逊森蚺是世界上最大的蛇类,大者长达10多米,体重可达250多公斤。亚马逊森蚺表现出所有陆生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两性大小差异性:通常雌性亚马逊森蚺要比雄性亚马逊森蚺要大,雄性亚马逊森蚺的平均长度为3米,而雌性亚马逊森蚺长度平均达到6米,大者甚至可达8米。
体表特征
亚马逊森蚺的鳞片光滑且有光泽,它们有狭窄的腹鳞和较小的背鳞,身体前部的鳞片比后端的鳞片大很多,皮肤柔软且松散,可以长时间泡在水里。
雌雄区别
除了雌性通常比雄性体型更大外,亚马逊森蚺的性别也通过位于泄殖腔区域的骨刺的大小来反映。雄性亚马逊森蚺的骨刺要比雌性亚马逊森蚺的大7.5毫米左右。
亚马逊森蚺的头部
亚马逊森蚺的鳞片
分布栖息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亚马逊森蚺是顶级掠食者,其猎食对象包括各种水生和陆生脊椎动物,如鱼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甚至会猎食体重达到其自身质量的14%~50%的大型猎物,比如宽吻凯门鳄、肉垂水雉鸟、水豚、红腰刺鼠、领西猯野猪、南美貘、北普度鹿等也都是亚马逊森蚺的猎物。有些在水中或水周围的亚马逊森蚺还以腐肉和同种动物为食。偶尔,雌性亚马逊森蚺甚至会以雄性亚马逊森蚺为食。而幼年亚马逊森蚺通常以40~70克的小型鸟类和幼年凯门鳄等猎物为食。随着年龄长大,它们的饮食就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是如果亚马逊森蚺捕食较大的猎物,就可能会冒着很高的风险,有时甚至会导致遭受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但是亚马逊森蚺由于新陈代谢低,它们在饱餐一顿后可以数周至数月不进食。
亚马逊森蚺的身体图案为它们猎食提供了有效的伪装,即使猎物靠得很近也几乎无法发现亚马逊森蚺就藏身在水下。亚马逊森蚺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对猎物进行攻击,当捕获猎物时,它们就用锋利弯曲的牙齿来咬住猎物,并通过身体的收缩来紧紧勒住猎物,而且猎物越挣扎,亚马逊森蚺就会勒得越紧,直到猎物失去知觉并窒息而死为止,然后亚马逊森蚺就慢慢地释放盘绕的身体并将猎物吞食掉。
防御行为
为了躲避攻击者,亚马逊森蚺会在泥土中挖洞或逃到附近的水中来将自己隐藏。如果受到直接攻击或威胁时,亚马逊森蚺就会蜷缩成一个球,这种姿势可以让它们保护自己的头部,也可以让它们反击对手。亚马逊森蚺还有一项防御技能——它们可以通过泄殖腺散发出气味来保护自己。
领地范围
亚马逊森蚺拥有明确的领地范围。在旱季,它们的栖息地很小,大约0.25平方公里;在雨季,没有处于繁殖状态的雌性亚马逊森蚺和雄性亚马逊森蚺就迁移到更高海拔的地方,并将领地范围扩大到0.35平方公里左右。
交流行为
亚马逊森蚺能够使用振动来检测到接近的动物,还能够使用分叉的舌头和雅各布森的器官来检测空气中附近动物的化学气息。包括在交配季节,雄性亚马逊森蚺也是通过这些手段来检测到附近雌性亚马逊森蚺的信息素。除了化学感应能力外,亚马逊森蚺的上唇还有一个叫做小窝器的结构,这个器官能够感知猎物生物的热信号。亚马逊森蚺的视觉和听觉感知器官虽然比较差,但是也可以为它们的交流行为提供帮助。
栖在森林中的亚马逊森蚺
亚马逊森蚺在捕食鳄鱼
生长繁殖
生长阶段 | 详细描述 |
亚马逊森蚺的性成熟平均年龄为3~4年。 | |
交配繁殖 | 亚马逊森蚺是一妻多夫的,每年3~5月份的旱季时节是它们的交配季节。繁殖季来临时,雄性亚马逊森蚺会主动寻找雌性亚马逊森蚺进行交配,交配可持续数周。在此期间,雌性可以与求爱的雄性交配数次,而且在交配的时候,围绕一条雌性亚马逊森蚺会有多达13条雄性亚马逊森蚺缠在一起形成一团扭动的身体。因为雌性亚马逊森蚺在交配后会有长达七个月时间不进食,所以雌性亚马逊森蚺可能会在交配后吃掉一个或多个交配对象,这种行为将有助于帮助她度过妊娠期。 |
受孕妊娠 | 交配完成后,雄性亚马逊森蚺通常会离开受孕的雌性亚马逊森蚺并迁移返回自己的领地,而雌性亚马逊森蚺则不会迁移。雌性亚马逊森蚺的平均妊娠期为7个月。 |
孵化出生 | 雌性亚马逊森蚺是卵胎生动物,它们的卵会在体内孵化7个月,然后就会直接生出幼蛇来。在产仔时,雌性亚马逊森蚺会在雨季结束时的傍晚时分在浅水中分娩,它们平均产出20~40条幼蛇,多时甚至高达82条。刚出生的亚马逊森蚺平均重量为200克,体长为68厘米左右。 |
成长 | 幼蛇出生后,自己将独立存活,父母不会对其予以任何照顾。亚马逊森蚺从出生到成年体量增加了500倍,而且在出生后第一年就开始表现出两性体型上的差异性。 |
展开表格
交配中的亚马逊森蚺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致危因素
亚马逊森蚺是世界上最大的蛇类动物,人们因其体型庞大而害怕它,因此对它们进行猎杀。另外,由于水电站大坝的建设,使得亚马逊森蚺的一些水生和河岸栖息地正在被破坏和退化。此外,石油钻探工程还对哥伦比亚、秘鲁和委内瑞拉的亚马逊森蚺栖息地造成了破坏。也有人曾经在道路上看到过被车辆撞死的亚马逊森蚺。而在巴拉圭,即使在当地已经陷入极度濒危的亚马逊森蚺种群也受到了海滩旅游和拉古纳布兰卡保护区周围地区居住人口的影响。
保护举措
除了将亚马逊森蚺种群列入国际组织的保护条例中,在其分布范围内也已经建立了许多保护区。此外,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还着重提出,需要对人们开展针对亚马逊森蚺的环境教育活动,以减少对亚马逊森蚺种群的迫害行为,同时建议对亚马逊森蚺种群趋势和对用于药用目的的区域商业贸易活动进行研究。
保护级别
2014年11月,亚马逊森蚺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级别为无危(LC)。
2019年,亚马逊森蚺被列入11月26日起实施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中。
受保护的亚马逊森蚺
参考资料
[1]
巴西的巨蟒 ·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22-05-09]
[2]
Eunectes murinus · animaldiversity[引用日期2022-05-09]
[3]
自然界致命生物——森蚺 ·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22-05-09]
[4]
Green Anaconda · IUCN[引用日期2022-05-09]
[5]
2019年CITES附录中文版 · 国家濒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引用日期2022-05-09]
展开
相关视频
全部
9168次播放02:36
嘟拉动物教育百科——亚马逊森蚺,世界上最大的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