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氢叶酸(还原型叶酸)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9
四氢叶酸
还原型叶酸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四氢叶酸 |
外文名 | TetraHydroFolicAcid |
别名 | 5,6,7,8-TETRAHYDROPTEROYL-L-GLUTAMICACID |
化学式 | C19H23N7O6 |
外观 | 白色到棕褐色粉末 |
展开
计算化学数据
分子量:445.42922 [g/mol]
分子式:C19H23N7O6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0.6
氢键供体数量:8
氢键受体数量:9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9
互变异构体数量:85
准确质量:445.170982
同位素质量:445.170982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207
重原子数量:32
形式电荷:0
复杂度:834
同位素原子数量: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1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1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共价键单元数量:1
功能3d受体数量:6
功能3 d供体数量:7
功能3d阴离子数量:2
功能3 d环数量:3
有效转子数量:10.8
构象异构体抽样RMSD:1
CID构象异构体数量:229
定义
化学性质
叶酸的辅酶亦称辅酶F。是叶酸的还原物,(FAH4)接触空气容易氧化。开始合成甲酰基的衍生物(N5-甲酰四氢叶酸),作为Leuconostoccitrovorum 8081(后订正为Pediococcus cerevisiae)的发育因子(叶酸无效),亦称亚叶酸因子(citrovor-um factor,CF或folinic acid),或甲酰四氢叶酸。是在FAH4的N5上连接-CHO的物质,已从肝脏中分离出来。
生理作用
在生物体中,作为活性甲酸由酶促反应易与N10-甲酰FAH4,N5·10-次甲FAH4和N5·10-亚甲FAH4等间互相转移,C1基即甲酰基,甲基,羟甲基或亚胺甲基(-CH=NH)等的转移。在具有c1基中间产物的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甘氨酸与丝氨酸的转换,组氨酸的分解等过程中具有辅酶的作用。在动物中,四氢叶酸是经由二氢叶酸的二个阶段还原反应而生成。氨甲蝶呤在此步骤中抑制辅酶的合成。在微生物中,二氢蝶酸和谷氨酸结合而生成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分子式中第5,10两个氢原子即为一碳单位的传递体。所谓一碳单位,是指在代谢过程中某些化合物分解代谢生成的含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如甲基(CH3)、亚甲基(—CH2)、次甲基或称甲烯基(=CH—)、甲酰基(—CHO)、亚胺甲基(—CH=NH)等。
四氢叶酸携带这些一碳单位,形成10-甲酰基四氢叶酸(10-CHO-THF)、5,10亚甲基四氢叶酸(5,10-CH2-GHF)、5-甲基四氢叶酸(5-CH3-THF)及5亚胺甲基四氢叶酸(5-CH=NH-THF)等。基中5-甲基四氢叶酸与血浆蛋白相结合,主要转运到肝脏贮存。
生理功能
利用
体内叶酸经叶酸还原酶的还原作用和维生素Bi2的催化作用后变成四氢叶酸,后者是DNA合成过程中必需的辅酶。因此,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都可致四氢叶酸减少,进而引起DNA合成减少。幼稚红细胞内的DNA合成减少使其分裂和增殖时间延长,导致细胞核的发育落后于胞浆(血红蛋白的合成不受影响)的发育,使红细胞的胞体变大,形成巨幼红细胞。由于红 细胞生成速度慢,加之异形的红细胞在骨髓内易被破坏,进入血循环的成熟红细胞寿命也较短,从而造成贫血。
关于5-甲基四氢叶酸 采用ODS分离柱(250 mm×4.6 mm i.d.)、恒组成流动相(8.5% CH3CN-33 mmol·L-1磷酸缓冲液,pH 3.0)并结合荧光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可以对生物体内重要的叶酸存在形态,四氢叶酸和5-甲基四氢叶酸进行分析定量;将这种检测方法应用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和甲硫氨酸合成酶的活性分析,不需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并且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操作简单迅速的特点。使用抗坏血酸、巯基乙醇或二硫苏糖醇,在检测过程中叶酸化合物和酶保持稳定;反应体系中也没有任何试剂会干扰反应产物四氢叶酸和5-甲基四氢叶酸的HPLC检测。
激素与维生素
展开表格
其他科技名词
▪雄烯二酮 | ▪雄酮 | ▪脱氢表雄酮 | ▪雌激素 | ▪雌二醇 |
▪雌三醇 | ▪雌酮 | ▪雌烷 | ▪孕激素 | ▪孕固烷 |
▪孕二醇 | ▪孕烷二酮 | ▪孕烯醇酮 | ▪孕酮 | ▪乙炔睾酮 |
▪乙菧酚 | ▪反类固酮 | ▪黄体制剂 | ▪蜕皮素 | ▪蜕皮类固醇激素 |
▪化蛹激素 | ▪趋化性激素 | ▪促生长素 | ▪生长调节肽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
▪促甲状腺[激]素 | ▪促性腺[激]素 | ▪促黄体素 | ▪促卵泡[激]素 | ▪人绒毛膜促性腺素 |
展开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