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碱(药物)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9
物品简介
- 通用名:麻黄碱
- 英文名称:Ephedrine
主要用途
- 麻黄碱是一种α,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临床上主要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症及慢性低血压症、缓解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缓解支气管哮喘的发作,以及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鼻黏膜充血、肿胀引起的鼻塞。
- 麻黄碱用于防治脊柱麻醉引起的低血压,但不建议用于直立性低血压。
- 麻黄碱用于缓解支气管哮喘的发作。
- 麻黄碱可以局部使用减轻鼻黏膜充血、肿胀引起的鼻塞。
- 麻黄碱用于缓解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
- 麻黄碱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及慢性低血压症。
制剂规格
用药须知
如何用药
- 麻黄碱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拿药,包括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本品注射制剂,需在医院由护士操作完成,不得擅自在家按照药物说明书自行用药。
- 口服制剂 慢性低血压:每次口服25~50毫克,一日2~3次;支气管哮喘:成人常用量一次15~30毫克,一日3次;极量:一次60毫克,一日150毫克;儿童每次每千克体重0.5~1毫克,一日3次。
- 注射制剂,对于成人和儿童有两种用药方法:
- 成人皮下或肌内注射15~30毫克,一日3次;极量为一次60毫克,一日150毫克。
- 蛛网膜下隙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时维持血压:麻醉前皮下或肌内注射20~50毫克。
- 由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逆转的儿童很少需要麻黄碱,使用经中央导管静脉缓慢注射3mg/ml盐酸麻黄碱溶液。1~12岁儿童:使用每千克体重500~750微克或每平方米体表面积17~25毫克,按照需要每隔3~4分钟重复一次,总的最大给药剂量为30毫克。12~18岁:使用3~7.5毫克(最多9毫克),按照需要每隔3~4分钟重复一次,总的最大给药剂量为30毫克。
- 外用制剂:接触鼻黏膜充血、水肿,以0.5%~1%溶液滴鼻。
注意事项
- 麻黄碱过量中毒主要表现为惊厥等症状,出现呼吸变浅或发绀,需进行人工呼吸,禁用血管升压类药物,心血管性衰竭时应保持血压稳定。
- 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应当禁用麻黄碱,除非已做过虹膜切除术。
- 在麻黄碱被用于循环支持时,应先纠正低血容量、代谢性酸中毒、低氧或高碳酸血症。
- 注意区分其他拟交感药的类似不良反应,如异丙肾上腺素,其特别的危险是心动过速,非儿茶酚胺类似交感药的作用持续时间较儿茶酚胺类长,不良反应就会随之持久一些,尤其是血压上升较明显。
不良反应
-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如果不良反应较大,应立即停药,就医。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以决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换用其他药物。
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
- 震颤、心律失常。
- 妄想、幻觉。
物品保存
- 麻黄碱应该放在干燥处密封保存。
- 不要将该药物分享给与你有相同症状的人使用。
- 药物要放于小孩接触不到的位置。
不良反应
- 麻黄碱的不良反应包括
- 高血压。
- 心悸、心前区不适、心律失常。
- 焦虑、烦躁、失眠、妄想、幻觉。
- 头晕、严重头痛、震颤。
- 短期内反复使用可出现耐受和依赖性。
- 前列腺肥大者可引起排尿困难。
- 其他不良反应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哪些药物会与麻黄碱相互作用
- 有些药物可能与麻黄碱相互作用,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疫苗、维生素、草药等。这些药物与麻黄碱一起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 合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可出现高血压,甚至滴鼻剂也可出现。
- 合用α受体阻滞药、三环类抗抑郁药以及吩噻嗪类药物,可导致麻黄碱药效下降。
- 与尿碱化剂合用可致麻黄碱中毒,需调整剂量。
- 合用多沙普仑,两者加压作用均增强。
妊娠期和哺乳期能否用麻黄碱
- 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颁布的标准,麻黄碱属于妊娠期安全等级C:动物研究证明药物对胎儿有危害性(致畸或胚胎死亡等),或尚无设对照的妊娠妇女研究,或尚未对妊娠妇女及动物进行研究。本类药物只有在权衡对孕妇的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之后,方可使用。
- 妊娠期妇女应权衡利弊,在利大于弊的情况下使用;麻黄碱是否可以经乳汁分泌尚不明确,哺乳期妇女在使用前请务必咨询医生。哺乳期妇女如确需要使用,应暂停哺乳。
如何合理使用麻黄碱
- 药物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处方药应该由医生开置,非处方药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 麻黄碱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开处方使用。自行用药可能会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药物风险:浪费药物资源,贻误病情,产生耐药,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 麻黄碱需要遵照医生处方足量、足疗程应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要轻易减量、停药,以免形成耐药、病情反复或者再次加重。
参考文献
-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 [3]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化学药。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 [4] https://www.dru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