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0
荆芥
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荆芥(学名:Nepeta cataria),因其独特的气味能够使猫兴奋愉悦,所以又名猫薄荷,其他别名有假荆芥、假苏、樟脑草、凉薄荷等,为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荆芥原产欧洲、西南亚、中亚的温带地区。现分布广泛,欧洲中南部经阿富汗向东一直到日本均有分布,美洲及非洲南部也有分布。荆芥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陕西等地。荆芥多野生于山坡、沟塘边与灌丛中,海拔一般低于2500米。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荆芥
拉丁学名
Nepeta cataria
别名
猫薄荷、假荆芥、假苏、樟脑草、凉薄荷、巴毛、姜芥、鼠蓂、菥蓂等
分布区域
欧洲中南部经阿富汗向东一直到日本均有分布,美洲及非洲南部也有分布;荆芥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陕西等地
科学分类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恩格勒系统)
目
管状花目
科
唇形科
属
荆芥属
种
荆芥
荆芥植株的茎直立,总体呈四棱形,高约40~150厘米,植株表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对生,有0.7~3厘米的叶柄,叶片总体呈三角形至卵形、心形,叶片边缘有齿状裂,叶片两面有白色短柔毛,叶脉不明显。花朵颜色为淡紫色,花序在枝端呈轮伞状,下部腋生,上部间断地分生成穗状,疏密不一。果实为灰褐色的三棱状、卵形小坚果,表面光滑,较小,长、宽不超过2毫米。花期6~9月,果期7~10月。
荆芥全草有辛香气味,可驱避蚊虫、用作食物调味料等。此外,荆芥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解暑、解热等作用,也可以被开发为驱蚊剂、宠物玩具用品、日化用品香味添加剂等产品。
命名与演化
词源由来
荆芥能够使猫兴奋,其拉丁学名和英文名也来源于此特性。荆芥的拉丁学名Nepeta cataria中,种加词“cataria”来自于“猫”的拉丁文“catus”,英文名“catnip”也与猫相关,这体现了这种植物和猫的联系。
在中国古代,荆芥以“假苏”之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而“荆芥”一名则首见于《吴普本草》,后世多沿用“荆芥”为正名。“假苏”这一名字的来源是古人认为荆芥的茎叶香味像苏(紫苏在古代称为“苏”),因此称其为“假苏”。而《吴普本草》中记载:“假苏,一名鼠蓂,一名姜芥也,作名荆芥,叶似落藜而细,蜀中生啖之”。唐代的苏敬认为:“此药,即菜中荆芥是也,姜、荆声讹矣”,即表明“荆芥”这一名称来源于发音相似。
物种演化
荆芥会合成一类挥发性环烯醚萜类物质——荆芥内酯(nepetalactone),合成这类物质是为了保护自身,避免被食草动物取食及遭受虫害。唇形科的植物有荆芥、迷迭香、薄荷、薰衣草等,但其他属的植物都不能像荆芥属的植物一样合成环烯醚萜类物质。唇形科七千多种植物的共同祖先也能够合成环烯醚萜类物质,但该合成途径中一个关键性酶的基因在演化过程中丢失了,导致这些植物失去了合成环烯醚萜类物质的能力。而荆芥这类植物的祖先为了保护自身,随着时间继续演化,又重新具有了该关键酶的相关基因,使其能够延续这一古老的合成途径。
形态特征
茎叶
荆芥植株的茎直立,总体呈四棱形,高约40~150厘米,植株表面被灰白色短柔毛。茎的基部木质化,呈紫红色,上部分支较多。叶对生,有0.7~3厘米的叶柄,叶片总体呈三角形至卵形、心形,有点类似薄荷的叶片。叶片边缘有齿状裂,叶片两面有白色短柔毛,叶片正面颜色较深,背面略发白,叶脉不明显。
花
荆芥花期在6~9月,花序在枝端呈轮伞状,下部腋生,上部间断地分生成形成穗状,疏密不一。花朵颜色为淡紫色,苞叶呈披针叶状,苞片和小苞片呈钻形、细小;花萼在开花时呈管状,长约6毫米,外面覆盖白色短毛,内面只有萼齿长有稀疏的硬毛,齿锥形,长约2毫米,后齿较长,开花后花萼增大成瓮状,纵肋清晰可见;唇形花冠为白色,下唇有紫色斑点,外有白色柔毛,内面的喉部有短柔毛,长约7.5毫米,管筒很细,直径仅0.3毫米左右,从萼筒内骤然扩展成宽喉,冠檐为二唇形,上唇短,长、宽约2~3毫米,先端有浅凹,下唇3裂,中裂片近圆形,长、宽约3~4毫米,基部心形,边缘粗齿状,侧裂片呈圆裂片状;雄蕊内藏,二强雄蕊,花柱基生,2等裂,花盘杯状,子房无毛。
果实
荆芥的果期在7~10月,果实为灰褐色的三棱状、卵形小坚果,表面光滑,较小,长、宽不超过2毫米。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荆芥原产欧洲、西亚、中亚的温带地区。现分布广泛,欧洲中南部经阿富汗向东一直到日本均有分布,美洲及非洲南部也有分布。
中国分布
荆芥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湖北、贵州、四川及云南等地。
生长习性
荆芥生长适应能力强,耐寒性较强且对土壤pH值、肥力等条件要求不高,多野生于山坡、沟塘边与灌丛中,海拔一般低于2500米。荆芥为喜阳性植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疏松、排水性良好的沙性肥沃土壤中生长较好,在板结性土壤中生长较差,忌干旱和积水。荆芥的辛香气味可以趋避害虫,但叶片容易被银纹夜蛾幼虫蚕食,幼苗期容易被农业害虫小地老虎(拉丁学名:Agrotis ypsilon)和蝼蛄科昆虫危害根部。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野生的荆芥多为种子繁殖。荆芥的花为两性花,同时存在雌蕊和雄蕊,授粉主要靠熊蜂等昆虫,当昆虫在花上觅食时,可以帮助传递花粉。荆芥的花授粉后可结果,果实小,容易因风吹、昆虫触碰等条件掉落,种子容易萌发,萌发最适温度为15~25摄氏度,幼苗能耐0摄氏度左右低温,零下2摄氏度以下会出现冻害,适宜生长温度为25摄氏度,低于12摄氏度则生长缓慢。
人工种植
选择向阳、平坦、排灌较好的弱碱性沙质土壤进行人工种植,荆芥不宜连作。一般在春季3~5月进行播种,播种前对土地进行施肥、筛选种子,挑选出精良种子,开沟条播,撒种后覆盖约1厘米厚的土壤。定期除草、间苗、定苗、补苗、施肥等,防治病虫害。荆芥播种后40~50天即可采收,采收时需留茬和侧芽。采收后20天左右,选择生长情况优良、无病害的单株或区块采收优良的成熟种子,脱粒除杂后干燥存放。
对猫的影响
荆芥有令猫陶醉、兴奋的特性,猫在嗅闻、舔舐、咀嚼荆芥后,会出现摇头、摩擦下巴和脸颊、打滚等异常行为。荆芥合成的荆芥内酯被认为类似于猫信息素,而荆芥使猫产生的反应也类似于发情期雌性的表现,这可能是荆芥使猫兴奋的原因之一。另一原因可能是荆芥驱虫性的化学物质和气味能够保护猫免受害虫伤害。
功用价值
研究价值
有研究表明,荆芥释放出39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物质和萜类物质均检测出9种,酮类和脂肪烃类物质均为5种,苯形烃类物质4种,醇类物质3种,酯类物质2种,其他类别2种。荆芥挥发性物质中有驱蚊活性的物质主要为荆芥内酯,但有关其作为驱避剂的功用尚未得到很好地开发利用。
经济价值
因为荆芥提取的精油和有效成分可以驱避蚊虫、让猫产生愉悦感,使得荆芥可以被开发为驱蚊剂、宠物玩具用品、日化用品香味添加剂等产品。
药用价值
中医认为荆芥属于解表药,经过炮制具有解暑、解热、透疹、发表散风、发汗发热、解痉、消炎止血等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头痛、风疹、急性肠胃炎以及防治中暑等。
荆芥具有解热、镇痛、抗炎、驱虫、抗病毒、抗氧化、抑菌、保肝利肝、抗过敏、抗痉挛、镇静、平喘祛痰等作用。
食用价值
荆芥有辛香气味,可以去腥,富含营养,如多种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可用作凉拌菜、水产类佳肴、汤类食物的调味料,可以使味道更加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