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丹(樟科油丹属植物)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0
油丹
樟科油丹属植物
油丹(学名:AlseodaphnehainanensisMerr.)是樟科,油丹属乔木,高可达25米,枝及幼枝圆柱形,灰白色,顶芽小,叶多数,聚集于枝顶,叶片长椭圆形,革质,上面光亮,下面带绿白色,叶柄粗壮,圆锥花序生于枝条上部叶腋内,花梗纤细,果时增粗。花被裂片稍肉质,长圆形,花药椭圆状四方形,子房卵珠形,花柱纤细,果球形或卵形,果梗鲜时肉质,7月开花,10月至翌年2月结果。
分布于越南北部。中国海南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1400-1700米的林谷或密林中。
主要信息
中文名 | 油丹 |
拉丁学名 | Alseodaphne hainanensis |
命名者及年代 | Merr.,1934 |
分布区域 | 海南 |
保护级别 | 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 |
展开
形态特征
油丹
叶多数,聚集于枝顶,长椭圆形,长6-10(16)厘米,宽1.5-3.2(4-2)厘米,先端圆形,基部急尖,革质,上面光亮,有蜂巢状浅窝穴,下面带绿白色,晦暗,边缘反卷,中脉在上面下陷下面明显凸起,侧脉12-17对,纤细,两面略明显,末端弧状网结,叶柄粗壮,长1-1.5厘米,腹凹背凸。
圆锥花序生于枝条上部叶腋内,长3.5-8(10-12)厘米,无毛,干时黑色,少分枝;总梗伸长,与花梗近肉质;花梗纤细,长3-8毫米,果时增粗。花被裂片稍肉质,长圆形,长约4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微急尖,外面无毛,内面被白色绢毛。能育雄蕊长约2.5毫米,被疏柔毛,花药椭圆状四方形,钝头,与花丝等长,第一、二轮雄蕊花药药室内向,第三轮雄蕊花药上2药室侧向下2药室外向,其花丝基部有一对具柄腺体。退化雄蕊明显,箭头形,具柄。子房卵珠形,花柱纤细,柱头不明显。
果球形或卵形,鲜时绿色,干时黑色,直径1.5-2.5厘米;果梗鲜时肉质,干后黑色,长1.2-2厘米,有皱纹。花期7月,果期10月至翌年2月。
生长环境
分布于越南北部。中国海南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1400-1700米的林谷或密林中。
油丹分布图
生长繁殖
嫁接
油丹
嫁接操作:嫁接宜在温室内进行,要求遮荫度80%-100%、湿度80%左右和温度24-28℃。选择粗细较为一致的砧木和接穗,在接穗一侧略带木质部纵切去2-2.5厘米,接穗另一侧纵切去约3厘米,使接穗下部成楔形;在砧木一侧略带木质部纵切开约3厘米;所有切面都要平滑,然后将接穗和砧木较长的切面互相对应插入,使各自的形成层靠紧对齐,拇指和食指捏紧砧木与接穗的接口处,用绑带缠紧接口处紧固包扎,并将整个接穗缠一层绑带,防止接穗水分蒸发而干枯。
嫁接后管理:嫁接后保持基质湿润,前10天淋水注意不能淋到嫁接口和接穗,防止水渗入造成切口感染腐烂,不利于接口愈合。嫁接的时间最优选油丹每年休眠的末期3-4月,一般嫁接后10-15天后接口开始愈合,25-30天接穗可萌出新芽,新芽可穿破绑带,此时可以定为嫁接成活。其它季节也可嫁接,但接口愈合时间要晚1周到半个月,而接穗长出新芽的时间则要晚半个月到1个半月,且成活率要低些。
栽培技术
油丹
抚育:幼林生长缓慢,需要加强抚育管理,头3年内,每年砍杂、除草、扩穴、施肥等2-3次;3年后,坚持加强除草、砍杂、穴状除草、松土、施肥等措施,直至郁闭成林。
主要价值
油丹
保护现状
参考资料
[1]
油丹 · 中国自然标本馆[引用日期2019-01-05]
[2]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15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引用日期202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