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庥(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0
何祚庥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何祚庥(1927年8月24日—),出生于上海,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学家,中国哲学家,自然辩证法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两弹研制参与者之一,中国科协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何祚庥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上海
出生国家
中国
出生日期
1927年8月24日
籍贯
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
民族
汉族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专业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
最高学历
大学本科
主要成就
代表作品
1951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理论教育处担任干事;1956年进入中国核工业部的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58年前往苏联莫斯科核子研究所进行学习和研究;1960年回国参与氢弹的轻核理论组,担任共产党总支部委员,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第二机械工业部九局第九研究所(简称二机部九所、中物院前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学、科学史、自然辩证法、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较早开展并推动中国科学方法论研究事业;首次提出Chew-Mandelstam推导的方程有严重错误,对层子模型进行了合作研究,并建立了一个复合粒子量子场论的新体系。在科学史、自然辩证法、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着重探讨了粒子物理研究中有关马列主义哲学问题,后期转向宇宙论、暗物质问题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末,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曾就科技政策、教育政策、文艺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若干理论问题以及当代经济建设应关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发表文章。著有《量子复合场论的哲学思考》(1997年)、《从元气说到粒子物理》(1999年)等专著。
生平
早年经历
1927年8月24日,何祚庥出生于上海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高祖曾任李鸿章淮军的后勤部长,曾祖父何维健曾任晚清湖北盐法道督粮道。光绪九年(1883年)移居扬州,在扬州建造后来被誉为“晚清第一园”的“寄啸山庄”(今称“何园”)。1901年,何维健率家族移居上海。伯父曾追随过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并由孙中山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
何祚庥幼年时接受“家馆”教育。1942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由赵宪初教数学、俞养和教物理、徐宗骏教化学。俞养和的引导让何祚庥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45年,何祚庥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47年,何祚庥经过考试由上海交大化学系转学至清华大学物理系二年级。何祚庥选修了周培源教授的“理论力学”,叶企孙教授的“物性论”(property of matter),并在余瑞璜教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
工作经历
1951年毕业被分配到中宣部科学处。1951—1956年就职于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处,从事党联系和管理科学界的工作,在20世纪50年代一系列重大科学历史事件如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十二年科技规划的制定、科学大会、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创建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1956年,经钱三强的建议和帮助,何祚庥调入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从事核物理研究。原子能研究是高度保密的工作。当时选拔人才的政策是“又红又专”。何祚庥家庭出身成分不好,只能参加些原子能研究的“外围”工作。稍后,何祚庥被选入中苏等国联合成立的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工作。1960年4月,何祚庥奉调回国,进入原子能研究所,从事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
1961~1965年,何祚庥参与氢弹的理论研究,在氢弹材料及相应的爆炸机理、平衡和不平衡状态下氢弹应满足的流体力学方程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964年10月至1965年9月,何祚庥先后在河南的罗山和信阳参加“四清”运动。1965年9月,何祚庥奉调由信阳回到北京。由于有前期的研究基础,何祚庥加入了粒子物理理论工作者关于粒子结构问题的研究队伍之中。1965~1966年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层子模型”的研究。
暑期物理讨论会于1966年7月下旬在北京举行,会上钱三强提议用“层子”代替“夸克”“元强子”。之后国内学术界即把北京基本粒子理论组提出的“关于强子结构的理论”统称为“层子模型”论。“文化大革命”发动之后,关于层子模型的理论研究以及与国外学术界的交流都几乎完全中断了。
1978年,中国成立理论物理研究所,何祚庥任副所长。此后,何祚庥应用复合粒子量子场论研究各种复合粒子体系,同时从事中微子质量、暗物质、高奇异数超核问题的研究,先后发表200余篇论文,层子模型获得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与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何祚庥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第一批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1982年,他参与研究的层子模型理论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85年,他兼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培养从事科学哲学研究的研究生。1988年5月,何祚庥和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庆承瑞等揭穿了张宝胜对外宣称自己能意念致动,隔空取物、透视等各种超现实能力的骗局。
1993年起,何祚庥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该年,何祚庥出任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9年和2001年,何祚庥先后发表《我不赞成青少年练气功》《再谈我不赞成青少年练气功》,呼吁社会继续关注这个问题,揭露和反对邪教“法轮功”,希望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家长同志们能够高度重视这样一个社会问题。2011年,何祚庥建议中国核电站不能建在内陆地区,避免人类受到核辐射的危害。
主要任职
何祚庥自1956年起,先后在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二机部九院、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等职务;1981年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任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第五批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并在北京大学招收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93年到1999年出任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同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华侨大学名誉教授,《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主编,《物理》第一任主编等。
主要成就
何祚庥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学、科学史、自然辩证法、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自然科学成就
1958年-1960年,何祚庥在对弱相互作用,特别是μ俘获问题作了深人研究,发现了一系列新的选择法则;对双重色散关系特别是对 r - s 相互作用问题作了许多研究,首先提出Chew - Mandelstam推导的方程有严重错误;1960年后,与黄祖洽、于敏共同承担从理论上预先研究氢弹机制的任务。1965~1966年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层子模型”的研究。1970年到1974年,在继承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与黄涛、张肇西等人共同改造复合粒子量子场论新体系,进一步发展层子模型,首次构造包含多种相等价的包含复合粒子在内的S-矩阵,为复合粒子的“场”的描述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1975年到1980年致力于将上述复合粒子量子场论应用到原子、原子核、强子等复合粒子体系。1980年起,关注于中微子质量问题。后来又和多人合作,致力于冷暗物质研究,如在云南宇宙射线观测站所观察到的宇宙射线中奇异事件的重新解释,以及在宇宙射线中探索新的重粒子。并正在和丁肇中所领导的L3研究组合作找寻一种长寿命带电的重粒子。近来,又和张宗烨、余友文、庆承瑞合作研究如何寻找两个Ω重子组成的(ΩΩ)0 +新的超核。
社会科学成就
何祚庥在科学史、自然辩证法、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均有研究。在政治经济学研究方面,他进行教育经费和科技政策等问题的研究,并就字宙论的哲学问题等进行了研究,写了一系列批评唯心论的文章。1961年到1964年,他致力于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在原子弹理论方面,研究过原子弹的“点火”问题,高温、高压、高密度下的状态方程问题,高温、高密度下辐射平均自由程问题;在氢弹理论方面,研究过氢弹的材料以及相应的爆炸机理、平衡和不平衡状态下氢弹所应满足的流体力学方程等重要问题。1970年到1980年,何祚庥对中国的古代元气学说进行了整理与研究,指出中国元气说是一种以连续性太大物质来解释物质始源的学说,是近代科学中“场”的概念的滥觞,是国际学术界第一个提出“元气”与量子场概念的关联。1997年,何祚庥出版的《量子复合场论的哲学思考》,是从理念从事哲学、科学方法研究的论文集萃。
主要论著
截至2008年,何祚庥在复合粒子量子场论的研究,弱相互作用理论的研究等自然科学方面,先后发表约250篇论文;在哲学、政治、经济等社会科学方面先后发表约300多篇论文。著有《量子复合场论的哲学思考》(1997年)、《从元气说到粒子物理》(1999年)等专著。
主要著作
出版时间 | 出版著作 | 出版社 | 作者/编者 |
1993年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何祚庥 |
1994年 | 《量子力学的丰碑 纪念德布罗意百年诞辰》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何祚庥,侯德彭(主编) |
1996年 | 《伪科学曝光》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何祚庥主编 |
1997年 | 《量子复合场论的哲学思考》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何祚庥 |
1999年 | 《从元气学说到粒子物理》 | 湖南教育出版社 | 何祚庥 |
1999年 | 《伪科学再曝光》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何祚庥 |
2000年 | 《元气、场及治学之道》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何祚庥 |
2000年 | 《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何祚庥(主编) |
2000年 | 《清除邪教再生的土壤》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何祚庥 |
2000年 | 《3大论战 现代物理学研究中的哲学问题》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何祚庥 |
2001年 | 《何祚庥卷》 | 群众出版社 | 何祚庥 |
2001年 | 《科学思想论》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何祚庥 |
2002年 | 《我是何祚庥》 |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何祚庥 |
2003年 | 《伪科学三曝光》 | 天津古籍出版社 | 何祚庥 |
2008年 | 《做人做事做学问之道》 | 云南教育出版社 | 何祚庥 |
2022年 | 《大背叛 科学中的欺诈》 |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 何祚庥 |
代表论文
发表时间 | 论文题目 | 发表刊物 | 作者 |
1953年3月 | 《保卫列宁关于运动的学说》 | 科学通报 | Д.И.布洛欣采夫,何祚庥 |
1956年2月 | 《b-中微子角关联,b-¡角关联和b-能谱因子》 | 物理学报 | 邓稼先,何祚庥 |
1959年10月 | 《检验介子散射过程是否存在p态共振的一个实验方法的建议》 | 物理学报 | 何祚庥,周光召 |
1961年5月 | 《关于m介子和电子在质子上的散射》 | 物理学报 | 何祚庥,王佩 |
1966年2月 | 《“亚基本粒子”的电荷和矢量介子的电磁衰变》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何祚庥 |
1975年6月 | 《THE MATERIALISTIC THEORY OF YUAN CH’I——ONE OF THE BRILLIANT PHILOSOPHICAL IDEAS OF THE LEGALIST SCHOOL》 | Science in China,Ser.A | 何祚庥 |
1977年6月 | 《ON AN EXPERIMENTAL SUGGESTION TO TEST THE PROBLEM OF“HIDDEN PARAMETERS”IN QUANTUM THEORY》 | Science in China,Ser.A | 何祚庥 |
1987年2月 | 《THE RELATIVISTIC EQUAL TIME EQUATION AND THE POTENTIAL MODEL OF THE MESONS SPECTRUM》 |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 何祚庥,张鉴祖 |
1992年8月 | 《唯物主义是否为现代科学实验所证伪?》 | 哲学研究 | 何祚庥 |
2004年2月 | 《风力发电“救济”电荒——风力发电是我国能源和电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现实选择》 | 西部资源 | 何祚庥,王亦楠 |
2005年8月 | 《可再生能源才是“潜力股”》 | 绿叶 | 何祚庥 |
2019年6月 | 《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 |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何祚庥 |
荣誉与获奖
时间 | 所获荣誉 |
1980 |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 |
时间 | 获奖项目 | 所获奖项 |
1982年 | 层子模型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人物争议
2002年底,何祚庥公开表示谨慎接受治疗性克隆,并且表示技术成熟之后,也可接受生殖性克隆作为一种辅助生殖手段 ,引发广泛争议。
2005年12月12日,何祚庥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说中国矿难之所以频繁发生,主要是因为老百姓太穷了,而不是腐败。而且中国经济要发展,某些代价(即矿难死人)是不可避免的。老百姓之所以摊上“较低的工资、较危险的条件”的命运,怨就怨谁叫他们不幸生在了中国。引发舆论大哗。
何祚庥对伪气功、伪科学、怒江大坝、转基因、中医等的抨击,树敌无数。有人把他列为“四大恶人”之首,说他是“万能院士”,“什么都懂,就是不懂物理”;也有人认为他思想先锋、自由解放,是敢说真话、不庸俗、不世故的老天真。
人物影响与评价
2007年10月20日,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举办了何祚庥院士从事物理工作五十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此次会议是在何祚庥院士八十华诞之际召开。
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原所长欧阳钟灿院士说:“1961~1965年期间何祚庥院士参加国防任务方面的研究。在原子弹理论方面,研究过原子弹的‘点火’问题,高温、高压、高密度下的状态方程问题,高温、高密度下辐射平均自由程问题;在氢弹理论方面,研究过氢弹的材料以及相应的爆炸机理、平衡和不平衡状态下氢弹所应满足的流体力学方程等重要问题。”由此他认为:“何祚庥院士是我国氢弹理论研究的早期开拓者之一。”同时,欧阳钟灿认为:“何祚庥除了在理论物理学的一些领域有较高的造诣外,他思想活跃,工作领域宽,善于组织讨论,善于推动不同领域的工作者进行合作研究。他尤其善于从国家建设和当代科学的发展与需要入手,提出并推动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是我国理论物理学方面一位有重要贡献的学术带头人。”与何祚庥同时代的多位科学家总体上认同这个评价,尤其对何祚庥“思想活跃”有着一致的看法。何祚庥的“思想活跃”,不仅体现在科学研究的灵感迸发,还表现在他善于把理论物理的思维模式、方法应用到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上,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上。
《数字人生:100 位中国名人的励志故事》:他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的成就,被称为“两栖院士”。
人物关系
称谓 | 姓名 | 人物简介 |
高祖父 | 何俊 | 前清翰林,曾任李鸿章淮军的后勤部长 |
曾祖父 | 何维健 | (1835-1909)曾官至湖北汉黄德道监督江汉关,兼办通商事宜和盐务先后任过前清的盐法道、按察使、道台,同时兼任江汉关监督,正一品封典,诰授资政大夫、光禄大夫 |
大伯祖父 | 何声灏 | 前清翰林,坚决不愿给日本人当自治会会长,放弃何园避往外地 |
六伯父 | 何世桢 | 都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于1924年创办上海持志大学(现复旦大学一部分),中国海洋法系的奠基人 |
八伯父 | 何世枚 | |
父亲 | 何世杰 |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学成回国却不幸患重症伤寒去世 |
妻子 | 庆承瑞 | 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 |
表姐 | 王承书 | 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系,铀同位素分离专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究队伍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