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窑人(多分布于山西等地的古人类)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2
许家窑人
多分布于山西等地的古人类
基本信息
外文名 | Hsu family kiln man |
类别 | 古人类古文化遗址 |
保护级别 | |
所属地区 | 山西阳高和河北阳原交界的许家窑村 |
发现时间 | 1974年 |
年代 | 10万~6万年前 |
中文名 | 许家窑人 |
其他信息
遗址内容 | 有25种动物化石和上万件种类丰富的石器 |
收起
发现
特点
许家窑人
气候
文化
许家窑人
遗址
许家窑人
意义
人类起源于何处,是人们所关心的话题,考古学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1974年,许家窑人的出现,再现了远古人类生息的又一时空坐标,令考古学界的专家们欢欣鼓舞,兴奋不已。
许家窑人
许家窑人
说来话长,人类发展历程经历了猿人、古人、新人、现代人四个阶段,原始群早期为猿人,晚期为古人;从考古学界划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就是猿人、古人、新人时期。许家窑人是处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之间,年代距今大约20万—12.5万年。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原理,人类脱胎于动物群,区别在于人制造和使用工具,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人类最原始的工具,就是石器,所以说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最早的阶段。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起步较晚,二十世纪初,还没有报道过旧石器时代遗物、遗址等信息。西方世界人类考古起步早,十九世纪,已建立起旧石器文化的分期序列,一致认为非洲大陆是人类最早的起源地,人类由非洲向欧洲、亚洲扩展而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随着外国地质考古专家进入中国大陆,中国旧石器考古才开始起步。1924年,英国地质学家巴尔博,经人引导来到久已消失的古大同湖边的泥河湾村,考察到含有双壳蚌和脊椎动物化石;露出一套灰白灰黄的河湖相沉积物,命名为“泥河湾层”,文章一公诸于世,西方考古学家闻风而动,接踵而至,逐渐揭开了9000平方公里“大同湖”的神秘面纱。法国神甫德日进、桑克华多次来到“大同湖”周边的阳原、大同、平鲁,探清了地层和古生物学上的一些问题,并就此出有专集,影响颇大。1949年,标志着以外国专家为主的考古时代结束,中国自己的考古专家,步入了神圣的殿堂。随着旧石器考古的逐年深入展开,和许家窑人的被发现,使大同湖边缘的考古,具有了里程碑的意 义。睹物思情,学者专家们憧憬着遥远的大同湖,湖水又深又清,四面环山,丛林繁茂,各种各样的动物时常出没在湖边的草原地带,在天然的动物园之中,有罕见的三趾马、狰狞的披毛犀、凶猛的虎豹、温顺的转角羊、斯文老练的纳马象等,动物化石印证了这一切。这便是古人类生活的地方,是茂密的森林给了古人以栖息的温床,洁净的湖水、河水哺育了人类,许家窑以及周边台地,就是人类生存的沃土,从许家窑村东梨益沟出土的16件人类化石及石锤、石片、刮削器等石制品14041件,石球1079件,工具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况。由于地壳的变动,存在了数百万年的大同湖,于数万年前湖水渐退消失了,留下了横贯东西的桑干河水。大同湖的消失客观上为人类发展提供了走向平川的物质条件,也为今天的考古学者提供了思维路径。考古学家贾兰坡由此拓宽了他的思维视野,从地貌、地层、脊椎动物化石和旧石器等多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华北旧石器文化的发展,至少有两个系统,即河—丁村系,和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提出了我国原始文化的继承关系后,大胆的提出中国、东北亚和北美的细石器可能源于华北的论点。此论点的提出,许家窑人的出现,对贾老的考古研究有着启明星的作用,许家窑周边遗址群的陆续出现,如十里河边的青磁窑遗址、小站遗址和阳原的虎头梁、小长梁、马圈沟遗址等等。贾老依此提出华北地区古文化的年代表,奠定了华北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的理论基础。
保护
侯家窑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文化遗物最为丰富和规模最大的遗址。许家窑人被学术界定论为周口店中国猿人的后裔。而许家窑文化,则将早期的中国猿人文化和晚期的峙峪文化连结起来,充当了过渡的桥梁,使人类进化与文化渊源的探索得以完整。
在世界考古界及人类学界,许家窑遗址有着显赫的学术地位。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家窑人
由于受到自然力的侵害,遗址上的一些地层明显有水流冲刷的痕迹,许多地方已经出现断层甚至坍塌。
在遗址中央,立着一块石碑。碑的正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家窑遗址,山西省人民政府立”,碑的另一面是保护范围说明。距离此碑往东不足10米的地方,同样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侯家窑遗址,河北省文物局立”。
参考资料
[1]
我国科学家发现中更新世颅容量最大的古人类-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 · 今日头条 光明网[引用日期202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