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砾岩(可做为建筑材料的碎屑岩)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2
角砾岩
可做为建筑材料的碎屑岩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角砾岩 |
外文名 | breccia |
定义 | 一种碎屑岩 |
类型 | 地理名词 |
性质 | 沉积岩 |
常见分类 | 滨岸砾岩、河成砾岩、冰碛砾岩等 |
收起
术语
常见分类
滨岸砾岩
滨岸砾岩
河成砾岩
冰碛砾岩
其他分类
成矿机制
角砾岩成矿机制
如新兴含矿岩筒筒壁裂隙发育部位尚可构成其工业品位的矿体。一另从新兴含矿岩筒控制岩筒的断裂构造横截面岩简形成后,由于北西向。旋平移逆断层的再次活动,牵动着整个岩筒发生旋转,致使岩筒接触边缘断裂以左旋方式展布。同时角砾岩体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碎,为后期热液充填成矿提了良好空间。
1角砾岩石成分含矿与无矿角砾岩筒中角砾岩成份基本一致,有花岗闪长岩,角岩,霏细岩和流纹斑岩,英安斑岩,花岗斑岩等。统计表明,角砾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其面积百分比一般为8090,其它岩性角砾仅占少部分,并可知纵向上花岗闪长岩,角岩角砾从上往下逐渐减少,而靠细岩,英安斑岩等次火山岩角砾则逐渐增多。
角砾岩筒构
可见,无矿角砾岩与花岗闪长岩的化学成份无明显差别。而含矿角砾岩中大量带入组份有,次为,大量带出的有,一般含矿角砾岩0/0,+/0+0比值均大于2,而无矿角砾岩及花岗闪长岩0/:0,+/.+比值则小1。表明在岩筒形成之后,含矿岩筒尚有后期富含,的含矿热液大量带入,为含矿与无矿角砾岩重大区别之一,同时对正确认识含矿角砾岩的成因有重大意义。
找矿
辨识
角砾岩特征
1)常常具有圆形、椭圆形或宽带状形态(即爆破角砾岩筒),与断层角砾岩的线性形态不同;
2)围绕热液爆破中心,呈环带分布爆破岩粉带,爆破角砾岩,震碎岩,震裂岩;
3)爆破角砾岩的角砾常常为围岩物质,胶结物为热液物质,角砾边缘具有热液蚀变边(退色边),角砾具有可拼合特征;
4)由爆破中心向外,热液蚀变渐次减弱,最终过渡为穿孔蚀变斑;
5)是寻找金矿、银矿、铜矿等的良好找矿标志。
6)具有下伏老岩层的砾石和碎屑;
7)砾石分选性和磨圆度高,成分较杂,但以硅质砾为主;
特征
类型 角砾成分 角砾大小
断层角砾岩 较杂,断层两侧不同岩层的岩石角砾 不均,离断裂面愈近角砾愈细
同生角砾岩 较单一,与所在岩层的岩性基本相同 较 均
火山角砾岩 较杂,但一般均属火山岩角砾 不均
类型 分布 产出形态 胶结物质
断层角砾岩 沿断层面定向分布 切层(体)产出 钙质硅质铁质断层泥胶结
同生角砾岩 平行层面与层理一致 有层理 与砾岩层的岩性相同
火山角砾岩 基本与层面一致 有层理 凝灰质
发展
角砾岩
国内石材加工以花岗石、大理石加工为主要产业,但部分地方资源枯竭,高档石材毛板及荒料大部分依靠进口。随着可开发资源的不断减少以及资源成本的不断增加,新型装饰石材矿种的开发,将成为石材业发展的新亮点。迁西县地处京、津、唐、秦四市结合地带,位置优越,交通畅达,通讯便捷,地下水资源充足,电力供应有保障,市场对石材产品的需求量大,进行角砾岩石材开发条件得天独厚。
该县已建成太古砾石材开发试验厂,对县域内角砾岩、卵石砾岩资源进行了试验开采和加工,为石材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前期准备。“唐山彩”、“唐山五彩”等系列产品经国家建材研究院专家评定为中高档石材,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产品各项理化指标符合国家石材产品相关标准,完全具备开发条件,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凝灰角砾岩
历史
火山角砾岩
1989年初中国地矿局第二地质队对该异常进行了查证,施工了三个探槽,证实异常主要由含金碎裂岩、角砾岩引起。
1989年,汪照样撰写了《试论双五金矿的矿化特征和成矿模式》一文,认为双王金矿届“构造一隐爆销长角砾岩型岩浆热液金矿床”
1985年,中国地质人员发现的营房一牛四大型银金矿床赋存在厚大的破碎蚀变岩和硅质角砾岩中,与硬、脆、碎地层相伴的坍塌、掉块、缩径等技探难题绞合一起,使全队探工人员面临严峻的挑战。除1984年收集土壤角砾岩。
角砾岩渗透层
1975年,在中国赣北地区东部水系沉积物测量中,发爆破角砾岩型钨铝复合矿床,且具有较大的规模。
1974年,有色桂林矿产地质所施林道等在东川、易门“地层、岩石特征与成矿关系”成果中,泞先在因民角砾岩中发现火山岩角砾,结合矿床硫同位素特征,第一次提出铜质来源于火山,提出东川式铜矿的成因为“火山一沉积一变质型”的新见解。
1974年在中国江西九江市附近的城门山铜钼矿区首次发现爆破角砾岩以来,江西及邻区都有更多的矿化爆破角砾岩的涌现,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1970年钻探发现7坝段二孔有断层角砾岩,推测其水平宽度约7~10m。
1964年,角砾岩与下伏地层呈嵌入不整合接触,指出“在隧石角砾岩分布区,与下伏灰岩接触面多变化不定,形成各种错综复杂的接触关系,显示出雾迷山组上部,由于长期风化形成喀斯特化复杂地形和溶洞以及漏斗状裂隙充填,形成各种嵌入不整合接触。
1959年12月17日喷发时,轰鸣声震耳欲聋,发生强烈爆破并伴随有感地震,岩石碎片从喷口上抛高度达50m水、气柱高达200~300m上,形成光斑和闪光,细小粘土颗粒散落在火山口周围2~3km径范围内,在喷口附近形成了小丘状角砾岩,但就是这样强烈的泥火山活动也未造成较大的灾害。
1958年在河北、河南和山东等地区开展地质测量工作中,也曾对含磷岩系和角砾岩系作过探讨,首次提出豫西的临汝角砾岩(即1960年刘长安、林蔚兴“所命名的罗圈组)是冰川成因,确认其属于震旦纪,同时又认为,淮南地区的凤台砾岩是下寒武系底部砾岩。
1956年在对淮南地区寒武纪沉积的研究中,首次地将该套含磷岩系和角砾岩系做了较系统的划分和对比,创建了猴家山统地层单元(自下而上包括有凤台砾岩、雨台山页岩、白鹤山层)业确认其为早寒武世,其中凤台砾岩为干旱气候下快速堆积的山麓相。
1952年,中国四川区调队在川藏交界的金沙江东岸石渠县洛须区,该变质碎屑岩中发现一角砾岩化生物碎屑微晶灰岩体,长20余米,宽约10米,含三叶虫和牙形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