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酪根(不溶于常规有机溶剂的有机质)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2
干酪根
不溶于常规有机溶剂的有机质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干酪根 |
外文名 | kerogen |
提出时间 | 1979年 |
化学成分 | C、H、O和少量S、N组成 |
来源 | 沉积有机质 |
分类 | 一型干酪根二型干酪根三型干酪根 |
收起
干酪根概念的提出
干酪根的分析方法
干酪根的性质
干酪根的显微组分特征
干酪根显微组分的划分是从煤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煤和有机质在显微镜下的特征,在煤岩学中将有机显微组分划分为三大类:壳质组、镜质组和惰质组;而在油气地球化学中,将干酪根的显微组分划分为类脂组、壳质组、镜质组和惰质组。
目前国内普遍通行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干酪根类型指数——TI值来进行分类,具体办法是将鉴定的各组分百分含量代入下式计算TI值:
干酪根的类型
干酪根主要类型与演化途径
Ⅱ型干酪根:原子比1.0~1.5,原子0.1 ~ 0.2,主要来源于浮游动、植物和微生物,既能生油,也能生气。
Ⅳ型干酪根: 原子比约0.5 ~0.6,原子比大于0.3,为残余有机质或再循环有机质,其生烃能力极低。
干酪根的结构
不同类型干酪根的结构成分示意图
对干酪根的成分结构研究最详细的是美国尤英塔盆地第三系始新统绿河页岩和原苏联爱沙尼亚奥陶系库克页岩。尤其前者曾经美国、英国、法国及南斯拉夫等国学者用不同方法加以研究,获得了类似结论:由碳、氢、氧、硫、氮等元素组成,含脂肪族化合物甚多,环状化合物占优势;结构呈三维网状系统,由链状桥所交联的多个核被桥键和各种官能团联接而成,图为B. P. Tissot等提出的绿河页岩干酪根结构示意图。
干酪根的元素及化合物组成和结构变化都很大,干酪根的类型和演化程度不同,具有不同的结构模型,因此,不可能存在干酪根的单一结构模型。
干酪根的演化史
参考资料
[1]
傅家谟,秦匡宗主编;王廷芬等著 . 干酪根地球化学 . 广州 :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5-12-01
[2]
张厚福等著 . 石油地质学 . 北京 :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