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眼科疾病)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2
白内障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眼科疾病
病因
- 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引起白内障。本病可分先天性和后天性:
先天性白内障
- 又叫发育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多为静止型,可伴有遗传性疾病,有内生性与外生性两类,内生性者与胎儿发育障碍有关,外生性者是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造成损害所致,先天性白内障分为前极白内障,后极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及全白内障。
症状
- 典型症状
- 视物模糊、怕光、看物体颜色较暗或呈黄色等症状。
- 常见症状
- 本病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性,两眼发病可有先后,视力进行性减退,由于晶状体皮质混浊导致晶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不同,可有眩光感,或单眼复视、近视度数增加。
- 其他症状
检查
诊断
-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参考病因和病史大体上可做出初步诊断。
临床表现
单或双侧性,两眼发病可有先后,视力进行性减退,由于晶体皮质混浊导致晶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不同,可有眩光感,或单眼复视,近视度数增加,临床上将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下三种类型。
1.皮质性白内障
以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为主要特征,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2.核性白内障
晶体混浊从晶状体中心部位即胚胎核位置开始出现密度增加,逐渐加重并缓慢向周围扩展,早期呈淡黄色,随着混浊加重,色泽渐加深如深黄色,深棕黄色,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数增加,病人常诉说老视减轻或近视增加,早期周边部皮质仍为透明,因此,在黑暗处瞳孔散大视力增进,而在强光下瞳孔缩小视力反而减退,故一般不等待皮质完全混浊即行手术。
3.后囊下白内障
混浊位于晶状体的囊膜下皮质,如果位于视轴区,早期即影响视力。
眼科检查
- 眼科检查:晶状体发生变性和混浊,变为不透明,以至影响视力,而矫正视力在0.7或以下。
- A型及B型超声波了解有无玻璃体病变、视网膜脱离或眼内肿物,亦可了解眼轴长度及脱位的晶状体位置。
- 诱发电位(VEP)检查可排除黄斑病变视路疾患所致的视力障碍。
鉴别诊断
- 本病需与晶状体生理性老化、先天性晶状体异常相鉴别。
- 医生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 对于白内障的治疗目前尚无疗效肯定的药物,以手术治疗为主。
手术治疗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 为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新型白内障手术。其优点是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
- 飞秒激光辅助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 2009年美国首次报道将飞秒激光系统应用于临床白内障手术,成为近年来白内障手术最重要的技术变革。具有可预测性、精准度高、可重复性好、可优化术后视力等优点。但不能用于角膜瘢痕、眼球震颤及硬核白内障患者,且价格较高。
-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可在I期(白内障摘除后立即进行)或II期植入用于矫正无晶状体眼的屈光不正。
药物治疗
目前国内外都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一些早期白内障,临床用药以后病情会减慢发展,视力也稍有提高,白内障的早期进展至成熟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它有可能自然停止在某一发展阶段而不至于严重影响视力。早期白内障可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E等,也可用一些药物延缓病情发展。通常一些中期白内障患者,用药后视力和晶状体混浊程度也可得到一定改善。但成熟期的白内障,药物治疗则无实际意义。
危害
- 白内障会引起眼部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失明。
预后
预防
- 避免剧烈远动,尤其注意避免眼部及眼周围头部的碰撞伤。
- 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脾气,性格开朗,休息与运动应合理安排。
- 看书写字、看电视时间应适当控制。白内障
参考资料
[1]
白内障-病因-治疗方法-鉴别,检查,预防,日常生活护理-注意事项-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 https://www.dayi.org.cn/disease/1145168[引用日期2021-11-25]
相关视频
全部
3.6万次播放01:42
上了年纪容易得白内障,今天终于知道原因了!感谢眼科专家的科普
1.3万次播放02:03
白内障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这两点,来减少外界伤害对病情的影响
1.1万次播放01:15
人人都会得“白内障”,医生:白内障的治疗方法,要知道才行
1万次播放01:51
白内障手术成功率是多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