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管(高等植物韧皮部中的管状结构)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2
筛管
高等植物韧皮部中的管状结构
细胞生物学名词,指高等植物韧皮部中的管状结构。由筛分子组成,负责光合产物和多种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长距离运输。筛管分子的细胞壁为初生性质,端壁及部分侧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筛管 |
外文名 | sieve tube |
制造 | 运输叶 |
组成 | 植物细胞 |
责任 | 负责光合产物 |
展开
简介
导管和筛管
筛管是被子植物韧皮部中输导有机养料的管状结构。它由一系列的长筒形的、端壁形成筛板的生活细胞连接而成,每一组成细胞称为筛管分子。筛管分子的细胞壁为初生性质,端壁及部分侧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筛孔通常聚集于稍凹的区域形成筛域,分布有筛域的端壁称为筛板。只有一个筛域的筛板称为单筛板,分布多个筛域的称为复筛板。相连两个筛管分子的原生质形成联络索通过筛孔彼此相连,使纵连接的筛管分子相互贯通,形成运输同化产物的通道。
从系统演化和生理适应方面来看,具近于横向的单筛板和联络索少而粗的粗短筛管分子,较具倾斜的福筛板和联络索多而细的细长筛管分子更为进化,更有利于疏导养料。
筛管分子在发育早期,含有细胞核和液泡,浓厚的细胞质中含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质体、和特殊的黏液体。黏液体是筛管分子所特有的具有一定超微结构的蛋白质,称为P-蛋白质。P-蛋白质有纤维状、管状、颗粒状、和结晶状等主要形态,在筛管分子分化过程中会发生构型变化。P-蛋白质有ATP酶的活性,可能与物质的运输有关,也有实验证明P-蛋白质对堵塞受伤筛管的筛板有明显作用。
在筛管分子发育成熟的过程中,一方面,细胞核逐渐解体,液泡膜破坏,筛管分子失去了生长、转化和分裂的能力;另一方面,选择性的自溶物质导致了核糖体、高尔基体、微管和微丝的消失,只保留了与物质运输的维持生活直接有关的细胞器,如贮藏蛋白质或淀粉功能的质体,以及可以保证筛管分子中物质运输对能量需要的线粒体。但这些质体和线粒体的内部结构也稍有消退。此外,P-蛋白质也由原来分散状态而趋集与细胞腔的侧面和筛孔附近。
成熟的筛管分子成为特殊的无核细胞,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保持活力。后来,沿着筛孔的四周,围绕联络索而积累胼胝质。胼胝质是一种糖类,水解时产生葡萄糖和糖醛酸,它们在筛孔之间的端壁上逐渐积累加厚,联络索则相应变细。当筛管分子进入休眠或衰亡时,胼胝质已称为垫伏沉积在整个筛板上,称为胼胝体。只是暂时处于休眠状态的筛管分子,在次年春季来临时再行恢复活动,胼胝体消溶,联络索重新出现。一般植物的筛管输导组织只有一个生长季,少数植物,如葡萄,椴的筛管可保持至二至多年。筛管分子衰亡后输导功能不再恢复,继而被新的具有活力的筛管分子代替。
筛管分子的旁侧有一至多个狭长的伴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