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于胃底腺的分支管状腺或单管腺,腺腔狭小,腺体可分为颈部、体部、底部、,颈部与胃小凹相连,体部较长,底部稍膨大并延伸至黏膜肌层。
细胞(chief cell),又称为酶细胞(zymogenic cell)。数量最多,在腺体腺体部分排列密集。细胞呈柱状;核圆位于基部;胞质基部呈强嗜碱性,顶部充满酶原颗粒,一般固定染色的标本上顶部酶原颗粒消失呈空泡状。电镜下可见富含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以及膜被分泌的颗粒等。能够合成、分泌胃蛋白酶原,在强酸或少量胃蛋白酶作用下变为胃蛋白酶,对食物有一定的消化作用;产生胃脂肪酶,消化多种脂类。婴幼儿的主细胞还能合成分泌凝乳酶,使乳汁中蛋白质凝固成乳酪,易于被蛋白酶消化。 壁细胞(parietal cell),又称泌酸细胞(oxyntic cell)。主要分布于腺体部和颈部。细胞体积较大,呈圆锥形,基底位于腺的基膜上;核圆深染居中,可见双核;细胞质强嗜酸性。电镜下可见细胞核周围存在丰富的与胃底腺腺腔相通的迂曲分支的细胞内分泌小管和位于内分泌小管周围的表面光滑的微管泡系统。其中微管泡系统是分泌小管膜的储备形式。能够合成并分泌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刺激肠道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杀菌;分泌内因子,与食物中的维生素B12结合,促进维生素B12吸收入血,供给红细胞生成。 颈黏液细胞可分泌可溶性的弱碱性黏液,对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内分泌细胞种类很多,主要为肠嗜铬细胞(EC细胞)和Db细胞。前者分泌组胺可强烈刺激壁细胞泌酸,后者主要分泌生长抑素,直接抑制壁细胞分泌或通过抑制EC细胞间接抑制壁细胞分泌。 未分化细胞可不断分化增殖为上述细胞。
胃底腺功能:分泌胃蛋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