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胺(一种活性胺化合物)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3
组织胺
一种活性胺化合物
组织胺(Histamine)是一种活性胺化合物。作为身体内的一种化学传导物质,可以影响许多细胞的反应,包括过敏,发炎反应,胃酸分泌等,也可以影响脑部神经传导,会造成人体想睡觉等效果。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组织胺 |
CAS号 | 51-45-6 |
别名 | 1H-咪唑-4-乙胺|组胺 |
化学式 | C5H9N3 |
分子量 | 111.145 |
展开
概述
组织胺是由组氨酸脱羧酶(histidine decarbox-ylasc,HDC)催化L-组氨酸脱羧生成的一种重要生理活性介质,是一种活性胺化合物,HA作为身体内的一种化学传导物质,不仅在变态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宿主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反应以及在免疫调节反应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影响许多细胞的反应。
功能
组织胺存在于肥大细胞内,亦存在于肺、肝及胃的粘膜组织内。它在过敏与发炎的调节上扮演一个很重要角色。组织胺属于一种化学讯息,亦是胺类神经递质,参与中枢与周边的多重生理功能。在中枢神经系统,组织胺是由特定的神经所合成。例如位在下丘脑后部的结节乳头体核,神经细胞多向延伸至大脑其他区域与脊椎,因此暗示组织胺可能参与睡眠,荷尔蒙的分泌,体温调节,食欲与记忆形成等功能。
组织胺还位于脑桥网状结构与端脑;在周边部分,组织胺主要储存在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和肠嗜铬细胞,可引起痒、打喷嚏、流鼻水等现象。组织胺对肠粘膜屏障有保护作用,组织胺通过促进肠粘膜修复,增强肠粘膜的机械屏障。促进免疫球蛋白IgA的分泌调节肠粘膜的免疫屏障。
此外,组织胺结合到血管平滑肌上的接受器(H1R)导致血管扩张因而产生局部水肿,组织胺会使肺的气管平滑肌收缩引起呼吸道狭窄进而呼吸困难,肠道平滑肌收缩降低血压以及增加心跳(tachycardia)等多项生理反应。组织胺(Histamine,HA)是重要的肠上皮生长因子,有防止肠黏膜损伤、促进肠黏膜修复及抑制肠道细菌移位(BT)的作用。
产品由来
枯草热患者非常清楚,是花粉使他们打喷嚏、流泪和流鼻涕。最早的枯草热病例是莱昂纳多·博塔罗在1565年记载的。他把它称为“玫瑰热”。
1903年,一位叫威廉·邓巴的德国医生证明了这种受激反应并不是由花粉本身引起的,而是机体对花粉的反应引起的一种毒素的释放所造成的。他努力研制出一种抗菌素,但它没有效果。
在正常情况下,组织胺是以不活动状态与肝素(heParin)结合在一起,成为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的颗粒。这种颗粒一旦释出细胞,进入体液或血液循环、则要发生一系列组织反应。由于组织胺的作用或其它因素引起脱颗粒(degranulation),颗粒脱出细胞外之后,通过阳离子交换作用,从复合物中释放出来,组织胺分子小,迅即弥散,以致细胞解体。组织胺有外组织胺和内组织胺两种,外组织胺主要作用于皮肤、粘膜,使其产生水肿、渗出等,内组织胺主要作用内脏,使之产生支气管、胃肠、子宫、心血管的平滑肌痉挛、分泌腺增高等。平时,机体释放组织胺甚微,随时可被组织胺酶所破坏,故不致病。
副反应
速发型变态反应
在速发型变态反应中,组织胺参与的作用有较大意义。其它类型变态反应,如内毒素休克、炎症和烧伤等,也出现肥大细胞脱颗粒和血液中组织胶水平增高的现象。患有肥大细胞肿瘤,血液及组织中肥大细胞增多时,亦伴有组织胺生成和释放的增加,其后果为明显的荨麻疹和发作性出现皮肤发红(潮红),重症患者可伴有水肿和支气管痉挛。
荨麻疹(urticaria)是一种短暂的真皮充血水肿性病变。其基本机制是局部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的扩张和通透性增加,组织胺是其重要的因素。皮肤划痕症(dermograPhsim),也称“人工荨麻疹”,引起此症疾的因素,据信为组织胺。病因复杂的多形红斑(erythemamultifme)是一种综合征,但一般认为亦与变态反应有关。如何克服由于组织胺释放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理反应,许多专家和学者曾一度研究设法阻止组织胺的释放,加强组织胺的代谢,以及促使组织胺的失活,以防治这类变态反应的发生。同时,组织胺的作用属于体液调节。
早在1910年,Dale和Barger从霉菌麦角中提取组织胺,并以此人工诱发了过敏性休克。Draysted等曾将组织胺注射到动物体内,也诱发了过敏性休克,亦即组织胺休克(histamineshock),可用含0.25mg组织胺盐水溶液注射于豚鼠心脏,致动物过敏性休克而死亡。Epstsinr给志愿者皮内注射组织胺后,人工诱发了荨麻疹。同时,用组织胺作气管滴入,也引起了哮喘发作。故组织胺与各种变态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后来的报导雷同,对于组织胺导致变态反应病,这一定论毫无疑议。
案例
为何有些人吃鱼过敏?台湾四面环海,渔产丰富,想吃鱼到处都买得到,然而,有些人却对鱼类过敏,只要食用少许鱼类,就可能发生起疹子、皮肤发痒等过敏现象,到底问题出在那里呢?通常,对鱼类过敏的人,即使只吃一点点鱼,都会产生脸部潮红、发痒、起疹子和头痛等过敏症状。
原因
这是因为体内缺少可以分解鱼肉中组织胺的酶;一旦组织胺被人体吸收,进入免疫系统,就会引发过敏现象。大部份的人,体内都含有分解组织胺的酶,因此不会发生过敏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摄入的组织胺超过人体的忍受范围,就可能引发过敏性中毒。不过,所谓过敏性中毒和过敏并不相同。吃鱼过敏的人,只要摄入微量的组织胺,就会出现症状;而过敏性中毒,则是因为摄入过多的组织胺所引起。因此,即使是体内含有分解组织胺酶的正常人,仍可能发生过敏性中毒。由于过敏性食物中毒和过敏的症状几乎一样,就医时常常会发生误诊的情形,所以患者应将自己吃了哪些东西以及量的多寡,详细告诉医生,以便正确诊断。
治疗预防
吃鱼过敏,是先天性食物过敏的一种,无法藉由饮食来改善,其症状的严重程度,则视个人的体质而异,一般人在12小时内即可恢复,若以抗组织胺药物治疗,则可更快痊愈。
至于多少组织胺可能引起中毒?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对组织胺的耐受力也不一样。
根据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统计,食入1公斤的鱼肉,若含有200-500毫克的组织胺就可能会中毒。而鱼肉中所含组织胺,则和鱼的新鲜度有关。一般来说,就算是新鲜度很高的鱼,或多或少都含有微量的组织胺。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对新鲜鱼肉含有组织胺的上限,是每公斤鱼肉含50毫克,在此剂量内,正常人的体内酶可以将其轻易分解。但如果鱼体遭到细菌污染,鲜度降低,就会生成大量组织胺,此时食用就容易发生过敏性中毒。
球蛋白
产生
由动物试验显示,豚鼠注入了健康人血清,可避免由于吸入组织胺气雾而致的动物死亡。而注入过敏性病人血清者,结果恰恰相反。如果将组织胺结合非特异性马血清球蛋白到组织胺偶氮蛋白(Azo-protein)复合体,亦可使免疫豚鼠具有明显的抗过敏性休克的保护效应。并且,Parrot等报告,组织胺球蛋白对豚鼠皮下注射,也可引起动物产生对组织胺气雾吸入的抵抗,而单纯用人体丙种球蛋白(humanγ-globulin)注入豚鼠体内,动物对组织胺或5-羟基色胺(5-hydrox-ytryptamine)气雾的作用,不能得到保护,只有注入组织胺球蛋白复合体才能产生显著地对抗组织肢、抑或对抗5-羟基色胺的作用。并且在多次双育试验中,单纯用人体丙种球蛋白的对照组治疗者,均告无效。据此,Parrot等提出了组织胺球蛋白的基本制备方法,沿用至今。
应用
抗组织胺药品(antihistamines)
一类可拮抗组胺的药物。组胺是速发变态反应过程中由肥大细胞释放出的一种介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分泌活动增强等;临床上可导致局部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支气管和消化道平滑肌收缩,使呼吸阻力增加、腹绞痛,并可引起子宫收缩,表现为痛经、流产等。
组胺必须首先与细胞上的组胺受体或酶原物质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组胺受体有H1和H2两类。一般说的抗组胺药是指H1受体拮抗剂,可拮抗组胺对毛细血管、平滑肌、呼吸道分泌腺、唾腺、泪腺的作用。H2受体拮抗剂主要抑制胃液分泌。常用的H1受体拮抗剂有扑尔敏、苯海拉明、去敏灵、羟嗪、息斯敏等;H2拮抗剂有甲氰咪胍、甲硫咪胺等。
已知组胺受体有三个亚型:H1、H2和H3受体。组胺作用于H1受体,引起肠管、支气管等器官的平滑肌收缩,还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局部红肿、痒感;组胺作用于H2受体,引起胃酸增加,而胃酸分泌过多与消化性溃疡的形成有密切关系;H3受体的作用尚在研究中。
抗组胺药可分为H1受体拮抗剂和H2受体拮抗剂。前者主要用于抗过敏。后者主要用于抗溃疡。
用途
抗组胺药由于制作容易,价格便宜,给药方便,且对多种变态反应病有效,所以临床用途广泛。除了治疗速发变态反应外,也常用于防止药物反应和输血反应;这类药物大多有中枢抑制和麻醉作用,所以也用于辅助治疗某些精神病和神经病;它对前庭有抑制作用,所以又适用于梅尼埃尔氏病所致的眩晕、晕车等场合;此外,它还用作一般的止痒、止咳、止痛、镇静,或作为麻醉前用药。它对支气管平滑肌的解痉作用较差,这是因为哮喘发作时,白三烯收缩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远较组胺为明显的缘故。所以抗组胺药不作为治疗哮喘的主要药物。H2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H1受体拮抗剂大多有引起困倦的副作用,所以司机、高空作业者、操作高速转动机器的工人等应慎用。息斯敏、特非那丁等没有这方面的副作用。
适应症
用药禁忌
本品禁用于孕妇、支气管哮喘及有过敏史的患者。
相关合集
其他的神经递质
共5个词条1241阅读
1,4-丁二醇
可燃的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乙酰胆碱
调控生殖机能的神经递质
1,4-丁内酯
无色油状液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