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3
胃溃疡
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者以中老年男性多见。像口腔黏膜一样,胃内也有一层黏膜,当胃黏膜发生破损深度超过黏膜肌层时,就会形成胃溃疡。胃溃疡的典型症状是慢性、季节性、反复发作、节律性、规律性的上腹痛,其他症状有腹胀、反酸、恶心、呕吐等。胃溃疡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促进溃疡愈合。有少数严重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胃溃疡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幽门梗阻、胃出血、癌变等。胃溃疡经过及时治疗,溃疡面一般可以愈合,但容易复发。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胃溃疡 |
外文名 | stomachulcer |
别名 | 慢性溃疡 |
是否传染病 | 否 |
症状表现 | 上腹部疼痛 |
展开
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
2.药物及饮食因素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易致此病发生,此外长期吸烟,长期饮酒和饮用浓茶、咖啡似亦有一定关系。
易致胃溃疡的药品:
(2)激素替代药:消炎痛和保泰松这类药物属激素替代药,对胃黏膜有直接的损害作用,可导致急性胃溃疡。
(6)抗癌药及其他:各类化疗药物往往造成胃肠刺激。
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胃酸是溃疡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4.应激精神因素
急性应激可引起应激性溃疡。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的人易患胃溃疡。
5.遗传因素
在一些罕见的遗传综合征中,如多发性内分泌腺腺瘤I型、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等,胃溃疡为其临床表现的一部分。
6.胃运动异常
7.其他因素
如I型单纯疱疹病毒局部感染可能有关。肾移植或免疫缺陷的患者中,巨细胞病毒感染亦可能参与。
临床表现
检查
1.内镜检查
内镜下溃疡可分为三个病期:①活动期:溃疡基底部蒙有白色或黄白色厚苔,周围黏膜充血、水肿(A1),或周边黏膜充血、水肿开始消退,四周出现再生上皮所形成的红晕(A2)。②愈合期:溃疡缩小变浅,苔变薄,四周再生上皮所形成的红晕向溃疡围拢,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H1),或溃疡面几乎为再生上皮所覆盖,黏膜皱襞更加向溃疡集中(H2)。③瘢痕期:溃疡基底部白苔消失,呈现红色瘢痕(S1),最后转变为白色瘢痕(S2)。
2.X线钡餐检查
(1)龛影为消化性溃疡的直接征象。切线位,龛影凸出于胃内壁轮廓之处,呈乳头状或半圆形;正位,龛影为圆形或椭圆形,其边缘光滑整齐。
(2)龛影周围黏膜纹切线位,龛影与胃交界处显示1~2mm的透明细线影,见于龛影的上缘或下缘,或龛影的整个边缘。
(3)“狭颈征”切线位,龛影口部与胃腔交界处有0.5~1cm一段狭于龛影的口径,称为“狭颈征”。
(4)“项圈征”在龛影口部有一边缘光滑细线状密度减低区,如颈部戴的项圈。
(5)龛影周围的“日晕征”正位,龛影周围有宽窄不一致的透亮带,边缘光滑。
(6)以龛影为中心的黏膜皱襞纠集呈放射状分布,其外围逐渐变细消失,为慢性溃疡的另一征象。
诊断
胃溃疡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周期性上腹疼痛和X线钡餐检查、内镜检查。
鉴别诊断
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有20%~30%的溃疡患者曾有出血病史。据统计,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各种病因中,溃疡约占50%,居首位。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多数可以自行停止。胃出血易发生于溃疡出现后的1~2年内。
2.溃疡穿孔
消化性溃疡穿孔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胃溃疡穿孔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居多。
3.幽门梗阻
近年来由于各种有效抗溃疡药物的广泛应用,此种并发症明显减少。幽门梗阻有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前者是因慢性溃疡引起黏膜下纤维化,导致瘢痕性狭窄,内科治疗无效,常需外科手术治疗;后者由于溃疡周围组织炎症引起充血水肿和幽门反射性痉挛所致,内科治疗有效。
4.癌变
慢性胃溃疡是否会癌变,目前尚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胃溃疡癌变是存在的,其癌变率估计在1%~7%,胃溃疡癌变常发生于溃疡边缘。
治疗
饮食建议
参考资料
[1]
胃溃疡-病因-治疗方法-鉴别,检查,预防,日常生活护理-注意事项-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 https://www.dayi.org.cn/disease/1151793[引用日期2021-11-29]
相关视频
全部
866次播放01:21
什么是胃溃疡
简介
6.7万次播放03:12
胃溃疡患者注意,日常饮食做到7点,胃一天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