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发(西周开国君主)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3
姬发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4个义项
西周开国君主
人物生平
武王伐纣
孟津观兵后,武王一面加紧练兵,一面派人去探听殷商的动向。他们听到探子的3次汇报后得知,殷商已是“谗恶进用、忠良远黜”:王子比干被剖胸挖心;箕子装疯,被罚为奴;微子感觉无望,已经出走,隐居起来;百姓们不敢口出怨言了。武王觉得殷商已是分崩离析,众叛亲离了,征伐纣王的时机已经成熟。
武王即位后第四年春天,发动了空前的灭商战争。拜姜尚为帅,发兵五万渡过黄河东进。大军到了盟津,八百诸侯也率兵前来助战,武王便在盟津举行了誓师大会。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姬发左手执掌象征军队指挥权的黄钺,右手握着用以发号施令的牦尾杖,在吕尚和叔旦的左右护卫下登上土坛,向全体将士发表了被后人称为《牧誓》的著名誓词:
诸位友邦君长和将士们,殷纣荒废国政,不敬神道,离弃同胞,肆暴百姓,天怒人怨。现在,上天命令我向殷国行使惩罚。众将士们,举起你们的戈,拿起你们的盾,要像虎那样威武、如熊一般雄壮地去战斗。努力啊,将士们!
纣王认为自己有军马70万,可周军只有5万,这简直是以卵击石、飞蛾扑火。可他哪知武王的军队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锐之师,作战勇敢顽强,而他那70万大军中,一多半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从东夷捉来的俘虏,他们平日受尽了纣王的压迫和虐待,对纣王恨之入骨,又有谁肯为他卖命。所以两军刚一交锋,奴隶们就掉转矛头,纷纷倒戈投降,配合周军攻打商军,纣王所谓的70万大军顷刻间土崩瓦解。姜尚便指挥周军,乘胜追去,一直追到朝歌。
牧野战败之后,纣王逃回朝歌,感到已没有回天之力,就命人将宫里珍宝都搬到鹿台,然后放起火来,自焚而亡。朝歌的百姓闻听纣王已死,便列队欢迎周军入城。武王入城来到鹿台,看到纣王的尸体便连射三箭,并砍下纣王与妲己的脑袋,悬挂在宫廷外的白旗下示众。纣王的两个宠臣恶来、费仲也被斩首。群凶斩除,人心大快。从此延续了600多年的殷商王朝,随着恶贯满盈的纣王的自焚而彻底灭亡,史称武王克殷。
为政举措
封邦建国
牧野之战后,武王进入商都,分商的畿内为邶、鄘、卫三国,以邶封纣子禄父(即武庚),鄘、卫则由武王之弟管叔鲜、蔡叔度分别管理,合称三监(一说管叔监卫、蔡叔监鄘、霍叔监邶,以监视武庚)。随后派兵征伐尚未臣服的商朝诸侯,据记载征服者有99国,臣服652国。
周王朝建立后,所面临的政治形势相当严峻,武王以“小邦”之君统治如此大的区域,担心诸侯叛乱。为了项固政权,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武王决定按功行赏,调整统治集团的内部关系,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分封政治制度。先后受封的功臣主要有:姜太公、周公旦、召公奭等。为了控制广阔的新征服区,周初沿用商的分封制,把王族、功臣以及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先后分封的有鲁、齐、燕、卫、宋、晋、虢等71个诸侯国。
周武王这种封建其主要的目的有三:
二、兴废继绝:把焦、祝、蓟、陈、杞这些封国,封给有功德于人民的古代帝王的后裔,表示崇德报功之意,鼓舞民心。
由于过度的辛劳,姬发在灭商后的第二年就病倒了。当时,天尚未安宁,周室大臣们都担心姬发的逝世将会带来动乱。姬发的病情一度稍有好转之后,很快又恶化了。弥留之际,姬发还念念不忘尚未安宁的天下。
井田制度
配合政治组织中的分封制,社会组织中的宗法制,文化思想中的礼乐制,周武王在经济方面实施了井田制。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诸侯将受封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把土地再分赐其子弟和臣属。周王对所封土地有予夺之权,各级受封的贵族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还要向国王承担义务,就是要向国王交纳贡赋,以此,周王有效的控制着广大的国土,并将人民约束在封建制度下的小农经济中。
礼乐天下
周武王建立西周后,开创了一系列史无前例的伟大措施,其核心思想为“敬天保民”,从此陕西姬周成为中华文明的奠基者——政治组织中的分封制,社会组织中的宗法制,经济组织中的井田制,文化思想中的礼乐制,影响中国长达三千多年。
周代礼制完整地讲应称之为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前者是所有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制度运行的形式和保障。
周礼严格区分和限定了社会中每一个个体所处的地位,从国家制度和宗法层面对国民予以强制性约束,建立了等级森严的差异化社会,为了在这样的社会里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统治者采用音乐,用精神和文化的感召力来作为沟通情感的基本方式,化解因为礼的等级化、秩序化引起的种种对立和矛盾。
家族成员
轶事典故
骈齿望羊
史载周武王“骈齿,望羊(阳)”。即有双重牙齿,视野广阔。后人解释是武王灭商需要武力,多长出一重牙齿,以示刚强,望阳表示能高瞻远瞩。
武王封貔貅
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带着它打仗屡战屡胜。周武王见貔貅如此骁勇神奇,就给他封了一个官,官号为“云”。
武王与臊子面
臊子面起源于周朝。相传周武王伐商时在岐山遇到像“龙”的怪兽。杀了怪兽,为了鼓舞士气,决定每人分吃怪兽肉。但是人太多,不够分,就煮汤每人分喝一碗,感到很好喝。这也是岐山臊子面的雏形。
巨桥发粟
巨桥,古桥名,位于今河北省广宗县张葛集村。周武王灭纣后,遣南宫括散发巨桥仓的粮食,赈济饥民,史称巨桥发粟。巨桥发粟表明了周王朝与殷商王朝截然不同的施政方式,即由“敬神贱民”变为“敬天保民”,是周武王实施仁政的具体体现,为周初稳定民心起到了表率作用。
后世纪念
人物评价
人物总评
周武王有着广阔的心胸和长远的眼光,同时有着果断地处事能力,在看到商朝的无道,他打出了为民请命,替天行道的旗号来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从而大大的扩大了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在伐纣的过程中,他以大无畏的精神亲自带领兵马直捣朝歌,打了纣王一个措手不及。同时周武王有着很杰出的个人魅力,他也因此受到人们的爱戴,这也是他获得人们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名人评价
- 《诗经·雅·文王之什·大明》:时维鹰扬,凉彼武王。
- 《尚书·泰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
- 《尚书·君牙》: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启佑我后人,咸以正罔缺。
- 《议兵》:“故汤之放桀也,非其逐之鸣条之时也,武王之诛纣也,非以甲子之朝而后胜之也,皆前行素修也,此所谓仁义之兵也。”
- 商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 刘禅:是以汤、武脩德而王,桀、纣极暴而亡。
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
[1]
姬发 ·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6-09-28]
[2]
周武王姬发(周朝帝王) · 洛阳市西周人物专题[引用日期2021-08-20]
[3]
[4]
向思、王霜 . 《中国文化杂说 2 宫廷文化卷》 : 燕山出版社 ,1997 . 7 .
人物关系
姬昌
父亲
太姒
母亲
唐叔虞
儿子
姬诵
儿子
大姬
女儿
伯邑考
哥哥
周公
弟弟
毕公
弟弟
管叔
弟弟
郕叔武
弟弟
霍叔
弟弟
曹叔振铎
弟弟
蔡叔
弟弟
康叔
弟弟
姬钊
孙子
伯禽
侄子
相关合集
周朝帝王庙入祀君主
共32个词条4691阅读
姬发
西周开国君主
姬诵
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
姬钊
西周第三位君主
查看更多
西周历代君主
共12个词条6836阅读
姬发
西周开国君主
姬诵
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
姬钊
西周第三位君主
查看更多
《三字经》中的历史人物
共68个词条1.9w阅读
孟子
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孟母
孟子的母亲
窦禹钧
右谏议大夫
查看更多
相关视频
全部
独家
3058次播放01:17
姬发——西周开国君主周武王
简介
53万次播放01:08
周朝800年江山,为何始终动乱不堪?原来姬发犯了一个致命错误!
更多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