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一种地貌形态)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3
丘陵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一种地貌形态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丘陵 |
外文名 | hills |
所属地区 | 福建、浙江、江苏、江西、安徽 |
特点 | 坡度较缓、起伏不大、低矮山丘 |
海拔 | 200米—500米之间 |
展开
基本介绍
丘陵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地面崎岖不平,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丘陵一般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是山地久经侵蚀的产物。
各地分类
各地对丘陵的定义不十分一样。在相对而言比较平坦的地方高度差50米就可能可以被称为丘陵,而在山地附近可能在高度差100到200米以上才会被称为丘陵。结构丘陵的形态和结构相当“偶然”,它没有非常明显的地形构造这反应了丘陵形成时风化过程的因素丘陵中的河流很少象山脉那样流向平行。
这是因为丘陵的形成原因往往与山脉的形成原因不同。山脉一般是通过地壳运动造成的褶皱和断层,河流一般沿这些断层流行,因此一般在山脉平行。
丘陵中的居民点即有在高处的,也有在低处的,很少有一致的特征,其主要原因在于过去人类建立居民点时考虑日照时间、水源、背风等因素,而丘陵地区这些因素非常混杂,因此成立的居民点也非常多样,同样地丘陵地区的田地排布也非常多样,在善于耕作的丘陵地区丘陵的小结构就更加明显了,丘陵地区内的田地面积一般比较小,每块田地里的作物也不同,很多是粮食、蔬菜、果园和树林混合。
按相对高度分为:200米以上为高丘陵,200 米以下为低丘陵;
按坡度陡峻程度分为:>25°以上称陡丘陵,<25°称缓丘陵;
按分布位置可分为:山间丘陵、山前丘陵、平原丘陵,在洋底,称为海洋丘陵等。
丘陵地区,尤其是靠近山地与平原之间的丘陵地区,往往由山前地下水与地表水供给而水量丰富,自古就是人类依山傍水,防洪、农耕的重要栖息之地,也是果树林带丰产之地。因其风景别致,可辟为旅游胜地。
丘陵
丘陵[一种地貌形态]
形成原因
中国分布
中国的丘陵约有1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分之一。自北至南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淮丘陵、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等。黄土高原上有黄土丘陵;长江与淮河分界线有江淮丘陵,长江中下游河段以南有江南丘陵;辽宁东部,山东两个半岛上,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中国地形地貌
黄土丘陵
黄土丘陵(loess hills)是中国黄土高原上的主要黄土地貌形态。它是由于黄土质地疏松,地表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加之黄土高原地区雨季集 中于七、八月份、降水强度较大,被地表流水冲刷形成的。
山西省的漳河、沁河上中游流域和陕北、陇东黄土高原的北部,黄土丘陵分布广泛。如革命圣地延安所在地,就是黄土梁、峁的分布区,那里的梁、峁海拔一般在 1000—1300 米,相对高度为 60—150 米。黄土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植树、种草,修筑梯田,进行水土保持的任务十分艰巨。
黄土丘陵沟壑区分布广,涉及7省(区),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主要特点是地形破碎,千沟万壑,15°以上的坡面面积占50~70%。
依据地形地貌差异分为5个副区。1~2副区主要分布于陕西、山西、内蒙古三省(区),面积为9.16万平方公里,该区以梁峁状丘陵为主,沟壑密度2~7km/平方公里,沟道深度100~300m,多呈“U”型或“V”字型,沟壑面积大,沟间地与沟谷地的面积比为4:6。3~5副区,主要分布于青海、宁夏、甘肃、河南四省区,面积12.02万平方公里,该区以梁状丘陵为主,沟壑密度2?4km/平方公里。小流域上游一般为“涧地”和“掌地”,地形较为平坦,沟道较少;中下游有冲沟。
黄土丘陵沟壑区是中国乃至全球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国外丘陵
哈萨克丘陵(KazakhskiyMelkosopochnik)
哈萨克丘陵
哈萨克丘陵面积约占哈萨克斯坦的五分之一。有克孜勒塔斯(海拔1566米)、卡尔卡拉雷(海拔1,403米)、乌卢套、肯特(海拔1469米)和科克切塔夫等山。为古老的低山台地。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侵蚀,地表较平坦,多沙丘和盐沼。
由于深居内陆,地面又坦荡单调,年降水量仅200毫米左右。7月平均气温24℃,冬季由于北部没有高山屏障,北方冷气团长驱直入,气温可降至-30℃以下,气温年较差大,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属荒漠、半荒漠地带。
相关视频
全部
2.4万次播放05:10
航拍高原丘陵地貌-草原,山美景秀,牛羊的天堂
形态展示
2.6万次播放03:27
同样都是山,高原、山地、丘陵,有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