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福克纳(获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4
威廉·福克纳
获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基本信息
外文名 | William Faulkner |
别名 | 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 |
出生日期 | 1897年9月25日 |
去世日期 | 1962年7月6日 |
国籍 | 美国 |
展开
人物经历
写作经历
1919年他在《密西西比人》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幸运着陆》和一些模仿性的诗作。
1925年12月他首部长篇小说《士兵的报酬》正式出版。
1927年福克纳第二部长篇小说《蚊群》出版。
1928年春他开始写第三部关于康普生家族的小说《黄昏》,这就是后来的《喧哗与骚动》。
威廉·福克纳写真
1930年1月12日打完了《我弥留之际》;4月30日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发表于《论坛》杂志;同年发表的短篇小说还有《荣誉》《节俭》和《殉葬》;10月6日《我弥留之际》在纽约由凯普与史密斯公司出版;12月同一公司出版了修订版的《圣殿》。
1930年4月最著名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发表在《论坛》杂志。
1933年1月拒绝了贝内特·塞夫要他为《喧哗与骚动》特别版写序言的要求,即使有更多报酬;5月根据《圣殿》改编的电影《谭波尔·屈莱克》的故事与观众见面;8月时将用彩色标示印刷的《喧哗与骚动》寄给了塞夫,可是书稿丢失,未能出版;8月回到牛津后,他迅速写完了《埋伏》《撤退》《奇袭》《庭院里的骡子》等一系列短篇;6月霍克斯将他召回好莱坞,派给他《萨特的黄金》剧本改编的任务;8月回家后他完成了这个剧本,还创作了《没有被征服的》、《买主》等短篇,并开始创作《押沙龙,押沙龙!》。
1935年10月他从纽约回到家乡继续写作《押沙龙,押沙龙!》;12月去好莱坞,完成了一个剧本,并写完了《押沙龙,押沙龙!》。
1936年写了《奴隶船》《巨手一挥》《分裂舰队》《舞厅》《摩和克沿岸的鼓声》等剧本。
福克纳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1942年福克纳重返好莱坞,创作了大量的战争剧本,例如《解放者的故事》《掷弹手的生与死》《交战呐喊》等。
1945年由于合同纠纷,福克纳决定离开好莱坞。
1947年他应邀到密西西比大学英语系授课。
1954年4月发表了非虚构文章《密西西比》;8月正式出版了《寓言》。
1955年4月又做了报告,题为《美国式的自由》。
威廉·福克纳晚年照
1958年2月在弗吉尼亚大学做了题为《向弗吉尼亚人进一言》的演说。
1961年完成最后一部小说《掠夺者》。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关系 | 人物 |
曾祖父 | 威廉·克拉科·福克纳 |
情感生活
1929年6月20日与埃丝特尔结婚。
1933年6月诞下女儿吉尔。
1936年12月梅塔接受了雷布纳的求婚。
健康状况
1962年7月2日去世。
其他作品
作品类别 | 作品名称 | 原文名 | 年份 |
长篇小说 | 《士兵的报酬》 | Soldiers' Pay | 1926 |
《蚊群》 | Mosquitoes | 1927 | |
《沙多里斯》 | Sartoris | 1929 | |
《喧哗与骚动》 | The Sound and the Fury | 1929 | |
《我弥留之际》 | As I Lay Dying | 1930 |
展开表格
创作特点
威廉·福克纳
意识流
福克纳笔下的剧情浸染着人物的复杂心理变化,细腻的感情描写穿插其中。他的作品最大的外在特点是绵延婉转及结构极为繁复的长句子和反复斟酌推敲后选取的精巧词汇。他和风格简洁明了、干脆利落的海明威更是两个极端。与欧洲文学试验者乔伊斯、伍尔芙、普鲁斯特等人遥相呼应,大量运用意识流、多角度叙述和陈述中时间推移等富有创新性的文学手法。他的小说具有明显的空间形式小说的特征,他对意识流技巧和时间错置的创造性使用丰富了小说这一传统文学体裁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无疑对传统的叙事结构构成变革性的挑战,给读者的传统文学审美价值体系带来了全新的冲击,对读者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是个极大的考验。让-保罗·萨特曾评价《喧哗与骚动》:“福克纳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
多角度叙事
威廉·福克纳日常照
福克纳还常常一些特殊的身份视角,如儿童和痴傻人的视角。
语言风格
福克纳使用的句法往往是奇特而扭曲的,这些句子看起来过于繁复,一个接一个的出现,同位关系很模糊,甚至没有。插句里面常常套着插句,使人困惑,这些曲折流动的句子使得读者沉浸于他所创造的世界之中。大量抽象的词汇在其作品中往往反复出现。
象征隐喻
福克纳的小说大量使用象征,这些意象的运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深化。
神话模式
威廉·福克纳日常照
福克纳使用神话原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诠释传统。对于神话的利用并不是严格对应的,而是采用置换变形的手法。
人物评价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对我文学创作产生影响最大的是让-保罗·萨特的哲学思想和福克纳的文学技巧。福克纳对小说结构有很大的创造,他的小说结构非常细腻、复杂,把不同的叙述者组合在一起,使内容更紧凑。他是第一个让我一边看小说一边记笔记的作家。”
翻译家李文俊:“若要试图用一句话来概括他(指福克纳)总的思想倾向,笔者认为,归根结底,他是可以毫不迟疑地被归入到拥护宽容创新,主张人与人之间享有平等权利,赞成全人类相互理解与合作这样的一股人文主义大潮流中去的”。
美国批评家弗·R·卡尔:“如果需要列举现代主义小说杰作,福克纳的这部作品(《押沙龙,押沙龙!》是惟一能与普鲁斯特、托马斯·曼、卡夫卡、康拉德、罗伯特·穆西尔、赫尔曼·布罗赫、伍尔夫和乔伊斯的杰作相提并论的一部作品……就在现代主义技巧在欧洲趋于颓势,在美国小说中想象力刚开始露头之际,福克纳发展了这种技巧。除多斯·帕索斯外,他是惟一这样的一个美国小说家——知道小说叙述已经起了变化,它将永远改变严肃作家必须采用的写作方式和严肃读者必须采用的阅读方式”。
法国批评家克落德-埃德蒙·马涅:“福克纳作品中人的状况颇似《旧约》所刻画的人类状况:人在自己亦难以阐明的历史中极其痛苦地摸索前进。”
参考资料
[1]
晚年福克纳:不断坠马的伟大写作者 · 今日头条[引用日期2021-4-27]
[2]
福克纳:人类必须在行动中为自我祝福 · 今日头条[引用日期2021-4-27]
相关合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共108个词条2.4w阅读
苏利·普吕多姆
作家,代表作《破裂的花瓶》
特奥多尔·蒙森
原德意志帝国国会议员
比昂斯滕·比昂松
比昂斯滕·比昂松(Bjoumlrnst jerne Martinus Bjornson,1832~1910)挪威戏剧家、诗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剧作《皇帝》、《挑战的手套》,诗集《诗与歌》等。1903年作品《挑战的手套》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
查看更多
相关视频
全部
237次播放01:06
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威廉·福克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