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鸟(具鲜明白色斑纹的鸟类)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7-11
小编整理:
犀鸟是一种非常独特而珍贵的的大型鸟类,以其上嘴基部的骨质盔突而著名。这些鸟类的嘴部相对身体来说非常长,占据了身长的1/3到一半,宽扁的脚趾非常适合在树上的攀爬活动,而一双大眼睛上则长有粗长的眼睫毛。 犀鸟的头部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它们的盔突,这个铜盔状的突起看起来就像犀牛的角一样,使它们得名“犀鸟”。这个盔突在不同的种类中会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但都是犀鸟的独特标志。 此外,犀鸟的羽毛通常具有鲜明白色斑纹,这使得它们在鸟类中非常容易识别。这些斑纹不仅美丽,而且也是犀鸟在繁殖季节中的吸引配偶的重要特征。 总的来说,犀鸟是一种非常奇特而引人注目的鸟类,它们的骨质盔突和鲜明白色斑纹都是它们的重要特征。如果你有机会观察到这种鸟类,你一定会被它们的美丽和独特所震撼。犀鸟
具鲜明白色斑纹的鸟类
物种简介
因嘴呈象牙色,外形又像犀的角,故称为犀鸟。我国有4种:白喉小盔犀鸟(Ptilolaemus tickelli)、双角犀鸟(Buceros bicornis)、棕颈无盔犀鸟(Aceros nipalensis)和冠斑犀鸟(Anthracoceros coronatus)。冠斑犀鸟最为常见,体长约75~80厘米。背面羽毛纯黑,具有绿色金属光泽。翼缘、飞羽和尾羽先端白色。雄鸟嘴长大而下弯,约长15厘米,嘴上端的基部具有高大轻而坚固的盔突,雌鸟的盔突较小。嘴和盔突内为疏松的骨质纤维,故轻坚而灵巧。眼睑边缘有长形睫毛。常栖息于干燥森林中的巨木上,以果实、昆虫为食。在生殖季节,最为奇特的是雌鸟自选树洞,雄鸟衔泥等物在洞外协助封闭洞口,雌鸟在已封口的树洞内孵卵育雏;雄鸟担负在裂缝式的洞口处喂食。每窝孵卵2~4个,雌鸟直至雏鸟能出飞时方换羽外出。我国仅云南西部以及南部西双版纳和广西南部有此鸟。为留鸟。由于珍稀,所有种均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犀鸟是一种珍贵而漂亮的鸟类,一般寿命在30~40岁左右,最高寿的可达50岁。
形态特征
犀鸟一般头大,颈细,翅宽,尾长。羽衣棕色或黑色,通常具鲜明的白色斑纹。体长在70~120厘米左右,嘴就长达35厘米,占了身长的1/3到一半,一双大眼睛上长有粗长的眼睫毛,这是其它鸟类中所少有的。它的大嘴和盔突显得很笨重,其实非常灵巧。采食浆果、捕食老鼠昆虫、修建巢穴等等工作大嘴都能灵巧地完成。
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它的嘴和盔突是中空的,里面如同蜂可咐,充满了空隙,这样能够减轻重量,虽然轻巧却非常坚固。
物种对比
栖息环境
在热带丛林中,生活着一类奇异的大鸟,这类鸟终身不换配偶,以独有的方式共同养育后代,它们大多只生活在健康的热带雨林中,又用自己的方式让森林更健康. 它们就是犀鸟。曾几何时,在我国南部一些地区还能较频繁地看到犀鸟,而如今它们在我国濒临绝迹。
生活习性
犀鸟喜欢啄食树上的果实,有时也捕食昆虫、爬行类、两栖类等小型的动物。
犀鸟吃东西时,往往先用嘴将食物向上抛起,然后在用嘴准确地接住,吞下食物。
分布范围
生长繁殖
每年春季以后,成对的犀鸟,便选择高大的树干上的洞穴作巢,一般都是利用白蚁蛀蚀或树木天长日久朽蚀后形成的大洞。
斑犀鸟“生儿育女”非常小心。它们在洞底垫上衔回来的腐朽木质,上面铺些柔软的羽毛,等到产房“装修”完后,雌鸟便开始产卵。一般每只犀鸟一次产卵1~4枚,卵纯白色。产完卵后的雌鸟就开始和产房外的雄鸟合作,把产房的门堵上。雄鸟从外衔回泥土,雌鸟就从胃里吐出大量的黏液,掺进泥土中,连同树枝、草叶等,混成非常粘稠的材料,用它把树洞封起来,仅留下一个能使雌鸟伸出嘴尖的小洞。这样雌鸟在孵化期间就不用怕蛇、猴子等天敌来伤害,安心地孵化自己的小宝贝了。
雌犀鸟的饮食完全由雄犀鸟来照顾,这时的雄鸟,正四处奔忙寻找食物,为妻子提供食物。每当雌犀鸟把嘴伸到洞口的时候,雄犀鸟就会把自己嘴中的食物送到雌犀鸟嘴中。经过28~40天,小犀鸟破壳而出。雌犀鸟再用嘴把洞口啄开,为自己解除“禁闭”,和雄犀鸟一起哺育雏鸟。经过6~8周的时间,小犀鸟慢慢长大,就可以离开巢穴自己觅食了。这种奇特的育雏方式,有利于保护后代免受蛇类和其他禽兽的侵害。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在中国的西双版纳有一种斑犀鸟,已经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与人类关系
如今犀鸟深受沙捞越人的喜爱和崇拜,是当地人的心目中的神鸟,地位非常尊贵。沙捞越的州徽就是一只可爱的犀鸟形象,因此沙捞越号称“犀鸟之乡”。马来西亚的伊班族人崇拜犀鸟,把它奉为神灵,伊班族人每年要庆祝犀鸟节(又称丰收节)。
沙捞越的土著保存着许多与犀鸟崇拜有关的习俗,十分有趣。在他们居住的长屋里放置尽可能多的犀鸟雕刻被视作是一种无上荣光,他们认为这些华丽而鲜艳的雕刻是献给神最好的贡品,在每年的“鸟节”上,以犀鸟雕刻祭神是一种必须的仪式。这一习俗从猎人头时代保留至今。此外,当地的舞蹈中也有模仿犀鸟飞翔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