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中国西偏南地区)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7-17
小编整理:
西南地区是中国地理分区之一,位于中国西偏南地区,包括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共五个省市区。西南地区的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自然景观多姿多彩,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旅游胜地之一。同时,西南地区也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各民族风情独特,饮食文化多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总的来说,西南地区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地区,值得一去。西南
中国西偏南地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西南
外文名
Southwest of China
别名
中国西南
行政类别
地理分区
所属地区
中国
下辖地区
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
地理位置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南部
地理信息
面积
234.06万平方公里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电话区号
028、023、0851、0871、0891等
邮政区码
400000
550000
610000
650000
850000
车牌代码
川、渝、贵、藏、云
行政区划代码
500000,510000,520000,530000,540000
人口信息
人口
2.025亿(2020年)
物产与设施建筑
地区生产总值
111913亿人民币(2020年)
主要城市
重庆、成都、贵阳、昆明、拉萨
著名学校
其他信息
人均GDP
69475人民币(2020年)
毗邻地区
中南地区、西北地区
城镇人均收入
5300美元(2014年)
毗邻国
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等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在地理区划概念与行政区划概念下,涵盖不同的区域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概念中,西南地区又被称作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面积达25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国土面积的24.5% 。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大部。区域地理位置为东经97°21'~110°11',北纬21°08'~33°41'之间。
水系
•河流
本区大江大河较多。本区中部和北部以长江流域的河流为主。南部和西部则分属珠江流域、元江(红河)流域、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怒江(萨尔温江)流域、伊洛瓦底江流域、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另外,藏北内流区还有众多的内流河汇入大小高原湖泊。
•湖泊
本区的湖泊主要为高原湖泊,基本集中在三个区域:1、藏北高原湖泊区,包括西藏的阿里、那曲、日喀则三个地区的部分区域,主要代表湖泊为纳木错;2、滇中高原湖泊密集区,包括云南的中南部昆明以南的地区,主要代表湖泊为滇池、抚仙湖;3、滇西北高原湖泊分布区,包括大理以北的云南省内地区,主要代表湖泊有洱海、泸沽湖等。
气候
•综述
与地形区域相对应,西南地区的气候也主要分为三类:四川盆地湿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该区从西北到东南的温度和降水均有很大差异,东部年均气温达24℃,西部年均气温最低可达 0 ℃ 以下;降水量从东南到西北相差上千毫米,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该区气候类型由温暖湿润的海洋气候到四季如春的高原季风气候,再到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以及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原气候,形成了独特的植被分布格局。
云贵高原低纬高原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低纬高原是生产四季如春气候的绝佳温床,四季如春气候的代表城市有昆明、大理等,山地适合发展林牧业,坝区适宜发展农业、花卉、烟草等产业。高山寒带气候与立体气候分布区。是主要的牧业区。此外,本区南端还分布有少部分热带季雨林气候区,干湿季分明。
•降水
西南地区小雨日数最多,占总降水日数的 75%,其次为中雨日数。但大到暴雨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0%以上。青藏高原以东的西南地区(川、渝、黔、滇)境内分布着众多河流,该地区受季风环流和复杂地理环境的影响,常发生局部强降水,是中国降水局部区域差异最大、变化最复杂的地方之一。
年降水量整体呈“东多西少”的分布形态,四川盆地、重庆大部、贵州大部及云南南部地区都是多雨区,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川西高原边坡的四川盆地西部雅安附近和高黎贡山、无量山及哀牢山以南的滇南地区,年降水量在 1600毫米以上,次中心位于黔西南地区和武陵山西段南侧的黔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在1300毫米以上。川西高原地区是整个西南地区的少雨区,年降水量不足800毫米。
春季,降水量整体偏少,但重庆大部及贵州中东部降水量相对较大,达到300毫米以上,四川雅安地区春季降水量也在250毫米以上,云南大部和川西高原地区的春季降水量都相对较少,不足150毫米。夏季是一年中降水相对较多的季节,其降水中心在四川盆地雅安地区,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上,除川西高原地区夏季降水量在400毫米以内,其他大部地区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上。秋季,降水量大值区同样是在四川雅安地区和滇南地区,降水量在350毫米以上,川西高原仍为降水的低值区,不足150毫米。相对其他三季而言,冬季降水量最少。西南地区东部降水量基本保持60毫米左右,特别是在西南地区西部,降水量一般不足20毫米。
西南地区降水主要以中雨为主,年中雨量可达340毫米以上,约占年降水量的1/3,其次为小雨,年降水量最少的是暴雨。西南地区雨日数呈东北—西南向的“偏少—偏多—偏少”型分布,大值区主要在青藏高原东部川西高原边坡、川滇黔交界处乌蒙山等附近。其最大值中心位于有着“天漏”之称的四川盆地西部雅安地区及盆地西南,年雨日在230 天左右,次大值位于川滇黔交界处的黔西北部地区,年雨日在200天以上,盆地西北部有180天以上的次中心。云南楚雄的西北部年雨日不足100天,是西南地区雨日最少地区,其次为滇西南与滇东南交界区、川西高原南部的巴塘—稻城以西地区,年雨日维持在120天左右。
地形地貌
西南地区地处祖国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东南部。行政区划下的西南地区地形比较复杂,但较为显著地分为三个地形单元:
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山地。主要范围包括四川省中东部、贵州省中北部、云南省东北部和重庆直辖市大部。
云贵高原中高山山地丘陵区。主要范围包括贵州全境与云南省的中南部和中东部。
青藏高原高山山地区。主要范围包括西藏全境,四川北部、西部、西南部和云南省的西北部。
区域内四川盆地海拔在500米左右,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的海拔分别为 2 000米和1000米,而青藏高原东缘的海拔基本在3500米以上,区域内各种地貌形态分布广泛均衡,其中:低地盆地、平原,小起伏低山和小起伏中山的面积较大,分别占总面积的14.34%、12.22%和15.89%,其和超过总面积的42%,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广西地区、贵州高原以及云南西南部等地势相对较低的区域;峡谷区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由几大河流如澜沧江、金沙江以及怒江等长期以来剧烈的切割作用造成,表现出极大的地表切割和起伏。
地质
西南地区地处环球纬向特提斯造山系的东部,是一个由泛华夏陆块西南缘和南部冈瓦纳大陆北缘不断弧后扩张、裂离,又经小洋盆萎缩消减,弧-弧、弧-陆碰撞形成的复杂构造域。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根据1:100万中国植被图和中国数字高程模型(DEM)图,西南地区9种主要植被类型大致分布在高、中、低3 个海拔梯度上,其中,高海拔区包括草原、草甸和高山植被;中海拔区包括灌丛、针叶林、阔叶林和沼泽;低海拔区主要分布草丛和栽培植被。
西南地区江河、林木、牧草资源十分丰富,有大面积高山区和草场以及常年生的林木和牧草,无霜期长,是中国发展橡胶、甘蔗、茶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宝贵地区。云南省是中国物种最丰富的省份,素以“动植物王国”著称,有高等植物约17000种,占全国的57%,已知有陆生野生动物1366种,占全国的58%。四川省有维管束植物9254种,其中乔木约1000多种,占全国总数的一半;脊椎动物1259种,占全国总数的40%以上。
西南地区是中国现生猕猴属种类最多的地区,除台湾猕猴之外,其余5种猕猴属都有所分布,并且这一带依然是猕猴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为仰鼻猴分布的重要地区之一,残存有多种长臂猿,同时也是是古今大熊猫分布的主要地区之一。
西南地区受保护的野生脊椎动物物种总数为2426种,为中国野生脊椎动物物种总数的38.12%;西南地区受保护的野生高等植物物种总数为20965种,是中国野生高等植物物种总数的近70%。在中国西南地区自然保护区中,得到保护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共119种,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总数的46.13%,其中保护的1级保护动物42种,保护比例为43.8%,保护的2级保护动物77种,保护比例为47.8%;得到保护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共138种,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总数的54.3%,其中保护的1级保护植物29种,保护比例为56.9%,保护的2级保护植物109种,保护比例为53.7%。
土地资源
据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表明:该林区总林业用地面积为5819.78万平方千米,有林地面积3627.00万平方千米,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2.23%,森林覆盖率36%。
矿石资源
西南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已发现矿种130种,有色金属约占全国储量的40%。例如四川,钒、钛储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82%和33%;云南有色金属达112种,其中铅、锌、锗均为全国之首;贵州拥有64种矿,其中汞、煤、铝、磷等30种矿物居全国前列。
在全国重点规划部署的19个重要成矿(区)带中,西南地区有4个,即西南三江成矿带、冈底斯成矿带、班公湖 - 怒江成矿带和川滇黔相邻成矿区。其中,在全国重中之重的6个重要成矿(区)带中,西南地区有3个,即西南三江、冈底斯和班公湖 - 怒江成矿带。西南地区铜矿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云南和四川三省区内。
水能资源
据统计,四川全省大小河流1300多条,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达267条,技术可开发量约为1.2亿千瓦,占全国的27%左右,居首位。2013年5月,四川省水利厅发布的该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显示,四川境内共有4607座水电站,装机容量7581.12万千瓦。四川、云南为中国水资源大省,“十二五”末水电装机分别达到6939万千瓦、5774万千瓦,外送能力达到2850万千瓦、1850万千瓦,2016年两省水电发电量占到全国发电量的8.9%。
根据南网“十二五”规划,“十二五”南网西电东送规模将新增1730万千瓦,达4300万千瓦;西电送广东将新增1370万千瓦,达3810万千瓦。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末,西南地区人口约1.9298亿人,占西部地区总人口的53.55%,占全国总人口的14.08%。
民族
经济
西南地区是中国21世纪以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发展区域之一,也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和战略储备的重要基地。
2010年,西南地区实现生产总值37444.86亿元,占西部地区生产总值的近50%,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57%;三次产业比为13:49:38。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诸如矿产资源深加工业、装备制造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和医药制造业等。
重庆市第一支柱产业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33.64%,所占比重最小的是通用设备制造业,仅占5.09%。贵州省第一支柱产业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所占比重为22.82%,而其他6个支柱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6.38%、10.20%、8.39%、5.67%、5.49%和5.21%。西藏的第一支柱产业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23.17%。
西南地区支柱产业情况 | |
省份直辖市 | 支柱产业 |
重庆 | |
四川 | 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饮料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
贵州 |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烟草制品业、 |
云南 | 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西藏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饮料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2008年以来,四川、重庆和贵州的经济增速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地位的提升势头已经开始显现。在金融资本方面,成都2011年吸纳外商投资额超过110亿美元,相当于同年广州与深圳的总和,并呈现不断攀升的态势。
西南五省区旅游收入均值由1996年的41.26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953亿元,旅游人次均值由1996年的1 818.21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14125.06万人次。从1996~2001年,西南五省国内客流量增长了2.04倍,年均增长率为14.5%。2002~2010年,西南五省国内旅游客流量增长了5倍,年均增长率为22.5%。2002~2010年,西南五省旅游收入增长了7.06倍,年均增长率为28.4%。
交通
铁路
公路
航空
•机场分布
•运输数据
2015年,西南机场群旅客吞吐量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有4个: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占西南机场旅客吞吐量的81.7%。旅客吞吐量达到1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有11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西南机场旅客吞吐量的93.58%。其中,云南省百万级机场达到5个,成为全国百万级机场最多的省份之一。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三个机场的货邮吞吐量突破10万吨,完成货邮吞吐量占西南机场货邮吞吐量的87.91%。
2016年西南地区主要机场生产统计 | ||||
机场 | 旅客吞吐量(人) | 货邮吞吐量(Kg) | 起降架次(次) | 运输完成(次) |
成都/双流 | 46039037 | 611590721 | 319382 | 317171 |
昆明/长水 | 41980339 | 382854300 | 325934 | 324852 |
重庆/江北 | 35888819 | 361090957 | 276807 | 275847 |
贵阳/龙洞堡 | 15105225 | 95898580 | 129001 | 128037 |
拉萨/贡嘎 | 3339429 | 27686840 | 31054 | 31042 |
轨道交通
城市 | 运营/在建线路 | 首条线路通车时间 | 运营里程 |
重庆 | 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 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 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 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 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 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 (包含国博线、空港线) 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在建) 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在建) 重庆轨道交通环线(在建) | 2004年11月6日 | 264.3千米 |
成都 | 成都地铁1号线 成都地铁2号线 成都地铁3号线 成都地铁4号线 成都地铁7号线 成都地铁10号线 成都地铁5号线(在建) 成都地铁6号线(在建) 成都地铁8号线(在建) 成都地铁9号线(在建) 成都地铁18号线(在建) | 2010年9月27日 | 196.48千米 |
昆明 | 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在建) 昆明轨道交通5号线(在建) 昆明轨道交通9号线(在建) | 2012年6月28日 | 88.76千米 |
贵阳 | 贵阳轨道交通2号线(在建) | 2017年12月28日 | 12.9千米 |
教育
西南地区主要高校 | ||||
省份 | 学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学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重庆市 | 重庆大学 | 教育部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重庆市 |
重庆邮电大学 | 重庆市 | 重庆市 | ||
重庆交通大学 | 重庆市 | 四川美术学院 | 重庆市 | |
重庆市 | 重庆科技学院 | 重庆市 | ||
西南大学 | 教育部 | 重庆理工大学 | 重庆市 | |
重庆师范大学 | 重庆市 | 重庆工商大学 | 重庆市 | |
重庆文理学院 | 重庆市 | 重庆工程学院 | ||
重庆三峡学院 | 重庆市 | 重庆市 | ||
长江师范学院 | 重庆市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 重庆市教委 |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重庆市 | -- | -- | |
四川省 | 四川大学 | 教育部 | 西南民族大学 | 国家民委 |
西南交通大学 | 教育部 | 成都学院 | 四川省 | |
电子科技大学 | 教育部 | 成都工业学院 | 四川省 | |
西南石油大学 | 四川省 | 攀枝花学院 | 四川省 | |
成都理工大学 | 四川省 | 四川旅游学院 | 四川省 | |
西南科技大学 | 四川省 | 四川民族学院 | 四川省 |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四川省 | 四川警察学院 | 四川省 | |
四川理工学院 | 四川省 | 成都东软学院 | 四川省教育厅 | |
西华大学 | 四川省 | 四川传媒学院 | 四川省教育厅 |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交通运输部 | 成都文理学院 | 四川省教育厅 | |
四川农业大学 | 四川省 | 四川工商学院 | 四川省教育厅 | |
西昌学院 | 四川省 | 成都医学院 | 四川省 | |
西南医科大学 | 四川省 |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 四川省教育厅 |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四川省 |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 四川省教育厅 | |
川北医学院 | 四川省 | 成都师范学院 | 四川省 | |
四川师范大学 | 四川省 |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 四川省教育厅 | |
西华师范大学 | 四川省 | 阿坝师范学院 | 四川省 | |
绵阳师范学院 | 四川省 | 乐山师范学院 | 四川省 | |
内江师范学院 | 四川省 | 西南财经大学 | 教育部 | |
宜宾学院 | 四川省 | 成都体育学院 | 四川省 | |
四川文理学院 | 四川省 | 四川音乐学院 | 四川省 | |
云南省 | 云南大学 | 云南省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省 |
昆明理工大学 | 云南省 | 玉溪师范学院 | 云南省 | |
云南农业大学 | 云南省 | 楚雄师范学院 | 云南省 | |
西南林业大学 | 云南省 | 云南警官学院 | 云南省 | |
昆明医科大学 | 云南省 | 昆明学院 | 云南省 | |
大理大学 | 云南省 | 文山学院 | 云南省 | |
云南中医学院 | 云南省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 云南省教育厅 | |
云南师范大学 | 云南省 | 云南工商学院 | 云南省教育厅 | |
昭通学院 | 云南省 |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 云南省 | |
曲靖师范学院 | 云南省 | 红河学院 | 云南省 | |
普洱学院 | 云南省 | 云南财经大学 | 云南省 | |
保山学院 | 云南省 | 云南艺术学院 | 云南省 | |
贵州省 | 贵州大学 | 贵州省 |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 贵州省 |
贵州医科大学 | 贵州省 | 凯里学院 | 贵州省 | |
遵义医学院 | 贵州省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 贵州省 | |
贵阳中医学院 | 贵州省 | 贵州财经大学 | 贵州省 | |
贵州师范大学 | 贵州省 | 贵州民族大学 | 贵州省 | |
遵义师范学院 | 贵州省 | 贵阳学院 | 贵州省 | |
铜仁学院 | 贵州省 | 六盘水师范学院 | 贵州省 |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 贵州省 | 贵州商学院 | 贵州省 | |
安顺学院 | 贵州省 | 贵州师范学院 | 贵州省 | |
贵州理工学院 | 贵州省 | -- | -- | |
西藏自治区 | 西藏大学 | 西藏自治区 | 西藏藏医学院 | 西藏自治区 |
西藏民族大学 | 西藏自治区 | --- | --- |
军事高校一览表 |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2110工程) |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2110工程) | 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 |
旅游
改革开放以来,西南地区的旅游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主要包 括重庆大足石刻、长江三峡、武隆天生三桥、仙女山、金佛山、四面山、安居古城,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四川黄龙、九寨沟、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武侯祠、蜀南竹海,云南丽江古城、昆明世博园,贵州安顺黄果树瀑布等世界级旅游胜地。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西南地区都拥有一批驰名中外的旅游精品,大西南已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增长极和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除了资源禀赋优势以外,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西南地区也享受到诸多优惠政策,形成了政策优势。
文化
历史文化
自170万年前云南元谋地区古人类活动踪迹始现至嬴秦王朝一统全疆,西南各地域文明逐渐从原始氏族进化为地域方国,最终汇入华夏文明体系。在初生阶段,各地的文明发展始终处于孤立、隔绝的状态,受山川地理环境制约明显,呈现出风格迥异的聚合特征。
蜀汉三国时期,因区域军政割据,西南地区从中央集权的控制中分离出来,再次成为一处独立的地文区。
隋唐宋元时期,西南地区再次陷入分裂局面,云贵川渝各自平行演进,荣衰更迭、此落彼兴。唐宋时期,随着益(剑南西川)、利(山南西道)、梓(剑南东川)、夔(山南东道)四路的行政建制,“四川”地文格局正式形成;与此同时,云南在南诏、大理地方政权的割据经营下初显格局;在黔地,唐朝设黔中郡、圈置矩州。
明清时期,重新一统的政局使西南四地再度复归一体。明清两朝统治者在治边之策上进行了大幅改革:一方面通过行政层面的“土流并举”、“改土归流”,逐步回收、瓦解民族地区番邦部族的权力;另一方面着力对边夷地区进行积极的军垦开发,使边夷地区发展呈现出夷汉融合的态势。
•蜀文化
•巴文化
巴文明因地处峡江,巨山大川制约了其空间的拓展,峡江水道因此取代了陆路山弯成为巴地聚落邦部往来的主要通廊。于是,巴国城市的演进轨迹与蜀地殊途大异,呈现出依附江河、线性串珠的生长状态。江州(重庆)、枳(涪陵)、平都(丰都)、垫江(合川)、阆中等为巴国历代都城。
•滇文化
受此地貌影响,古代滇域文明其先民唯有利用境域内仅剩的湖泊及其周边局部平坝作为滋养文明的源泉,以渔捞、采集为生,在金沙江、澜沧江环抱界域中规模较大的“湖坝区域”展开自身的文明形态。
•黔文化
古代贵州因丘陵地貌导致空间破碎,不仅阻隔于外界,地域内部联系也极为不畅。在此背景下,境域内文明发展始终难以聚合,土著濮人“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遂成“百濮”。春秋战国时期黔地曾一度兴起牂牁、夜郎等国”。
地域文化
•会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