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整理:
武威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西北地区。该郡在汉朝时期设立,治所位于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郡的设立旨在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到达祁连山。这个地区在历史上被称为凉州、雍州、雍凉、姑臧、休屠和西州等。概况
武威郡是汉至唐的一个行政区划,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隋末的大萧都曾在此建都。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重镇,是“丝绸之路”的要隘,一度成为北方的佛教中心。中外商人云集,商业十分发达,为中外贸易的集散地之一。 历史沿革
周朝时期,西北为雍州之地,春秋以前为西戎占据,秦为月氏驻牧地,筑起盖臧城。西汉文帝前元六年(前174年)匈奴占河西,筑起姑臧城、休屠王城,故休屠城,又被称为匈奴的王者之城。 新朝王莽元年(009年),设雍州,治所张掖郡(武威郡改张掖郡),张掖(姑臧),统协张掖、播德、敕虏、郭楚、官楚、西楚、南楚、北楚、传武、勒治、揭虏、罗楚、居成、左骑、屠各、张掖属国。 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6月,重置雍州,治所姑臧,领14县,为姑臧、张掖、武威、休屠、揟次、鸾鸟、扑擐、媪围、宣威、仓松、鹯阴、祖厉、显美、左骑千人官。 西晋时期,武威郡隶属凉州,辖姑臧、宣威、揟次、昌松、显美、骊靬、番和7县。 前凉永安元年(314年)五月,张寔建立前凉,建元永安,设置凉州、河州、沙州、定州、商州和秦州共6州。武威郡属凉州,领姑臧、祖厉、宣威、揟次、仓松、显美、骊靬、鹯阴、番禾9县。 后凉太安元年(386年)十月,吕光改元太安,定都姑臧,史称后凉。后凉辖武威等26郡,武威郡领姑臧、祖厉、宣威、揟次、显美、骊靬和鹯阴7县。 南凉隆安元年(397年)正月,河西鲜卑族秃发乌孤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建元太初,建都西平(今青海西宁),是为南凉。 南凉义熙四年(408年)十一月,秃发傉檀称凉王,都城移至姑臧,置武威郡等14郡及邯川护军。武威郡隶属凉州,领姑臧、祖厉、宣威、揟次、显美、骊靬和鹯阴共7县。 北凉隆安元年(397年)五月,建北凉,置有凉、秦、沙3州。武威郡隶属秦州,仍领姑臧、祖厉、宣威、揟次、显美、骊靬、鹯阴7县,433年沮渠蒙逊去世,其子沮渠牧犍继位,439年拓跋焘率北魏军团围攻姑臧,沮渠牧犍出降。 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年),太武帝拓跋焘亲征河西,灭北凉,据河西,境内仍为武威郡,属凉州,武威郡领林中、襄城2县。凉州治所林中。 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年),灭北魏,据凉州,置武威、昌松、魏安、番禾、广武5郡。武威郡领姑臧、林中、襄城、显美4县。 北周世宗孝闵帝二年(558年),置凉州总管府,治所姑臧,统协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沙等十二州之地,统武威、广武2郡,武威郡领姑臧、昌松、白山、力乾、安宁、广城、鄣和、燕支共8县。 隋朝开皇元年(581年),废武威郡,置凉州总管府,治所姑臧。隋炀帝大业初年(605年),废凉州总管府,复置武威郡,郡治姑臧县,领姑臧、昌松、番禾、允吾4县。 大凉安乐元年(618年),李世民攻薛举,被打败,遣使册封李轨为凉王,任凉州总管。旋李轨自立为帝,建元安乐。其后唐高祖密遣安修仁兄兴贵入凉劝李轨降唐,不从。安氏兄弟密谋引诸胡兵执之,送往长安被杀,大凉灭亡。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废武威郡,置凉州总管府,治姑臧。武德七年(624年),废凉州总管府,改置凉州都督府。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武威郡属凉州,辖治范围仍沿用隋朝建置。 唐朝景云二年(711年)四月,设立河西节度,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河西节度使负责断隔吐蕃、突厥、控制西域,治凉州,统辖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伊州、西州等7州。 唐朝天宝元年(742年)又改凉州为武威郡,辖姑臧、神鸟、天宝、昌松和嘉麟5县。 唐朝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武威郡为凉州。西凉府虽领神鸟、嘉麟2县,曾间置节度使或留后,但始终为吐蕃自立政权自置官吏统治。 温末元年(960年),吐蕃部族在西凉府设置西凉府折逋葛支政权。
温末至道二年(996年)秋七月,北宋辖管西凉府,领姑臧、神鸟、番禾、昌松和嘉麟5县。 六谷吐蕃元年(997年),西凉府六谷部首领潘罗支自立政权。 西夏明道(1032年),李元昊攻占甘、凉二州,从此,河西属西夏版图。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在武威置西凉府,属甘肃军司(治甘州)辖。其下所置史无记载。 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在永昌府置永昌路,降西凉府为州。永昌路属甘肃行省,辖领西凉州和庄浪县两个县级政权,继萨班之后,八思巴做凉州幻化寺,第二任主持。 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置甘州卫(今张掖)和庄浪卫(今永登),统领河西地区。洪武十二年(1379年)正月,在庄浪设置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统领河西各卫所。 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凉州辖甘州5卫(甘州左卫、右卫、前卫、后卫、中卫)及永昌、凉州、庄浪、西宁、临河等卫户所。 清朝初承明制,为西宁道。辖凉州卫、镇番卫、永昌卫、庄浪卫和古浪守御千户所。清朝康熙二年(1663年),改为凉庄道,设立凉州将军。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改凉州卫为武威县,改永昌卫为永昌县,改庄浪卫为平番县,改镇番卫为镇番县,改古浪守御千户所为古浪县。置凉州府,治所武威县,隶属凉庄道。领武威、永昌、镇番、古浪、平番5县及庄浪茶马厅。 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凉庄道为甘凉道,治所武威县。凉州府隶属甘凉道,领武威、永昌、镇番、古浪、平番5县及庄浪茶马厅。 民国初沿清制。民国11年(1922年),废除府州,分甘肃道为甘凉道和安肃道。甘凉道治武威县,领武威、永昌、镇番、古浪、平番、张掖、东乐、山丹、抚彝9县。 民国18年(1929年),改镇番县为民勤县。民国25年(1936年)7月,甘肃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成立,辖武威、民乐、民勤、永昌、山丹、张掖、临泽、古浪8县,治所武威。 民国30年(1941),将甘肃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改为武威专员公署,治所武威县,辖武威、民勤、永昌、古浪、永登5县。 建筑特色
从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1910年拍摄的照片看古凉州的建筑气势恢宏,其有些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绝无仅有,与帝都古长安的不相上下,甚至有些建筑设计和美感远在长安之上。 历史地位
汉唐之际,凉州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最大古城,新朝末年的窦融政权,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隋末的大凉、唐末时期的温末、六谷吐蕃、西夏时期的西夏齐国、西夏都曾在此建都,以后历为郡、州、府治。它还是古代西北、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丝绸之路”西段的要隘,中外商人云集的都会,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的佛教中心。著名的凉州词(曲)、西凉乐、西凉伎都曾在这里形成和发展,对保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传播西域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