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7-24
小编整理:
康熙是清朝中国的一位杰出皇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从1662年开始至1722年结束,共持续了六十一年。这个年号期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经历了许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的发展和变革。 康熙皇帝是清朝的一位杰出皇帝,他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智慧,对中国的政治稳定、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治理下,中国实现了长期的和平和繁荣,同时他也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措施,如加强中央集权、推行科举制度、兴办水利、修建故宫等,这些都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康熙年号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见证了中国清朝的繁荣和发展,也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康熙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
基本信息
在位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的生母佟佳氏只是皇宫中一名不受恩宠的庶妃。爱新觉罗·玄烨降生时,父亲顺治皇帝专宠贵妃董鄂氏,对这个不请自来的三阿哥并不非常关心。爱新觉罗·玄烨七岁时,遭到天花的侵袭,但是他所患天花之症并没有危及性命,仅在脸部留下几个细小的麻点。这使他对当时这种最可怕的疾病有了终身免疫力。而他出过痘竟成了他将来继登帝位的一个有利因素。然而后面不幸接踵而至,他八岁丧父,九岁时疼爱他的母亲又死了。两年之间父母双亡,只有他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一直辅佐着他。爱新觉罗·玄烨后来回忆到,那年母亲生病的时候,他日夜守候在床边,滴水不进。母亲去世时,他日夜啼哭,不思饮食。直到晚年,爱新觉罗·玄烨回忆起这一幕幕还不无悲伤地说,他在父母的膝下没有得到一天的欢娱,“此朕六十年来抱憾之处”。
爱新觉罗·玄烨的皇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十分关心他的成长,对玄烨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经常给玄烨讲述祖父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当年创业大清国的故事,激励他将来要秉承祖先英烈之风,成为有抱负、有作为的人物。爱新觉罗·玄烨是孝庄皇太后辅佐的第二位皇帝,她一直以帝王的标准严格训练康熙,教育他要“宽裕慈仁,温良恭敬”,甚至连一举一动都要“俨然端坐”,中规中矩。
爱新觉罗·玄烨勤奋地学习。从五岁发蒙开始,他早出晚归,无论严寒酷暑,从未中断。父母双亡后,他更加努力,系统学习治国安邦之道,认真研读儒家经典,还拜武艺高强的侍卫阿舒默尔根刻苦练习骑射技艺,纵马射猎,十矢九中,英武非凡。他常常虚心地咨询左右,甚至不耻下问于身边的太监。繁重的学业差点儿压垮了他的身体,他累得咯血,仍然坚持手不释卷。后来不得不发展到需要针灸治疗的地步,以至于多年后康熙一闻到灸条的艾味还心有余悸。
爱新觉罗·玄烨一生既受到满洲骑射文化的训练,又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熏陶,还受到汉族儒家文化的影响。正是这种多元的教育,形成了康熙刚柔相济的性格特点。康熙基本上是在和平环境下长大的,与从白山黑水走来的祖先不同,他接受的是正规而系统的汉文化教育,有深厚的汉学修养。
在位年号
康熙年号 | ||||||||||
康熙 | 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七年 | 八年 | 九年 | 十年 |
公元 | 1662年 | 1663年 | 1664年 | 1665年 | 1666年 | 1667年 | 1668年 | 1669年 | 1670年 | |
干支 | 癸卯 | 乙巳 | 丙午 | 戊申 | 己酉 | 庚戌 | 辛亥 | |||
康熙 | 十一年 | 十二年 | 十三年 | 十四年 | 十五年 | 十六年 | 十七年 | 十八年 | 十九年 | 二十年 |
公元 | 1672年 | 1673年 | 1674年 | 1675年 | 1676年 | 1677年 | 1678年 | 1679年 | 1680年 | 1681年 |
干支 | 壬子 | 癸丑 | 甲寅 | 乙卯 | 丙辰 | 丁巳 | 戊午 | 己未 | 庚申 | 辛酉 |
康熙 | 二十一年 | 二十二年 | 二十三年 | 二十四年 | 二十五年 | 二十六年 | 二十七年 | 二十八年 | 二十九年 | 三十年 |
公元 | 1682年 | 1683年 | 1684年 | 1685年 | 1686年 | 1687年 | 1688年 | 1689年 | 1690年 | 1691年 |
干支 | 壬戌 | 癸亥 | 甲子 | 乙丑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康熙 | 三十一年 | 三十二年 | 三十三年 | 三十四年 | 三十五年 | 三十六年 | 三十七年 | 三十八年 | 三十九年 | 四十年 |
公元 | 1692年 | 1693年 | 1694年 | 1695年 | 1696年 | 1697年 | 1698年 | 1699年 | 1700年 | 1701年 |
干支 | 壬申 | 癸酉 | 甲戌 | 乙亥 | 丙子 | 丁丑 | 戊寅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康熙 | 四十一年 | 四十二年 | 四十三年 | 四十四年 | 四十五年 | 四十六年 | 四十七年 | 四十八年 | 四十九年 | 五十年 |
公元 | 1702年 | 1703年 | 1704年 | 1705年 | 1706年 | 1707年 | 1708年 | 1709年 | 1710年 | 1711年 |
干支 | 壬午 | 癸未 | 甲申 | 乙酉 | 丙戌 | 丁亥 | 戊子 | 己丑 | 庚寅 | 辛卯 |
康熙 | 五十一年 | 五十二年 | 五十三年 | 五十四年 | 五十五年 | 五十六年 | 五十七年 | 五十八年 | 五十九年 | 六十年 |
公元 | 1712年 | 1713年 | 1714年 | 1715年 | 1716年 | 1717年 | 1718年 | 1719年 | 1720年 | 1721年 |
干支 | 壬辰 | 癸巳 | 甲午 | 乙未 | 丙申 | 丁酉 | 戊戌 | 己亥 | 庚子 | 辛丑 |
康熙 | 六十一年 | |||||||||
公元 | 1722年 | |||||||||
干支 | 壬寅 |
大事年表
康熙元年(1662年壬寅)
五月 夏至,康熙皇帝亲祭地于方泽。
十月 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尊皇后为仁宪皇太后,母后为慈和皇太后。
康熙二年(1663年癸卯)
二月 慈和皇太后佟佳氏逝。
三月 庄廷鑨《明史》案发生。
六月 葬清世祖章皇帝于清孝陵,孝康皇后、端敬皇后与之合葬。
康熙三年(1664年甲辰)
康熙四年(1665年己巳)
九月 册立辅臣索尼之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
十月 康熙皇帝首至南苑校射行围。
康熙五年(1666年丙午)
三月 辅臣索尼请皇帝亲政,留中未发。
十二月 鳌拜矫旨杀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连。
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
十一月 冬至,祀天于圜丘,奉清世祖章皇帝配享。
康熙七年(1668年戊申)
正月 建清孝陵神功圣德碑。加鳌拜、遏必隆太师。
康熙八年(1669年己酉)
三月 结束清初的历法之争,授南怀仁为钦天监监副。
五月 诏逮捕鳌拜交廷鞫。是日,在鳌拜入见时,侍卫以扑击之戏抓捕之。自此,设善扑营,以近臣领之。王大臣议鳌拜三十大罪,当诛族。康熙皇帝诏令以其屡立战功,免死拘禁,其党班布尔善等伏诛。夺遏必隆太师、一等公。诏永停圈地,本年已圈者给还。
六月 诏宗人有罪,不忍开除宗籍,自顺治十八年以来被削宗籍者,由宗人府详察以闻。
七月 诏复被鳌拜诬罪的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连原官,并予谥。
十一月 太和殿、乾清宫成,上御太和殿受贺,入居乾清宫。
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
康熙十年(1671年辛亥)
正月 封清世祖第五子常宁为恭亲王。
二月 命编纂《孝经衍义》。
三月 告诫年幼诸王读书习骑射,勿恃贵纵恣。设置日讲官。
四月 命续修《清太祖圣训》、《清太宗圣训》。诏宗人闲散及幼孤者,量予养赡,著为令。始行日讲。
康熙十一年(1672年壬子)
五月 《世祖实录》编纂完成。
十一月 康熙皇帝幸南苑,建行宫。
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
六月 禁止八旗以奴仆殉葬。
八月 试汉科道官于保和殿,不称职者罢。遣官分至云南、广东、福建,进行撤藩。谕礼部:祭祀大典,必仪文详备,乃可昭格。命其考察古礼斟酌议定。
康熙十三年(1674年甲寅)
六月 定以内务府大臣领三旗包衣护军营负责宫门守卫及扈从、执灯、引导等事。
康熙十四年(1675年乙卯)
四月 以上谕确立经筵的形式为侍臣进讲,然后皇帝复讲,互相讨论以达到对经义有所阐发。
闰五月 幸玉泉山观禾。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
十月 康熙皇帝命讲官进讲《通鉴》。耿精忠势穷而降,三藩叛域浙、闽、陕渐次平定。
康熙十六年(1677年丁巳)
二月 幸南苑行围。大阅于南苑,命内大臣、大学士、学士诸文臣亦俱披?别为内务府的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营造司、慎刑司、庆丰司、上驷院,并于其下设立敬事房。诏令内务府三旗每旗编为五佐领,设骁旗、护军参领,由骁旗参领兼管旗务。命翰林长于辞赋书法者,以所业进呈。任命靳辅为河督,整治河务。
八月 册立内大臣遏必隆之女贵妃钮祜禄氏为皇后,佟佳氏为贵妃,赫舍里氏为僖嫔,李氏为安嫔,章佳氏为敬嫔,董氏为端嫔。内务府总管大臣向二十家内管佐领传谕:宫内一应服役行走女人,凡有事进宫,公事毕即应出外,不许久停闲坐,将外间事向内传说,并窃听宫内事往外传说。
九月 上发京师,谒清孝陵,巡近边。
康熙十七年(1678年戊午)
二月 制《四书讲疏义序》。皇后钮祜禄氏崩于坤宁宫,辍朝五日,谥曰孝昭皇后。
八月 西洋国王阿丰肃使臣入贡。御经筵,以《御制诗集》赐陈廷敬等。吴三桂死。颁行《康熙永年历》。
康熙十八年(1679年己未)
七月 视纯亲王隆禧疾。京师地震诏发内帑十万赈恤。
八月 以地震祷于天坛。
十二月 火灾,太和殿焚毁。
康熙十九年(1680年庚申)
十月 册封爱新觉罗·胤禛之母乌雅氏为德嫔。
康熙二十年(1681年辛酉)
正月 增置讲官。
三月 葬仁孝皇后、孝昭皇后于东陵昌瑞山陵。
七月 因平定三藩,赐宴于瀛台,员外郎以上皆与,赐采币。
十二月 以三藩平定御太和门受贺,宣捷中外。加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徽号,晋贵妃佟佳氏为贵妃,册封孝诏仁皇后之妹钮祜禄氏为贵妃,晋惠嫔那拉氏为惠妃,宜嫔郭啰啰氏为宜妃,荣嫔为荣妃。颁发恩诏,赏赐宗室、外藩,予封赠,广解额,举隐逸,旌节孝,恤孤独,罪非常赦不原者悉赦除之。是年,康熙皇帝诏见直隶巡抚于成龙,称其为“清官第一”。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壬戌)
正月 上元节,赐群臣宴,观灯,用柏梁体赋诗。上为制《升平嘉宴诗序》,刊石于翰林院。
二月 以平滇遣官告祭岳渎、古帝陵、先师阙里。康熙皇帝斋戒于景山,为太皇太后祝寿。东巡谒陵,以皇太子爱新觉罗·胤礽随从。
三月 康熙皇帝谒清福陵、清昭陵,驻跸盛京。谒清永陵。由山道前往乌拉行围。望祭长白山。
九月 诏每日御门听政,春夏以辰初,秋冬以辰正。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癸亥)
二月 康熙皇帝初次幸五台山。
六月 至古北口外行围,木兰围猎自此始。
八月 命经筵大典,大学士以下侍班。
九月 限额鲁特入贡人数。
十一月 以收复台湾,告祭清孝陵。
十二月 《易经日讲》成,康熙帝制序文颁行。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
正月 命整肃朝会礼仪。首次纂修《大清会典》,自崇德元年至康熙二十五年。
二月 以萨克素兵临雅克萨。
四月 谕讲官,讲章以精切明晰为尚,毋取繁衍。
九月 康熙皇帝初次南巡启銮。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乙丑)
三月 康熙皇帝撰孔子庙碑文成,亲书立碑。
正月 俄重据雅克萨。
三月 命修《一统志》。
七月 吏部奏定侍读、庶子以下各官学问不及者,以同知、运判外转。清军围攻雅克萨。
十二月 谕:“纠仪御史纠察必以严,设朕躬不敬,亦当举奏。”
三月 康熙皇帝御太和门视朝,谕大学士等详议政务阙失,有所见闻,应入陈无隐。
四月 谕纂修《明史》诸臣,修史应参照实录,《明史》修成后,应将实录并存于世,以便后世有所考证。
十二月 以太皇太后病,康熙皇帝亲制祝文,步行祈祷于天坛。太皇太后逝。康熙皇帝割辫服衰,居慈宁宫庐次。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戊辰)
四月 康熙皇帝躬送太皇太后灵柩奉安暂安奉殿。其后起陵,称清昭陵。
十二月 建清福陵、清昭陵圣德神功碑,御制碑文。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己巳)
正月 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临阅河工。
三月 康熙皇帝至南京谒明孝陵。命八旗科举先试骑射。
四月 康熙皇帝制《孔子赞序》及颜、鲁、思、孟四赞,颁于学宫。
五月 颁行《孝经衍义》
十一月 孝懿皇后祔奉先殿。
十二月 上朝皇太后于慈宁新宫。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
三月 诏修三朝国史。
四月 《大清会典》修成。改文书馆为御书处,以拓刻、临摹皇帝诗文法帖手迹等。
十一月 裕亲王爱新觉罗·福全等至京听勘。
十二月 康熙皇帝谒陵,行孝庄文皇后三年致祭礼。
康熙三十年(1691年辛未)
五月 传谕喀尔喀,与内蒙古四十九旗一体编设各处扎萨克,管辖稽查,各自遵守。
十一月 诏禁止党同伐异之恶习。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壬申)
十月 停直省进鲜茶及赉送表笺。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癸酉)
二月 因太监月钱领到随即花掉,以至衣衫褴褛,谕令照八旗之例,借给官银。策旺阿拉布坦遣使入贡,报告使臣马迪被害及噶尔丹密事。
九月 修盛京城。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
二月 大学士请间三四日一御门听政。康熙皇帝曰:“昨谕六十以上大臣间日奏事,乃优礼老臣耳。若朕躬岂敢暇逸,其每日听政如常。”因康熙皇帝优礼老臣,谕六十以上大臣隔日奏事,故而大学士请问皇帝可否三、四日举行一次御门听政,康熙皇帝不允。
三月 礼部尚书沙穆哈以议皇太子祀奉先殿仪注不敬免。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乙亥)
二月 重建太和殿。
十一月 大阅于南苑,定大阅鸣角击鼓声金之制。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丙子)
正月 下诏亲征噶尔丹。于西苑蕉园设内监官学,以敕授太监读书。
五月 侦知噶尔丹所在,康熙皇帝率前锋先发,诸军张两翼而进。前哨中书阿必达探报噶尔丹闻知皇上亲率大军而来,惊惧逃遁。康熙皇帝率轻骑追击。上书皇太后,备陈军况,并约期回京。康熙皇帝追至拖纳阿林而还,命内大臣马思喀追之。康熙皇帝班师。抚远大将军费扬古大败噶尔丹于昭莫多(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南),斩首三千,阵斩其妻阿奴。噶尔丹以数骑逃遁。
七月 以平定朔漠勒石于太学。
十月 大将军费扬古献俘至。
十一月 噶尔丹遣使乞降,其使格垒沽英至,盖微探康熙皇帝的旨意。康熙皇帝告之说:“俟尔七十日,过此即进兵。”
正月 上谕:“朕观《明史》,一代并无女后预政,以臣凌君之事。我朝事例,因之者多。朕不似前人辄讥亡国也。现修《明史》,其以此谕增入敕书。”
三月 康熙皇帝驻跸宁夏,察恤昭莫多、翁金阵亡兵士。祭贺兰山。上阅兵。命侍卫以御用食物均赐战士。
七月 以朔漠平定,遣官告祭郊庙、陵寝、先师。太和殿建成。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戊寅)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己卯)
正月 发布南巡诏旨:一切供给,由京备办,勿扰民间。
二月 第三次南巡启銮。
三月 康熙皇帝阅黄河堤。驻杭州,阅兵较射。
四月 车驾驻江宁,阅兵。
十月 视永定河工程,命直郡王爱新觉罗·胤禔率领八旗兵丁协助修永定河堤。
正月 阅视永定河工程。
二月 亲自指示修永定河方略。命费扬古、伊桑阿考试宗室子弟骑射。
六月 建海神庙。停宗室科举。
十月 皇太后六旬万寿节,康熙皇帝制《万寿无疆赋》,亲书围屏进献。巡阅永定河。
十一月 命卓异官如行取例引见。
康熙四十年(1701年辛巳)
正月 以河伯效灵,封为金龙四大王。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壬午)
正月 诏修国子监。
六月 康熙皇帝制《训饬士子文》,颁发直省,勒石学宫。
九月 第四次南巡。
是年 限制外官随带家口人数。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
正月 大学士诸臣祝贺康熙皇帝五旬万寿,进“万寿无疆”屏风,却之,仅收其写册。南巡,阅视黄河。
五月 裕亲王爱新觉罗·福全有疾,康熙皇帝连日视之。内大臣索额图挑唆皇太子,被宣布为“天下第一罪人”,拘禁于宗人府。
六月 巡幸塞外。
十月 西巡山陕诸省,命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勘察三门砥柱。
十二月 次磁州,御书“贤哲遗休”额悬先贤子贡墓。
六月 赐四品典仪凌柱女钮祜禄氏于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于藩邸。于武英殿开局修《佩文韵府》
十月 颁内制铜斗铜升于户部,命以铁制颁行。
十一月 告诫修《明史》史臣核公论,明是非,以成信史。
十二月 以御制诗集赐廷臣。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乙酉)
十月 重修华阴西岳庙成,上制碑文。
十一月 国子监落成,御书“彝伦堂”额。
是年 康熙皇帝与罗马教廷发生冲突,倾向禁教。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
六月 诏修《功臣传》。
七月 上驻跸热河。
十月 行武殿试。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丁亥)
正月 康熙皇帝第六次南巡。
七月 驻跸热河。巡幸诸蒙古部落。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戊子)
正月 重修南岳庙成,御制碑文。
四月 捕获明朝崇祯皇帝后裔,年已七旬的朱三及其子,斩于市。重修北镇庙成,御制碑文。
六月 驻跸热河。《清文鉴》成,上制序文。
七月 《平定朔漠方略》成,上制序文。
九月 召集廷臣于行宫,宣示皇太子胤礽罪状,命拘执之,送京幽禁。还京。废皇太子爱新觉罗·胤礽,颁示天下。
十一月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告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咒魇皇太子,削其直郡王爵,幽之。副都御史劳之辨奏保废太子,夺职杖之。召廷臣议建储之事,阿灵阿、鄂伦岱、王鸿绪及诸大臣以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请,康熙皇帝不允。释废皇太子爱新觉罗·胤礽。王大臣请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复爱新觉罗·胤禩贝勒。
十二月 设局校刊《平定朔漠方略》,自是每次大战后均修方略。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
三月 复立爱新觉罗·胤礽为皇太子,昭告宗庙,颁诏天下。
四月 移禁爱新觉罗·胤禔于公所,遣官率兵监守。
十月 册封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亲王,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亲王,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亲王,皇七子爱新觉罗·胤祐淳郡王,皇十子爱新觉罗·胤敦郡王,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俱为贝勒。于京西畅春园之北建圆明园,赐予皇四子胤禛居住。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庚寅)
正月 皇太后七旬万寿,谕礼部:“玛克式舞,乃满洲筵宴大礼,典至隆重。今岁皇太后七旬大庆,朕亦五十有七,欲亲舞称觞。”命刊刻《渊鉴类函》四十四部。命修《满汉合壁清文鉴》。
二月 巡幸五台山。
康熙五十年(1711年辛卯)
正月 视察通州河堤。
三月 尚书耿额等数名大臣以“为太子结党会饮”罪受罚。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壬辰)
正月 命内外大臣具折陈事。奏折自此始。
四月 诏明年六旬万寿,二月特行乡试,八月会试。
十一月 以复废皇太子告庙,宣示天下。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癸巳)
七月 诏宗人削属籍者,子孙分别系红带、紫带,载名《玉牒》。
是年 诏修《律吕》诸书,于畅春园蒙养斋立馆,求海内畅晓乐律者。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甲午)
正月 命修坛庙殿廷乐器。
二月 前尚书王鸿绪进《明史列传》二百八十卷,命付史馆。
十月 命大学士、南书房翰林考定乐章。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乙未)
正月 诏贝勒爱新觉罗·胤禩、延寿溺职,停食俸。
十月 谕大学士:“朕右手病不能写字,用左手执笔批答奏折,期于不泄漏也。”
十一月 废皇太子爱新觉罗·胤礽以矾水作书,嘱大臣普奇举己为大将军,事发,普奇获罪。
是年 停给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爵俸。于京畿小汤山建汤山行宫。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丙申)
是年 校刊《康熙字典》,康熙皇帝自为序。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丁酉)
七月 策旺阿拉布坦遣将侵扰西藏,杀拉藏汗,囚其所立达赖。
十一月 皇太后不豫,上省疾慈宁宫。发布诏书,回顾一生,阐述为君之难;并言自今春开始有头晕之症,形渐羸瘦;特召诸子诸卿详议立储大事。
十二月 皇太后逝。康熙皇帝亦病七十余日,脚面浮肿。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戊戌)
七月 修《省方盛典》。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己亥)
正月 诏立功之臣退闲,世职准子弟承袭,若无承袭之人,给俸终其身。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庚子)
二月 册封新胡毕勒罕为六世达赖喇嘛,结束了五世达赖喇嘛之后的西藏宗教领袖不定的局面。
康熙六十年(1721年辛丑)
正月 康熙皇帝以御极六十年,遣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世子爱新觉罗·弘晟祭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
四月 诏厘定历代帝王庙崇祀祀典。
九月 上制平定西藏碑文。
十月 召抚远大将军胤禵来京。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壬寅)
正月 举行千叟宴,康熙皇帝赋诗,诸臣属和,题曰《千叟宴诗》。
三月 至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邸园饮酒赏花,命将其子爱新觉罗·弘历养育宫中。
十月 命雍亲王爱新觉罗·胤禛等视察仓储。
十正月 康熙皇帝不豫,还驻畅春园。命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恭代祀天。驾崩。即夕移入大内发丧。遗诏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即位,是谓雍正皇帝。遗诏真伪,引发即位之谜。以贝勒爱新觉罗·胤禩、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为总理事务王大臣。召抚远大将军爱新觉罗·胤禵回京奔丧。诚亲王爱新觉罗·允祉上疏,援例陈请将诸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
十二月 封爱新觉罗·允禩为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爱新觉罗·允祥为怡亲王,爱新觉罗·允祹为履郡王,已废皇太子爱新觉罗·允礽之子爱新觉罗·弘皙为理郡王,以隆科多为吏部尚书。宜太妃称病坐四人软榻见雍正皇帝而受训斥。始授太监官级,定五品总管一人,五品太监三人,六品太监二人。更定历代帝王庙祀典,诏《古今图书集成》一书尚为竣事,宜速举渊通之士编辑成书。
同期其他年号
•广德(1673年):清朝时期—杨起隆之年号
•元兴(1704年):清朝时期—李天极之年号
•文兴(1707年):清朝时期—魏枝叶之年号
•永兴(1708年):清朝时期—朱文非之年号
•永兴(1708年):清朝时期—钱宝通之年号
•天德(1708年):清朝时期—张念一之年号
•永和(1721年):清朝时期—后明朱一贵之年号
•宽文(1661年四月二十五—1673年九月二十一):日本后西天皇、灵元天皇之年号
•延宝(1673年九月二十一—1681年九月二十九):日本灵元天皇之年号
•天和(1681年九月二十九—1684年二月二十一):日本灵元天皇之年号
•正德(1711年四月二十五—1716年六月二十二):日本—中御门天皇之年号
•万庆(1662年—1663年):后黎朝—神宗黎维祺之年号
•景治(1663年—1672年):后黎朝—玄宗黎维禑之年号
•阳德(1672年—1674年):后黎朝—嘉宗黎维禬之年号
•德元(1674年—1676年):后黎朝—嘉宗黎维禬之年号
•永治(1676年—1680年):后黎朝—熙宗黎维祫之年号
•正和(1680年—1705年):后黎朝—熙宗黎维祫之年号
•永盛(1705年—1720年):后黎朝—裕宗黎维禟之年号
•保泰(1720年—1729年):后黎朝—裕宗黎维禟之年号
•顺德(1628年—1677年):莫朝—明宗莫敬完之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