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酸钾(一种无机化合物)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7
高锰酸钾
一种无机化合物
高锰酸钾(Potassium permanganate)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常温常压下为深紫色细长斜方柱状晶体,俗称灰锰氧、紫色盐、过锰酸钾、PP粉等。化学式为KMnO4,摩尔质量为158.033949 g/mol 。 高锰酸钾分类属于盐类,深紫色或类似青铜色有金属光泽的结晶,无味,溶于水成深紫红色溶液,微溶于甲醇,丙酮和硫酸。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高锰酸钾
英文名
Potassium permanganate
别名
灰锰氧、紫色盐、过锰酸钾、PP粉
CAS号
7722-64-7
性质
化学式
KMnO4
摩尔质量
158.033949g/mol
外观
深紫色结晶
气味
无味
密度
2.7 g/cm³
熔点
240°C
溶解性
6.34g/100 mL (20 ℃)
log P
1.73(计算)
pH值
8 (H2O, 20°C)
蒸气压
<0.01 hPa (20 °C)
危险性
警示术语
R8;R51/53;R50/53;R22;R52/53;R36/38;R34
安全术语
S60;S61;S36;S26
高锰酸钾被广泛的应用在多种领域,在工业上用作消毒剂、漂白剂等;在实验室,高锰酸钾因其强氧化性和溶液颜色鲜艳而被用于物质的鉴定,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是氧化还原滴定的重要试剂;在医学上,高锰酸钾可用于消毒、洗胃。
历史信息
1817年P.V.Chevillot和W.F.Edwards第一次制备出高锰酸钾,他们用MnO2、KOH和KNO3熔化反应生成锰酸钾,再水解。之后,G.Forch-hammer等人提出用氯酸盐代替KNO3制备锰酸钾,A.Bechamp提出用CO2通入锰酸钾溶液制取高锰酸钾;G.Stadeler提出用氯气处理锰酸钾溶液制取高锰酸钾。之后陆续出现用Br2和O3转化成高锰酸钾的各种方法。到二十世纪初,由P.Askonasy和S.Lonowski提出用电解法制取高锰酸钾的工艺设备,不久首先在德国实现工业化生产,其规模10t/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用电解法制得高锰酸钠,再转化成高锰酸钾进行小型生产。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各国对软锰矿的氧化焙烧、锰酸钾电解氧化的机理、工艺及其设备进行大量的研究和各种改进,尤其是德国对锰酸盐的研究和发展有较大的贡献,使锰酸盐在转炉内氧化焙烧达效率得到较大提高,并对早期电解槽型进行改造和优化。到二战后,该早期装置转移到苏联,在德国比特费尔德中部城市又开始重建设备并开始生产。
50年代后期,美国Carus化学公司建立了液相氧化制备锰酸钾,然后制高锰酸钾的装置,60年代初英国Boots公司和荷兰Kouinklijke合作建成生产高锰酸钾全自动、连续化的装置,使高锰酸钾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中国于50年代,在贵州遵义化工厂采用固相法生产高锰酸钾试验成功,继而广州同济化工厂、重庆嘉陵化工厂等相继建成高锰酸钾生产车间进行生产。
晶体结构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外观 | 深紫色结晶(金属光泽) | 气味 | 无臭无味 |
密度 | 2.7 g/cm³ | 熔点 | 240°C |
溶解度 | 6.34 g/100 mL (20 ℃) | 摩尔质量 | 158.033949 g/mol |
pH值 | 8 (H2O, 20°C) | 蒸气压 | <0.01 hPa (20 °C) |
log P | 1.73(计算) | 溶解性 | 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丙酮和硫酸 |
化学性质
稳定性
高锰酸钾固体,到 240°C左右时发生分解反应,热稳定性较差,因此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高温。反应方程式为:
中学教材为:2KMnO4==K2MnO4 + MnO2 (s) + O2↑(反应条件:加热)
经过对其分解产物探究,发现剩余固体全部溶于水呈墨绿色,表明并无二氧化锰(MnO2)生成。因此,高锰酸钾分解的主要反应应该为:
6KMnO4==2K2MnO4+K2Mn4O8+4O2↑(反应条件:加热)
KMnO4==KMnO2+O2↑(反应条件:加热)
腐蚀性
常温下高锰酸钾溶液与金属并不反应,但是却发现高锰酸钾溶液会腐蚀金属材料,这是因为在实验室配制的高锰酸钾溶液多为酸性或碱性,与金属材料接触形成了原电池,金属材料中不同成分构成正负极,酸性或碱性高锰酸钾溶液充当电解液,发生电化学腐蚀。
对于非金属单质,高锰酸钾溶液与碳(C)的反应现象明显,腐蚀性强;与硫(S)不反应,无腐蚀性。而对于有机物,饱和的聚氯乙烯不能被腐蚀,不饱和的橡胶易被腐蚀,对皮肤组织的腐蚀较强。综上,常温下高锰酸钾溶液的腐蚀性主要是针对有机物,因此存放时不能使用橡胶塞,取用要小心操作或戴上手套防止腐蚀皮肤。
常温下高锰酸钾溶液与部分金属、非金属、有机物反应的现象
物质种类 | 铁 | 硫 | 锌 | 铜 | 活性炭 | 聚氯乙烯 | 橡胶 | 猪皮 |
实验现象 | 无明显 现象 | 无明显 现象 | 无明显 现象 | 无明显 现象 | 剧烈反应,紫红色褪去 | 无明显 现象 | 溶液颜色稍有变浅 | 表皮出现暗黄色块 |
氧化性
KMnO4在酸性、中性和碱性介质中充当非常强大的氧化剂。
在酸性介质中
2KMnO4 + 3H2SO4 → K2SO4 + 2MnSO4 + 3H2O + 5[O]
MnO4 + 8H + 5e → Mn + 4H2O
在中性或碱性介质中
2KMnO4 + H2O → 2KOH + 2MnO2 + 3[O]
MnO4 + 2H2O + 3e → MnO2 + 4OH
在酸性环境中,KMnO4还原为Mn(溶液褪色)
5CH3CHO+2MnO4 +6H → 5CH3COOH+3H2O+2Mn
在碱性环境中,KMnO4被还原成MnO2(棕色沉淀物)
3CH3CHO+2MnO4 +OH → 3CH3COO+2MnO2↓+2H2O
酸性高锰酸钾与乙醇(C₂H₅O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C2H5OH + 4KMnO4 + 6H2SO4→ 5CH3COOH + 4MnSO4 + 11H2O + 2K2SO4
2KMnO₄+16HCl(浓)→2KCl+5Cl₂ ↑+2MnCl₂+8H₂O
其他反应
高锰酸钾在碱液中加热时,高锰酸钾变成锰酸盐并放出氧气。因此,高锰酸钾溶液做氧化剂时,常在酸性介质中进行反应。MnO4常用来氧化Fe、SO3、H2S等低价态离子。高锰酸钾在碱液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4KMnO4 + 4KOH → 4K2MnO4 + 2H2O + O2↑
2KMnO4+5H2C2O4+3H2SO4→ K2SO4+2MnSO4+10CO2↑+8H2O
高锰酸钾溶液和硫化氢的反应方程式:
5H2S+2KMnO4+3H2SO4→K2SO4+2MnSO4+8H2O+5S↓
制备方法
制备高锰酸钾的方法常被分为两种:一步法和两步法。
一步法
锰金属直接电解法
总反应方程式为:2Mn+2OH+6H2O2MnO4+7H2
二氧化锰直接电解法
原理为:以 KOH溶液、MnO2 为原料,镍作阳极,铁作阴极,在60°C以上电解。当加入一定的催化剂(高锰酸钾、铁氰化钾等)可提高电解初期的电流效率。本法克服了传统直接电解法原料的缺陷,但电解效率低、能耗高。
两步法
固相法
工业上早先采用的是固相焙烧法,反应分两个阶段,首先将软锰矿与碱液(50%KOH)混合成浆状物,喷入第1个回转窑里,在大气中暴露很短时间温度达到300℃,这样使混合物发生反应不粘住反应器壁,产物经冷却、磨碎;第2阶段,将磨碎的产物在另一回转窑内,于140~250°C通空气进行再焙烧约4 h,使产物进一步氧化成锰酸钾。缺点就是生产为间歇操作,占地面积大,能耗高,操作环境差,生产周期长。
反应方程式为:2KOH+MnO2+O2 → K2MnO4+2H2O
熔融物法
软锰矿与浓碱液反应生成均匀的熔融物,经搅拌使粒状产物粉碎,然后在另一反应器中进一步氧化成K2MnO4。此法的优点为能大大缩短粒状物料的制备时间,同时不会粘壁;但缺点就是因反应混合物很粘稠,以致于氧化反应极难进行完全,另外还需搅拌反应物,动力消耗大。
电解和结晶
用氧化工序生成的锰酸钾母液及水来溶解,经过滤、澄清配制成电解液。电解液需保持一定的温度、浓度和碱度。温度,可以使电解生成的高锰酸钾不析晶出来;浓度,应尽量使电解液中K2MnO4含量提高,以提高单槽产量,但也不能太高,太高则会发生副反应使得电流效率下降;碱度,主要是防止K2MnO4分解。
液相法
将浓度为65%一90%(质量)的氢氧化钾在加热成液相熔融状态下,与软锰矿进行液相氧化反应生成锰酸钾。此法目前是世界高锰酸钾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法具有设备简单,产品纯度高,操作时无粉尘,反应时间短,同时所需空气或其它含氧气体的量显著地减少,熔体搅拌时动力消耗不大,操作容易等特点。因其具备节能、环保和高效的特点。
反应方程式为:
6KOH+2MnO2+O2 → 2K3MnO4+3H2O (反应条件为170~350℃)
2K3MnO4+H2O+O2 →2K3MnO4+2KOH(反应条件为140~310℃)
应用领域
工业领域
在废水处理中作处理剂,除去硫化氢、铁、有机物等各种污染物;在采矿冶金中,用于金属的除杂和分离。
在水处理中应用原理如下:
利用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采用氧化还原一催化接触过滤法对电镀厂铁、铬、锰重金属离子严重超标的酸性洗漂废水进行处理。处理后,废水中总铬、锰、总铁及浊度的去除率均达到99%以上,出水COD、pH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要求;用高锰酸钾对造纸废水进行预处理,后经混凝沉淀处理,可以提高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率,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高锰酸钾也可作为城市用水消毒剂,抑制细菌生长,细菌总数的去除率可达到92.11%以上,另外,高锰酸钾也可作为管道预氧化剂,对有机污染物、浊度的去除效果优异,其最佳投加质量浓度为4~4.5 mg/L,在此条件下有机污染物去除率约为60%,浊度去除率接近100%。
化工领域
医学领域
高锰酸钾对细菌、真菌、病毒均有杀灭作用,主要用于创面粘膜、腔道的消毒。高锰酸钾粉对皮肤有腐蚀作用,但较轻。例如高锰酸钾溶液对于治疗鸡眼有较好效果,主要是利用高锰酸钾粉腐蚀鸡眼角质层使鸡眼尖端坏死而自行脱落。
高锰酸钾的作用机制为氧化细菌体内蛋白的活性基因,并干扰其酶的功能而起杀菌作用;氧化还原生成二氧化锰(MnO2),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蛋白盐类复合物,该复合物与高锰离子具有收敛作用。但是需要注意高锰酸钾原药或高浓度溶液具有强腐蚀性,可致化学性灼烧。因此,在妇科方面,0.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可以冲洗阴道,0.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可以用于坐浴;高浓度高锰酸钾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黏膜糜烂出血。
生活领域
用作特殊纺织品、树脂、油脂的漂白剂,也可以用作木材表面的着色剂。
农业领域
高锰酸钾可用作稻谷浸种剂,淡水鱼养殖水塘去除有害有机物以及对鱼的烂鳃病、皮肤病有独特功效。在农作物缺少锰的时候,少量、适量加入高锰酸钾能够促进农作物生长,但是要适量,加入高锰酸钾过多会导致花卉、蔬菜、农作物受到毒害。同时,高锰酸钾中的氧化性,能够对花卉、蔬菜、农作物中的细菌、病菌、真菌等起到杀灭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治软腐病、枯萎病、猝倒病、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的效果。
户外领域
高锰酸钾的化学特性决定了高锰酸钾与有机物进行碰撞、接触、摩擦能够产生热量,释放出氧气,利用这个原理,在户外及野外环境中,高锰酸钾能够实现户外生火;根据高锰酸钾的物理特征,还可以作为路标使用,特别是在冰雪环境中,将高锰酸钾与冰雪融合,产生紫色的标记,能够达到路标的作用和效果。但是,高锰酸钾产生的紫色保存的时间较短,通常在两个小时左右。
安全事宜
危险性
危险标识
图示 | ||||
图意 | 氧化剂 | 有刺激性的 | 有健康危害 | 有环境危害 |
GHS分类:
H272:可能加剧火灾;氧化剂
H302:吞咽有害[警告急性毒性]
H361d:疑似损伤未出生的孩子[警告有生殖毒性]
H400:对水生生物剧毒[警告对水生环境有害,急性危害]
H410:对水生生物具有剧毒,具有长期影响[警告对水生环境有害,具有长期危害]
毒性
高锰酸钾毒性(不同生物体)
实验生物体 | 摄入路线 | 最低致死剂量 |
老鼠 | 口腔 | 750 mg/kg |
豚鼠 | 口腔 | 1151 mg/kg |
兔子 | 静脉注射 | 70 mg/kg |
人 | 口腔 | 71 mg/kg |
狗 | 口腔 | 400 mg/kg |
锰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可能导致行为变化和其他神经系统影响,行为活动做可能变得缓慢和笨拙,这种症状严重时的组合被称为“锰中毒”。
搬运和储存
安全搬运:远离易燃物(木材、纸张、油等);必需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否则不要接触损坏的容器或溢出的材料。当发现少量干溢出物:用干净的铲子将材料放入干净、干燥的容器中,并将容器从泄漏区域移走;当少量液体溢出:使用蛭石或沙子等不可燃材料浸泡产品,然后放入容器中进行后期处理。当发生大泄漏:在液体泄漏之前筑堤,以便日后处理。
安全储存:与可燃物质、还原剂和粉末金属分离;门窗封闭良好;提供包含灭火、储存废水的设施;存放在没有排水或下水道通道的区域。
急救措施
误食:立刻进行催吐,随后进行彻底洗胃、镇痛、葡萄糖静脉注射、液体治疗和抗生素治疗。危急情况通过气管造口术可能挽救生命。
吸入:立刻移动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并保持半直立姿势,情况紧急可能需要人工呼吸,情况严重立即就医。
消防措施
小火灾:用水即可。
大火:从远处用水覆盖火灾区域,如果货物已暴露在高温下,则不要去尝试移动货物或车辆。在安全地情况下,尽量将未损坏的容器移离火灾周围的区域。对火灾中的储罐或拖车装载物,应从最大距离灭火,用大量的水冷却容器,直到大火熄灭。如果火势无法控制,则尽快疏散周围人群。
泄露应急处理
对于泄露危急情况,应及时隔离和疏散。
若泄露液体:应向泄漏区域周围隔离,并疏散人群至区域外至少50米(150英尺);若泄露固体:应疏散人群并撤离至区域外至少25米(75英尺);大型溢流:应疏散人群并撤离至区域外至少100米(330英尺);火灾:如果油罐车、轨道车或油罐车发生火灾,应疏散人群并撤离至区域外至少800米(1/2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