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广总督(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8
两广总督
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两广总督 |
地位 | 清代总督作为封疆大吏的地位确立 |
时间 | 始于明代景泰三年(1452年) |
定制 | 到成化元年(1465年)才成定制 |
总管 | 广东和广西两省的军民政务 |
设置由来
两广地区(广东、广西)设置总督,始于明代景泰三年(1452年),当时两广“浔、梧瑶乱,……特遣一大臣督军务,乃以命(王)翱。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然这一建制在当时尚不稳定,到成化元年(1465年),为平“瑶乱”再派韩雍出任两广总督,才成定制。嘉靖后,全国普遍设有节制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的总督和巡抚。总督主理军务,比较固定的有蓟辽保定、宣大山西、陕西三边、两广四总督,而巡抚主民政、兼理军务,每省都有,甚至一省有几个。故而总督、巡抚的辖区、驻地与三司并不一致。在明代督抚始终是中央派出的钦差大臣,与三司之间名义上仍是中央官与地方官的关系。地方上日常事务仍由三司管理。
明王朝建立后,各省实行三司分治,布政使司主管民政与财政,提刑按察使司主管司法,都指挥使司主管军事。三司互不统属,不能兼任,权归中央,听命于朝廷。
因为两广(广东、广西)瑶民、僮民的“酿乱”,朝廷不得不高度予以重视。《明史·职官志二》云:“永乐二年(1404年),遣给事中雷填巡抚广西”,“十九年(1421年),遣郭碹、艾广巡抚广东”,地方文武官员均受节制。
巡抚的设立,实际上打破了三司分治制度,但两广巡抚各有侧重。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邱浚云:“两广同为岭南地,其地势土俗大段不同。广西山岭崎岖,林薄深阻其中,皆瑶、僮窟穴,编民错居其间。广东十府,惟肇、高、廉三府地方犬牙交错,雷州府惟遂溪县,广州府惟连州与之相近,其余皆滨大海,地势平易,无有山林险阻。自洪武、永乐以来,朝廷惟命总兵官镇守广西,而广东一方,惟以备海洋、倭寇为急,未闻有瑶患侵犯也。”
正统至景泰年间(1436-1457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两广的瑶民、僮民不堪朝廷官员的盘剥,再度举行大规模的起义。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兵部尚书于谦奏请朝廷,以镇守琢州等处署都督佥事陈旺、镇守雁门关署都指挥使翁信取代广东总兵官董兴、广西总兵官武毅,特遣右都御史王翱总督两广军务,主管镇压两广的瑶民、僮民起义,自总兵以下皆听节制。
这是两广设置总督的开端,乃战事的临时建制,府署随着征讨瑶民、僮民起义的战事而移驻。
清代发展
两广总督
历史沿革
历任总督
展开表格
展开表格
广东总督(雍正元年至二年)
杨琳 | (1723年9月9日至1724年4月26日) |
广东广西总督(雍正二年至六年)
孔毓珣 | (1724年4月26日至1728年11月11日) |
广东总督(雍正六年至十二年)
孔毓珣 | (1728年11月11日至1729年3月29日) |
郝玉麟 | (1729年3月29日至1732年3月21日 |
张溥 | (署任,1731年10月14日至1732年2月25日) |
(1732年3月21日至1735年1月5日 | |
代理: | 1732年3月21日至10月17日 |
两广总督(雍正十二年至光绪三十一年)
展开表格
两广总督林则徐
两广总督张之洞
总督府
明代
1469年至1566年,两广总督府设在梧州,1566年至1644年,两广总督府设在肇庆。
清代
明景泰三年(1452年),广东和广西出现“瑶乱”和海盗,兵部尚书于谦奏请朝廷设置两广总督获准,并将总督府始设于广西梧州。
到了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六月,两广总督吴桂芳奏请朝廷,用军令、战报和征调军队较困难为由,将总督府迁往肇庆。
明崇祯五年(1632),两广总督府迁移广州。
清代两广总督的前身为顺治元年所置的广东总督,驻广州,兼辖广西。清顺治十二年,总督府又迁往梧州。
清康熙二年,广东总督移驻廉州。第二年,广西政务重新归广东都督管辖,迁驻肇庆。之后又经过两次反复后,广西政务隶归广东总督管辖,更名为两广总督。
注释
藩台
“藩”是封建王朝分封的地面旧时称属地或属国为藩,而当时把一个省认为是一个藩(电视剧里经常有藩王这么个角儿,也就是当地的主管了)。
“台”就是古代的官署名,封建时期士绅们对高级官员的谀称。
明朝时候的藩台比较厉害,他是一省最高的行政长官。但是到了清朝就改革了一下,称掌管一省财政民政的官员叫藩台,也叫布政使,相当于二品官,算是大官,其实就是现在的财政厅和民政厅局长。
地保
最早的时候地方的规划管理里有个“里甲制”,它里面就有规定说,邻近的110户为一里,人们可以推举其中丁粮多的10户为里长户,然后轮流担任里长。这个里长就是地保或这叫地甲“保”,它是充当沟通地方政府与百姓的一个媒介。再往后的电视里常把这类人当作是政府的爪牙来演,其实他管的事还真是挺多挺繁杂的,乡里八村的事人们都会先通报他。也是官,是村官。
建总府记
原文
成化六年韩雍
两广百粤地,自秦置郡县以来,蛮夷叛乱,伐不能无,置将分间,不常所治,而总府之名未有。太祖高皇帝疆理天下,设官分职,两广各置都、布、按三司统治之。永乐,广西置镇守内臣,总兵武臣。景泰、天顺间、广东置如广西。然各守一方,不相统制,而两广总府之名未有。自是以后,军务兼用文臣,或总督或提督替理,或兼理巡抚,或不兼,又或专巡抚不加督理,而总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之名,亦不多有。成化改元初,圣天子念两广生民,久罹害,累征不能平,乃命将出师,以今太监陈公王宣监督军务,雍替理,来问叛夷之罪,师至广前巡抚皆改任去,雍遂兼焉。明年贼平,班师,诏留太监陈公镇守广东,以雍提督两广军务,仍兼巡抚。久之,雍以地广,不克独遍,历上章,得请两广各添置都御史、巡抚,雍专提督。五年春,雍以忧制归,是冬,巡按广东监察御史龚晟,广东按察司佥事陶鲁、林锦交章言于朝,以为两广事不协一,残贼日炽,须复得大臣提督兼巡抚,斯济。上嘉其言,下廷臣议,兵部尚书白公宗玉(白宗玉)集议规划,举雍对,上可之,以太监陈公总镇两广,起复雍进今官,总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雍因辞弗获,始就任。未几,复以平江伯陈公锐(陈锐)挂征蛮将军印,克总兵官司镇守两广,同开总府于梧,便宜行事,两广副将以下俱听节制。前广西镇守太监、两广总兵巡抚皆裁去。又以少监黄公沁暨(黄沁暨)署都督佥事。夏,正克副总兵镇守广西,都督佥事冯升克游击将军都指杨广,夏鉴、张寿克恭将分守诸路,而地方大计则悉取于总府皆宸断也。维梧州介科两广之中,水路相通,道里适均,郡山环拱,三江汇流,岭南形胜无比,据总府之基,其山自桂岭南而来,至梧城,中尽而复起,巍然突出,状如磐石,登临远眺,一目千里,晦千万年而一旦显于今日,岂非天造地设,有所待而然与。洪惟中国家,列圣相承,一以道德仁义为治,今天子缵承丕绪,益迈前烈,数载之间,四征不庭,罔不宾服,大显神漠,命官司开府于兹,合天心,光祖德,超越秦汉以下因循苟之陋,而成万世之良图。自兹以往,出令一而保境同,以我堂堂仁义之师,坐镇于中,四顾蛮夷残孽,向背而抚治之,彼将日益循化理、蛮恶习、相安耕凿,以齐吾民,而凡覆载之间,有生之众,声教所及,将益无远,弗归唐虞三代雍熙太和之治,不于斯见乎!虽然圣天子宠异臣下,而付托至重,其责望回在于此,臣子感激图报,称当何如哉!书曰:能事事乃其有备。诗曰:有业有翼,共武之服。孔子曰:节用爱人。雍辈皆勉焉。府之正堂五楹,题曰总制百粤之堂,后作亭曰:同心,门三楹,左右厢房各五楹,经始于六年四月二十六日,落成于七年五月十八日。既成,太监总兵征予记。太监字德新,镇静有谋,屡立战功。总兵学志坚,韬略家传,卓有将才,皆重一时,而雍得预其间,始开府,抑何幸欤,谨记。
相关人物
谭钟麟
曾因“泄沓因循”而遭人严旨苛责,并为后世学者认为是维新变法的“观望者”。谭钟麟是当时公认的守旧派,曾不遗余力地反对洋务运动。可知在当时洋务最为活跃的广东,时任两广总督的谭钟麟无疑在洋务方面无甚作为,更别提赞成“离经叛道”的维新变法了。梁启超在1896年底回粤探亲,致函汪康年论及广东新政时说:“近日报务日兴,吾道不孤,真强人意。惟广东督抚于‘洋务’二字,深恶痛绝,不能畅行于粤耳。”一年后,刘学海从广东致函汪康年对谭钟麟之固守表示不满:“所最恨者,我粤通商最早,本习闻西学,奈此邦人士皆持守旧之说,深闭固拒,不少变通。居上者又与西学为仇,莫为提倡,殊可痛也。”而皮锡瑞也在1898年5月从广东友人来信中得知:“文帅双目瞽,两人扶掖,惟痛骂洋务,而洋人要如何便如何”,对此,皮感慨道:“可笑可恨!何苦用此残废人断送两粤也”。可见,谭钟麟之守旧,众所周知。由于谭钟麟有浓厚的忠君保国意识,对洋务维新运动持反对态度,戊戌时多次上疏反对变法,受到慈禧太后宠遇,次年因对慈禧太后租借香港九龙于英国事件不满,不久便以年迈为由告老辞官。
相关合集
明朝定设总督
共6个词条1194阅读
蓟辽总督
蓟辽总督,全称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节制顺天、保定、辽东三抚,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嘉靖二十九年设蓟州总督,次年改为蓟辽总督。清初废。蓟辽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今天北京,经山海关一线到锦州直至辽河的地区。
陕甘总督
顺治二年设立的正二品职位
两广总督
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
查看更多
清代的总督
共9个词条6541阅读
东三省总督
设立于清朝时期的官职名称
直隶总督
起源于顺治元年的官衔
两江总督
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