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非亚(保加利亚的首都)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8
索非亚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保加利亚的首都
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309名
历史
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Sofia)是欧洲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古称“塞尔迪卡”,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为色雷斯人塞尔迪部落所建造并定居于此,迄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罗马帝国时期,曾拥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罗马皇帝图拉真曾下令在这座城市制造罗马帝国使用的货币,是罗马帝国的要塞城市,并以温泉享有盛名,全城有多处水温在40℃左右的泉水涌出,迄今在市中心的巴尔干旅馆仍保存有建于5世纪的罗马浴室遗址。在查士丁尼大帝时代,索非亚是拜占庭帝国的政治中心之一。公元809年,索非亚成为斯拉夫保加利亚国家的一部分,是巴尔干半岛斯拉夫人的聚集区。1382年,奥斯曼人占领索非亚,随后奥斯曼帝国统治了500年之久。公元14世纪,因圣索非亚教堂而最后将城市名称定为“索非亚”,在希腊语里,“索非亚”意为“智慧”。1879年,索非亚被定为首邑。1908年,保加利亚脱离奥斯曼帝国宣布独立,索非亚正式成为保加利亚的首都。
历史上,索非亚曾经多次遭到毁坏。在奥斯曼人占领时期,索非亚受到严重摧残,全城众多的古建筑仅有两座基督教早期建筑幸存下来,一座是建于公元2世纪的圣乔治教堂,另一座是建于公元4世纪初的圣索非亚教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索非亚遭到空前的严重破坏,1.25万个家庭的住宅被炸毁,机关企业受到破坏,全市几乎每一个角落、每一座建筑物都带有战争斑痕。战争结束后,勤劳智慧的保加利亚人民在短时间内便医治好了战争创伤,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教堂
城市布局
全市大体分为三个区:文化区,在市区东南部;工业区,在市区北部;商业区和行政机关,集中在中部。全市半数以上的劳动者从事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全国15%的大型工业企业集中于此,工业产值占全国的18%。主要工业项目有机械、金属制造、冶金、电子、食品、纺织、橡胶、化工、造纸等,全国四分之三的印刷业也集中于此。
旅游
索非亚是一个风景迷人的旅游胜地,是闻名世界的花园城市。它的街道、广场、住宅区掩映在一片葱绿之中,市区有多处林荫大道、草坪和花园。建筑物大都为白色或浅黄色,与缤纷的花木相映,显得格外恬静洁雅。街道上有许多花店、花摊,市民们普遍喜欢种花和赠花,最受欢迎的是经久不谢的石竹花、郁金香和红玫瑰。从索非亚广场沿宽广的、用陶瓷砖铺成的俄罗斯林荫大道前行到鹰桥,在这不到一公里的路上,就有4座美丽的花园。
索非亚有多处温泉,水温在40℃左右。市中心的巴尔干旅馆,还保存有建于5世纪的罗马浴室遗迹。除温泉外,这里还有不少甘泉,为市民、游客饮水而设的饮水店遍布全市。
索非亚在被奥斯曼帝国占领期间,城市受到很大破坏,古建筑物中只有两座基督教早期建筑──公元2世纪建造的圣乔治教堂和4世纪初建造的圣索非亚教堂留存下来。市中心广场有季米特洛夫陵墓、政府大厦、民族画廊,几乎所有的大街都从中心广场分支出去。广场附近有革命博物馆、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等。教堂旁边是保加利亚著名作家瓦佐夫陵墓,墓前立有他的胸像。
索非亚
地理
索非亚
索非亚是一座海拔550米的城市,四季气温相差不大,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热。市区所有街巷、广场、公园、机关、学校、厂矿、企业等,都掩映在一片葱绿丛中,一排排菩提树、阿拉伯橡胶树、法国梧桐树、加拿大白杨树等,整齐地排列在条条马路两旁。市区最大的公园——自由公园,是一座半人工半自然状态的公园,秀丽迷人。鲜艳的花圃,齐整的草坪,更是遍及城区每个角落,家家户户门前窗下,房前屋后,都栽种着生机盎然的花草。全市许多条街道上都设有出售各种鲜花的商店、花摊,居民们普遍喜欢种花、买花和互赠鲜花。漫步市区,几乎处处都能闻到扑鼻的花香,整个城市犹如一朵盛开的鲜花,加上那一幢幢白色或淡黄色的房舍,索非亚显得格外美观幽雅。
索非亚现有人口122万,城市面积180平方公里,新颖的现代化建筑群比比皆是,笔直宽广的马路纵横交错,新老辉映的住宅区毗连成片。索非亚城市布局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每一个住宅区自成体系,犹如一座独立的小城镇,有学校、幼儿园、医疗站、商店、图书馆、饭店、娱乐场等设施。在全市600多处街心公园、马路公园以及大小公园里,耸立着许多精雕细琢的塑像和纪念碑,其中有保加利亚历代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才华横溢的作家和诗人,还有在为争取祖国独立自由战争中献身的无名战士。索非亚的许多花园里有精美的喷泉,条条水柱从造型为跳跃的鱼口、虾口的喷水管里射向空中,水雾在阳光映射下,现出道道彩虹,真有些让人眼花缭乱。市区和郊区还有许多温泉,泉水晶莹透亮,不含任何沉淀物,喝起来有一丝淡淡的甜味,索非亚许多居民长年饮用,这些被誉为“长寿水”的温泉水,也为游客们所喜爱。
人口
自然风光
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位于巴尔干山区的索非亚盆地南部,维托沙山、留林山和洛赞山环绕四周,气候温和,绿树成荫,历史上是从中欧到西亚的交通要冲。这座静卧在青山绿岭环绕中的城市,既具有现代都市的繁华景象,也有着美丽迷人的自然景色,因而,不仅在保加利亚,就是在全欧洲也享有“花园城市”的美称。
索非亚的座右铭是“成长,但不老”(It grows, but does not age)。现在,这个城市静谧,一直在变化,但是保持了使她成为欧洲城市的文化和建筑特点。
索非亚
作为索非亚的象征,市中心是“圣索非亚教堂”(the St.Sofia church)。其他建筑和地方也是城市的象征。最有名的纪念碑式的教堂是“圣涅夫斯基”(St.Al.Nevski)教堂。这是一座中央族长式独立的保加利亚东正教教堂(Bulgarian Orthodox Church)。钟楼高50.52米,中央部分以镀金装饰,顶部有一个纯金十字架。保加利亚和俄罗斯的巧匠们制作了木雕、石制浅浮雕、教堂用品和圣像画。“伊万•瓦左夫”国家剧院(the National Theater“Ivan Vasov”)在某种程度上讲像是索非亚的第二个象征。它按照20世纪初著名的直线式风格建成。“国家议会大厦”(the building of the National Assembly)、“国家美术馆”(the National Gallery)、“国家民俗博物馆”(the National Ethnographic Museum)表现了保加利亚人的审美观。“国家美术馆”收藏有12000件艺术品。从远处可看见的是由俄罗斯移民于1912-1914年建立的“俄罗斯教堂”(the Russian Church)。在“总统”(Presidency)及“喜来登饭店”(Sheraton Hotel)的内院有一个“圆形建筑”(Rotunda),于4世纪改造成“圣格奥尔基”(St.George)教堂。在城市的正中心是完整的罗马文化遗留下来的建筑群。“鲍里索瓦花园”(Borisova Garden)是索非亚市民喜爱的娱乐休闲好去处。还有城市花园、“国家剧院”前面的花园、原“王宫”(Royal Palace)后面的小花园。
在南面,索非亚的上方是这个城市的真正象征——“维多萨山脉”(Vitosha Mountain)。这座山脉主要由花岗岩形成。独特的自然风光被称为“石河”(stone rivers),特别是在“金桥”地区(Zlatnite mostove area)。在这座山上还有极好的滑雪条件。
旅游项目
1、生态旅游:“潘恰列沃”(Pancharevo)湖、“伊斯卡尔”(Iskar)人工湖;
2、浴疗旅游:“高尔那-巴尼亚”(Gorna Banya)、“斑克亚”(Bankya);
3、乡村旅游:“德拉加列夫茨”(dragalevtsi)、“西美奥诺沃”(Simionovo)、“博亚那”(Boyana);
4、徒步登山:“维多沙”(Vitosha)。
圣索非亚教堂
经济
索非亚(Sofia)位于保西部的索非亚盆地,
工业:主要工业有冶金、机电、电子、化工、纺织、印刷、皮革、玻璃和食品加工等,产值约占全国工业产值的16%。由于索非亚城市的特点,工业部门集中了约22%的就业人口,约67%的就业人口在服务部门。有800个主要的公司,其中250个是工业企业。在索非亚市有75%的黑色金属冶金,50%的印刷出版部门,15%的电器及电子工业,14%的毛皮及制鞋工业集中在这里。化工、纺织及食品加工工业也很发达,还有建筑和贸易。
手工业:所有类型的工艺品在索非亚都有:陶器、木雕、纺织品、编织品、刺绣品、服饰、铜器、熟铁制品、洋娃娃、乐器及皮鞋制品。所有大师的产品都有艺术价值,并被视为全世界独特艺术品的一部分。所有的产品都是用传统的工艺手工制作。
文化
婚俗
在农村,婚礼的前一天,要由一人腰里扎三角巾,肩上背着一只长颈酒壶,挨家挨户邀请客人,被邀请的人均要对着酒壶吸一下。婚礼正日,迎亲的队伍要带着礼物来新娘家,并由一人举起一只经过打扮的鸡,表示新郎即将成为新家庭的主人。新郎在这一天要在一棵果树下认真地修面,以示他已经长大成人。新娘要穿起新郎送来的嫁衣,表示要随郎而去。新娘夫妇分别向新娘的双亲鞠躬吻别,然后骑着马去新郎家。新郎家举办的新娘喜宴酒过几巡后,人们都兴高采烈地歌唱舞蹈。最后,由最亲近的客人将新郎新娘送进洞房。
索非亚婚俗
索非亚人的婚礼。索非亚人的婚礼既隆重又繁琐。婚礼始于订婚。订婚仪式开始前,先由神甫祈祷,后由未婚妻向亲戚朋友赠送礼品,亲戚朋友加赠银钱。接着,未婚夫当众将订婚戒指戴在未婚妻的左手指上,同时还赠予耳环、手镯、胸饰、手表等。未婚妻也把订婚戒指戴在未婚夫的左手指上。婚后男女双方再把戒指换到右手。
订婚仪式以丰盛的晚宴和民间歌舞结束,按照风俗,订婚时即确定结婚日期。婚期一般离订婚较近。举行婚礼那天,一清早,男证婚人、新郎、媒人和众多的亲友在鼓乐声中,跳着圆圈舞,浩浩荡荡地去迎接新娘。所有的人都身着新衣,姑娘们都打扮得花枝招展。新娘家备有迎亲酒和下酒菜,当迎亲队伍来到新娘家时,每人喝一口迎亲酒。喝酒时,众人簇拥着新郎的亲兄弟或表兄弟去叩新娘的“闺门”,其他人则唱着《叩门歌谣》,闺门里立刻有人对唱。对唱中,叩门者设法将一双内藏纸币的新鞋从门缝里塞进去。接着,“闺门”洞开,女证婚人(一般为男证婚人之妻)搀扶着早已梳妆打扮好新娘迈出闺房。这时,一名妇女提来水罐,在新娘脚下倒水,祝她婚后事事如意。之后,男证婚人搀着新娘的胳膊,女傧相拉着她曳地的长裙,衣冠楚楚的新郎跟在后面,在乐队的簇拥下,来到教堂。到了教堂,新郎新娘先围着一张大桌子转圈,而人们则把小麦、糖果、鲜花往他们头上抛撒,祝愿新家庭多子多福。结婚仪式完成后,司仪端来香槟酒,请新人干杯。女证婚人端来糖果,蘸着蜂蜜分别塞到新郎新娘的口中,祝他们婚后生活甜如蜜。出了教堂,新郎新娘挽臂前往男家。家门口铺着手织线毯,表示愿新娘日后勤快。人们端来一盘蜂蜜,由新娘用手蘸着,在门上从上到下搽抹三遍,祝愿婚后生活比蜜不甜。进门时,人们往新郎新娘鼻上浇水,祝愿小俩口百事称心。进门后,新娘亲吻人们抱来的一个男孩愿早生贵子。在婚礼上,新娘在证婚人的陪同下,毕恭毕敬地来到婆婆的住房门前,接过婆婆赠给的礼物,同时回赠礼品,然后婆媳相互拥抱。新婚酒宴开始。新娘由证婚人陪同,从坐有长辈的主宾席开始,挨桌向人们道谢。每到一人面前,新娘接过对方的手,亲吻一下,并赠送小礼品,对方回赠礼品。席间,青年们不时地起哄,一遍又一遍地齐声咕:“苦啊!苦啊!”按照规矩,人们叫一遍苦,新郎和新娘都得亲吻一次。
索非亚
保加利亚新娘婚礼恐怖妆,每个冬季,保加利亚的穆斯林村庄都会为那里的年轻人举行独特的婚礼仪式,新娘子要化上一种叫做“ghelina”的特别妆容,迎接这个重要的日子。
玫瑰节
1.“玫瑰谷”
保加利亚中部、巴尔干山脉南麓地区,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极宜玫瑰生长。几百年前,保加利亚人就开始在此营造大片玫瑰园。大概上天对此地格外垂爱,除观赏玫瑰,还赐给这里一种与众不同的产油玫瑰——从中可提炼被称为“液体黄金”的玫瑰油。人们因此给保国中部小城卡赞勒克以西长90公里、宽10多公里的山谷取了个颇为浪漫的名字——“玫瑰谷”。
索非亚
保国玫瑰油产量和出口都居世界第一,其中“玫瑰谷”的产量占全国的1/4,在国际上颇负盛名。由于这种玫瑰只能在每年的5月中旬到6月中旬采集,因此,每年6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保加利亚都要在“玫瑰谷”举行盛大的“玫瑰节”。
“玫瑰节”最早只是民间一种庆贺丰收的自娱自乐方式,规模并不大。70-80年代,是“玫瑰节”的鼎盛时期,每逢这天,卡赞勒克就成了玫瑰花的海洋,保加利亚人甚至动用滑翔机在卡城上空盘旋,抛撒玫瑰花瓣和玫瑰香水。这些年,由于经济不景气、囊中羞涩,保加利亚人已经没那么豪气,但“玫瑰节”仍保留了评选“玫瑰女王”、表演民间歌舞等内容,并加入了国际科技交流和招商引资等活动。
2.“丑小鸭”充当主角
想象中的“玫瑰节”一定是温馨、浪漫,玫瑰花争奇斗艳、百媚千娇,却没想到它的主角竟是玫瑰王国里的“丑小鸭”。
“玫瑰谷”的玫瑰属低矮灌木,叉枝丛生,枝上有刺,花朵繁多。人在玫瑰园里行走,高的枝条仅及腰部,矮的着地而生。和人们常见的玫瑰不一样,这种能提炼玫瑰油的玫瑰并不漂亮,花瓣是淡粉色的,花朵直径约为4-5厘米,有点像中国的蔷薇,但花瓣比蔷薇多。摘一片在指间用力一捻,就会觉得粘乎乎的,且有香味四溢,玫瑰油正是从这些花瓣中提炼的。据说这种玫瑰是17世纪从古波斯传过来的,只有“玫瑰谷”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能使它繁茂生长,而移种别地则不行。
“丑小鸭”虽貌不惊人,但身价远比那些观赏玫瑰高出许多,因为从中提炼的玫瑰油不仅可用于化妆品、食品和香料工业,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据当地的花农介绍,提取一公斤玫瑰油,需两吨半玫瑰花瓣。正因为此,在国际市场上,玫瑰油的价格比黄金还高。
保加利亚提炼玫瑰油已有300年历史,它是保国重要的传统出口产品之一。早在19世纪,一位叫康丝坦汀·高尔基耶夫的年轻人就在“玫瑰谷”种植玫瑰实验园。1968年,卡赞勒克“玫瑰研究所”正式成立,为“玫瑰谷”的产品在世界打开销路创造了条件。从此,“玫瑰谷”里的“丑小鸭”开始广为世人所认知,成为“玫瑰节”当之无愧的主角。
3.“玫瑰节”的庆典
第一是“玫瑰女王”的加冕仪式。每年5月19日开始,从卡赞勒克16至18岁的少女中评选产生一位“玫瑰女王”。“玫瑰节”的头天晚上,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金马车载着去年的女王缓缓来到卡赞勒克市中心广场,然后由她亲手将皇冠正式传给新人。头戴皇冠、身穿红色长裙的新女王将在众人的簇拥下,面带微笑地出席“玫瑰节”的每项庆典活动。
第二是“玫瑰节”的采摘活动。清晨,玫瑰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玫瑰花香。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大人、小孩聚集成群,载歌载舞,感谢风调雨顺带来的好年景。采摘能手们则手提花篮分散在一行行花丛中,一边兴高采烈地采花,一边放声高唱。歌词大意是:一位姑娘睡在花丛下,玫瑰花瓣飘落在她的身上……悠扬清脆的歌声,回荡在玫瑰的海洋中。从各地赶来的游客们情不自禁走到地里,加入到热闹的采摘队伍。其实,花农们采摘玫瑰时是非常辛苦的,因为早上5点到7点采摘的带有露水的玫瑰花含油量最大,所以他们每天凌晨就得下田劳作。
第三就是采摘后的狂欢。盛装的姑娘和小伙子们以舞蹈来欢庆玫瑰丰收。一群头戴面具,腰围特大铜器、手舞刀棒的青年人,在响亮的火炮声中,随着铜器的撞击有节奏地跳跃起舞。听说,他们跳的是“驱魔”舞。不过,更多的人则是在怀抱丰收象征——公鸡的“巴伊卡依娜”的带领下大跳霍洛舞。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为“玫瑰谷”增添了无穷魅力。盛产玫瑰的保加利亚,素有“玫瑰王国”的美誉。保国人非常喜爱玫瑰,走亲访友、探望病人,甚至祭奠亡人,献上的都是玫瑰。不过,能在这些场合派上用场的都是外形漂亮的观赏玫瑰,其实,还有一种更让保国人喜爱,并为他们带来无数实惠的玫瑰——经济玫瑰。保加利亚每年一度的“玫瑰节”就是因其而举办的。
美食
保加利亚盛产葡萄,酿造葡萄酒悠悠的历史,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这种手艺。虽然法律明文规定,葡萄酒的生产和批发、贸易均由国家专营。但种植葡萄的农户有权自己酿造,数量不限,只是每户超过150公斤,其超量部分就需要纳税。因而实际上葡萄酒的生产,在农间是不受限制的,保加利亚的葡萄酒分红、白两类,据说有100多个品种,外地人当然感到不好记,而当地人却对各种酒名,都能如数家珍,并且各有所好。根据午餐的规模,一边喝着葡萄酒,一边继续吃着其它的肉、菜,最后的一道,则多半是烤面包或者是一盘烧土豆。
当然,一般人还是较少或者很少去餐厅的。他们保持着“农民国家”的传统,下班后就回到自己家里,做饭烧菜。譬如白豆汤,夹着奶酪的千层饼等。此外,保加利亚人对本国生产的又大又甜的南瓜,怀着特殊的感情。他们沿袭着先人冬季贮藏南瓜的习惯,每到秋天,他们便把南瓜从市场上买回来的,或者自己收获后存放在外面的南瓜,堆进到贮藏室里,准备随时食用。最普通的吃法则是把南瓜削去外皮,切成一块一块,放进烤箱里烘烤;再撒上一些白糖和果仁,便成为供自己食用或是招待顾客的食品了。当然也有人不愿意自己动手贮藏,在街上也可以很方便地买到这种传统食品,在深秋和初冬的街头,总是有许多出售烤南瓜的小摊,还可以看到,有不少人穿着入时的服装,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捧着一大块带皮的烤南瓜边吃边走。
索非亚
音乐
保加利亚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东北部,其居民绝大部分为保加利亚人之外,还有马其顿、土耳其人。保加利亚的音乐虽然属于南部斯拉夫的系统,但受古代希腊、拜占廷、奥斯曼(土耳其)的影响很深,呈现出复杂丰富的面貌。
保加利亚民间歌曲的题材广泛,有同宗教和民间风俗有关的各种仪式歌曲、节日歌曲;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劳动歌曲;也有反映民族斗争歌颂勇士的军歌。保加利亚民歌的曲调有丰富的装饰音,经常出现增二度音程。除一般的单声部旋律外,在皮林山区也有二声部的歌曲,声部间常出现四度、五度乃至大二度的平行进行。民歌的节奏相当复杂,在悠长的叙事歌曲中,拍子划分很自由,带有吟诵的性质;在民间舞曲中节奏的变化非常复杂多样,例如最流行的霍罗舞曲(一种轮舞)除一般拍子以外,还有复杂的拍子变化。保加利亚民间音乐常用的音阶除七声音阶以外,还有五声音阶、爱奥利亚、弗里吉亚、多里亚等调式。增二度音程的使用是受西亚音乐影响的结果。常用的民间乐器有:弦乐器加杜尔卡、古斯拉、坦布拉;管乐器卡瓦尔、祖尔纳、盖达;打击乐器达莱斯等。
索非亚
保加利亚的专业音乐文化是在19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最老一代的作曲家马诺洛夫(1860~1902)对保加利亚专业音乐文化的建设有重要贡献。他同捷克人民一起建立了保加利亚最早的乐队(开始是军乐队),并且创作了最早的保加利亚歌剧。老一代作曲家中重要的有赫里斯托夫,其管弦乐作品《巴尔干组曲》很有名,对保加利亚民间音乐的理论研究也卓有贡献。对保加利亚现代音乐作出最大贡献的是弗拉季格罗夫。他在交响音乐、室内乐、钢琴音乐等方面成就很高,重要作品有《瓦尔达尔》狂想曲、《保加利亚组曲》即《兴托卡塔》等。此外,比较有影响的作曲家还有斯泰诺夫(1896~1977)、.斯托亚诺夫(1902~1969)等人,后者的交响组曲《巴伊·甘纽》很有名。.库特夫(1903~)的影响也较大,他的创作主要是在交响音乐和合唱音乐领域。1944年后,保加利亚的专业音乐创作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有份量的现代题材的作品,如弗拉季格罗夫的《五月小交响曲》,库特夫的管弦乐合唱曲《九月九日》,皮普科夫(1904~1974)的歌剧《莫姆奇尔》等。
奥运
圣索非亚大教堂将成为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在伊斯坦布尔的起跑点。作为世界上十大令人向往的教堂之一——圣索非亚大教堂与蓝色清真寺隔街相望。虽然从外观上似乎不及清真寺壮美秀丽,然而这座饱经沧桑,见证了文化和宗教战争的圣地所蕴含的历史积淀却非蓝色清真寺所能比拟。此次北京奥运会火炬的境外传递第二站就将从这里启程。
作为世界上唯一从6世纪保留至今的古代建筑,圣索非亚大教堂也是唯一一个由教堂改为清真寺的建筑。公元30年时,君士坦丁大帝斥巨资修建了这座当时世界上最为宏伟且精美绝伦的教堂。奥斯曼帝国时期,圣索非亚大教堂被改建为清真寺。伊斯兰教世界最负盛名的建筑师锡南在圣索非亚旧有的架构中增添了新的奥斯曼风格。他的精心打理使得经历了十字军东征破坏的圣索非亚教堂重新恢复了生机。1932年,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将大教堂改成博物馆,长期被掩盖住的拜占庭马赛克镶嵌艺术瑰宝也得以重见天日。
步入大教堂,它的雄伟和庄严一览无余地展示在来者面前,震人心魄。直径32米,20层楼高的拱顶竟然没有任何支柱支撑。站在这巨大的穹顶下,仰头望去,好似茫茫苍穹笼罩人间,不禁感悟到自身的渺小。阳光透过玻璃窗直射进来,洒在斑驳的墙壁上,照亮了耶稣基督的脸庞,那一刻,仿佛听到天使在歌唱,内心如同经历了洗涤般纯净平和。教堂墙壁上显眼的地方悬挂着6个直径约10米的大圆盘,绘以阿拉伯文字的“万物非主,唯有真主”,据说是伊斯兰教主穆罕默德和他弟子的象征。古老墙壁上模糊的圣像以及伊斯兰风情石柱上精美的雕刻在无声地诉说着这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战争。而如今,两者奇迹般地融为一体,向后世昭示着这一宗教圣地历经易主,饱经风霜的过去。
索非亚
环顾一周,左边过道上一根矩形大理石石柱旁有一个拇指大小的洞,人们将拇指塞在里面,并费力地旋转,令人第一时间想起了电影《罗马假日》中男女主角开玩笑时的情景。原来这叫做“哭泣的石柱”,据说将大拇指插入潮湿的石洞,并以平面旋转360度,便可以实现自己当时许的愿望。
城市荣誉
2020年4月,入选“2020全球避暑名城榜”。
参考资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保加利亚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引用日期2010-02-14]
相关合集
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办城市
共26个词条1424阅读
都灵
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首府
索非亚
保加利亚的首都
阿雷格里港
巴西南部大西洋岸重要港口
查看更多
冬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办城市
共18个词条862阅读
霞慕尼
位于法国勃朗峰下的镇
茵斯布鲁克
奥地利蒂洛尔州的城镇
罗瓦涅米
芬兰北部拉毕省的省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