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地峡(位于墨西哥以南的狭长地带)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8
包括国家
中美地峡,地处南美洲和北美洲大陆的连接地带,除巴拿马的巴拿马运河以东部分外,都在北美洲。它东南临加勒比海,西南濒太平洋。长81.3公里的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与大西洋,地峡历来就是南北美洲之间各国联系的桥梁,因而在世界海陆交通上具有重要地位。该地区有7个国家,即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总面积约54万平方公里。
包括7个国家: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和伯利兹。面积52.3万平方公里,人口2879多万。大部分为印欧混血人,其次为印第安人和黑种人、白种人。居民多信天主教。伯利兹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其它六国均为西班牙语。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为科迪勒拉山系中段沿太平洋沿岸的延伸,多火山、地震;平原狭窄,分布在东北部及沿海。除山地外,气候炎热,年均气温23—28℃。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明显,加勒比海侧山麓年降水2000—3000毫米,太平洋沿岸和内陆盆地年降水500—1000毫米。河流多而短。是联系北美大陆与南美大陆的陆桥,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是两大洋及沿岸国家联系交往的捷径,地理位置重要。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为主要经济部门,盛产香蕉、咖啡、甘蔗、棉花、剑麻、可可及烟草、谷物。森林广布,畜牧业也较重要。工业以轻工食品业为主,多小型企业。为玛雅文化的发祥地,曾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自然条件
科迪勒拉山系自北美大陆向东南延伸,在中美地峡统称中美山地。中美地峡西北部是海拔1000~2500米的中山,东南部是海拔1000米左右的低山。沿海平原比较狭窄,宽度一般在20~100公里之间。各国地形多以山地、丘陵为主,间有盆地与谷地。尼加拉瓜湖是中美最大的湖泊。中美地形西侧属太平洋沿岸火山地带。危地马拉境内有火山30多座。萨尔瓦多90%的土地处于火山地带,向有“火山国”之称。中美地峡有多处地层陷落带,较大的是尼加拉瓜陷落带和巴拿马陷落带。这种地形便于修建道路与开凿运河。肥沃的火山土壤利于耕作。
中美地峡两侧的气候迥然不同。加勒比海沿岸迎东北信风,属热带雨林气候;太平洋沿岸位于背风侧,属热带草原气候。低地终年炎热,适于种植香蕉、甘蔗等作物。山间盆地气候温和,花木繁生,适于种植咖啡、棉花等作物。
居民
经济概况
农业
18世纪在中美高地玉米改种咖啡的变革,先后出现于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危地马拉;直到本世纪才在洪都拉斯取得重要地位。中美咖啡的质量仅次于哥伦比亚而优于巴西,其中以哥斯达黎加的产品最佳。中美咖啡生产以小农为主,集中连片不多。1981年中美七国咖啡总产量60万吨,占世界10%;出口量57万吨,占世界15%。论生产,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四国种植最广。咖啡是萨尔瓦多的经济支柱,约占其出口总值的半数。
第二次商品性农业变革是种植香蕉,发生在19世纪末叶。在加勒比海沿岸的热带雨林开辟了香蕉种植园。1899年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成立后,很快垄断了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等国的香蕉生产,产品大部输往美国。为了利用廉价劳动力,该公司还从英属牙买加等地运来不少黑人。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洪都拉斯的香蕉出口量超过哥斯达黎加而居世界第一位。洪都拉斯曾被称为“香蕉之国”。巴拿马的农业也以生产香蕉为主,产量有时超过洪都拉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资跨国公司又在南美洲西北部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大量占有土地,开辟香蕉园,产量超过中美地峡。
中美地峡矿产不多。较重要的是尼加拉瓜的金、洪都拉斯的银、巴拿马的铜。伯利兹西北区和尼加拉瓜沿海已发现石油。
工业
中美地峡各国工业不发达。除少量冶金、炼油、水泥工业外,主要是一些轻工业。工业比重较大的是巴拿马,利用运河的便利条件进口石油,建有炼油厂;还设有小型钢铁厂。食糖等工业也有发展。各国首都如圣何塞(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城(危地马拉)、马那瓜(尼加拉瓜)等均有轻工业,以食品、纺织为主。危地马拉城是中美地峡最大的城市,人口约200万。
旅游观光
中美地峡有一定的旅游资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自然风光,包括山地、湖泊和海滨,尤以火山景观闻名于世。例如,萨尔瓦多著名的圣阿纳火山,海拔2381米,位于圣安纳城以南,太平洋海岸附近。近200多年来,这座火山时有喷发,最新一次喷发发生在1966年。火山爆发时,喷出的火红的熔岩能将夜空照亮,如同白昼一般,成了附近太平洋中航船的天然灯塔,故有“中美灯塔”之美誉。这里还有景色秀丽的火山湖,空气清新,湖水洁净呈碧蓝色,又有良好的旅游设施,因而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哥斯达黎加,有著名的博阿斯和伊拉苏火山。博阿斯火山在首都圣何塞东南,海拔2900米,这里有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喷泉火山口喷发出来的蒸气,在火山上空形成一团飘渺的轻雾,给人以一种神秘感。首都东面的伊拉苏火山,海拔3432米,近几十年来时常喷发,1978年9月喷发后,形成了直径1400米、深324米的火山口。从这里眺望加勒比海或太平洋,壮丽景色尽收眼底。此外,尼加拉瓜的尼加拉瓜湖,湖光山色,十分秀丽。危地马拉城西南部的阿蒂特兰湖被认为是世界最美丽的火山湖。伯利兹近海的世界第二大堡礁和该国八大野生动物保护区(特别是世界唯一的美洲虎和红足鲣鸟保护区)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二是历史文化古迹、景观和现代人工建筑物。该地区有大量古代印第安人文明和殖民时期的遗迹和遗址。蒂卡尔是著名的危地马拉印第安古玛雅城市遗迹,位于佩腾省东北部的佩腾湖畔的原始森林中。该城建于公元前3世纪到9世纪,不知何故后来突然被废弃。17世纪它又被发现。这是玛雅文化最大城市之一。内有各种建筑物3000多座,形成9组建筑群。在位处中心位置的大广场四周,有若干高耸的金字塔,东侧是建于公元810年、高60米以上的一号金字塔,由于它的形状象是一头美洲豹,故称为“美洲豹金字塔”。
正南是高达57米的五号金字塔和“南部卫星城”。其以西有七殿广场。七殿广场以北是建于公元736年的二号金字塔,塔顶雕刻着一个巨大的假面。另外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对结构和造型相同的金字塔。城内还出土了许多雕像、玉器、首饰、陶器等。
该地区最著名的人工建筑物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地处巴拿马地峡最狭窄处,为世界公认的“第八奇迹”。运河全长80多公里,水深13~26米,可通航5~10万吨级轮船。它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航道,使原来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程缩短了1.6万公里。乘船经过运河,可饱览地峡风光。运河上建有大桥,长1653米。运河区附近山顶有热带植物园,里面种植着1500多种花草树木。运河的太平洋一侧入口处,有著名的孔塔多拉岛。在该岛上曾经举行过重要的国际会议。1975年,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三国总统与巴拿马总统在这里共同签署了“孔塔多拉”纪要。1982年,哥伦比亚、墨西哥、委内瑞拉和巴拿马四国外长在此举行过会晤,并发表重要声明。
发展中国家
中美地峡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它们虽然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但在殖民者入侵后,经济发展缓慢。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很大(巴拿马除外)工业不发达,而且只有一些轻工业。这些国家都有积极发展旅游业的愿望,近些年来,重视在这方面进行投资,旅游业有所发展,但由于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或者由于政治原因,总的来讲,旅游业发展的速度一直都不很快。但由于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如萨尔瓦多航空公司率先联合危地马拉、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和巴拿马航空公司,组成中美洲航空公司,并推出“中美洲旅游通行证”,持有此证的游客,一次可观赏从墨西哥的金字塔到尼加拉瓜的圣胡安河的名胜古迹,近几年中美地峡一些国家旅游业发展比较迅速。伯利兹的游客迅速增加。1983年,外国游客仅6万余人次,但1988年即增加到14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达0.56亿伯利兹元。巴拿马1987年游客为28万余人次,旅游收入1.32亿美元。但此后几年游客有明显减少,1989年外国游客为20万人次左右,收入也减少到1.02亿美元,然而1993年又获得显著发展,仅购物旅游一项即创汇2亿美元。有“中美洲花园”之称的哥斯达黎加,旅游业收入在外汇来源中仅次于咖啡和香蕉,居第三位。
1989年游客达33万人次,收入外汇1.6亿美元。洪都拉斯1985年以来外国游客不断增加,近几年来在20万人次左右,1993年接待外国旅游者25万,比1992年增加8%。尼加拉瓜1993年外国旅游者达20万人次,比1992年增加15%。危地马拉1993年接待外国旅游者60余万,比1992年增加5%,创汇2.7亿美元。中美洲各国正在争取实现旅游一体化中。据危地马拉旅游协会估计,旅游一体化的实施可使中美洲地区每年多创汇6.5亿美元。
世界遗产
1、科潘玛雅遗址
1980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届会议报告。科潘玛雅古城的遗址,位于首都特古西加尔巴西北部大约225公里处,靠近危地马拉边境。遗址坐落在13公里长、2.5公里宽的峡谷地带,海拔600米,占地面积约为15公顷。这里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森林密布。科潘是玛雅文明中最古老且最大的古城遗址。广场中有金字塔、广场、庙宇、雕刻、石碑和象形文字石阶等建筑,是十分重要的考古地区。它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到此进行考古研究,也是洪都拉斯境内重要的旅游点之一。
科潘玛雅遗址
在广场附近,一座庙宇的台阶上立着一个非常硕大的、代表太阳神的人头石像,上面刻着金星。另一座庙宇的台阶上,是两个狮头人身像,雕像的一只手握着一把象征着雨神的火炬,另一只手攥着几条蛇,嘴里还叼着一条蛇。在山坡和庙宇的台阶上,耸立着一些巨大的、表情迥异的人头石像。据说,玛雅人的第一位祭司、象形文字和日历的发明者伊特桑纳死后,就被雕刻成众神中的主神供奉于此。另一个长1.22米、高0.68米的祭坛上,刻有4个盘腿对坐的祭司。他们身上刻有象形文字,手中各拿着一本书。在这个祭坛的雕刻群中,有用黑色岩石碎片镶嵌成花斑状的石虎和石龟。在广场的山丘上有一座祭坛,高30米,共有63级台阶,它是由2500块刻着花纹及象形文字的方石块垒成,石阶两侧雕刻着两条倒悬着的花斑大蟒。在广场的中央,有两座有地道相通、分别祭太阳神和月亮神的庙宇,各长30米,宽10米。墙壁门框中有丰富多彩的人像浮雕。在两座庙宇之间的空地上,耸立着14块石碑,这些石碑建于613年至783年之间,所有的石碑均由整块的石头雕刻而成,高低不一,上面刻满了具有象征意义的雕刻和数以千计的象形文字,在众多的人物雕像中,只有一个看起来像女性,表明当时妇女地位的低下。
科潘玛雅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个面积约300平方米的长方形球场,地面铺着石砖,两边各有一个坡度较大的平台。台上仍有建筑物的痕迹。据考证,科潘的玛雅人在举行祭祀仪式时,要进行一场奇特的球赛,用宗教活动来选拔部落中的勇士。
评价
1570年被迭戈·加西亚·德·帕拉西奥发现,科潘是玛雅文明最重要的地点之一,直到19世纪才被挖掘出来。它的中心地带和壮丽的公共大广场体现了它三个主要发展时期,早在10世纪初期的时候,这座城市就被遗弃了。
2、雷奥普拉塔诺生物圈保留地
1982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6届会议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0届会议报告。
雷奥普拉塔诺生物圈保留地
气候潮热,年均降水量随着地区的不同而变化,从少于2850毫米到3000-4000毫米之间,变化不等。年均气温为26.6摄氏度。
保护区是洪都拉斯境内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保护地,地形的悬殊导致了生态系统类型的广泛分布。其中潮湿的热带森林和极度潮湿的亚热带森林成为两个主要生物带,绝大部分的保护地(约85%)隶属于潮湿的热带森林范围之内,仅有10-15%位于亚热带潮湿的森林地带。这里也是中非地区实属罕见的潮湿热带雨林之一,森林中含有丰富多姿的植物和野生动物,包括几种全球性的濒危动物种。据记载,这里有39种哺乳动物,377种鸟类,126种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濒危动物包括大型食蚁动物、貘、美洲虎。
保护区内的白色城市--布兰卡城,是最重要的玛雅文化考古遗址之一,属于考古遗迹之列的彼德拉斯平塔达斯岩石雕刻出现于普拉塔诺河流的河床上,据说这是前哥伦比亚时期的一种未知的文化形式。保护区内具有重要考古意义的遗址约有200余处。2000多位土著居民沿袭其传统的生活方式,在此生存。
在保留地边界上由小自耕农和牧场主造成的过度农垦现象,也缩减了圈地内的雨林面积。南部和西部地区也处于珍贵的木材-如桃花心木-被大量盗取的状态下。对野生动物的商业狩猎活动也不受限制地展开了,有时这种活动还打着生态旅游探险队的旗号。外来物种的侵入也威胁并破坏着保留地内的综合生态系统。管理计划的缺乏以及在525100公顷内几乎没有公园别动队管理的现状使保留地的问题更加复杂。遗产委员会在1996年第20届会议报告上将这个地方列入遗产保护状况报告。
评价
相关合集
世界上的农业起源中心区
共5个词条4237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西亚
亚洲西部地区的简称
南美洲
世界七大洲之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