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新世(6500万年至5300万年前的时代)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9
古新世
6500万年至5300万年前的时代
基本信息
结束 | 5300万年前 |
开始 | 6500万年前 |
词性 | 名词 |
分类 | 时代 |
简介
古新世
最古老的啮齿类化石发现于北美的古新世地层中。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特别是第三纪和第四纪早期的两次大分化,啮齿目动物在形态上已极为多样化。
第三纪5个世中的第一个世,距今约5500万年前的古新世和始新世交替时期,地球气候经历了一个短暂而突然的“全球变暖”过程。这一时期气候的剧变对地球生物造成了很大影响,很多动物绝灭了,同时有一些动物新生出来。
动植物
有蹄类的出现在古新世早期
熊
踝节类
从古新世某些熊犬类发展出第二类原始踝节类,即在始新世盛极一时的中兽类。这些动物有强烈向大体型发展的趋势,牙齿的特点是具有钝的齿尖和压碎用的颊齿。脚上有扁平的指甲,而不像其更原始祖先那样具有爪。中兽类里的最后一属,即蒙古始新世的安氏兽是庞然大物,头骨有1米多长。
较特化的踝节类在古新世和始新世时向着各种不同的方向辐射。有些如古新世晚期和始新世的古踝节兽牙齿有明显的进步,几乎变成月形齿,即齿尖为新月形而不是锥形;但是脚仍然是原始的。古新世的圈兽属身体大大增大,有些前臼齿有特殊的分化,变得很大。在中古新世和晚古新世出现了四尖兽,具有低冠然而是“方形”的颊齿,趾的末端有很宽的爪。这种类型可能是原蹄兽的直接祖先。
原蹄兽是生活在古新世后期和始新世早期的中等大小的动物,头骨长而低,尾巴很长,四肢比较短而笨重,脚短,所有的趾都存在。犬齿较大,但是颊齿形成了几乎连续的系列,臼齿方冠,上臼齿有很发育的次尖,下臼齿上有一高的齿尖。锁骨消失,趾的末端有蹄而不是爪。
有蹄类的某些分支在进化史的早期便向着身体增大的方向发展。早期大有蹄类之一是钝脚目,包括2个亚目:全齿亚目和恐角亚目,后者常常被称为尤因兽类。这2亚目的种属都不甚丰富,但却是组成古新世和始新世哺乳动物群的重要分子。
古新世的全棱兽是最早的大有蹄类之一,是像绵羊大小的全齿类。头骨较长而低,犬齿大,上臼齿三角形,具有月形齿尖。四肢较笨重,脚较短,所有的趾都存在,其末端有小的蹄。全齿类向大体型方向的进化,在古新世晚期发展得很快,如笨脚兽站立时离地1.2米以上,其全部骨骼特别沉重,使人感到它是一种十分迟钝又十分有力的动物,对于早期的古食肉类来说,这是一种非常难以捕捉和杀死的野兽。尽管有这么大的身体,笨脚兽却只有一个比较小的头骨和原始的有蹄类齿型。
早始新世的冠齿兽是一种和 差不多大小的动物,有一副笨重的骨架,有强壮的四肢和宽阔的脚。四肢上部分比下部分和脚长一些,能够有力地支持住笨重的身体但不适于迅速的奔跑。尾巴短,这是有蹄类哺乳动物的共同特点。头骨很大,颌上武装着长的剑形犬齿。臼齿的冠面上有两个显着的横脊,说明冠齿兽是一类进步的食嫩叶者。
全齿类一直生存到始新世,在亚洲至少残存到渐新世,以后便趋于绝灭。与它平行演化的是恐角类或尤因兽类,这可能是所有早期哺乳动物中之最大者。恐角兽和原恐角兽从古新世出现,骨骼粗大,四肢笨重,四肢上部分长,下部分和脚短。脚宽阔。恐角兽有一个低的头骨。始新世晚期的大尤因兽是最后的恐角类,到了渐新世,这些第三纪早期的奇怪的巨物便绝灭了。
古新世
大地退化和改变。没有门齿和犬齿,只有几个柱形的颊齿,这些颊齿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见到由排列紧密的齿质管组成,这类动物便得了管齿目这个名称。化石时代不超过中新世的后半期。在上新世的堆积中,化石上猪和现代类型很相似,只是在大小和比例上稍有区别。土猪的骨骼和踝节类的骨骼有一系列的相似性,推测土猪或许源出于踝节类祖先,或许就是一种踝节类,只是头和脚已经高度改变以适应于非常专门的食性和掘地的生活而已。
地层
西藏古新纪地形
时期
古新世分为三个时期:
Thanetian (58.7 ± 0.2 – 55.8 ± 0.2 百万年)
Selandian (61.7 ± 0.2 – 58.7 ± 0.2 百万年)
Danian (65.5 ± 0.3 – 61.7 ± 0.2 百万年)
古近纪
古近纪(Paleogene,符号E),旧称早第三纪,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65.5±0.3百万年(Ma),结束于23.03±0.05Ma。“古近纪”一名中的“古”是paleo-的意译,“近”则是-gene的音译,并兼顾了字面意义。古近纪内,植物和动物开始发育。有孔虫为P1~P22带。古近纪属于显生元新生代,也属于非正式的第三亚代;古近纪的上一纪是白垩纪,下一纪是新近纪。古近纪包括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