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万毕术(西汉淮南王刘安创作的书)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0
淮南万毕术
西汉淮南王刘安创作的书
《淮南万毕术》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作者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所招致的淮南学派。《淮南万毕术》主要是谈论各种各样的变化,包括人为的和自然的变化。该书在谈论这些变化时有一种倾向,它力图通过人为的努力,实现那些看上去与常情相悖的变化。这是人类求知心理的自然表现。正是这一表现,使我们对于淮南学派所做过的一些科学探索能够有所了解。《淮南万毕术》是我国古代有关物理、化学的重要文献。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淮南万毕术 |
作者 | |
类别 | 有关物理、化学的重要文献 |
创作年代 | 公元前2世纪 |
书籍介绍
《淮南万毕术》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是我国古代有关物理、化学的重要文献。
《淮南万毕术》的作者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所招致的淮南学派。《汉书》本传说刘安“为人好书、鼓、琴”,“辩博善为文辞”。又说他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这里所谓的《内书》,就是现今传世的《淮南子》(亦称《淮南鸿烈》)二十一卷。晋朝葛洪《神仙传》说淮南王“养士数千人,皆天下俊士,作《内书》二十二篇。又中篇八章,言神仙黄白之事,名为鸿宝;万毕三章,论变化之道,凡十万言。”将此与《汉书》本传对比,可见《淮南鸿宝》八卷,就是淮南王书的《中篇》,谈论的是炼丹及长生等内容。而《淮南万毕术》则是所谓的《外书》,讲谈变化之道,鲜涉神仙黄白之事。
失传辑本
作品影响
作品成就
例如,该书关于冰透镜取火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要取火,习惯上用加热法,这里却偏偏通过冰来实现。这一记载并非异想天开,清代光学家郑复光已经用模拟实验证明,用冰透镜取火是可行的。而且这一条明确提及了透镜聚焦性质,这也是有价值的。
再如,该书提到了人工制冰实验:“取沸汤置瓮中,密以新缣,沈中三日成冰。”沈中,指沉于井中。制冰需要低温,但淮南学派却偏要“以沸汤置瓮中”,用热水造冰,这是与常识相悖的。那么,这条记载究竟有没有一点道理呢?李志超对之做过分析(参见李志超的文章:“《淮南万毕术》的物理学史价值”,全国物理学史、冶金史讨论会论文,1993年10月,南阳)。他认为,缣是细密的丝织品,沾足了水有一定的隔气性。一个细口大腹的瓶(瓮),里面盛水不多,煮沸一段时间,水蒸汽充满全瓶,原来的空气基本上被挤了出去,烧到水量所剩无几,立即用细密的织物封口并沉入深井。瓶子一凉,水汽凝结,瓶内气压大降。待瓶温与井水近于平衡,立即取出,则缣开始透气(水膜逐渐晾干,加之内外压力悬殊)。这可近似视为一种绝热膨胀过程,根据焦耳—汤姆孙效应,气体绝热膨胀要吸收热量,这样,瓶温将因此下降。即是说,根据《淮南万毕术》的记载,是可以实现使瓶内温度低于环境温度的。据此,李志超指导研究生赵虹君作了粗略的模拟实验,实验中用玻璃球形瓶代替了瓮,瓶口用橡皮塞密封,塞上穿有直到瓶底的玻璃管,瓶内放温度计,管外端用橡胶软管接长,软管上装一可调松紧的夹子。实验时,放松夹子,加热球瓶使水沸腾,直到所剩刚好没过管口,然后夹紧胶管,将瓶子放入水中冷却。在冷却到接近水温时,把瓶子拿出,然后缓缓放松夹子放气入瓶。放气结束时,虽然没有得到冰,瓶内水温却较冷水温度下降了1—2度。这表明《淮南万毕术》的记载并非一无所据。他们是否制得了冰,还难以断定,但他们应该有过实验,而且收到了降温效果。
古人在谈论磁现象时,一般重视的是磁石相引,《淮南万毕术》却别出心裁设计了一套磁石相拒的实验。该书记载说:“取鸡血与作针磨铁捣之,以和磁石,用涂棋头,曝干之,置局上,即相拒不休。”这一条的价值在于,在此之前人们只发现磁的相吸,而本条则明确提到磁的相斥,这显然是一个进步。另外,这条记载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制作人工磁体的尝试。对此,李志超认为(参考文献同上):“作针磨铁”,即磨针铁,经常在一个方向上磨,就有磁化。这种铁硬度高,质脆,易捣碎。捣碎后形成人工永磁体细粒,将其和在鸡血中,涂在天然磁石外面,开始时粘度不大,颗粒可以自动取向,互相的磁矩平行加强,总体成一大磁体。过一段时间鸡血凝固,就不会变回去了。多次涂抹令其近于完善的球形,这就有点像当时的弹棋了。把很多这种棋子一下子撒开在棋局上,形成多体相互作用,棋子间彼此牵制,“相拒不休”,要经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稳定下来。这种情形,也已经被现代所制的塑料磁性球模拟实验所证实。
钢铁质重,入水即沉,这在汉代已是常识,但《淮南万毕术》作者却敏锐地发现了一种让铁针漂浮在水面上的方法,这就是该书“首泽浮针”条的记载。该条说:“取头中垢,塞针孔,置水中,则浮。以肥腻故也。”这一条,是对水的表面张力的巧妙应用。这种实验在今天已经不新鲜了。
具有类似性质的条目还有一些,这里姑且从略。
实用价值
《淮南万毕术》中还有一些记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例如该书关于酿酒过程中提高发酵温度技术的记述即是如此。该条说:“凡冬月酿酒,中冷不发者,以瓦瓶盛热汤,坚塞口,又于釜汤中煮瓶,令极热,引出著酒瓮中,须臾即发。”这一条所含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必须指出的是,《淮南万毕术》决非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著作,它包含了古人的观察实验所得,更采纳了他们的想象推理所及。而且淮南学派在撰写这部书时,并没有对这二者进行明确区分,他们往往将其想象描写成为真实,这就带来了混乱。在前引诸条目中,我们对《淮南万毕术》的这种风格,已经有所窥及了。
更突出的是,《淮南万毕术》把这种想象推向了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从而出现了让现代人看上去感觉荒唐的条目。例如它写道:“蜘蛛涂足,不用桥梁。”这是说将蜘蛛打死后,以其汁涂足,就可以涉水不没。又说,“磁石悬入井,亡人自归”;“埋石四堣,家无鬼”;“蟹漆相合,成为神仙”;“滕蛇听而有孕,白鹭视而有胎”,等等。这类东西,在《淮南万毕术》中所占比重并不小。
对《淮南万毕术》中的不实之处,人们很早就有所发现。据《汉书·刘向传》记载,“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黄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枕中”,指《淮南枕中记》;“鸿宝”已有提及,为淮南王书的中篇;“苑秘”即“万毕”,乃为一音之转。这三种书世上少见,刘向的父亲“治淮南狱,得其书”,刘向“幼而诵读,以为奇”,后来他把它献给皇帝,以为进身之阶。皇帝“令典尚方铸作,事费甚多,方不验。”这里的“不验”,除了人工制作黄金之术以外,也包括《淮南万毕术》的有关记载。为了这件事,刘向差点掉了脑袋。可见,对于这类书籍中的虚幻成分,人们当时已经有所检验。我们今天使用这部书时,同样需要以科学的态度,经过充分的分析、甄别,发掘其科学内容,抛弃其荒唐成分,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史料作用。
淮南万毕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