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茨威廉博物馆(1816年成立于英格兰的博物馆)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0
基本信息
外文名 | Fitzwilliam Museum |
类别 | 历史类 |
地点 | 特兰平顿街 |
地址 | 剑桥市中部特兰平顿街 |
成立时间 | 1816年 |
中文名 | 菲茨威廉博物馆 |
设施信息
馆藏精品 |
其他信息
建立者 | 理查德·菲茨威廉 |
收起
发展历史
博物馆得名于它的建立者,梅里恩的菲茨威廉子爵七世——理查德·菲茨威廉。
理查德·菲茨威廉于1761年进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堂学院学习。他的外祖父马修·戴克尔,是一位英籍荷兰裔商人,正是从他那里理查德继承了一大批17世纪荷兰绘画的收藏,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古代大师的版画。而理查德本人则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为此他游历了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搜集了大量手抄的和早期印刷的乐谱,最终,从一位爱丁堡书商那里获得了他最重要的收藏——菲茨威廉维吉诺古钢琴谱。
菲茨威廉博物馆
为了收藏这些范围广泛的图书和手抄本、绘画和版画的收藏,理查德出资10万英镑在川平顿街建立了这座博物馆,并在他去世后将博物馆捐赠给了自己的母校剑桥大学。
参观信息
如果你从剑桥市中心北向南,沿圣约翰街、三一街、国王广场一直到川平顿街,会见到一座典型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这就是属于剑桥大学的菲茨威廉博物馆。
菲茨威廉博物馆
馆藏文物
尽管在规模上,在展品的质量和数量上,菲茨威廉馆同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不可同日而语,但在格局或安排上,两个馆是相似的。两个馆都有埃及厅、希腊罗马厅、兵器厅、东亚瓷器厅、18世纪欧洲瓷器厅。菲茨威廉博物馆有一个庞大的意大利油画厅,展品相当丰富,为大都会博物馆所不及。但就展品数量和质量言,菲茨威廉的埃及厅、希腊罗马厅、兵器厅没法同大都会博物馆相比。大都会博物馆的古代两河流域展品,更是这里根本没有的东西。在菲茨威廉馆,东亚瓷器厅展品质量也明显不如大都会博物馆,更不像后者那样,收藏了一大批2000年以来问世的顶尖级的日本先锋派瓷器作品。不过,如果没记错的话,这里的18世纪欧洲瓷器厅是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所没有的。也许,世界一流的大都会博物馆不屑于收藏这种不够古老,历史和艺术价值也不像其他展品那么明显的东西。
在中央大厅二楼贴墙的展廊上,有十来幅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的画作。这很是出乎我意外。先前只知道布莱克为不少图书画过插图(illustrations),并不知道他也画过油画。不过,这里展出的布莱克画作形制均较小,艺术价值显然不能同欧洲大陆和英国的名画家相比。但绘画只是布莱克生命的一个方面。他主要是诗人,一个出生十分贫寒的诗人,仅此一点便说明他很了不起,也说明产生他的18世纪英国社会很有活力。
总的说来,这里18世纪以前的油画展品较多,19和20世纪的较少,印象派以后的作品几乎没有。由此可见,作为一个老博物馆,菲茨威廉馆的收藏政策是保守的。
同西方其他综合性博物馆一样,菲茨威廉馆不仅展出艺术品,而且举行大型或小型演讲、小型午餐讲座、小型音乐会、艺术知识培训班等活动。这样,参观者与博物馆方面的关系就不简单地只是一种主动与被动、看与被看(当然不是博物馆人员被看)的关系,而也有生机勃勃的互动,博物馆的教育作用由此倍增,成为社会公众提高修养、开阔视野的好去处。
菲茨威廉博物馆
扩建
在19世纪,博物馆的藏品由于各种捐赠而日益增加。1823年,学者兼探险家G.B.贝尔佐尼捐赠了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三世(公元前1184-1153年)的大理石棺的盖子。约翰·迪斯尼在1850年捐赠的罗马雕塑和1864年博物馆购买的利克收藏的古希腊陶瓶、钱币和珠宝,见证了19世纪中叶西方学术界对古典文明研究的重视。这种重视后来在西德尼·科尔文身上得到了进一步证实,他是剑桥大学的斯雷德教授,并在1876年成为博物馆的第一任馆长。在他任期内,共募集到200万英镑来充实博物馆的收藏,到他1883年退休时,藏品已经大大扩展了,于是又修建了一座单独的考古学博物馆,如今就坐落在剑桥大学的新博物馆区内。
到19世纪末,面对日益增加的藏品,博物馆的展示和收藏空间已经开始成了一大难题。直到1908年,西德尼·科克雷尔担任馆长时才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他后来夸口说“我把一座猪圈变成了宫殿”。他在1912年收到了来自查尔斯·布林斯利·马莱的大笔慷慨捐赠,其中包括提香的《塔奎和卢克雷蒂亚》,这件作品堪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1915年,科克雷尔决定在原来建筑的一侧建造一座庭院。被称为马莱画廊的一翼于1924年开放。科克雷尔在展示设计方面的才华得以在其中充分施展。他把绘画等纯艺术品与家具、地毯等装饰艺术品组合在一起展出,布置成一种家庭室内式的环境,这种展示环境一直到今天仍然保持着。
博物馆在不断扩建,而藏品仍在持续增加。其中也反映出不同时期收藏者趣味的变化。理查德·菲茨威廉那一代是最后一批受“大旅行”影响的人。在18世纪,这是英国绅士们所接受的教育中的一部分,他们要到法国、尼德兰,特别是意大利去旅行,从而提高他们的见识和艺术修养。因此,他们最推崇的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产生深远影响的古典艺术原则。而马莱则见证了人们重新燃起的对中世纪艺术的兴趣,从而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艺术和建筑中产生了哥特复兴式风格。马莱自己的收藏中就包括大量14和15世纪的作品,包括数百件从中世纪手抄本仲裁下的书页。菲茨威廉博物馆对现代主义艺术的接受来得要晚得多。直到1939年,博物馆才开始拥有法国印象主义的绘画,如雷诺阿、德加和塞尚等人的作品。此后,现代艺术作品逐年增加,开始拥有马蒂斯、毕加索和勃拉克等大师的作品。
在1966年和1975年,菲茨威廉博物馆进行了再度扩建,由建筑师大卫·罗伯特设计。博物馆的最近一次扩建是在2004年,又增加了将近3000平米的面积。今天,菲茨威廉博物馆的藏品可谓数量宏富,体系完整。从古代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和17、18世纪的欧洲艺术,以及西方现当代艺术,应有尽有。更为可贵的是,博物馆中还有一个单独的中国艺术品陈列室,那里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也有元明清以来的瓷器。2006年,我曾经协助主管这个部分的林政升博士一起布置其中的展品,当看着浸透了自己一份劳动的展柜向公众开放时,自己心里也有说不出的喜悦。由于藏品的全面,在博物馆中徜徉就像走进了一部完整的艺术史,一个个逝去的时代生动地展现在面前。如果你面对众多的艺术品感觉有点无所适从,我倒是建议你从博物馆南侧的庭院入口进入展厅,再那里可以租一台掌上电脑,里面有博物馆一些重要藏品的讲解。事实上,剑桥大学艺术史系的很多课程就是结合博物馆的藏品来进行的,比如讲到中世纪的手抄本,老师就会把课堂搬到博物馆里,面对实物直接进行讲解。这种条件令我这个专门从事西方美术史研究的人羡慕不已。而更加幸福的是那些中小学生,我常看见一群稚气的孩子围坐在一幅名画前,听老师耐心地讲解着画面的内容。
带来祸患
菲茨威廉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