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1958年在甘肃成立的研究机构)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0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1958年在甘肃成立的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兰州化物所)建成于1958年,由原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化学、分析化学、润滑材料三个研究室迁至兰州而成立,1962年6月启用现名。
兰州化物所主要开展资源与能源、新材料、生态与健康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工作。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成立时间 | 1958年 |
历史沿革
1958年6月,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兰州分所成立。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1962年6月,原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催化化学、分析化学、润滑材料三个研究室迁至兰州而成立,正式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1987年,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摩擦、磨损与润滑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固体润滑开放研究实验室。
1989年11月,国家计委批准立项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5年7月,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正式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
1997年,固体润滑开放研究实验室被国家人事部和中国科学院命名为“先进集体”。
1999年10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9年10月,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其分别于1999年9月、2004年7月、2009年7月三次通过化学学科类实验室的国家评估。
2000年,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被中国科学院命名为“双文明先进集体”。
2001年4月,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并通过验收。实验室在1992年、1997年、2003年和2008年连续四次在国家组织的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实验室。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7年3月,研究所有在职职工60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何梁何利奖获得者2人,国际摩擦学金奖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首批“万人计划”入选者3人,入选者5人(包括“青年”入选者4人和“外专”入选者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7人、“西部之光”入选者56人。在职职工中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00人(含项目岗位)、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89人(含项目岗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1个):薛群基
中国科学院院士(1个):刘维民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个):刘维民
国际摩擦学金奖获得者(1个):薛群基
首批“万人计划”入选者(3个):刘维民、王齐华、周峰
“外专”入选者(1个):WonwooNam(南元佑)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 ||||||
邓友全 | 师彦平 | 张俊彦 | 孙伟 | 邸多隆 | 贾均红 | 苏毅进 |
王金清 | 黄汉民 | 周峰 | 任嗣利 | 阎兴斌 | 石峰 | 杨军丽 |
李福伟 | 梁军 | 郭志光 | 孟军虎 | 李洪光 | 毕迎普 | 夏纪宝 |
韩修训 | 张俊平 | 邱洪灯 | 蒋高喜 | 王道爱 | —— | —— |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入选者 | ||
年度 | 人员 | 项目名称 |
1996 | 鲁润华 | 西部天然药物研究与资源开发 |
1997 | 尉迟力 | 利用西部畜牧业动物脏器制备用于光学活性药物合成和修饰的酶 |
周惠娣 | 有色金属压力加工机械和模具的润滑 | |
1999 | 张兆荣(赵培庆) |
展开表格
科研部门
理化楼
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中心(1个):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所级研究单元(2个):先进润滑与防护材料研究发展中心、清洁能源化学与材料实验室
设施资源
•设备设施
截至2017年3月,研究所建立了绿色化学化工技术、特种润滑防护材料与工程技术、西部特色中药藏药、生态环境材料与工程等4个研究技术平台。拥有价值2亿多元的核磁、质谱、电子显微镜、能谱、红外、摩擦磨损试验等大型科学仪器。
仪器设备 | |||
序号 | 名称(型号) | 起用年度 | 状况 |
1 | 2009 | 良好 | |
2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多级离子阱质谱(分析)Agilent1100-MSD-Trap-VL | 2005 | 良好 |
3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Agilent5973I | 2005 | 良好 |
4 | 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Waters1525和PDA2998 | 2009 | 良好 |
展开表格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3月,研究所拥有相关领域图书50多万册,期刊1000多种。是甘肃省化学会的挂靠单位。
合作交流
•院地合作
2015年7月23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与义乌中心5名专家,共同参加了义乌市科技局组织的街道企业与科研院校专家“握手行动”科技对接活动。
活动中,研究所科研人员听取了参会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提出的技术需求,参观了重点企业产品陈列室和生产现场,交流技术难题,探讨解决办法,凝练行业共性关键问题。此外,科研人员还参观了义乌著名化妆品、医药等企业,与企业负责人及技术人员交流,了解了行业最新的研究动态及技术需求。此次交流活动,科研人员与2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合作项目1项。
•国际交流
Wolfgang Jacob研究员应邀到所进行学术交流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承担
据2017年5月官网显示,研究所的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子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引导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与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方向性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重点项目、与国内外大中企业的合作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
兰州化物所润滑与防护材料研究发展中心针对所承担的材料研究任务,先后开展了粘结固体润滑涂层、金属基高温耐磨自润滑复合材料、聚合物基自润滑复合材料、新型摩阻材料、特种动静密封材料、PVD功能润滑薄膜、特种润滑油脂产品、海洋环境防腐防污减阻降噪涂层、隔热涂层、特种自润滑耐磨电触点材料、真空等特殊环境防粘防冷焊材料、纤维织物自润滑材料、新型纳米润滑材料等先进润滑和防护材料的应用研究。
•科研获奖情况
截至2016年3月,研究所获得科技奖励成果220多项,其中含国家级奖励成果37项(含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0项、摩擦学领域国际最高奖1项。研究所每年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500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及引用的论文数量名列国内科研机构前列;每年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00件左右及一定数量的国际专利。
兰州化物所科技成果奖(1985-2014) | |||||||
成果类型 | 特等 | 一等 | 二等 | 三等 | 其他 | 合计 | |
国家级 | 自然科学奖 | 2 | 1 | 3 | |||
技术发明奖 | 5 | 4 | 9 | ||||
科技进步奖 | 4 | 1 | 4 | 5 | 14 | ||
全国科技大会奖 | 10 | 10 |
展开表格
(注:所统计奖项含合作完成项)
学术期刊
•《分子催化》
《分子催化》
其主要报道有关分子催化的最新进展与研究成果。辟有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研究快报及进展评述等栏目。内容侧重于配位催化、酶催化、光肋催化、催化过程中的立体化学问题、催化反应机理与动力学、催化剂表面态的研究及量子化学在催化学科中的应用等。工业催化过程中均相催化剂、固载化的均相催化剂、固载化的酶催化剂等的活化、失活和再生,以及用于新催化过程的催化剂的优选与表征等方面的稿件。
•《摩擦学学报》
《摩擦学学报》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的主要栏目有:编委论坛、综述及专论、分析测试新方法、分析测试新成果、研究报告、分析测试仪器功能开发、大型仪器维修与维护等。先后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该刊的多篇论文被ISI多次引用,SCI引文数据库要求每期为其提供杂志。“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分析仪器网”、《电子文摘》等均收录该刊。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6月,兰州化物所是国家首批批准有权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单位之一,60年代开始培养研究生,1986年开始培养博士生,1990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成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研究所共有4个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和8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1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流动站(1个):化学
博士点二级学科(4个):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材料学
硕士点二级学科(8个):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材料学、工业催化、材料工程、化学工程、制药工程
教学建设
截至2015年12月,兰州化物所共有在学研究生331人(其中博士生187人、硕士生144人)、在站博士后16人。有研究生导师9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3人、硕士生导师34人。
研究所谢银君博士的学位论文《金属碳/氮亲核试剂导向的基元反应构建和应用》入选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谢银君博士论文工作主要以发展形成金属-碳、金属-氮亲核试剂的新型基元反应为切入点,在研究这些金属-碳、金属-氮亲核试剂的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设计实现了一系列C-C和C-N成键的新型催化反应。其博士论文的相关工作发表在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等刊物上。
文化传统
所徽
所徽
所徽颜色确定为蓝、红两色。蓝色以C=100,M=40,Y=0,K=0为标准色;红色以C=0,M=100,Y=100,K=0为标准色。
科研精神
立足西部、唯实求真、团结协作、创新奉献
领导机构
参考资料
[1]
历史沿革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2020-01-06]
[2]
科研条件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2020-01-06]
[3]
科研成就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2020-01-06]
[4]
人才培养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2020-01-06]
[5]
领导机构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2020-01-06]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