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出血性败血症(牛出血性败血症)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2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牛出血性败血症 |
别名 | 锁喉风 |
症状表现 | 潜伏期2—5天,病程可分为败血型、浮肿型和肺炎型 |
显状部位 | 皮肤 |
原因 | 牛吃了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 |
中医学名 | 出血性败血症 |
收起
病原
本病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本菌存在于病畜全身各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里,只有少数慢性病例存在于肺脏小病灶中,健康家畜的上呼吸道中可能带菌。本菌在外界的抵抗力较低,普通消毒药常用的浓度对它都有良好消毒效果。除多杀性巴氏杆菌外,溶血性巴氏杆菌对牛也有致病力。
畜群中发生巴氏杆菌病时,往往查不出传染源,巴氏杆菌是家畜的常在菌,平时就存在于家畜体内,如呼吸道内,由于寒冷、闷热、气候剧变、潮湿、拥挤、圈舍通风不良、营养缺乏、饲料突变、长途运输、寄生虫病等诱因,家畜抵抗力降低,病菌可乘机经淋巴进入血液发生内源感染,由病畜排泄物排出病菌污染饲草、饮水用具和外界环境,经消化道传染给健畜,或经咳嗽、喷嚏排出病菌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吸血昆虫的媒介和皮肤伤口也可传染。
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季节交替、气候剧变、闷热、潮湿、多雨时较多发,一般为散发。
症状
潜伏期2—5天,病程可分为败血型、浮肿型和肺炎型。
败血型:病初发高烧,达41—42℃,随之出现全身症状,稍轻时,病牛表现为腹痛、开始下痢,粪便初为粥样,后呈流状,其中混有粘液,粘膜片及血液,恶臭,有时鼻孔内和尿中有血。拉稀开始后体温下降,迅速死亡。病期多为12—24小时。
浮肿型:除呈现全身症状外,在颈部、咽喉部及胸前部皮下出现迅速扩展的炎性水肿,同时伴有舌及周围组织的高度肿胀,舌伸出齿外,呈暗红色,患畜呼吸高度困难,皮肤和粘膜普遍发绀,也有下痢和某一肢体发生肿胀者,往往因窒息而死。病期多为12—36小时。
肺炎型:主要呈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病畜便秘,有时下痢,并混有血液,病程一般可达3天或一周左右。
诊断
防制
根据本病的传播特点,平时注意饲养管理,避免拥挤和受寒,清除能降低牛抵抗力的因素,圈舍、围栏应定期消毒,每年可作定期预防接种。本病发生时,对同群的假定健康牛用高免血清作紧急预防接种,与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或磺胺类药物联用,可提高疗效。
症状表现肝片形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蠕虫病,又称肝蛭病。虫体片形呈棕红色。长20-75毫米,宽10-13毫米。寄生于牛、羊的肝脏胆管中。从而引起牛、羊消瘦,贫血,水肿,生长发育迟缓,发生功能障碍,常造成牛、羊大批死亡。牛、羊肝片吸虫病多发生在夏秋雨季,但由于此时牛、羊营养状况良好,所以通常不见症状表现,但进入冬季以后,特别是初春牛、羊营养状况不良时,临床状况便很快表现出来。
处方
治疗处方1抗出血性败血病血清,大牛60-100ml,小牛20-40ml,皮xia注射或静脉注射。注射后12-24小时内病情未见好转,可重复应用1次。
治疗处方4盐酸土霉素,5-10ml/kg体重,肌内注射或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1日2次,首次量加倍,连用3-5日。
治疗处方6新胂凡纳明,2-3g(极量4g),5%葡萄糖注射液500-1000ml,静脉注射。本方用于肺炎型病例,必要时隔3-5日重复应用1次。
治疗处方710-20%磺胺二甲基嘧啶钠注射液,100-150ml,肌内或静脉注射。
治疗处方8氯霉素,成年牛每次2.5-3g,2-3岁小牛6-8mg。每日2-3次,肌内注射。
治疗处方9四环素,10mg/kg体重,葡萄糖生理盐水每kg体重50ml,静脉注射,每日2次,连用2日。
治疗处方14牛蒡子45g,玄参35g,桔梗30g,白矾20g。水煎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