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梨(凤梨科凤梨属草本植物)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3
凤梨
凤梨科凤梨属草本植物
凤梨(拉丁名:Ananas comosus (L.) Merr.),别名菠萝、露兜子、番菠萝蜜、㞷菜、打锣槌,凤梨科凤梨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为浅根系喜气植物;茎短;叶多数,呈莲座式排列,剑形,长40~90厘米,宽4~7厘米,腹面为绿色,背面呈粉绿色,边缘和顶端常带褐红色;球果状的穗状花序顶生,由叶丛中抽出,长6~10厘米,结果时增大,花瓣为长椭圆形,上部为紫红色,下部白色;聚花果,肉质;种子细小,质地坚硬,紫黑色,为尖卵形。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凤梨
拉丁学名
Ananas comosus (L.) Merr.
别名
萝、露兜子、番菠萝蜜、㞷菜、打锣槌
分布区域
广泛栽培于泰国、美国、墨西哥、中国、菲律宾、新加坡等国
科学分类
界
植物界(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
木兰纲(Magnoliopsida)
目
禾本目(Poales)
科
凤梨科(Bromeliaceae)
属
凤梨属(Ananas)
种
凤梨(Ananas comosus (L.) Merr.)
形态特征
根
浅根,入土深度不超过1米,无主根,定植后具多不定根,为须根状。
茎叶
茎短。叶多数,呈莲座式排列,剑形,长40~90厘米,宽4~7厘米,顶端渐尖,全缘或有锐齿,腹面为绿色,背面呈粉绿色,边缘和顶端常带褐红色,生于花序顶部的叶变小,常呈红色。
花
球果状的穗状花序顶生,由叶丛中抽出,长6~10厘米,结果时增大;苞片基部为绿色,上半部呈淡红色,三角状卵形;萼片为宽卵形,肉质,顶端带有红色,长1厘米左右;花瓣为长椭圆形,顶端尖,长2厘米左右,上部为紫红色,下部白色。
果
种
研究历史
命名由来
英国人认为凤梨果实与松树的球果“pine”相似,香味又和苹果“apple”类似,因此凤梨的英文名被命名为“pineapple”。
栽培历史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航行时,在西印度群岛的一个印第安人村庄首次见到了凤梨,海员品尝后对其独特风味十分惊讶。此后,航海家常把凤梨带上船作为一种抗坏血病的食品,有时也作为礼物赠送给沿途的飨客,而附在果实上的冠芽、裔芽因被随地丢弃而就地生根发芽,因此凤梨的芽苗得到了传播。
传播历史
世界范围
1493年,欧洲人在中、南美洲发现了印第安人所栽培的凤梨,后经过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传教士和欧洲殖民者的传播,凤梨的栽种地区迅速扩大到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550年,凤梨首次被葡萄牙人引入亚洲的印度,后又传入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中国范围
物种分布
凤梨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的巴西亚马逊河流域。
世界分布
广泛栽培于泰国、美国、墨西哥、中国、菲律宾、新加坡等国。
中国分布
生长习性
凤梨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原生于热带雨林和热带高原地区,适应力较强。喜温,不耐霜冻,生长适宜温度为24~27℃,14℃为正常生长的临界温度,生长最低临界温度为5℃,最高临界温度为43℃;耐旱,对降雨要求不严格,在年降雨量510的半干旱地区或年降雨量5540毫米的热带雨林均可生长,最适在每月雨量分布大致均匀的地区生长;生长和结果均需要充分光照,喜漫射光,忌直射光。适宜在含水量为10~20%,pH值4.0~5.5、温度29~30℃的壤土中生长,砂质壤土次之,在黏土和砾土中生长不良,砂土最次。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人工繁殖
营养繁殖
主要分为切割繁殖、老株繁殖、老茎繁殖、带芽叶插等方式。
切割繁殖:将老熟的冠芽、裔芽、吸芽带茎切割,保留绿色叶片,可形成愈伤组织,茎部潜伏芽萌发后会生长成独立个体。
老茎繁殖:将老株的根挖起,修剪叶片后再埋土种植。
带芽叶插:直接将植株上带叶的冠芽或裔芽剪切后插入土中。
分生组织培养
从凤梨植株中取出分生组织,移植到无菌培养皿中,采用各类培养基诱导其形成愈伤组织并形成幼苗。
栽培技术
选地
凤梨的栽培地应当选择在全年温暖、冬季无霜或少霜、夏季无高温酷暑、年平均温度在22℃以上,不高于43℃的地区。在肥力好、具有深厚土层、排水良好、通透性强、坡度20°以下,坡向向南的地块种植为佳。
整地
采用高梯田沟植法、等高叠畦种植法、等高撩壕种植法、全垦等高斜畦种植法等办法修筑梯田开园,在栽种前将土耕翻、粗平地面、清除杂草杂物。
定植
凤梨栽种时的栽植密度应为每亩3000~5000株,因品种而异。栽种时期3~10月份皆可,主要分为3~4月春植和8~9月秋植,不宜在雨天或土壤过于湿润时栽种,定植后须及时补缺。
一般采取深耕浅种原则,在定植前畦面深耕,施足基肥,种植时覆土应浅、实。
田间管理
凤梨是喜气植物,在定植后需经常中耕除草,以保持土壤疏松,促进根系生长,形成发达的根系。中耕一般在春秋雨后或秋季进行,春季宜浅,冬季宜深,除草适宜当在晴天进行。
病虫害防治
病害
茎腐病:为寄生性病害,发病迅速,蔓延快,感染后病部出现水渍状,红褐色病斑,继而扩大至整个茎,导致叶片黄变,叶尖褐变,叶鞘呈淡褐色,发臭。采用喷洒多菌灵、本莱特与甲基托布津等药剂防治。
凋萎病:损失率高,发病时凤梨叶尖由绿转为红黄色,根系停滞生长,吸收能力降低。炎热干旱时,叶片皱缩,叶尖干枯,根部腐烂,植株停滞生长,果实干结,整株凋萎。对轻病区采用可湿性托布津喷加尿素喷洒防治,病区进行封闭并集中烧毁病株以根绝病源。
虫害
凤梨常见害虫有菠萝粉蚧壳虫(Pseudococcus breripes ck.)、菠萝红蜘蛛(Stigmaeus floridanas Banks)和象鼻虫(Metamasius ritchiei Marshall)。
菠萝粉蚧壳虫:吸食凤梨的根、果、幼苗组织中的枝叶,受害植株的根会停止生长甚至腐烂。防治通常采用消灭传播此虫的蚂蚁,消除病株,药剂浸苗。
菠萝红蜘蛛:吸食凤梨的叶或根的枝叶,阻碍植株生长乃至摧毁整株,且易诱发其他病害。通常在夏秋高温干旱时喷洒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与双甲脒等药剂防治。
象鼻虫:幼虫时期通过结果凤梨的茎蛀入果实,将果实毁坏,也可吸食幼芽,使其不能繁殖。常发生在森林茂密、潮湿的园区,从中南美洲引种时应注意检查。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味甜,性凉,清火解毒,止咳化痰。主治高热惊厥,心胸胀闷,咳嗽多痰,咳喘。
经济价值
凤梨外型美观,果肉爽脆,酸甜适口,与椰子、芒果、香蕉并称四大热带水果,具有高经济价值,因其特殊的香味,被称为“杰出的水果”。因为其果实即使被制作成罐头仍然能保持其鲜果的风味,畅销于世界市场,始终保持着水果罐头生产工业中的前两名。
凤梨除了鲜果可直接食用外,还可以将果实加工成糖水凤梨罐头、速冻凤梨和果汁;从采收到加工,还有大量的废料可以利用,如回收糖分,制造酒精、醋酸、酵母,生产味精和柠檬酸,生产单细胞蛋白、有机酸、蜡、淀粉、菠萝蛋白酶以及利用叶片纤维制造布料,皮渣也可作为饲料。
食用价值
栽培品种
凤梨的栽培品种主要分为卡因类(Cayenne Group)、皇后类(Queen Group)、西班牙类(Spanish Group)、卡泊宗那类(Cabezona Group)、马依普里类(Maipure Group)、勃兰哥类(Branco Group)和阿马多类(Amarelo Group),共七大类。
卡因类:代表种为卡因种(Smooth Cayenne),被称为“光叶卡因”或“无刺卡因”,特征为植株高大,叶片叶色浓绿,叶缘无刺或少刺,果大且扁平,果肉脆滑、清甜多汁。
皇后类:代表种为金皇后(Golden Queen),特征为叶呈银绿色且表面具有明显紫色彩带,果小,含糖度高,酸度低,香味浓,耐存储。
西班牙类:代表种为红西班牙(Red Spanish),特征为植株大小中等,生长强壮,叶片无光泽且狭长,边缘波浪状,果实表面成熟时为桔红色,香味浓郁,纤维重,汁水少,酸味重。
卡泊宗那类:代表种为卡泊宗那种,是三倍体品种,特征为植株高大,生长强壮,叶阔,果实大,果肉白色,风味佳。
马依普里类:特征为叶片完全无刺,叶缘卷曲,果皮暗橙黄色或红色,果肉白色或深黄色,细嫩多汁,风味佳。
勃兰哥类:特征为叶片完全有刺,带有花青色,果实酸度低,糖分高,但产量低下。
阿马多类:特征为叶片完全有刺,叶片含有花青素,叶幅较窄,果实较小,先端细,为圆筒状,清甜多汁。
市场现状
2020年,世界范围内凤梨出口总量约353万吨,总值超21亿美金;进口总量约352.5万,贸易总值超过27亿美金;中国范围内,出口总量约4.83万吨,总值约0.6亿美金,其中台湾约占出口量的绝大部分,出口量45623吨,总值0.56亿美金;进口总量为22.05万吨,总值约1.84亿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