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乳(滋养组织)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3
胚乳
滋养组织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胚乳 |
外文名 | endosperm |
别名 | 内胚乳 |
性质 | 精子与极核融合后形成的滋养组织 |
起源
在裸子植物的种子中,直接由雌配子体发育而来的营养组织;以及在被子植物的种子中,通过精子与极核融合,发育而来的营养组织,统称为胚乳。胚乳是种子贮藏营养物质的部分,为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有的胚乳在胚的发育过程中,被消耗吸尽,因此。并不是所有种子都有胚乳。
胚乳是种子植物的特有结构,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胚乳来源是不同的。被子植物的胚乳是受精的产物,属于孢子体组织;而裸子植物胚乳是减数分裂的产物,属于配子体组织。长期以来对被子植物胚乳的起源还不清楚。在双受精中,来自同一花粉管中的两个精细胞之一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合子,另一个与中央细胞的次生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尽管双受精的细胞具有相似的遗传性并且所处环境相同,但是它们沿着两个显然不同的发育途径形成了胚胎和营养胚乳。人们发现双受精之后提出了两个关于胚乳进化起源的假说:一种假说认为,胚乳也是一种胚胎发生类型,但起一种利他作用;另一种假说认为胚乳是被第二次受精启动的雌配子体的统一整体。基于现存的被子植物双受精的发生,Friedman已经提出证据支持第一个假说。根据这个观点,胚乳起于双倍的额外胚胎,沿着被子植物的分化,这个双倍的额外胚胎形成了胚胎营养组——胚乳。
分类
内容简介
发育类型
初生胚乳核的分裂早于合子的分裂,胚乳的发育总是早于胚的发育。胚乳的发育类型如下:
沼生目型胚乳
形态与功能
胚乳在被子植物种子中是普遍存在的。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发育中的胚提供营养。在兰科植物的种子中,胚乳只有很少几个细胞。柳叶菜科、河苔草科和菱科植物的种子不具胚乳。蚕豆、豌豆和菜豆等豆科植物,种子发育初期虽有胚乳,但后期完全被发育中的胚吸收消耗了,因此种子成熟时不具胚乳或者只在种皮下残存1~2层胚乳细胞;这种无胚乳的种子,胚具有肥厚而肉质的子叶,在种子萌发时为胚提供营养。
类型简介
多数被子植物胚乳,开始时是三倍体细胞。但由于胚囊发育类型不同,胚囊中极核的数目也不同,所以初生胚乳核的倍性也不相同;月见草型为二倍体;椒草型为九倍体;蓼、葱、五福花以及德鲁撒型为三倍体;皮耐亚和白花丹型为五倍体;贝母型和小白花丹型也是五倍体。即使一般为三倍体的胚乳组织,在发育过程中,也能发生倍性的改变。不少胚乳细胞有很高的倍性。例如Thesiumalpinum胚乳吸器的核为384倍体,而Melampyrumpratense合点吸器的核倍性达1536倍。倍性的增加与核内有丝分裂和核融合现象有关。胚乳细胞的大小与数目也有很大变化。葱莲属胚乳有特大的细胞核,核仁数目多达23个。
被子植物的胚和胚乳都是双受精的产物,但是胚乳核和合子核的分裂并不同步,一般说来,前者分裂比后者早,所以,初期胚的发育和分化就可靠胚乳提供营养。无胚乳种子的胚可以从外胚乳甚至珠心或珠被绒毡层组织吸收营养。
营养贮藏形式
化学成分
演化关系
根据G.L.戴维斯的报告,在288科被子植物中,161科为核型胚乳,72科为细胞型,只有17科为沿生目型胚乳。细胞型胚乳多集中于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中只有天南星科和浮萍科为细胞型。同样,在17科沼生目型胚乳中,单子叶植物占14科。从胚乳类型之间的系统发育来看,一般认为沼生目型胚乳是中间类型。K.R.斯波恩应用统计学方法发现,核型胚乳与一系列具有原始特征的植物关系密切,认为是由核型向细胞型过渡。B.G.L.斯沃米和P.M.加纳珀蒂根据导管穿孔类型,以是否为梯状穿孔导管或单穿孔,来计算统计学上的相关性,发现核型胚乳与具单穿孔的植物有比较肯定的关系。他们认为导管分子起源于具梯状梯纹纹孔的管胞;而单穿孔板比梯状穿孔板较为特化,因此,主张由细胞型向核型过渡。到底哪一种胚乳类型较原始,至今还没有肯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