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体积(原子量与元素固态时的密度之比)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3
简介
原子半径
原子中的电子并不是在离核某一特定距离就完全消失得干干净净,而是逐渐地向外蔓延出去,只是达到离核相当远处趋向于零,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界限,因此很难给原子半径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一般就把核到最外层电子的平均距离定义为原子半径,可以看出原子半径是个近似值,具有相对的概念。将原子半径分为:共价半径、范德华半径和金属原子半径。
影响原子体积大小的因素
原子半径被认为是最外层电子到核的平均距离,因而影响半径的因素是很多的,概括下有以下几方面:
(4)内层电子的屏蔽作用(内)。内层电子对最外层电子屏蔽越大,有效核电荷越小,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就小,半径就大。所以内也是成正比例关系;
(6)测定方法。即不同原子半径,对于同一元素:。
原子体积的变化规律
主族元素:
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有效核电荷数显著增加,电子层(n)并不增加,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强,使得外层电子向里收缩,导致原子半径r明显减小;同一族的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有效核电荷数增加不多,由于电子层数(n)增加,使得原子半径增加显著。
过渡元素:
同一周期的过渡元素从左至右,由于有效核电荷数增加不多,原子半径减小比较慢,不如主族那么显著。但当次外层的d轨道全部充满形成18电子构型时,原子半径忽然增大。这是由于(n一l)d轨道全部充满后对外层电子屏蔽作用较大,使。核对电子引力减弱所引起的;同一族的过渡元素从上至下,原子半径变化趋势及原因与主族类似,但要注意斓系收缩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