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斋体(因杨万里而得名的风格)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3
诚斋体
因杨万里而得名的风格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诚斋体 |
相关人物 | 杨万里 |
代表作品 | 春游、小池、晚风 |
与杨万里
南宋建炎元年(1127),杨万里出生在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乡)一个乡村塾师能家里。父亲杨芾虽谨记着杨家几代人的理想与心愿,认真读书,踏实为事,可惜杨门的风光却并没有在他这一代身上变为现实。杨芾不得不像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未走通"学而优则仕"之路途的失意者一样,成为散落在中国广袤的穷乡僻壤中的、数不清的乡村塾师中的一员。这是一个贫寒的家庭,一个乡村塾师的生活来源是十分有限的,糊口都有些勉强,杨芾甚至无力在自己的故里给家人营建一方立足之处,以致杨万里后来在回忆自己少年时期的生活时,对当时的居无定所、流离无着始终记忆犹新,而且忍饥挨饿也是常有的事情。
这又是一个富足的家庭,这里有自杨希开到杨元中,再到杨芾三代人的学术积累,有丰富的藏书,还有满腔的热望。在杨万里的身上,寄托着的其实是三代人的期望。在祖辈的殷切期待里,在父亲的耳提面命下,杨万里把振兴门风的责任承继了下来。背负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杨万里开始了他的人生之路。他少年立志,而且矢志不移,穷且弥坚,无论世事多么艰难,从未改变自已的初衷。忍受着寂寞,克服了贫寒,经历了该经历的酷暑严寒、孤寂辛苦之后,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在绍兴二十四年(1154),杨万里终于进士及第,并由此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绍兴二十六年(1156),杨万里被任为赣州司户;绍兴二十九年(1159),被调任永州零陵县(今湖南零陵县)县丞;隆兴元年(1163),被调任杭州。隆兴二年(1164),因为父亲病重,杨万里立刻从杭州返回家乡,而且从这一年一直到乾道五年(1169),杨万里基本上没有出外为官,在故乡度过了长达五年的家居时光,尔后复出官场,于乾道六年(1170),出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同年,由于右相虞允文的推荐,杨万里又被任命为国子博士。淳熙二年(1175),朝廷改任杨万里知常州,他在这一任上只待了一年半,却在当地百姓中留下了极好的名声。淳熙六年(1179),杨万里被任为提举广东常平茶盐。这是徽宗时始设的一个职位,监管茶、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等情况。淳熙八年(1181),杨万里改任提点刑狱一职,掌管一路司法与刑狱,为了工作的需要,常巡行各地,有机会接触各地的风俗人情,杨万里对这个差使很是认可。
淳熙十一年(1184),杨万里被召为礼部员外郎,此时,他有机会接触一些上流人士,其才识能力也较容易被一些有分量的人物所发现,所以杨万里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仕途上是比较风光的。由于受到丞相王淮的识拔和欣赏,杨万里得以参与朝廷一些重要的官员考核以及人事安排事务,在这个过程中,他对人才、人才使用、为政要害等方面的一系列思想不断地被当道所了解,杨万里开始逐渐受到朝廷的器重。这期间,杨万里曾上过一份《荐士录》,向皇帝推荐了六十多位人才,朱熹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还利用自己能够面见皇帝的机会,多次对一些时政问题提出直言不讳的批评和自己的建议,一时深得当道的赏识。于是,在东宫需要筛选一位为太子讲书的侍读官的时候,杨万里有幸当选。
对太子的教读,杨万里尽心尽责,他精心地为皇太子讲述前期的历史沿革,精辟的为其剖析其中的治乱得失,也就眼前的时事政治分析其中的演变与发展。在为皇太子进行辅读的过程中,杨万里与太子之间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密切关系,两个人互相尊重,相互切磋。当时,人们无不认为由杨万里担任这个侍读官是朝廷用人最为得当的范例之一。
淳熙十三年(1186),杨万里迁职枢密院,任掌管监察枢密院事务的检详官,后升任尚书省左司郎中,这期间,东宫侍读官一职也仍由其兼任。淳熙十四年(1187),杨万里被任为秘书少监。这段时期,是杨万里仕途顺达、人生较为得意的时期。一方面,自己被当道承认、识拔、重用。另一方面,士为知己者死,杨万里也对国事、对朝政,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他明察细鉴,善于思考,不仅对当前的问题能提出解决的思路,甚至还能预知未来,以超前的意识,给当道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他还抱着对朝廷的一腔赤情,敏锐地洞察封建统治在各个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一旦发现,便知无不言,而且往往言说的彻心透肤,十分尖锐。总之,在这个时期,杨万里的政治激情挥发的是比较尽兴的。
物极必反,此话不假。在激情燃烧过之后,尤其是由于当时孝宗已经年迈到只想守成,不图再有所作为的情况下,杨万里的激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应,这对杨万里来说无疑是一件很受伤害的事情。于是,他的激情逐渐在回落、消弭。正在这时,由于在祭祀礼仪的安排上,孝宗与杨万里又出现了意见分歧,而且杨万里当仁不让地对孝宗还提出了直言不讳的抗议,故对孝宗不能不说有所得罪。淳熙十五年(1188),杨万里被遣外任,这可以说是杨万里从仕途的顶峰开始下落的一个转折点。
不久,宋光宗继位,杨万里被任命为接伴金朝贺正旦使,来到了宋金交战的淮河前线。当时宋金两国的关系甚是微妙,杨万里这个接伴金朝贺正旦使的任务就是迎送和陪伴金国前来宋朝的使者。这些使者身份复杂,目的多重,加上在战场上金兵曾经一度处在上风。所以这些南来的金人大多盛气凌人,并不好伺候。杨万里一向主张坚决与金兵决一胜负,是自始至终的主战派,对金人充满了敌意和不屑,他的工作居然是让他向这些并非善意的金人和颜悦色,甚至委曲求全。这让杨万里心情难以平静。再加上一路上目睹北方民众被战争涂炭的满目凄凉的惨状,杨万里更是感慨万千。这一时期,他留下了大量的诗作,其中浸满了上述情绪。
之后,杨万里的仕途一黯再黯。绍熙三年(1192),在自己的处境已经十分不利的情况下,杨万里仍然不顾个人的安危,直言劝阻朝廷欲在江南诸郡强令推行铁钱会子的决定,不幸直接冲撞了当时的宰相,被放任知赣州。此时,杨万里在官场里周旋的也实在是腻了。于是拒绝赴任,从此赋闲在家,直到终老。
文人杨万里为官从政,仅仅是杨万里生命里的一部分,他一生中更为闪光的形象是作为一个文学家。杨万里生活的南宋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段纷争离和的特殊时段,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是生灵涂炭的时代,是一个悲苦凄惨的时代,同时却也是一个产生诗作和文人的时代。杨万里以自己悲悯的情怀敏感地感受着这个时代,可以说他的仕途辗转历程,亦是其体验生活的历程,他的丰富漫长的一生,也是用自己的心智和情感触摸时代、感知时代、书写时代的一生。作为一名诗人,杨万里与同时代的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创作与他的人生相随相伴,无论人在何处,身处何方,都从未间断。无论是处在安逸的家居生活的日子里,还是在颠沛流离的奔苦劳碌中;无论是为政一方在僻壤穷乡,还是应召入京,身处要津,都不影响他对生活的关注和摹写。杨万里一生的诗歌作品多达两万余首。传世的诗文,数量可观,有案可稽的有:《成斋易传》、《淳熙荐士录》、《俊婢传(辑)》、《天问天对解》、《诚斋集》、《杨文节公诗集》、《诚斋策问》、《诚斋江湖集钞》、《荆溪集钞》、《西归集钞》、《南海集钞》、《朝天集钞》、《江西道院集钞》、《朝天续集钞》、《江东集钞》、《退休集钞》、《诚斋集补钞》、《诚斋诗选》、《诚斋诗话》、《诚斋乐府》。在诗歌创作的风格上,初始时,杨万里师承的是江西学派,后转而又以王安石及陈师道为宗,还曾模仿过晚唐诗作。在经过了一段亦步亦趋的对别人的学习与模仿之后,杨万里一度将自己的诗作付之一炬,决心与传统决裂,自创一派。这样,在中国诗歌创作的历史上,继西昆体之后,就有了以杨万里的名字命名的诚斋体。
在辗转各地的过程中,杨万里走到哪里,都不忘结交当地的文人雅士,与他们谈诗论文,琴瑟唱和。做赣州司户时,曾与同在赣州任职的邹和仲往来密切。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两个人对文学的共同爱好。任零陵丞期间,曾与那里的两位诗人张材和唐德明交往颇深,以文会友,双方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在杨万里调离零陵任时,大家无不黯然神伤,留下了多首抒发离情别绪的诗作。他曾前往长沙,为的是拜访在那里的名士张械,而拜访的目的,就是为了与其切磋有关文学创作的问题。杭州,被称为人间天堂,应该说那里更是文人骚客的天堂和创作源泉。它那水天一色,静谧疏朗的美景,不知让多少富有诗情才意的文人流连忘返,文思泉涌。在杭州为官的三年,杨万里也被这里的美景所陶醉,不仅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作,还凭借这里文人时常出没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中国文坛留下了许多佳话。
淳熙十三年(1186),名重一时的大文学家陆游曾到杭州一游,喜好结交文友的杨万里当然不会放过这个与之交流对话的机会,虽然他在某些学术思想上并不赞同陆游的观点,但这并不妨碍其对陆游文学上的推崇。在如诗如梦的西子湖畔,两位堪称那个时代大师级的文学家一起切磋学问,吟诗赋词。后来据说又有尤袤也恰好来到这里,这可算是南宋文坛上一次最高级的峰会了。杨万里与陆游的交往密切而恒久,直到其晚年,仍与陆游笔墨往来,互通信息。杨万里晚年有许多诗作,都流露着他们之间的情意。
杨万里对文学的钟爱可以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只要在文学上有成就者,杨万里都将他们视为知音,想方设法与他们交流、对话。而即使是那些已经作古的文学前辈,杨万里也会在心灵的深处给他们留存着一方祭坛。在南下广州任职的途中,杨万里曾经路过潮州。潮州,是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被贬之地。踏上这方土地,便牵动起杨万里情感深处的对这位才气出众、命运坎坷的文学前辈的追思和感伤,在匆匆的旅途中,杨万里写下了大量的文字,以宣泄自己内心深处对这位文坛巨匠的敬仰和对其不幸人生的感慨。
正是因为杨万里对文学有一颗须臾不可放弃的痴心,一腔不会轻易泯灭的情怀,所以才有今天杨万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成就。
杨万里并不仅仅是一位只会吟诗赋词、风花雪月的诗人,他是一位学者,他不仅在诗歌创作上创造了自成风格的"诚斋体",而且还有较为深厚的思想修养。在社会政治思想、理学思想、易学思想等方面,都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