颚骨(颚骨)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4
小编整理:
颚骨是头骨之一,位于脸部的上方,眼睛位于其上方。它分为上颚骨和下颚骨,与其他的头骨一同组成了口腔和鼻腔。基本信息
中文名 | 颚骨 |
外文名 | palate;palatine bone |
拼音 | è gǔ |
分类 | 上颚骨和下颚骨 |
解释 | 下巴上面的骨头 |
简介
鄂骨
上颚骨 上颚骨及蝶骨间有一裂缝称眶下裂
下颚骨 (1)髁状突和颞骨的下颚窝及关节结节形成关节,称为颞颚关节(可动)。
【名词】
颚骨(生理学名词。俗称腮帮骨。人有下颚骨及上颚骨)
颚骨位于鼻腔后部、上颌骨与蝶骨翼突之间,参与构成鼻腔底和侧壁、腭、眶底、翼腭窝和眶下裂。颚骨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两部分。水平部:构成了鼻腔底的后部、硬腭的后1/4,其前缘与上颌骨腭突连接,两侧后缘内侧共同形成鼻后嵴,外侧缘与垂直板连续,并有一明显的沟与上颌骨牙槽突共同构成腭大孔,向上通翼腭管,内侧缘在中线处与对侧相连,形成鼻嵴后部。垂直部:构成鼻腔的后外侧壁,其外侧面有翼腭沟与上颌体内面和蝶骨翼突前面的沟,共同形成翼腭管。垂直部上缘有蝶突和眶突,两突间的凹陷为蝶腭切迹,蝶腭切迹与蝶骨体的下面合成蝶腭孔,次孔连接翼腭窝和上鼻道的后部,通蝶腭血管和鼻后上神经。在水平部和垂直部的连接处有锥突,锥突后面的中部构成翼腭窝底,为翼内肌的起始处。
人类颚骨化石
1993年10月下旬,德国、美国和马拉维的古生物学家,在东非马拉维湖西岸附近发现一块250万年以前的人类颚骨化石。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这块颚骨化石是已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之一。它属于一个鲜为人知的人类分支——鲁道尔芬西斯人。科学家认为,现代人类的直接祖先,是鲁道尔芬西斯人,而不是原先认为的会制造工具的能人。因此,这一发现有可能会导致人类进化史的修改。英国利物浦大学的人体学教授伯纳-伍德说,鲁道尔芬西斯人的牙齿宽而平,这表明他们是以谷物、坚果、水果和蔬菜为生的。他们可能拥有自己的社会组织,与黑猩猩相似。参与这一发现的德国古生物学家弗里德曼-施伦克和同事们认为,他们的发现为如下的看法提供了佐证:早期人类源于东非,但在上新世末期气候条件适宜时,人类的祖先包括动物在内曾进行过大规模的迁徙,从东非移到南部非洲。这次发现颚骨化石的地点离北方的埃塞俄比亚和南部非洲曾经发现过人类化石的地区相距大约2400公里,而这里以前还未发现过人类化石。因此这一发现从地理学上看为南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早期颚骨
新种巨猿颚骨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1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在非洲发现了一块距今1000万年之久的颚骨,他们相信,这块腭骨属于一种新的巨猿种群,它们与大猩猩、黑猩猩和人类最后的共同祖先存在血缘关系。
这块腭骨是在肯尼亚纳卡里地区的火山泥流沉积物中发现的,一同发现的还有11颗牙齿。检测结果显示,这种大猿的个头应该在雌性大猩猩和雌性猩猩之间,主要以坚果、种子和水果为食。京都大学灵长类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牙齿上覆盖着厚厚的牙釉质,齿冠较低并且宽大,说明这种猿的饮食中含有相当多数量的硬食物,例如坚果、种子和水果。这种大猿可能是在大猩猩、黑猩猩和人类分离之前出现的。”
研究人员指出,现在还很难确定这种新物种Nakalipithecus nakayamai的外貌特征。他们只发现了一些颚的碎片和牙齿,希望能够在未来的研究中发现身体的其它部分。他们计划在2008年重返发现地,希望能够找到鼻子以下的骨骼,研究人员可以从中了解这种动物的行动方式。
刊登在最新一期《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报告指出,这一发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为猿到人的进化可能完全是在非洲进行的这一理论提供了证据。此次发现之前,科学家在非洲发现的距今700-1300万年前的化石证据可谓少得可怜,一些专家开始怀疑,最后的共同祖先曾离开非洲前往欧亚,随后又返回故土。
但研究人员指出,这些发现说明非洲大猿和人类的祖先可能是在非洲进化的。现在,研究人员在非洲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候选者。他们不需要认为共同祖先是从欧亚大陆返回非洲的。在研究人员看来,共同祖先可能是在中新世的非洲出现的,它们由猿进化而来。
中新世的时间跨度是从2303万年前到533万年前,一些猿离开非洲并移居到欧亚大陆。它们随后在东南亚进化成猩猩。现在的猩猩应该就是从离开非洲的猿进化而来的。
参考资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