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德国(位于欧洲中部的国家)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6
联邦德国
位于欧洲中部的国家
1990年8月31日,两德政府签署关于实现政治统一的“统一条约”;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4国和两德外长在莫斯科举行第四轮“二加四”会谈并签署《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1990年9月21日,两德议会批准两德统一条约;1990年10月1日,英国、法国、美国、苏联和两德外长们在纽约签署一项宣言,宣布停止英、法、美、苏4国在柏林和德国行使权力;1990年10月3日,两个德国实现统一。
基本信息
外文名 |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
别名 | 西德(West Germany) |
首都 | 波恩,两德统一后迁都柏林 |
所属地区 | 欧洲 |
建国时间 | 1949年5月23日 |
展开
简介
联邦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面积约为35.7万平方公里。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
历史
神圣罗马帝国
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到973年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与皇帝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1157年,这一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
神圣罗马帝国
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质问罗马天主教的《九十五条论纲》,由此引发了宗教改革。1519年哈布斯堡家族的卡尔四世即位。他不单要对抗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还要卷入了对法国及教宗的长期战争。他在帝国的地位被削弱,无力阻止宗教改革。14世纪农民就因为生活困苦而爆发起义。在宗教改革期间的1524年至1526年,甚至发展为德国农民战争。1525年在闵采尔的领导下,法兰肯豪斯的地主被废除。
德国统一
1861年腓特烈·威廉四世逝世,威廉一世即位。1862年他因军事改革所需预算及税收问题与国会发生冲突,本拟退位,但在前驻法大使俾斯麦的建议下收回成命。俾斯麦表示支持军事改革,并称若任命他担任首相,他将不惜一切强行推行陆军改革和新兵役制度。
魏玛共和国
联邦德国
联邦德国
纳粹德国
联邦德国
联邦德国
希特勒执政后,对内开始实行白色恐怖,残酷镇压异己分子,通过冲锋队、党卫军和盖世太保及其遍布各地的劳动营和集中营实行法西斯专政。希特勒是通过鼓吹强烈的民粹主义上台的,上台后的他开始了对犹太人疯狂的种族压迫。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突破凡尔赛条约的封锁,宣布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起50万人的军队,次年宣布实行由戈林主持的“四年计划”,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西方各国。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将德军开进莱茵非武装区,7月武装参与西班牙内战。
11月25日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公约》,1939年5月22日,德国和意大利于柏林订立钢铁同盟,至此,三国正式结盟,被称为轴心国。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在慕尼黑会议上,希特勒表示“取得苏德台区以后,德国不再有领土要求”以及英法的绥靖政策的驱使下签订《慕尼黑协定》。10月,德国背约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闪电战,两天后法国和英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很快就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1941年,德国开始了大屠杀,有组织地杀害了约600万犹太人、约1000万斯拉夫人和吉普赛人以及约25万德国籍伤残人士等。
1941年6月22日,德国开始进攻苏联。1942年冬,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德军失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分裂和重新统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协定,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柏林作为特殊单位由4国共同管理。1949年5月,美、英、法3国占领区合并,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苏联占领区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1961年,为阻止东德人逃往西德,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边界自己的一侧修建柏林墙,并且切断西德与西柏林的交通运输,冷战达到了最高峰。美国靠空投物资支援西柏林,即是空中桥梁。
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较快。70年代,德国出现“经济奇迹”。到统一前,联邦德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第四大国,贸易第三大国。民主德国在东欧国家中经济是发展最健康和快速的,统一前,东西德国都被世界银行列为世界十大经济体之一。由于东欧剧变等各种因素,东德于1989年11月9日下令开放柏林墙,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
地理位置
西德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国家象征
国旗
国旗
国歌
《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歌词是奥古斯特·海因利希和霍夫曼·冯·法勒斯雷本(1798年—1874年)于1841年撰写的,曲调采用“交响乐之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1809年)所创作的歌曲《上帝保佑弗朗兹皇帝》的旋律。
1922年在纪念魏玛共和国成立三周年之际,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将“德意志之歌”升格为国歌。1952年,在联邦总统豪伊斯和联邦总理阿登纳之间的一次通信中,这首歌重新被承认为国歌。联邦总统魏茨泽克和联邦总理科尔在1991年8月的通信中确认了“德意志之歌”对统一的德国的传统意义。
政治
宪法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于1949年5月23日生效。基本法确定了德国五项基本制度:共和制、民主制、联邦制、法制国家和社会福利制度。1956年、1968年曾作过较大修改。1990年8月两德“统一条约”对《基本法》某些条款又作了适应性修订,10月3日起适用于全德国。
议会
联邦德国
联邦参议院共69席,由各联邦州代表组成,每州按人口比例拥有3至6个席位。各州通过联邦参议院参与联邦的立法和管理以及欧盟事务。参议院议长按固定顺序由各州州长轮任,任期1年。当总统因故不能行使职权时,由参议院议长代行总统职务。
政府
内阁制。通常由联邦议院最大的政党牵头组阁,其领袖经联邦议院选举担任总理。总理负责制定和实施内外政策,直接对议会负责。
司法机构
联邦德国
此外设有联邦法院(负责民事和刑事案件)、联邦行政法院、联邦财政法院、联邦劳工法院、联邦社会法院等。联邦和州法院相应设有检察院,但不受法院的管辖,不干预法院的审判工作,其任务主要是领导刑事案件的侦查并提起公诉。检察院受联邦或州政府司法部的领导,在行使职权时相对独立。联邦检察院由联邦检察长和若干名联邦检察官组成。
政党
德国实行多党制,主要有以下政党:
(1)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Christlich- Demokratische Union Deutschlands):简称基民盟。主要执政党。1945年6月成立。曾于1949~1969年,1982~1998年执政。
(2)基督教社会联盟(Christlich- Soziale Union in Bayern e.V.):简称基社盟。执政党。1945年成立。根据与基民盟达成的协议,该党只在巴伐利亚州发展组织并开展活动,在联邦议院与基民盟组成联盟党议会党团。
外交
与东德关系
西德从建国开始就提出“单独代表要求”,拒不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55年又提出“哈尔斯坦主义”,声称除苏联以外,其他国家若与民主德国建交,联邦德国便可能与之断交,旨在封杀民主德国的国际活动空间,孤立民主德国。
20世纪60年代,随着民主德国地位的巩固和提高,“哈尔斯坦主义”反而使联邦德国在国际上的活动空间受到束缚。于是,联邦德国开始考虑放弃“哈尔斯坦主义”。1967年,联邦德国与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建交。为此,它提出了一个所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天生缺陷论”(即指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与民主德国有同样体制的国家,一开始就与民主德国有了外交关系,因此联邦德国可以不顾及它们与民主德国的外交关系而同它们建交),从而为联邦德国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确立和扩大自己在东欧地区的影响和活动范围打开了大门。
1969年10月28日,维利·勃兰特在其出任联邦德国总理后发表的第一篇政府声明中,就明确向民主德国提议,两国领导人举行互不歧视的会谈。1970年3月19日,维利·勃兰特与民主德国部长会议主席维利·斯多夫举行了两国第一次政府首脑会晤,为了体现互不歧视,双方议定在两国轮流举行两次会晤,第一次的会晤地点定在了民主德国的爱尔福特。这两次会晤尽管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协议,最重要的是,这次会晤从此打开了两国领导人交往的大门。1972年12月,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签订《基础条约》,两德关系恢复正常。
20世纪80年代初,北约通过关于在西欧国家部署中程导弹的决议,东西方关系又呈恶化的背景下,联邦德国总理汉姆·施密特主动写信给民主德国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提议两人在不提任何先决条件的前提下会晤。1981年12月,汉姆·施密特和埃里希·昂纳克在民主德国境内举行了会谈。会谈虽然成果不大,但双方还是在东西方紧张的气氛中强调两德关系正常化是欧洲缓和的一个重要因素,双方对保卫欧洲和平,确保在德国领土上绝不再次爆发战争都负有特殊的责任,并将此写入了双方的联合公报中。
1980年底,在东西方关系和两德关系依然处在中程导弹危机的阴影下时,联邦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接承汉姆·施密特的做法,于1981年邀请埃里希·昂纳克访问联邦德国。1987年9月,埃里希·昂纳克以民主德国元首身份访问联邦德国。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整体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重新统一,分裂达40多年的两德统一。
与中国关系
1972年10月11日,联邦德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与苏联关系
1955年,联邦德国和苏联建交。
著名景点
勃兰登堡门
勃兰登堡门
当时德国著名建筑学家卡尔·歌德哈尔·阆汉斯受命承担设计与建筑工作,他以雅典古希腊柱廊式城门为蓝本,设计了这座凯旋门式的城门,并于1791年竣工,曾被命名为“和平之门”,战车上的女神被称为“和平女神”。
科隆大教堂
相关合集
历届夏季残奥会的举办国家
共15个词条1209阅读
意大利
欧洲议会共和制国家
日本
太平洋西岸的岛国
以色列
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
查看更多
冬季聋奥会的主办国家
共12个词条1302阅读
奥地利
欧洲中部的议会制共和制国家
挪威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的国家
联邦德国
位于欧洲中部的国家
查看更多
相关视频
全部
7.9万次播放06:02
德国精湛的工业,有何独到之处,又与它的地理位置有这怎样的联系
地理位置
2262次播放03:21
德国“国门”长啥样?二战弹痕还能看见,现在成为民族象征!
勃兰登堡门
415次播放02:57
【视频】德国波茨坦无忧宫:天蓝地绿风光好,无忧宫里真无忧
无忧宫
1011次播放04:39
@寻美文化 寻美欧洲 #123 科隆大教堂为什么这么有名?
科隆大教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