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硫醇(常见硫醇之一)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8
乙硫醇
常见硫醇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乙硫醇 |
外文名 | ethyl mercaptan |
别名 | 硫氢乙烷 |
管制类型 | 不管制 |
储存 | 密封保存 |
展开
物理性质
CAS:75-08-1
EINECS:200-837-3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强烈的蒜气味。
熔点(℃):-147
相对密度(水=1):0.8617
沸点(℃):36.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14
分子量:62.13
饱和蒸气压(kPa):53.32(17.7℃)
InChI=1/C2H6S/c1-2-3/h3H,2H2,1H3
燃烧热(kJ/mol):1889.4
临界温度(℃):225.6
临界压力(MPa):5.49
闪点(℃):-45
爆炸上限%(V/V):18.0
引燃温度(℃):295
爆炸下限%(V/V):2.8
化学性质
作用与用途
理化常数
环境影响
测试方法
一)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二)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编
对二甲胺基苯胺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编
使用注意事项
危险性概述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该品极度易燃。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氧化硫。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制备路径
物质毒性
文献、期刊报道的毒性作用试验数据 | |||||
编号 | 毒性类型 | 测试方法 | 测试对象 | 使用剂量 | 毒性作用 |
1 | 急性毒性 | 口服 | 大鼠 | 682 mg/kg | |
2 | 急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4420 ppm/4H | 1.周围神经毒性—— 痉挛性瘫痪或感觉无变化 2.行为毒性——兴奋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紫绀 |
3 | 急性毒性 | 腹腔注射 | 大鼠 | 226 mg/kg | 1.行为毒性——肌肉无力 2.行为毒性——共济失调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紫绀 |
4 | 急性毒性 | 吸入 | 小鼠 | 2770 ppm/4H | 1.行为毒性——兴奋 2.行为毒性——运动行为发生变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紫绀 |
展开表格
简介
乙硫醇
事发地位于科技园区2号楼前的一处绿化带内。事发后,该区域当即被隔离,消防队员随后戴着防毒面具进入,使用次氯酸钠溶液中和被污染土壤,并喷洒消毒液。随后,此区域被复盖上塑料布。经过连续紧急处理,刺鼻异味已经明显减弱,只是当风吹过时,气味还会随风传来。
从园区内撤离的张女士、严先生等人回忆说,5月5日下午2时30分左右,他们在各自所工作的大楼都闻到异味,最初还以为是本楼化学实验室的物质不慎洒漏导致,但检查后发现并无异常。就在这时,他们所在的单位开始陆续通知员工撤出大楼,同时楼内也响起提示撤离的广播和警报声。当他们来到大楼门口、推开大门时,却闻到外面的气味更加浓烈,为此不少人纷纷取出包内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而预备的口罩戴上。事发后,调查部门根据举报信息及现场调查,迅速查明被倾倒的乙硫醇属于园区内一家名为“冷木”的化工有限公司,据称该公司即将搬走,故有人将乙硫醇倾倒在绿化带内,继而导致异味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