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腭帆平面以上的部分)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9
鼻咽
腭帆平面以上的部分
鼻咽(nasopharynx)指腭帆平面以上的部分,向前经鼻后孔通鼻腔。在其侧壁正对下鼻甲后方,有一咽鼓管咽口,通中耳鼓室。在咽鼓管咽口前、上、后方有弧形的隆起称咽鼓管圆枕(tubal torus)。咽鼓管圆枕的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纵形深窝,称咽隐窝(pharyngeal recess),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在鼻咽后上壁的黏膜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称咽扁桃体(pharyngeal tonsil),幼儿时期较发达。6~7岁后开始萎缩,至10岁后差不多完全退化。
在鼻咽的两侧壁距下鼻甲后端之后约1cm处,有咽鼓管咽口,此口呈镰状或三角形,鼻咽腔经此口通向中耳鼓室。咽鼓管开放时(如吞咽或打呵欠),空气通过咽鼓管咽口进入鼓室,以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咽部感染时,细菌经咽鼓管传播到中耳,引起中耳炎。小儿的咽鼓管较短而宽,咽鼓管咽口与咽鼓管鼓室日在同一高度,故儿童患急性中耳炎远较成人为多。
咽鼓管的后外1/3为咽鼓管骨部,前内2/3为咽鼓管软骨部,软骨部的内侧端环绕咽口的前、上、后方形成明显的隆起,称咽鼓管圆枕tubal torns,它是寻找咽鼓管咽口的标志。在咽鼓管咽口附近粘膜内的淋巴组织称咽鼓官扁桃体ubal tonsil。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有一凹陷,称咽隐窝pharyngeal recess,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癌症
治疗新进展
鼻咽癌是我国,尤其是华南地区常见肿瘤之一,其病因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明显有别于其他头颈部肿瘤。近年来,放疗技术的进步和综合治疗的进展使鼻咽癌疗效有所提高。
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的治疗充满了希望与挑:IMRT提高了局控率和总生存率且减少了周围组织的损伤,同期化疗已成标准治疗方式,诱导化疗初见疗效,PF方案辅助化疗无明显获益;然而,以下问题仍亟待解:一是应用IMRT后是否仍需加同期化疗;二是诱导化疗在综合治疗中的确切地位如何;三是能否彻底否定辅助化疗的作用,PF以外的其他方案的辅助化疗及对筛选后的高危患者加用辅助化疗是否有效;四是靶向治疗、个体化治疗在鼻咽癌仍未得到明显治疗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