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硫酸(二元中强酸)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9
亚硫酸
二元中强酸
无色透明液体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亚硫酸 |
分子量 | 82.0791 |
化学式 | H2SO3 (aq) |
密度 | 1.03 |
外观 | 无色透明液体 |
展开
安全信息
安全说明:S26:万一接触眼睛,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送医诊治。
S45:出现意外或者感到不适,立刻到医生那里寻求帮助(最好带去产品容器标签)。
S36/37/39:穿戴合适的防护服、手套并使用防护眼镜或者面罩。
危险类别码:R20:吸入有害。
R34:会导致灼伤。
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亚硫酸94.0%7782-99-2
化学性质
亚硫酸
分子量:82.08
由二氧化硫溶于水而得,只存在于水溶液中,还未制得纯净的亚硫酸。亚硫酸是弱酸(电离常数K1=1.6×10 ,K2=1.0×10 ),溶液中含有H3O 、HSO婣和少量SO娫。亚硫酸具有强还原性,可氧化成硫酸: H2SO3+Br2+H2O─→H2SO4+2HBr由于亚硫酸中硫的氧化数为+4,遇到强还原剂时,又表现出氧化性,被还原为单质硫: H2SO3+2H2S─→3S+3H2O性状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具有二氧化硫的窒息气味,易分解。稳定性:不稳定常温下即可分解禁配物:强碱。避免接触的条件:在空气中可氧化。分解产物:水,二氧化硫主要用途亚硫酸是工业上常用的还原剂、漂白剂和消毒杀菌剂。用作分析试剂、防腐剂、漂白剂及还原剂。理化特性主要成分:含量:94.0%;约含6%二氧化硫水溶液。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具有二氧化硫的窒息气味,易分解。pH:pH<7熔点(℃):无资料沸点(℃):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1.0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8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溶解性:溶于水。电离常数:K1=0.012mol/L;K2=6.6×10^-8mol/L。主要用途:用作分析试剂、还原剂及防腐剂。其它理化性质:在30℃时,水能溶解28倍体积的SO2,饱和溶液含二氧化硫8%,浓度达到1.25mol/L,电离超过10%,产生氢离子0.13mol/L,PH=0.89,酸性较强。亚硫酸是化学式为H2SO3的无机化合物,通常指二氧化硫的水溶液。真正的亚硫酸分子只在气态有发现,溶液中的尚未观测到。对应的正盐为亚硫酸盐,酸式盐为亚硫酸氢盐。根据拉曼光谱的数据,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中存在的全部是二氧化硫分子及亚硫酸氢根离子,与下列平衡有关:SO₂+H₂O⇌HSO3-+H+pKa1=1.81,而磷酸的pKa1只有2.12(越小酸性越强),所以亚硫酸也属于中强酸,而非弱酸。生态学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稳定性
稳定性:不稳定常温下即可分解
禁配物: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在空气中可被氧化。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水,二氧化硫
危害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后可因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亚硫酸可以破坏大理石等,是酸雨的主要组成部分。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个体防护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接触控制
废弃处置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运输
危险货物编号:81011
UN编号:1833
包装标志:无资料
包装类别:O51
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