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尿嘧啶(抗代谢药的一种)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3
氟尿嘧啶
抗代谢药的一种
氟尿嘧啶,又名5-氟尿嘧啶,化学式为C4H3FN2O2,是一种嘧啶类似物,属于抗代谢药的一种,主要用于治疗肿瘤。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氟尿嘧啶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氟尿嘧啶 |
外观 | 白色至几乎白色结晶粉末 |
别名 | 5-氟尿嘧啶、2,4-二羟基-5-氟嘧啶 |
药剂类型 | 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
适应症 | 消化道癌及其他实体瘤 |
展开
物化性质
生理生化
药物分析
方法名称:氟尿嘧啶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应用范围:本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氟尿嘧啶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氟尿嘧啶。
方法原理:取本品适量,加0.1mol/L盐酸溶液制成每1mL中约含10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6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C4H3FN2O2的吸收系数为552计算,即得。
试剂:0.1mol/L盐酸溶液
仪器设备:可见分光光度计
试样制备: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本品适量,加0.1mol/L盐酸溶液制成每1mL中约含10μ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操作步骤:供试品的测定
精密量取上述供试品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65nm波长处,依法测定吸光度,按C4H3FN2O2的吸收系数(E1m)为552计算,即得。
药理作用
由于5-FU是第一个根据一定设想而合成的抗代谢药并在临床上是应用最广的抗嘧啶类药物,对消化道癌及其他实体瘤有良好疗效,在肿瘤内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本品需经过酶转化为5-氟脱氧尿嘧啶核苷酸而具有抗肿瘤活性。5-FU通过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而抑制DNA的合成。此酶的作用可能把甲酰四氢叶酸的一碳单位转移给脱氧尿嘧啶核苷-磷酸合成胸腺嘧啶核苷一酸。5-FU对RNA的合成也有一定抑制作用。5-FU可以静脉及腔内注射。5-氟尿嘧啶对膀胱癌病人以恒定速率连续滴的本剂后发现,用药浓度最低在10时,而在22时~3时之间用药浓度最高。在不用恒速滴的时,将流速峰值定在凌晨4时,则允许极大地提高剂量而毒性极低,疗效因之增强。本品必须在体内经核糖基化和磷酰化等生物转化作用后,才具有细胞毒性。5-FU可经不同途径生成F-dUMP和FUMP。前者可与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中心共价结合,抑制此酶的活性,使脱氧核苷酸缺乏,DNA合成障碍。此外,5-FU的代谢物也可以伪代谢物形式惨入到RNA和DNA中,影响细胞功能,产生细胞毒性。5-FU是一种不典型的细胞周期特异性药,它除了主要作用于S期外,对其他期的细胞亦有作用。
作用与用途
副作用
动力学
适应证
5-FU对多种肿瘤如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卵巢癌、绒毛膜上皮癌、子宫颈癌、肝癌、膀胱癌、皮肤癌(局部涂抹)外阴白斑(局部涂抹)等均有一定疗效。单独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于乳腺癌和胃肠道肿瘤手术辅助治疗,也用于一些非手术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尤其是那些胃肠道、乳腺、头颈部、肝、泌尿系统和胰腺的恶性肿瘤。以往经验表明5-FU对转移性乳腺癌和胃肠道肉瘤部分反应率为10%~30%。5-FU与某些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常可获较高的反应率、存活率。如合用环磷酰胺和MTX(乳腺癌)、顺铂(卵巢和头颈部癌)、醛氢叶酸(结直肠癌)虽可提高5-UF活性,但也增加其毒性。5-FU联合应用左旋咪唑(免疫兴奋、副作用弱)治疗结直肠癌可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提高术后存活率。5-FU局部外敷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有效,对严重的难治性牛皮癣亦有效。
用法用量
①静脉注射,1次0.25-0.5g,1日或隔日1次,一疗程总量5~10g。
②静脉滴注,1次0.25~0.75g,1日1次或隔日1次,一疗程总量8-10g。治疗绒毛膜上皮癌时可将剂量加大到每日25~30mg/kg,溶于5%葡萄糖液500~1000mL中点滴6~8小时,每10天为1疗程。
对造血功能和营养状态良好的病人,推荐剂量为静注每日12mg/kg,每日最大剂量为800mg。注射4d后,如未发现毒性,接着改为6mg/kg剂量,隔日1次,共用4次。
间歇4周再开始下一疗程;并根据疗效及耐受情况调整剂量。
静脉输注:每日15~30mg/kg,在6~8h内缓慢滴注完毕,连用10d为一疗程。
口服,150~300mg/d,分次服用。总量10~15g为一疗程。
不良反应
1.骨髓抑制:主要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
2.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炎、胃炎、腹痛及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3.注射局部有疼痛、静脉炎或动脉内膜炎。
4.其他:常有脱发、红斑性皮炎、皮肤色素沉着手足综合征及暂时性小脑运动失调,偶有影响心脏功能。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应严格检查血象。避光置阴暗处保存,温度不应低于10℃,亦不宜超过35℃。治疗期涂药范围有炎症,停药后炎症消退。本品可引起严重的皮肤刺激,尤其在日光下。该药还可经皮损内注射给药用于角化棘皮病、疣和汗孔角化病。其主要副作用为注射期间有的烧感,继之有局部红斑、水肿甚至溃疡。
除醛氢叶酸外,许多药物可与5-FU联合应用以增强细胞毒性,临床上最感兴趣的与5-FU联合应用的药物有:
(3)醛氢叶酸:增强对胸苷合成酶的抑制。
(4)顺铂:增强DNA链断裂,继发配对减少,增强对胸苷合成酶的抑制。
用药禁忌
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与甲酰四氢叶酸或顺铂合用,其抗肿瘤疗效明显提高。本品与甲氨蝶呤亦存在相互作用。氟尿嘧啶用药在先,甲氨蝶呤用药在后则产生抵抗;反之,先用甲氨蝶呤,4小时~6小时后再用氟尿嘧啶则产生抗肿瘤协同作用。
成分检测
鉴别
制备方法
质量标准
中国药典2000年版
含量(C4H3FN2O2)/%:97.0~103.0
氯化物/%:≤0.014
硫酸盐/%:≤0.02
氟/%:13.1~14.6
干燥失重/%:≤0.5
重金属:≤百万分之二十
软膏质量标准
中国药典2000年版
指标名称:指标
含量(C4H3FN2O2)/%:为标示量的90.0~110.0
其他:符合膏剂有关规定
注射液质量标准
中国药典2000年版指标名称:指标
含量(C4H3FN2O2)/%:为标示量的93.0~107.0
pH值:8.4~9.2
其他:符合注射剂有关规定
乳剂质量标准
上海市药品标准1993年版
指标名称:指标
含量(C4H3FN2O2)/%:为标示量的90.0~110.0
pH值:8.0~9.5
粒度/μm:≤2
脂肪/%(g/mL):19.5~22.5
其他质量标准
复方氟尿嘧啶干糖浆为含本品、鲨肝醇的淡黄色颗粒。质量标准如下。
指标名称:指标
含量/%(C4H3FN2O2):5
鲨肝醇/%:1
另有复方氟尿嘧啶多相脂质体。
制剂
注射剂:每支125mg(5mL);250mg(10mL),15~30℃处储存,避免冷冻。如有沉淀形成,可在60℃温热,使重新溶解。
片剂:50mg。复方氟尿嘧啶片:每片含氟尿嘧啶50mg、环磷酰胺5mg、奋乃静0.2mg、白芨粉40mg、鲨肝醇12mg、海嫖蛸粉40mg,1~2片/次。6次/d。
软膏:0.5%;2.5%。
物质毒性
参考资料
[1]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0 . 395 .
[2]
王镜岩 朱圣庚 徐长法 . 生物化学(第三版 上册)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6